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生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 且焉置土石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4、之 ① 唯君图之 ② 子犯请击之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 臣之壮也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② 吾其还也
③ 以其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
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 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 通……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7、行李之往来。
行李:
8、共其乏困。
共: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
12、阙秦以利晋。
阙:
13、秦伯说。
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夫:
词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利益与承诺,若要在两者之间选择,你会 选什么?是像秦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 背弃对晋侯的承诺,还是即使面对利益这 巨大的诱惑,也会坚持自己的承诺?两者 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郑伯
1.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 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 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 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 也能成功!
2.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 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 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 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 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 能让你抛下尊严呢?
佚之狐
1.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
3、( ) 夫晋,何厌之有? 4、(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 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 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运用示例】 烛之武
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 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 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 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 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 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 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 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 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晋侯
1.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 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 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学会包容, 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 下。
2.忍是成事之本,晋侯从一开始流亡时就忍。 忍到了当上国君之日。如今看着眼前的肥 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晋侯 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话说“小不忍,则乱 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能忍必会积蓄力 量,挥出那致命一击。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强”“意志”“逆境与奋 斗”“国难之时大丈夫当显英雄本色”“口才与成 功”“智与勇”“责任”等写作话题。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面对郑伯之请,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话语间,流露出长期不 被重用的委屈,以至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 。但郑伯的诚意和对形势的分析,让烛之武尽释前嫌, 毅然受命,“夜缒而出”,说服秦伯,与郑结盟。结果 是,晋国悻悻退兵,郑国化险为夷。烛之武的可贵之处 在于,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而摒弃个 人恩怨。正因为如此,烛之武成了千古传颂的爱国志士 ,其深明大义的品质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
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请大家分别为 本文四段拟一个小标题。
①
②
③
4
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修饰词或短语, 概括全文内容。
烛之武( )退秦师
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 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郑伯
烛
次
之
要 佚之狐
武
人
物 秦伯
晋侯
成语积累
危在旦夕 从谏如流 临危受命 洞若观火 以退为进 化险为夷
夜:
亡 状语后置句 执事
阐述利害,晓之以理
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
鄙: 远:
焉:
亡郑以陪邻?邻 陪:
之厚,君之薄也。 厚:
薄:
用法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以为:
若舍郑以为东 东道主: 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 行李:
所害。
共:
乏困:
且君尝为晋君 赐矣,(晋君 )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春秋时,在秦晋合兵围郑的危急时刻,郑伯老臣烛 之武只身赴秦营,向秦伯幡然醒悟,遂与郑结盟。于是 ,秦晋联盟瓦解,晋国被迫撤兵,解除了郑国之危。烛 之武凭借自己的巧言机智,使郑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 了国家社稷,百姓免遭涂炭,还与秦结成了联盟,使晋 国不敢轻举妄动,可谓一石二鸟。《战国策》说:“一 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信然。
古义:。 (1)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2)行李
古义:。 (3)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 (4)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4、特殊句式
1、() (1)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否定判断) 2、()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辞曰:“臣之壮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积累成语
•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
嫁。今泛指两家联姻。
•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 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
喻以大欺小。
•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
表明自己的态度。
课堂练习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为: 赐:
朝:
济
夕:
版
引史为例,巧设离间
厌:
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东: 封:
肆:
焉: 阙: 利:
图: 句式:
结局: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 挖掘烛之武的精神品质,能在作文中进行 素材运用。
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 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 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 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 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 选取话题,谈谈你对烛之武其人的认识, 并言之成文段,不少于300字。
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
记》、《三国志》等。
第一段: 晋侯、秦
伯围郑,以其无礼于 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 :
军 句式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
师: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壮:
退。”公从之(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之:
夫人: 因:
敝: 所与: 盟。 知: 其:
去:
判断句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弱于秦)
亡 郑 (害于秦)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舍 郑 (利于秦) 晓 以
赐 晋 (负于秦) 利 害
肆 晋 (阙于秦)
明则为秦,暗则图晋
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_年_史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所 作,原名《春秋左传》 。
史书的类别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
3.当你进退两难,无法抉择时;当你尴尬时,不 妨试着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晋侯擅长为自己找 台阶。当盟军背信弃义时,他不慌不忙地说: “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过别人 的帮助,又反过来害人家,是不仁义的;用散 乱的军队攻打整编的部队,是兵家所忌的!” 这样既可以达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颜面,实为 明举!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台 阶下,挣脱尴尬。(退一步海阔天空)
犹: 子:
为也已。”公曰:“吾
是:Biblioteka Baidu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 句式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许之。
第二段: 临危受命
1、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①佚之狐 ②郑伯 ③烛之武
烛之武运用了 哪些方法来说服 秦伯退兵呢?结 果如何?
1、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 烛之)武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
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 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 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 顾全大局。
4.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 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 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 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 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 与心力(勇气)战胜了秦伯。 5.“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 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 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 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6.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 亦敌不过一张嘴。 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 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 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 天下权。
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为什么他不自己去 而举荐了烛之武呢?我想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 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 也不敢打包票。稍有不慎者,惹恼了秦伯,自己 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 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 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 “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举荐呢?从中可以看出佚之狐 的嫉妒心理。所以一个人要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 正确地去面对他人,不要得了红眼病。
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 盟 (5)失其所与,不知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君之薄也
即东封郑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
共其乏困
3、古今异义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 道路上的主人。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7.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 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 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 与人民安危的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 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像出多少 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 响的焦急与渴盼。如果没有对国家结实朴实 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 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怨如此 了然?
