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早读背诵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生物早读背诵材料(一)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1)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有些生物的呼吸不需要氧气(如厌氧菌)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气、排尿三条排泄途径和排遗,植物通过落叶。)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与反射)(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5)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7)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2.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2)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因素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a、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b、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有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群体分工合作);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中等)。

4、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刺的根部比地上部分要长得多;生物的保护色;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等。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改良土壤、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风又绿江南岸,南橘北枳,草盛豆苗稀,雨露滋润禾和苗壮

9、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6、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一组对照试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光照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7、“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分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都适宜(如都是湿土)

8、要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探究的因素引起的,就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唯一。

9、在进行实验时,不能只用1只鼠妇,因为只用一只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使结果准确。而用更多只会增加实验难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七上生物早读背诵材料(二)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植物中的白化苗不能充当生产者;蚯蚓、蜣螂等可以充当分解者。

11.食物链:

(1)概念: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植物);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如“草→兔→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草,最少是鹰,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因为有毒物质在体内很难分解,无法排出,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且逐级递减。

(4)写食物链时应注意: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链中,箭头指向捕食者。如:植物→蝉→螳螂→黄雀

12、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13.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

生产者—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

水、无机盐)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其中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具有净化水

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湿地生态系统,它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自动调

节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城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区别:动植物种类

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16、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七上生物早读背诵材料(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1).取镜和安放(2)对光: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其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同时左眼看,右眼睁,直到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视野。(3)观察: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为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后用)(4)整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视野越暗(因为镜孔径越小,通过的光线越少)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反射的光线等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

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从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

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5、显微镜成像:放大的倒立的实像(1)如p d;(2)要使视野别处的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则像在什么

位置就向哪移动玻片,如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使它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6、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的位置?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7.显微镜:光学部分是④目镜、②物镜、⑦反光镜;机械部分是⑤粗准焦螺旋⑥

细准焦螺旋③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①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等。

8、从外观上区分放大倍数大小:(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物镜: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要想视野亮一些: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要想视野暗一些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10、物镜高倍镜和低倍镜在视野中成像特点:

比较细胞大小细胞多少视野亮度物镜距载玻片距离

低倍镜小多亮远

高倍镜大小暗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