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我们”:网络空间中是否存在超个人的无 我们” 形力量?
网络中的社会认同及其力量(认同兼容) 网络的社会自我
网络空间互动主体
• 经济人 • 情感人 • 丰富人性的虚拟主体
网络以更鲜活的形式表现了人的本质。网 络交往使“自我” 络交往使“自我”由纯粹的概念转变为可 体验的存在形式,由反思对象转变为可界 定的形象,由被分离的客体转变为共在的 主体。但是在这些多个“虚拟网络人” 主体。但是在这些多个“虚拟网络人”的 存在形式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互联网媒体处理信息的功能:
• 获取信息 • 展示信息 • 交互信息
互联网常用基本功能
• 远程登录 • 文件传输 • 档案搜寻 • 电子邮件 • 网络新闻 • 单选接口的资料查询 • 网络实时交谈系统
• 网络数据库查询 • 网络游戏系统 • 全球信息网 • 电子布告栏 ——链接与互动 ——链接与互动 ◎网络的力量
企业家
• 企业文化是金钱文化。但是它也是一种工作文 化,工作狂文化。但回报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 的。 • 卡斯特总结到,因特网企业家注意从观点和商 品中创造出金钱,使得资本和物质生产依赖于 脑力,因特网企业家是创造者而不是商人,他 们更接近艺术家文化而不是传统的公司文化。 但是他们的艺术是单维的:他们脱离了社会, 因为他们通过技术成功,推崇金钱,从这个世 界种得到的反馈越来越少。因特网企业家同时 是艺术家和预言家以及贪财的人,因为他们把 自己的孤独隐藏在自己的技术才能之后。
黑客
• 这一套价值观中最重要的是自由。 • 除了在同行中取得地位的满足感,创新的内在 快感也被确认为黑客文化的品质之一。 • 黑客文化中有一种公共感情,它建立在社区内 活跃的会员身份之上,以非正式的社会组织的 习惯和原则为结构。 • 因特网是这种文化的组织基础,黑客社区大体 上是全球性的和虚拟性的。 • 黑客亚文化,主流黑客文化对破坏者十分敏感 , 但从分析的角度必须承认黑客世界的多样性。
可共享性 时效性 增益性 ——信息的非守恒性 ——信息的非守恒性 成为数字化信息后的特性是什么?
互联网:
• 军事应用 • 科研应用 • 网络媒体
互联网的技术功能
• 提供各种不同网络联机的解决方法。 • 连上网络即可与其广大社区(community) 连上网络即可与其广大社区(community) 连通。 • 点对点的联机,即使互相联机的两点不在同一 实际的网络上。 • 一致性的服务。
• 网络主体的多元自我呈现
网络世界里,信息高速流转,大大压缩了时间积淀 历史的过程,使得所有文化符码在这个世界里不按 顺序地混合在一起。对于单一的网络交往主体而言, 这个过程无限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文化选择的余地, 进而反映在“情景定义” 进而反映在“情景定义”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框 架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呈现出自我与其定 义的情境相符的一面。在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里, 时间的边缘被消解了,人们冲破传统情境的限制, 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自我可以相互平行的展示。
网络社会场所
BBS
电子邮件
论坛
闲 逛
业务交流
聊天室
游戏、 竞技
日常消费互动购 物和接受服务
交友社区
网络中的符号
• 文本 • 超文本
非线性 交互文本性 文本多义性 去中心性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 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1])。 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1])。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2008年 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 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来源:《第23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来源:《 23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虚拟社群的构成:
• 共同的活动空间 • 持续的网络互动 • 共同的群体规范
网络社会群体的特征
• 亲和性 • 交往空间大 • 成员自由度大 ——网络社会群体处于发展变化当中,其特性也 ——网络社会群体处于发展变化当中,其特性也 在不断展现,仍需我们进一步地观察和探索研 究。
网络社会群体的功能分析
虚拟共产主义者(虚拟社区的参与者)
• 在线社区的起源于反文化运动有着密切关系。 • 随着虚拟社区在规模和范围上扩散的同时,他 们与反传统文化运动的原始联系却在不断弱化。 • 两个主要的一致的文化特征 :平行的自由通讯 的价值观 ;自我指导式的网络化 。 • 从原始的BBS到现在最高级的互动系统,自我 从原始的BBS到现在最高级的互动系统,自我 宣扬、自我组织和自我网络化构成了散播于因 特网上而后又传播到整个社会的行为模式。
高校BBS网络社区分析 高校BBS网络社区分析
• 心理感受 • 游戏体验 • 交流感情 • 学习生活 • 社区中的小群体 • 社会支持
“迷”(Fans)文化 Fans)文化 酷儿文化
网络社会组织
• 特定的组织目标 • 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 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 通则化的组织结构 • 开放的系统 • 流动性 • 成员未必面对面工作
• 正功能—负功能 正功能— • 对个人的功能—对组织、社会的功能 对个人的功能— • 线上线下联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商业交易 兴趣交流 提供幻想空间 建立关系寻求支持 ——哈杰尔(Hagel) ——哈杰尔(Hagel)&阿姆斯壮 (Armstrong) Armstrong)
电子信箱社区 电子公告版(BBS)社区 电子公告版(BBS)社区 新闻组(Newsgroup)社区 新闻组(Newsgroup)社区 网络聊天社区(Chat Room) 网络聊天社区(Chat Room) 用户讨论组(USENET)社区 用户讨论组(USENET)社区 游戏社区(MUD和 游戏社区(MUD和ONLINE GAME) GAME) 专业网站社区 综合网站大社区 (第238页) (第238页)
