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导论第四章_924

合集下载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导论
自六十年代开始,数据库及信息技术就逐步从基本的文件处理系统发展为更复 杂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七十年代的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最终导致了关 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工具、索引与数据组织技术的迅速发展,这时用户获得了 更方便灵活的数据存取语言和界面;此外在线事务处理(45:
2
数据
数据库 管理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数据智能 分析
解决方案
图-- 数据到知识的演化过程示意描述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日益普及,人 们面临着快速扩张的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利用这一丰富数据海洋的宝藏为人类服务, 业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工作者的所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日趋成熟的数据管理技 术与软件工具相比,人们所依赖的数据分析工具功能,却无法有效地为决策者提供 其决策支持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丰富的数据,贫乏的 知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二十世纪 9 年代开始,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 来,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目前全世界所拥有的巨大数据资源以及对将 这些数据资源转换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巨大需求,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来自各行各 业,从商业管理、生产控制、市场分析到工程设计、科学探索等。数据挖掘可以视 为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自然进化产物,如图-- 所示。
)。事实上,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在各种活动中,知识的创造、交流,再创造不断积累的 螺旋式上升的历史。
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
收集
数据 数据
分析
信息 信息
深入分析
知识 知识
决策与行动
图-- 人类活动所涉及数据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描述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知识创造与交流的这种进程,据德国《世 界报》的资料分析,如果说 ( 世纪时科学定律(包括新的化学分子式,新的物理关 系和新的医学认识)的认识数量一百年增长一倍,到本世纪 / 年代中期以后,每五 年就增加一倍。这其中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当数据量极度增长时,如果没有有效 的方法,由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来帮助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人类显然就会感 到像大海捞针一样束手无策。据估计,目前一个大型企业数据库中数据,约只有百 分之七得到很好应用。因此目前人类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即“丰富的数据”( *)而“贫乏的知识0('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发现和提取大量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关联和趋势的过程。

它是从大规模数据集中提取实用信息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匡助企业做出决策、预测未来趋势以及发现隐藏的知识。

在数据挖掘导论中,我们将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这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目标:
我们将解释数据挖掘的概念,并讨论它的目标和应用领域。

数据挖掘旨在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实用的信息,匡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2. 数据挖掘的过程:
我们将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模型部署。

这些步骤是数据挖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

3. 数据挖掘的技术:
我们将介绍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和异常检测。

这些技术可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并匡助企业做出决策。

4. 数据挖掘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数据挖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市场营销、金融、医疗和社交网络等。

数据挖掘可以匡助企业发现市场趋势、预测销售额、诊断疾病和推荐个性化产品等。

5. 数据挖掘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我们将讨论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质量、隐私保护和算法效率等。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数据挖掘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深度学习、自动化和实时数据挖掘等。

通过学习数据挖掘导论,您将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并了解数据挖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这将为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据挖掘提供基础,并匡助您做出更好的决策。