④ 且焉置土石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4、之 ① 唯君图之 ② 子犯请击之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 臣之壮也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② 吾其还也
③ 以其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
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 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 通……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7、行李之往来。
行李:
8、共其乏困。
共: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
12、阙秦以利晋。
阙:
13、秦伯说。
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夫:
词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利益与承诺,若要在两者之间选择,你会 选什么?是像秦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 背弃对晋侯的承诺,还是即使面对利益这 巨大的诱惑,也会坚持自己的承诺?两者 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郑伯
1.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 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 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 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 也能成功!
2.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 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 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 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 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 能让你抛下尊严呢?
佚之狐
1.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
3、( ) 夫晋,何厌之有? 4、(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 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 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运用示例】 烛之武
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 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 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 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 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 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 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 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 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晋侯
1.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 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 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学会包容, 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 下。
2.忍是成事之本,晋侯从一开始流亡时就忍。 忍到了当上国君之日。如今看着眼前的肥 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晋侯 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话说“小不忍,则乱 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能忍必会积蓄力 量,挥出那致命一击。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强”“意志”“逆境与奋 斗”“国难之时大丈夫当显英雄本色”“口才与成 功”“智与勇”“责任”等写作话题。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面对郑伯之请,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话语间,流露出长期不 被重用的委屈,以至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 。但郑伯的诚意和对形势的分析,让烛之武尽释前嫌, 毅然受命,“夜缒而出”,说服秦伯,与郑结盟。结果 是,晋国悻悻退兵,郑国化险为夷。烛之武的可贵之处 在于,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而摒弃个 人恩怨。正因为如此,烛之武成了千古传颂的爱国志士 ,其深明大义的品质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
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请大家分别为 本文四段拟一个小标题。
①
②
③
4
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修饰词或短语, 概括全文内容。
烛之武( )退秦师
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 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郑伯
烛
次
之
要 佚之狐
武
人
物 秦伯
晋侯
成语积累
危在旦夕 从谏如流 临危受命 洞若观火 以退为进 化险为夷
夜:
亡 状语后置句 执事
阐述利害,晓之以理
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
鄙: 远:
焉:
亡郑以陪邻?邻 陪:
之厚,君之薄也。 厚:
薄:
用法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以为:
若舍郑以为东 东道主: 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 行李:
所害。
共:
乏困:
且君尝为晋君 赐矣,(晋君 )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春秋时,在秦晋合兵围郑的危急时刻,郑伯老臣烛 之武只身赴秦营,向秦伯幡然醒悟,遂与郑结盟。于是 ,秦晋联盟瓦解,晋国被迫撤兵,解除了郑国之危。烛 之武凭借自己的巧言机智,使郑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 了国家社稷,百姓免遭涂炭,还与秦结成了联盟,使晋 国不敢轻举妄动,可谓一石二鸟。《战国策》说:“一 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信然。
古义:。 (1)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2)行李
古义:。 (3)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 (4)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4、特殊句式
1、() (1)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否定判断) 2、()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辞曰:“臣之壮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积累成语
•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
嫁。今泛指两家联姻。
•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 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
喻以大欺小。
•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
表明自己的态度。
课堂练习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为: 赐:
朝:
济
夕:
版
引史为例,巧设离间
厌:
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
东: 封:
肆:
焉: 阙: 利:
图: 句式:
结局: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 挖掘烛之武的精神品质,能在作文中进行 素材运用。
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 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 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 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 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 选取话题,谈谈你对烛之武其人的认识, 并言之成文段,不少于300字。
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
记》、《三国志》等。
第一段: 晋侯、秦
伯围郑,以其无礼于 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 :
军 句式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
师: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壮:
退。”公从之(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之:
夫人: 因:
敝: 所与: 盟。 知: 其:
去:
判断句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弱于秦)
亡 郑 (害于秦)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舍 郑 (利于秦) 晓 以
赐 晋 (负于秦) 利 害
肆 晋 (阙于秦)
明则为秦,暗则图晋
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_年_史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所 作,原名《春秋左传》 。
史书的类别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
3.当你进退两难,无法抉择时;当你尴尬时,不 妨试着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晋侯擅长为自己找 台阶。当盟军背信弃义时,他不慌不忙地说: “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过别人 的帮助,又反过来害人家,是不仁义的;用散 乱的军队攻打整编的部队,是兵家所忌的!” 这样既可以达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颜面,实为 明举!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台 阶下,挣脱尴尬。(退一步海阔天空)
犹: 子:
为也已。”公曰:“吾
是:Biblioteka Baidu
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 句式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许之。
第二段: 临危受命
1、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①佚之狐 ②郑伯 ③烛之武
烛之武运用了 哪些方法来说服 秦伯退兵呢?结 果如何?
1、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 烛之)武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
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 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 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 顾全大局。
4.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 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 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 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 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 与心力(勇气)战胜了秦伯。 5.“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 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 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 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6.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 亦敌不过一张嘴。 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 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 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 天下权。
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为什么他不自己去 而举荐了烛之武呢?我想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 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 也不敢打包票。稍有不慎者,惹恼了秦伯,自己 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 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 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 “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举荐呢?从中可以看出佚之狐 的嫉妒心理。所以一个人要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 正确地去面对他人,不要得了红眼病。
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 盟 (5)失其所与,不知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君之薄也
即东封郑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
共其乏困
3、古今异义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 道路上的主人。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7.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 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 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 与人民安危的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 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像出多少 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 响的焦急与渴盼。如果没有对国家结实朴实 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 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怨如此 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