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科2016年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管理科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4月**局根据专业化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成立了数据管理科(风险识别局)。数据管理科(风险识别局)成立后总体思路为:在建立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夯实数据质量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强信息管税,支撑税收风险管理和宏观决策,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风险识别的新格局。为了明年更好的服务于税源专业化改革工作,按照“征、评、管、查”这一税源管理格局的要求,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回顾2016年,经过9个月的摸索,数据质量维护已初步形成较为固定的流程,2016年,我们将工作重点将放在风险上,数据科从哪下几方面:
(一)计划管理,体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拓展风险识别的范围,与相关业务科室做好合作,及时了解到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或上级部门的要求,需要进行的相关工作,数据科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整合,按时效性,形成年度风险管理计划,月度风险管理计划。
拓展风险案源的选择范围,与相关分局做好做好案源信息的工作:
1、比如按全市分级分类稽查A类、B类、C类纳税人信息,需要县稽查局检查的;
2、来自于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第三方平台;
3、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4、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5、所得税汇算清缴复审信息;(税政)
6、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信息;(二分局)
7、系统内相关科室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以及需要重点剖析的行业和特定纳税人信息;(科室)
8、相关税源分局在日常巡查核查中发现的涉税违法信息;
(二)指标及模型管理
进一步细化风险指标,形成制式化。通过风险特征报送,风险指标定义和维护,风险识别模型的构建,为风险识别工作提供支撑。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在模型建设上,形成税源管理部门、稽查部门是风险指标(模型)创建素材的提供部门,机关业务处室是风险指标(模型)创建的指导部门的新局面。
(三)风险识别
搭建风险管理团队。形成团队协作,建立信息员制度,根据风险指标和相关数据,定义风险识别调度策略,系统自动进行风险点识别工作,并提供加工日志查询和人工干预机制。对已生成的风险点进行逻辑性验证,并上传省局风险管理平台。
(四)等级排序及推送
则将其排定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风险应对方式推送应对。税务端优先应对高等和中等风险管户,排序在前的高风险等级管户,优先采取税务稽查的方式应对风险,其余从高到低推送到税源管理部门,采用纳税评估方式应对风险。对纳税人的风险点根据规则、模版和约定算法,计算各风险点的得分,按纳税人归集累积计算纳税人的风险积分,根据积分排定纳税人的风险次序,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划分纳税人的风险等级。
根据月度工作计划,按纳税人的风险等级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业务管辖权限,将风险应对任务推送相应的应对机关实施风险应对。
(五)应对及结果反馈
根据各风险应对机关或部门的应对能力,设置月度应对工作量。做好反馈结果的复审。落实风险管理职能。加强风险管理职能配置,落实各级风险管理责任,将风险管理贯穿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全过程。开展风险情形的跟踪调查,研判重要风险情形及应对策略,创建风险指标(模型)。对风险指标创建绩效、风险应对效率进行考核评价。稽查部门、税源管理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分别按推送的风险组织应对。
(六)监督与评价
3 / 4
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风险指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落实风险管理职能。加强风险管理职能配置,落实各级风险管理责任,将风险管理贯穿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全过程。及时对风险指标(模型)随着经济形态、征管条件、政策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持续增加和完善,确保风险识别的有效性、覆盖面。同时,基于风险管理在税务系统中刚刚起步,一些传统的思想和经验尚未彻底改变,把推送风险管户应对任务完成率作为考核重点。最终则以风险应对成效为考核重点,以风险应对税款的贡献率作为风险应对的绩效,从而促进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提高。
努力营造数据管理工作新格局。全面展开数据管理制度的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质量管理的控制、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有规划有落实,有计划有督查。围绕涉税“数据”这一管理主线,构建涵盖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交换、数据修改维护、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等日常数据管理工作的新格局。目前,做到日日查询,天天更新。进一步将工作细化,重点解决数据从登记到无差错整个链条环节中,还存在的细节问题,比如,资料传递超时限。修改维护超时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