数据挖掘导论-第4章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导论-第4章 数据仓库
第4章 数据仓库
第4章 数据仓库
4.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4.2 设计数据仓库
4.3 联机分析处理 4.4 使用Excel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分析数据
1
第4章 数据仓库
本章目标
了解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概念和模型 了解规范化和反规范化 掌握数据仓库设计方法 掌握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学会使用Excel建立数据透视表和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
3
第4章 数据仓库
4
第4章 数据仓库
4.1
数据库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计算机存储设备上长期、集中存储的一批有组织、可 共享的数据集合。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希望以统一的结构存储数据,这 些数据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化 表达,各类ctional processing,OLTP)
图4.1 司机-车辆ER图
11
第4章 数据仓库
4.1.2 规范化与反向规范化
关系的规范化
–使用几个结构简单的关系模式取代原来结构复杂的关 系模式,从而消除关系模式所具有的插入、删除和更 新异常,消除冗余的过程。 范式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进行分级模式分解,分解的依据 被称之为范式。
–1NF、2NF、3NF、4NF、BCNF、5NF
③ 数据的刷新:数据刷新方式、刷新频率等信息。
ER图
DriverID DriverName Sex Age Job IncomeRange EduLevel Married TelNum Address Driver
矩形描述实体 椭圆描述属性 菱形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
VehicleID depPoint n desPoint Drive m Vehicle VehicleName TypeID Year Color StartTime EndTime price Insurance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对可视化分析的独到见解。作者指出,可视化是解决复杂 数据挖掘问题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数据和发现隐藏在其中的 规律。书中详细讨论了可视化技术的种类、优缺点以及在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作 用。还通过大量实例,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可视化分析在数据挖掘中的强大威力。
除了可视化分析,本书还对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众多经典算法进行了深 入阐述。例如,在关联规则挖掘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Apriori算法的基本原 理和实现过程,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基于哈希表的剪枝、基于密度 的剪枝等,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准确率。在聚类分析部分,不仅详细讨论 了K-Means、层次聚类等经典算法,还对如何评价聚类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4章:关联规则挖掘。讲解了关联规则的定义、算法和实际应用。
第5章:聚类分析。讨论了聚类算法的类型、原理和应用。
第6章:分类。介绍了分类算法的原理、应用及评估方法。
第7章:回归分析。讲解了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
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模型和预测方法。
第9章:社交网络分析。讲解了社交网络的基本概念、测量指标和挖掘方法。
《数据挖掘导论》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全面介绍了数据挖掘领域的基本概 念、技术和应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数据挖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 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和收获。书中关键点和引人入胜的内容也让我进行了深入 思考。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体验和思考。结合本书内 容简单探讨了数据挖掘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关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解。书中详细 介绍了各种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尤其是关联规则挖掘、 聚类分析和分类算法等部分,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这些技 术的学习,我明白了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挖掘导论第一二章_924

数据挖掘导论第一二章_924
特征加权(通过赋予某个特征一定的权值来表示器重要性)是另一种保留或删除特征的办法。特征越重要,所赋予的权值越大,而不太重要的特征赋予较小的权值。
2.3.4特征创建
常常可以由原来的属性创建新的属性集,更有效地捕获数据集中的重要信息。三种创建新属性的相关方法:特征提取、映射数据到新的空间和特征构造。
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由原始数据数据创建新的特征集称作特征提取。最常用的特征提取技术都是高度针对具体领域的。因此,一旦数据挖掘用于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开发新的特征和特征提取方法。
首先定义测量误差和数据收集错误,然后进一步考虑涉及测量误差的各种问题:噪声、伪像、偏倚、精度和准确度。最后讨论可能同时涉及测量和数据收集的数据质量问题:离群点、遗漏和不一致值、重复数据。
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指测量过程中导致的问题。
数据收集错误(data collection error)指诸如遗漏数据对象或属性值,或不当的包含了其他数据对象等错误。
过滤方法(filter approach):使用某种独立于数据挖掘任务的方法,在数据挖掘算法运行前进行特征选择。
包装方法(wrapper approach):这些方法将目标数据挖掘算法作为黑盒,使用类似于前面介绍的理想算法,但通常不枚举所有可能的子集来找出最佳属性子集。
过滤方法和包装方法唯一的不同是它们使用了不同的特征子集评估方法。对于包装方法,子集评估使用目标数据挖掘算法;对于过滤方法,子集评估技术不同于目标数据挖掘算法。搜索策略可以不同,但是计算花费应当较低,并且应当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的特征子集。通常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因此需要这种权衡。搜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估步骤,根据已经考虑的子集评价当前的特征子集。这需要一种评估度量,针对诸如分类或聚类等数据挖掘任务,确定属性特征子集的质量。对于过滤方法,这种度量试图预测实际的数据挖掘算法在给定的属性集上执行的效果如何;对于包装方法,评估包括实际运行目标数据挖掘应用,子集评估函数就是通常用于度量数据挖掘结果的判断标准。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通过应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等方法,从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联和趋势。

