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学案4:1.1.3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
![学案4:1.1.3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f0c5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2.png)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考纲导读:1.掌握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2.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中的有关题型及方法归纳二、重点知识讲解:1.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测交法:杂种F1与隐形类型相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1:1(2)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出现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3:1(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杂种非糯性的水稻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的水稻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时产生了两种配子。
2.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判定:判断原则:(1)自交法。
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
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
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体。
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例1: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1全为黑色短毛兔,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
欲判定F2中的某一黑色长毛兔是否为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长毛兔B.短毛兔C.黑色兔D.褐色兔例2:狗的卷毛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直毛是由于它的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有两只卷毛狗交配,产生出一只卷毛雄狗,你用什么方法,判定这只卷毛雄狗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判断原则:性状甲×性状甲→F1出现性状乙,说明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性状甲×性状乙(亲本必须是纯合体)→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
例4:已知牛群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1)让有角牛与无角牛进行杂交,生出4头有角牛,根据上述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2)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4.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纯合体、杂合体的比例分析: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为例,有以下的遗传图解:总结:由上图可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n代的比例:注:上例以Aa为亲代,其自交所得F1为子一代,n值取其自交次数。
课件5:1.1.3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
![课件5:1.1.3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d5c8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b.png)
理论解释(假说)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测交验证
高茎∶矮茎 = 1∶1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Dd∶dd =1∶1
分离定律内容
谢谢观看
(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 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分离 定律
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杂交实验
F高2性茎状∶表矮现茎类型= 及3∶其1比例为
F2D遗D∶传D因d∶子d组d 成=1及∶其2比∶例1
①杂交法:
⇒ ⇒ 不同性状的
亲本杂交
子一代只表 现一种性状
子一代所表现出的 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
⇒ 相同性状的
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 性状分离
⇒ 子代所表现出的 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 ①杂交法: 具一对相对性 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 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
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
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B )
A.1/8
B. 7/8
C.7/16 D. 9/16
(2)在医学上的应用——对遗传病的遗传因子类型和发病概率做出推断 ①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
“有中生无”是显性 “无中生有”是隐性 ②根据分离定律中概率的求解方法,预期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例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和一个正常女孩, 他们再生一个白化病小孩的概率为_1_/_4__。
高茎豌 豆和矮 茎豌豆 杂交实 验的分 析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ຫໍສະໝຸດ 配子 DdF1Dd
分离定理种类及应用方法
![分离定理种类及应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03ff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png)
分离定理种类及应用方法分离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解决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离定理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一、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法是分离定理的一种常见应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变量的函数表示为各个变量的乘积形式,然后分别求解每个变量的方程,最后将得到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应用方法:1.设定变量的分离形式: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变量分离形式。
通常来说,分离变量法适用于一维的偏微分方程,可以将解表示为一系列的单变量函数或特定的形式。
2.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一系列的常微分方程:将原方程中的多个变量分离开来,得到一系列只包含一个变量的常微分方程。
3.逐个求解每个常微分方程:对于每个常微分方程,根据具体的形式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例如使用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变量替换法等。
4.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将每个常微分方程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二、特解法特解法是分离定理的另一种常见应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猜测特定的解形式,将原问题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求解。
应用方法:1.设定特定解形式: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已知条件,猜测合适的特定解形式。
常见的特定解形式有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
2.代入原方程:将猜测的特定解形式代入原方程,得到常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特解:根据具体的形式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例如积分、代数运算等,得到特解。
4.合并特解和通解:特解是原问题的一个解,将其与通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完整解。
三、变量替换法变量替换法是分离定理的一种补充应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变变量的形式,将分离变量法或特解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求解的形式。
应用方法:1.寻找合适的变量替换: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已知条件,寻找合适的变量替换,使得原方程可以转化为容易求解的形式。
2.代入原方程和求解:将变量替换代入原方程,得到新的方程。
根据具体的形式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例如分离变量法、特解法等,求解得到新方程的解。
高中生物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高中生物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f5d988c03d8ce2f01662366.png)
