异域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
天祝二中张馨雨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传统社会,东西方的人们是如何对自己未曾涉足的地域上的风土人情展开想像与憧憬的。
2.了解这些想像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并且表现其他地区的人们的?
2.欧洲传统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东方人的?
3.上述观念对美术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你看过《星球大战》吗?你觉得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两个学生上讲台画一下?)
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进一步提问: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像?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小结:由于对未知事物和生命的好奇,人们往往喜欢对这些未知的事物进行幻想;而本课的内容就是对“异域的幻想”。
提问:大家在小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其他地区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二.中原人对异域民族的想象
请学生阅读教材的第100页有关中国古代的人是如何描绘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内容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在远古的时代,人们是怎样看待遥远地区的生命的?这些想法能够在什么书籍中反映出来?
②唐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
出示图片:《三彩骆驼载乐佣》高66.5厘米,昂首挺胸,躯体雄健。
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是盛唐时期杰出作品。出土于唐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庭海墓。在一匹高大的白色骆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中央舞者挥臂舞袖,似正在合乐而舞。人的面、手部均未施釉,以彩绘开相刻画细部。白骆驼塑造健硕,动态自然,施褐釉于鬃毛部渲染。作品题材新颖,风格独特,型体高大,典型代表了盛唐社会风俗及高超艺术成就。这件骆驼载乐俑是盛唐“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不仅使我们可以想象大唐长安当时的繁荣景象,还可感受到唐朝开放的气魄和巨大的包容能力。
③宋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
出示图片:《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向中国皇帝进贡的场面。我国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出于南朝梁元帝萧绎之手,这也是南朝留下的惟一的卷轴画。萧绎《职贡图》中画有112人,分别是来自12个国家的使者,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风土人情、与梁的关系,以及历来的朝贡情况。从技法上看,人物比例准确,铁线描简练遒劲,并且分层次加以晕染,敷色高古,人物承袭了魏晋以来谨严而富装饰性的风格,体现了南朝绘画的艺术水平。
出示图片:《五马图》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每匹马旁边详细写着马名、尺寸及产地和进贡的时间。
④清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
出示图片:《皇清职贡图》
⑤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法?
教师总结,分析指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异域文化的,并且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完成教材第100页的“思考与交流”。(这是唐代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描绘的是一组外国使节。当时的“外国人”主要是指西域的“胡人”。注意从服饰和体貌特征上比较此图中的人物跟第100页上其他各图中人物的异同。)
出示图片:《礼宾图》是唐高宗的儿子李贤(又称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描绘的是唐朝政府官员引见友好宾客的情景。画面上,三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宾客,在三名唐代官员的陪同下,等待太子接见(另说是吊唁太子的场面)。左边3人为唐朝文职官员神态严肃。官员身后,头顶光秃、深目高鼻的那一位,从外貌和服饰看,应是来自欧洲(东罗马帝国)的使节。头戴双羽尖冠帽,身穿宽袖长袍的那一位,似应来自日本或高丽。最后一位,头戴护耳皮帽,身穿圆领袍服,脚蹬黄皮靴,很可能是来自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画面人物虽然不多,却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广泛。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欧洲人对异域的想象
1、师: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早已形成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不光是中国画家在想像外国人的样子,而欧洲的艺术家也同样在想像他们没有见过的人或者事物。
2、展示丢勒的《犀牛》,请同学们观察这只犀牛与真实的犀牛有什么不同?
1515年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从里斯本将一头象和一头犀牛作为礼物赠送给教皇利奥十世。在运往意大利尚未抵达罗马的途中,装运犀牛的船沉入水中。丢勒没见过犀牛,但他根据叙述报告和别人口述刻制了这幅犀牛图。真犀牛的表皮虽然很厚,但是并没有厚厚的盔甲,这是画家凭借想像描绘出来的形象。同样的想象也表现在西方画家对中国以及其他的东方人的认识中。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02页,并且分小组讨论教材内容,并将它们填写在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欧洲画家是根据什么来想像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人的生活环境的?
②这些对异域的想像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出示图片:《中国皇帝》:在18世纪的欧洲,法国是艺术、学术和流行时尚的中心,巴黎流行什么,各国便蜂拥相随。路易十五时代,跟中国有关的东西成了法国的流行时尚,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漆器等日用品从海上源源不断地来到了欧洲,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也在欧洲社会骤然兴起,在绘画、建筑、园林、雕塑和装饰艺术等门类中都有体现。
《中国皇帝》是法国绘画的代表人物布歇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布歇并没有来过中国,画中的形象有的是合乎事实的,有的则纯粹出自他的臆想,令人不解的是,画家既然没有来过中国,又要画中国,必然要有所凭据,画中的形象具体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可能和当时东印度公司频繁的商务活动有关、该公司把丰富的商品从东方带到了欧洲,布歇在巴黎可以轻易买到中国的物品。然而要想组合成一幅符合东方情调的画面,光有一些中国的物品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合真实情况的画面构思,而这又是不能凭空想象的。
4、有时,题材的异域特征,会对美术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出示图片:《土耳其宫女》此画是安格尔描绘裸女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观众很大的抨击。为什么他的这张《土耳其宫女》会受到强烈的抨击呢?请大家先自己看下这张作品,有什么感觉比较怪的地方呢?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中肯些,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曾为其老师作传记的阿莫里·杜瓦尔说得就更中肯:“他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接书P102
四.完成教材第101页的“思考与交流”。
教师总结:对异域的憧憬代表了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艺术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作品,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比如我们今天在拍摄一些关于外星生物或者古代题材的影片的时候,都要涉及到想像的问题。而我们的美术创作也需要想像力的参与。
五.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适当引导和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对异域的想像与憧憬”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实际上这一想法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信息沟通极为迅速与便利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存在。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想像力,因此,他们尤其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紧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