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市场营销、金融、医疗保健和社交媒体等。

一、数据挖掘的定义和目标数据挖掘是指从大规模数据集中自动发现有用的信息和模式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分析数据,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以支持决策和预测。

数据挖掘的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异常检测和预测等。

二、数据挖掘的流程数据挖掘的流程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模型应用等步骤。

1. 问题定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数据挖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2. 数据收集: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或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等)。

3.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集成、转换和加载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4. 特征选择:从数据集中选择最相关的特征,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5. 模型构建:选择适当的数据挖掘算法,构建模型来解决问题。

常用的算法包括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6. 模型评估:通过交叉验证、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7. 模型应用: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预测、分类、聚类等操作。

三、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数据挖掘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1. 分类: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或标签,常用算法有决策树、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等。

2. 聚类:将数据分为相似的组别,常用算法有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和DBSCAN等。

3. 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关系,常用算法有Apriori和FP-growth等。

4. 异常检测:检测数据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常用算法有LOF和孤立森林等。

5. 预测: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未来事件的预测,常用算法有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等。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

数据挖掘导论导论: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发现隐藏模式、关联规则和趋势的过程。

它涉及使用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来识别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决策、预测未来趋势、发现市场机会等。

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目标: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关联规则和趋势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分析数据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预测未来趋势。

2. 数据挖掘的步骤:数据挖掘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数据收集:收集与分析目标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

2.2 数据预处理:清洗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以及对数据进行转换和归一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3 特征选择:选择最具预测能力的特征,以减少数据维度并提高模型的性能。

2.4 模型选择:选择适合问题的数据挖掘模型,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等。

2.5 模型构建:使用选择的模型来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并对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

2.6 模型评估:评估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混淆矩阵等方法。

2.7 模型应用: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新的数据,并进行预测、分类、聚类等任务。

3. 数据挖掘的技术和方法:数据挖掘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其中包括:3.1 分类: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或标签,用于预测和分类任务。

3.2 聚类:将数据分组成相似的集群,用于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3.3 关联规则: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关系和频繁项集,用于市场篮子分析、推荐系统等。

3.4 预测分析:基于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如销售预测、股票预测等。

3.5 异常检测: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离群点,用于欺诈检测、故障诊断等。

3.6 文本挖掘: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情感分析、主题建模等。

4. 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4.1 金融领域:用于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交易分析等。

数据挖掘导论第四章_924概论

数据挖掘导论第四章_924概论
向有利于具有大量不同值得属性。这样,即使在不太极端情形下,也不会希望产生大量输出的测试条件,因为与每个划分相关联的记录太少,以致不能做出可靠的预测。解决该问题的策略有两种。第一种是限制测试条件只能是二元划分(CART),另一种策略是修改评估划分的标准,把属性测试条件产生的输出数也考虑进去。如,C4.5的增益率(gain ratio)定义如下:
(1)如果 中所有的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 ,则t是叶节点,则用 标记。
(2)如果 中包含属于多个类的记录,则选择一个属性测试条件(attributetest condition),将记录划分成较小的子集。对于测试条件的每个输出,创建一个子女节点,并根据测试结果将 中的记录分布到子女节点中,然后,对于每个子女节点,递归的调用该算法。
第四章
分类任务的输入数据数记录的集合。每条记录也称实例或者样例,用元祖(x,y)表示,其中x是属性的集合,而y是一个特殊的集合,支出样例的类标号(也称为分类属性或者是目标属性)。属性主要是离散的,但是属性也可以包含连续特征。但是类标号必须是离散属性,这正是区分分类与回归(regression)的关键特征。回归数一种预测建模任务,其中目标属性y是连续的。
(2)如何停止分裂过程?终止决策树生长的过程的两个策略:①分裂节点,知道所有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或者所有记录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值。尽管两个结束条件对于结束决策树归纳算法都是充分的,但还是可以提前终止生长。
选择
选择最佳划分的度量通常是根据划分后子女节点不纯性的程度。不纯的程度越低,类分布就越倾斜。不纯性度量的例子包括:
Gini(N1)和Gini(N2)由2.4中的第二个公式计算
标称属性的划分:与二元划分类似,只不过多计算一些结点而已。一般来说,多路划分的Gini指标比二元划分都小,因为二元划分实际上合并了多路划分的某些输出,自然降低了自己的纯度。

