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推广绿色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

绿色信贷常被称为可持续融资(Sustainable Finance)或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 Finance),是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二是要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行业、企业的发展。推行绿色信贷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认识不够

银行系统缺乏对我国环境政策、信息和管理措施掌握。银行内部缺乏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的专门人才,制约了绿色信贷深入。大部分商业银行虽然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但普遍处于观望的状态,没有从组织、人员、运行措施、信息储备、知识储备等方面着手建立银行系统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二)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银行自身利益驱动是绿色信贷推行的最大障碍

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就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同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也肩负着盈利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高,获利能力强,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作风险担保,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对这些企业很难大幅度地削减信贷规模,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同时是高利润、高回报的企业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策考核任务,会千方百计地保住这些企业,于是就会把压力转移到银行身上。

(三)绿色信贷信息失真,缺乏沟通机制

国家环保总局行使监管职能时相当一部分数据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往往不能如实的反应信息,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而在信息沟通方面也不完善,做不到数据共享。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

(四)绿色信贷缺乏保障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绿色信贷政策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主要针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循环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由于这些领域市场不确定性大,信贷风险也逐渐加大,而与之相配套的“绿色信贷”呆账核销、风险准备金计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绿色信贷产品品种单一

绿色信贷支持的领域相对科技含量较高,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风险相对较大,而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有效满足有效需求或覆盖潜在风险。目前金融部门主要是依靠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给予利率优惠,以及限制对“两高”企业授信等间接金融手段,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相比较之下,股票与债券市场融资、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

(六)绿色信贷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匮乏

由于绿色信贷在我国刚刚起步,商业银行仍停留在审查借款人或项目环境守法信息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制度、专门机构和专门人才。多数银行信贷员缺乏对国家的环保法规、信息和管理措施的了解,银行现有人士不了解绿色信贷的操作流程,制约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

(七)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我国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认识依然不够,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然淡薄。受利益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短期行为严重。但是,不论是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还是金融法律法规,都缺乏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详细规定,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无法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是银行环境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前提。各级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当地的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建立及时、准确、完整的环保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同时,银行的环保信息的收集和沟通工作应指派专人进行,尽可能拓宽环保信息的覆盖面,通过银行和企业产权融合减少信息不对称,努力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信息预警管理机制。

(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机制

各金融机构不仅要建立向环境违法项目发放贷款的责任追究机制,也要建立推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要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建立和完善与绿色信贷政策相配套的呆账核销、风险准备金计提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风险补偿政策,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过程中,从“两高”行业和企业信贷退出的损失、支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信贷风险等绿色信贷风险,要给予财政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以调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三)建立绿色信贷监管法律制度

在明确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建立贷款项目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分类标准以及实行贷款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之后,要保证银行能够真正实施绿色信贷,还必须确立环境风险在银行审慎经营规则中的地位,建立绿色信贷监管法律制度。

(四)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有效统一。绿色信贷不仅是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的渠道,而且是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顺应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五)加大考核监督力度,严格落实信贷环保风险问责制

要想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顺利推进,调动商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就必须落实岗位责任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环保依法合规工作责任制和环境风险的问责制,切实加强防范贷款环境风险的组织领导。商业银行应把信贷退出计划纳入行长经营绩效考核,并对应退未退贷款计提模拟风险拨备,加大“两高”风险贷款压退力度,切实推动绿色信贷的高效实施。

(六)抓住低碳机遇,开展“能效贷款”

商业银行要认真研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生态等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选择产业化条件基本成熟、技术与成本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信贷资源有序进入环境友好型和环境不敏感行业。低碳经济的来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商业银行如果能够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将有可能抢占银行业制高点,获取巨大的提升和飞跃。

(七)实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