网络社会的来临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网络社会
生产与消费 社会交往 思想交流
网络身份 网络群体 网络互动 网络文化 网络社会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信息 信息连寰宇,万物传生机。 信息:
• 信息是信号? • 信息是情报? • 信息是知识? • 信息是数据? 申农:减少认知上不确定性的东西。
比特:信息的DNA 比特:信息的DNA
网络人的自我呈现
• 通过网络来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虚拟性,想 ——虚拟性,想 象性,多变性 。(巴巴拉·贝克尔 Barbara Becker) 。(巴巴拉· Becker) • 表现一个更真实的身份,或者多重身份 。(雪 莉·特克尔 Sherry Turkle) “身份作坊”(布鲁 Turkle) 身份作坊” 克曼) • 思考:在线身份与离线身份的统一
实际上,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融入在了一个 由网络空间的虚拟社会网络和物理空间的现实社 会网络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社会网络之中,两者交 互作用。一方面,现实社会网络越来越来离不开 互联网的联结,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着信息的交流 和社会交往;另一方面,即使是完全由虚拟身份 构建的群体和“社会” 构建的群体和“社会”,也是不能脱离人们的现 实经验和信念、价值等影响。因此,我们在考察 网络空间的社会属性时,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和视角。这里所谓的整体视角指的是,要整合虚 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将对网络空间社会属性的考 察放到两者交互作用的广义空间中去考察。
因特网文化
• 因特网文化是由人类技术进步过程中的技术统 治信仰组成的,由崛起于自由、公开的技术创 新性黑客社会贯彻执行,深植于以重塑社会为 目标的虚拟网络之中,并由金钱驱使的企业家 在新经济的运行之中使之物质化。
网络社会行为
网络中的互动与交往
• 经济交换 • 社会交往 • 信息传播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与隐匿性 平等性与数字鸿沟并存 个性化与群体化的交融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网络利他行为的可能性与限度,结合相关 的网络求助与信息帮助中的现实问题思考。
网络社会群体
Virtual Community 网络社会群体 网络社群 网络社区
网民与网络身份
何谓网民?
• 数量增长 • 年龄结构 • 性别比例 • 受教育程度 • 职业构成
上网目的与上网行为 不上网者分析
上网的行为动机分析
• 第一,经济利益的驱动。 • 第二,交往需求的满足。 • 第三,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四,本我的释放。
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与媒介交流 超媒体自我
身份建构受到网站的关注(个人主页) 非共时性的万维网提供身份建构的框架 多用户网络游戏(MUD) 多用户网络游戏(MUD) 思考:主页与故事这两种不同叙事方式在 身份建构中的作用?
网络空间 赛博空间 “网络社会”的真实性 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特征 网络社会”
跨时空互动 扁平化结构 信息共享 零旁观者效应 过滤非言语交流信息 过滤社会属性 消解文化边界与张扬个 性
记录性(可逆性) 开放性 自由性 ——郭玉锦、王欢《 ——郭玉锦、王欢《网络 社会学》 社会学》
流动的权力优先于权力的流动,社会形态 胜于社会行动的优越性。——曼纽尔· 胜于社会行动的优越性。——曼纽尔·卡斯 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网络社会的崛起》
• 技术精英文化 • 黑客文化 • 虚拟通讯文化 • 企业家文化
技术精英
• 1.技术发现是最有价值的。 1.技术发现是最有价值的。 • 2.新发现的关联度和相应级别依赖于它对这一领域的贡献,其背 2.新发现的关联度和相应级别依赖于它对这一领域的贡献,其背 景是要完成由科学家/ 景是要完成由科学家/工程师团体界定的目标。 • 3.新发现的关联度是由团体的相应评价决定的。谁能够成为这个 3.新发现的关联度是由团体的相应评价决定的。谁能够成为这个 群体中人是由因特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个人表现来衡量和公布的, 其声望对成员资格和群体中的级别高低都是核心的因素。 • 4.任务和计划的协作由权威人士分配,这些人同时控制着资源, 4.任务和计划的协作由权威人士分配,这些人同时控制着资源, 享有技术威望及同行道德的信任。该由谁来掌控阿帕网,依靠的 是因特网设计者组成的群体中大多数同行的支持。 • 5.为了赢得成为该团体会员的声望,甚至成为权威人士,技术家 5.为了赢得成为该团体会员的声望,甚至成为权威人士,技术家 们必须遵守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决不能利用公共资源或机构 性地位为自身谋求利益,背弃共同利益。 • 6.整个进程的基石是软件的公开交流以及网络化协作取得一切成 6.整个进程的基石是软件的公开交流以及网络化协作取得一切成 就。即所有发现必须公开并以某种方式交流,允许同行评价、批 评并最终给予答复。只有那些敢于提交并面对这些全面评审的学 术机构的成员才会被同行承认为学者。
“与现实社会群体相比,网络社群内部成员 之间的关系相对模糊,交往不够紧密和持 续,在群体意识、规范、目标和行动的一 致性方面也都不如现实社会群体。” 致性方面也都不如现实社会群体。” ?
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问题
• 规范 • 管理 • 税收 • 隐私 • 网络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网络文化
因特网创造者的文化(卡斯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