《数据挖掘导论》课件

《数据挖掘导论》课件

05
数据挖掘工具与软件
Weka
总结词
Weka是一款流行的开源数据挖掘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预处理、分类、聚类和可视化功能。
详细描述
Weka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命令行接口,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数据源。它包含了多种算法,如决策树、朴素 贝叶斯、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并提供了强大的可视化工具,如分类器性能曲线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的可视化 。
04
数据挖掘过程
定义问题
总结词
明确数据挖掘的目标和问题
详细描述
在数据挖掘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数据挖掘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对业务需求 和数据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以便确定挖掘的主题和目标。
数据收集
总结词
收集相关数据
详细描述
根据定义的问题,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可能 涉及到从各种数据源中提取、购买或共享数 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防止 数据泄露、篡改和破坏,确保数据完 整性。
高维数据挖掘
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
由于高维数据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维度灾难问题,需 要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关键特征进行 挖掘。
高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可视化技术将高维数据呈现出来 ,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时序数据挖掘
时序数据的趋势分析
对时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决 策提供支持。
包括分类、聚类、回归和预测等。Azure ML Studio还提供了强大的可扩展性和集成 能力,可以与其他Azure服务和自定义代码
进行集成。
06
数据挖掘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数据隐私与安全
数据隐私保护
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应确保数据隐私 不被侵犯,采取加密、匿名化等技术 手段保护用户隐私。

《数据挖掘导论》课件

《数据挖掘导论》课件

详细描述
KNIME是一款基于可视化编程的数据挖掘工具,用户 可以通过拖拽和连接不同的数据流模块来构建数据挖掘 流程。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包括分类 、聚类、关联规则挖掘、时间序列分析等,并支持多种 数据源和输出格式。
Microsoft Azure ML
总结词
云端的数据挖掘工具
详细描述
Microsoft Azure ML是微软Azure云平台上的数据挖掘工具,它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 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预测建模等。它支持多种数据源和输出格式,并提供了强大的可扩 展性和灵活性,方便用户在云端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挖掘任务。
03
数据挖掘过程
数据准备
01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 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集成
将多个来源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 的数据集。
03
02
数据转换
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构转换为另 一种,以便于分析。
数据归一化
将数据缩放到特定范围,以消除规 模差异。
04
数据探索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形等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序列模式挖掘
总结词
序列模式挖掘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 发现数据集中项之间具有时间顺序关系的有 趣模式。
详细描述
序列模式挖掘广泛应用于股票市场分析、气 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常见的序列模式挖掘算 法包括GSP、PrefixSpan等。这些算法通过 扫描数据集并找出项之间具有时间顺序关系 的模式,如“股票价格在某段时间内持续上
高维数据挖掘
高维数据的降维
高维数据的聚类和分类
利用降维技术如主成分分析、线性判 别分析等,将高维数据降维到低维空 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挖掘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挖掘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挖掘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数据挖掘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数据挖掘是一门涉及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的跨学科领域,旨在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挖掘导论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学生参考。

1. 什么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什么?答: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模式的过程。

其目标是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和规律,以便支持决策和预测。

2.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异常检测和预测等。

分类是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聚类是将数据分为相似的群组;关联规则挖掘是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关系;异常检测是识别与其他数据不同的异常数据;预测是根据已有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3. 数据挖掘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数据挖掘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建立、模型评估和结果解释等步骤。

问题定义是明确挖掘的目标和需求;数据收集是获取相关数据;数据预处理是对数据进行清洗、集成、转换和规约;特征选择是选择对挖掘任务有用的特征;模型建立是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训练;模型评估是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解释是对挖掘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4. 什么是分类算法?常见的分类算法有哪些?答:分类算法是将数据分为不同类别的算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

决策树通过构建树状结构来进行分类;朴素贝叶斯基于贝叶斯定理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进行分类;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

5. 什么是聚类算法?常见的聚类算法有哪些?答:聚类算法是将数据分为相似群组的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和DBSCAN等。

K均值聚类通过将数据分为K个簇来进行聚类;层次聚类通过构建树状结构来进行聚类;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将高密度区域看作簇。

数据挖掘导论完整中文

数据挖掘导论完整中文

• 算法9.1 基本模糊c均值算法
• 选择一个初始模糊伪划分,即对所有的wij赋值
• Repeat

使用模糊伪划分,计算每个簇的质心

重新计算模糊伪划分,即wij
• Until 质心不发生变化
第19页/共109页
• FCM的结构类似于K均值。 K均值可以看作FCM的特例。 • K均值在初始化之后,交替地更新质心和指派每个对象到最近的质心。具体地说,计算模糊伪划分等价于指
第27页/共109页
第28页/共109页
算法
• 估计数据分布: • 确定分布:一般假设数据取自高斯混合分布。然后,对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利用EM算法进行最大似 然估计 • 利用直方图估计分布
• 对分布进行划分、分离。每个分布对应于一个簇。
第29页/共109页
优点和缺点
• 混合模型比k均值或模糊c均值更一般,因为它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分布。 • 利用简单的估计分布的方法(如直方图)可能会错误估计数据的原始分布,导致结果不好。 • 利用复杂的方法(如EM算法),计算复杂性会大大增加。
第22页/共109页
• 更新模糊伪划分
1
• 公式:
wij
(1/ dist(xi , c j )2 ) p1
k
1
(1/ dist(xi , cq )2 ) p1
q 1
• 如果p>2,则该指数降低赋予离点最近的簇的权值。事实上,随着p趋向于 无穷大,该指数趋向于0,而权值趋向于1/k。
• 另一方面,随着p趋向于1,该指数加大赋予离点最近的簇的权值。随着p趋 向于1,关于最近簇的隶属权值趋向于1,而关于其他簇的隶属权值趋向于0。 这时对应于k均值。
的特例。DBSCAN不基于任何形式化模型。

数据挖掘导论第四章

数据挖掘导论第四章

引言
分类:定义

Given a collection of records (training set ) Each record contains a set of attributes, one of the attributes is the class. Find a model for class attribute as a function of the values of other attributes. Goal: previously unseen records should be assigned a class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A test set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Usually, the given data set is divided into training and test sets, with training set used to build the model and test set used to validate it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数据挖掘导论
11
决策树分类任务: 应用模型
Tid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Attrib1 Yes No No Yes No No Yes No No No
Attrib2 Large Medium Small Medium Large Medium Large Small Medium Small
Test Set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数据挖掘导论 12
决策树: 使用模型
Test Dat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节点(root node),它没有入边,但有零条或多条出边。
内部节点(internalnode),恰有一条入边和两条或多条出边。
叶节点(leafnode)或终结点(reminalnode),桥由一条入边和两条或多条出边。
图 4-4哺乳动物分类问题决策时
如何
Hunt算法
在Hunt算法中,通过训练记录相机划分成较纯的子集,以递归方式建立决策树。设 是与节点t相关联的训练记录集,而y={ }是类标号,Hunt算法的递归定义如下:
其中,k是决策树的结点数,e(T)是决策树的总训练误差, 是训练记录数, 是每个结点 对应的罚项。
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另一种结合模型复杂度的方法是基于称作最小描述长度(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 MDL)原则的信息论方法。为了解释说明该原则,考虑下图中的例子。在该例中,A和B都是已知属性x值得给定记录集。另外,A知道每个记录的确切类标号,而B却不知道这些信息。B可以通过要求A顺序传送类标号而获得每个记录的分类。一条消息需要θ(n)比特的信息,其中n是记录总数。
(1)如果 中所有的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 ,则t是叶节点,则用 标记。
(2)如果 中包含属于多个类的记录,则选择一个属性测试条件(attributetest condition),将记录划分成较小的子集。对于测试条件的每个输出,创建一个子女节点,并根据测试结果将 中的记录分布到子女节点中,然后,对于每个子女节点,递归的调用该算法。
建立决策树后,可以进行树剪枝(tree-pruning),以减小决策树的规模。决策树过大容易造成过分拟合(overfitting)。
算法特点
下面是对决策树归纳算法重要特点的总结。
1.决策树归纳是一种构建分类模型的非参数方法。它不需要任何先验假设,不假定类和其他属性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
2.找到最佳的决策树是NP完全问题。
如果属性值的每种组合都在训练数据中出现,并且美中组合都有唯一的类标号,则Hunt算法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实际情况,这些假设都太苛刻了。因此徐福佳的条件来处理一下的情况。
(1)算法的第二步所创建的子女节点可能为空,即不存在与这些相关联的记录。如果没有一个训练记录包含与这样的节点相关联的属性值组合,这种情形就肯能发生,这时该节点成为一个叶节点,类标号为其父节点上训练记录中的多数类。
3.已开发的构建决策树技术不需要昂贵的计算代价。决策树一旦建立,未知样本的分类非常快,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O(w),其中w是数的最大深度。
4.决策树相对容易解释。
5.决策树是学习离散值函数的典型代表。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推广到某些特定的布尔问题。
6.决策树算法对于噪声的具有很好的健壮性(鲁棒性),采用避免过分拟合的方法之后尤其如此。
13:end for
14:end if
15:return root
以上算法的细节如下:
1.函数createNode()为决策树建立新的结点。决策树的结点或一个测试条件,记作node. test_cond,或者是一个类标号,记作bel。
2.函数find_best_split()确定应当选择哪个属性作为划分训练记录的测试条件。
其中,I(.)是给定结点的不纯性度量,N是父结点上的记录总数,k是属性值的个数。
是与子女结点 相关联的记录的个数。对于所有的测试条件来说,I(parent)是一个不变值,所以最大化增益等价于最小化子女结点的不纯性度量的加权平均。当选择熵作为不纯性度量时,熵的差就是所谓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
第四章分类
分类任务的输入数据数记录的集合。每条记录也称实例或者样例,用元祖(x,y)表示,其中x是属性的集合,而y是一个特殊的集合,支出样例的类标号(也称为分类属性或者是目标属性)。属性主要是离散的,但是属性也可以包含连续特征。但是类标号必须是离散属性,这正是区分分类与回归(regression)的关键特征。回归数一种预测建模任务,其中目标属性y是连续的。
3.函数Classify()为叶结点确定类标号,对于每个叶结点t,令p(i| t)表示该节点上属于类i的训练记录所占的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叶结点指派到具有多数记录的类:
其中,操作argmax返回最大化p(i|t)的参数值。P(i|t)还可用来估计分配到叶结点t的记录属于类i的概率。
4.函数stopping_cond()通过检查是否所有的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或者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值,决定是否终止决策树的增长。终止函数的另一种方法是,检查记录数是否小于某个最小阈值。
8:令V={v | v是root. test_cond的一个可能的输出}
9:for每个v∈V do
10: = {e| root.test_cond(e)=v,并且e∈E}
11: child={TreeGrowth( ,F)}
12:将child作为root的派生结点添加到树中,并将边(root->child)标记为v
7.冗余属性不会对决策树的准确率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数据集中的不相关属性会对其造成影响。
8.可能造成数据碎片问题(data fragmentation)。
9.子树可能在决策树中重复多次。
10.决策边界(decision boundary,两个不同类的相邻区域之间的边界称作决策边界)可能不平行于x, y轴。此时,就会涉及到斜决策树(oblique decision tree)和构造归纳(constructive induction,书2.3.5节,会产生冗余属性)的相关问题。
分类技术非常适合预测或者描述二元或标称类型的数据集,对于叙述分类(如把人类分为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组),分类技术不太有效,因为分类技术不考虑隐含在目标类中的序关系。如子类与超类的关系(例如,人类和猿都是灵长类的动物,而灵长类是哺乳类的子类)也被忽略。
决策树
决策树是有一种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的层次结构。书中包含三种节点.
二元属性划分:以下表为例计算。
父结点
C0
6
C1
6
Gini=0.5
分类A
N1
N2
C0
4
2
C1
3
3
Gini=0.486
分类B
N1
N2
C0
1
5
C1
4
2
Gini=0.371
Gini(A)=(7/12)*Gini(N1)+(5/12)*Gini(N2)
Gini(B)=(5/12)*Gini(N1)+(7/12)*Gini(N2)
奥卡姆剃刀:给定两个具有相同泛化误差的模型,较简单的模型比较复杂的模型更可取。
悲观误差评估:第一种方法明确使用训练误差与模型复杂度罚项(penalty term)的和计算泛化误差。结果泛化误差可以看作模型的悲观误差估计(pessimistic error estimate)。例如,设n(t)是结点t分类的训练记录数,e(t)是被误分类的记录数。决策树T的悲观误差估计 可以用下式计算:
泛化误差估计
1.再代入估计
再代入估计方法假设训练数据集可以很好地代表整体数据,因而,可以使用训练误差(又称再代入误差)提供对泛化误差的乐观估计。但是,训练误差通常是泛化误差的一种很差的估计。
2.结合模型复杂度估计
一般来说,模型越是复杂,出现先过拟合的几率就越高。这种策略与应用众所周知的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或节俭原则(principle of parsimony)一致。
增益率
熵和Gini指标等不纯性度量趋向有利于具有大量不同值得属性。这样,即使在不太极端情形下,也不会希望产生大量输出的测试条件,因为与每个划分相关联的记录太少,以致不能做出可靠的预测。解决该问题的策略有两种。第一种是限制测试条件只能是二元划分(CART),另一种策略是修改评估划分的标准,把属性测试条件产生的输出数也考虑进去。如,C4.5的增益率(gain ratio)定义如下:
11.不纯性度量方法的选择对决策树算法的性能影响很小。
模型的过拟合
分类模型的误差大致分为两种:训练误差(training error)和泛化误差(generalization error)。一般来说,训练误差随模型的复杂度增加而降低,泛化误差与之相反。过拟合现象:模型过于追求对训练记录的拟合程度而失去了对未知数据的预测和泛化能力。反之,如果训练集很小,则可能造成拟合补足的现象。
Gini(N1)和Gini(N2)由2.4中的第二个公式计算
标称属性的划分:与二元划分类似,只不过多计算一些结点而已。一般来说,多路划分的Gini指标比二元划分都小,因为二元划分实际上合并了多路划分的某些输出,自然降低了自己的纯度。
连续属性的划分:总体思路是把连续属性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在套用1、2中的思路。但在这之前,如果先对训练记录按照分类属性进行排序,能够把时间复杂度从 降低至 。其他还有一些可以考虑的优化方案:如仅考虑位于具有不同类标号的两个相邻记录之间的候选划分点。
(2)如何停止分裂过程?终止决策树生长的过程的两个策略:①分裂节点,知道所有记录都属于同一个类,或者所有记录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值。尽管两个结束条件对于结束决策树归纳算法都是充分的,但还是可以提前终止生长。
选择
选择最佳划分的度量通常是根据划分后子女节点不纯性的程度。不纯的程度越低,类分布就越倾斜。不纯性度量的例子包括:
(2)在第二步,如果与 相关联的所有记录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值(目标属性除外),则不可能进一步划分这些记录。在这种情况下,该节点为叶节点,其标号与该节点相关联的训练记录中的多数类。
决策树归纳的设计问题,决策树归纳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分裂训练记录?树增长过程中的每个递归步都必须选择一个属性测试条件,将记录划分成较小的子集。因此算法必须提供为不同类型的属性指定测试条件的方法,并且提供评估美中测试条件的客观度量。
1:ifstopping_cond(E,F)=true th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