精心整理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1.分离定律解题依据—六种交配组合(_a)。
(Aa),即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
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1)规律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为Tt,连续自交n代,F n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若每一代自交后将隐性个体淘汰,F n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数)×100%(2)概率计算的原则①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为各个独立事件几率的乘积。
也就是一件事情需要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计算出概率后相乘,即为这件事情的概率。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
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4。
②加法原理:互斥事件中有关的事件出现的几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他“无中生有为隐性”;如图乙。
②若父母都有病,出生小孩有无病的,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以记为“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甲。
③若父母无病,出生小孩有患病的,有不患病的,则不患病小孩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因正常小孩遗传因子组成只能为1/3AA和2/3Aa两种.(2)应用多指是一类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已知某女患者的家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设A、a是与该病有关的遗传因子):①据图谱判断,多指是由__________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②写出Ⅲ中女患者及其父母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女患者。
是率为或Aa、Aa、aa。
Aa1-答案①显②AA或Aa Aa Aa③AA、Aa、aa④2/3四、自交和自由交配1.概念(1)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传粉。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775e3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f.png)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也称为欧姆定律或科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描
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分离定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如电流分配、电压分配、功率计算等。
一、电流分配
根据分离定律,一个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之和。
这个定律可
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假设一个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它们的阻值分别
为R1、R2和R3,输入电压为V。
根据分离定律,总电流I等于电路中的电压V除以总阻值R,即I = V / R。
而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压除以阻值,即I = V / R1 = V / R2 = V / R3。
每个电阻上的电流都等于总电流的一部分,比例由各个电阻的阻值确定。
分离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电路问题的解决。
通过分离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分布情况,从而对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课件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36cb63f61fb7360a4c658d.png)
②自由交配: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 传因子组成相同和不同的都要进行交配
2、交配组合种类不同
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 个体。
①自交(三种):AA×AA,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六种分)离定律:的应用A及解A题×方法 AA,AA×Aa,
17
【例题】
8、已知果蝇的黑身(b)和灰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 F1自由交配得到F2,将F2的灰身果蝇全部取出,让其自 由交配,求后代中灰身果蝇所占的比例。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8
【例题】
2、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 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
A.GG×Cgg
C.Gg×Gg
B题方法
9
【例题】
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 对性状。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
5
二、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 类型(正推法)
方法1: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亲本 的基因型可用A-来表示,那么隐性亲本的基因型只 有一种aa,再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 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6
方法2: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 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所以 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 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13
四、分离定律中分离比的异常情况
1、不完全显性 如一对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db916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分离定律是现代代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数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分离定律是指对于一个连续变化的函数,将其分为不同的部分来进行分析,就可以轻松地计算整个函数的各个部分之和。
在实际应用中,分离定律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中都会用到分离定律。
下面我们就对分离定律的应用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物理学中的应用1、热量分离定律在热力学中,热量分离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物理体系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分别计算每个部分的热量变化量,最后将所有部分的热量变化量相加得到整个物理体系的热量变化量。
例如在膜法分离过程中,通过对膜上的热量变化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精确的分离效果。
2、分离表面电荷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电荷分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不同的电荷分布情况,可以得到高分子材料的精细结构,并进一步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改变或者优化其性能。
因此,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分离定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学中,分离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体系,在研究经济学领域的很多问题时可以使用。
例如,在统计学中,分离定律可以通过将整个统计样本分成若干个部分,来研究每个部分的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样本均值、标准差、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等等。
在工程学中,分离定律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力系统的设计、生产与维护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电力系统分成若干个部分,通过分析每个部分的特征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此外,在化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中,也可以采用分离定律来进行过程的优化与改进。
总之,分离定律在现代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分离定律时,我们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并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离定律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数学工具。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031c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d.png)
四、 Aa自交n代后,纯合子、杂合子旳计算
b c a
a 杂合子: 1/2n b 纯合子: 1 - 1/2n
C显性纯合子
(或隐性纯合子½)(:1 - 1/2n)
育种应用:在植物育种中假如要选育具有能稳定遗传旳 显性优良性状旳品种,怎样才干取得?
连续自交,直到后裔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例 植物Aa自交得F1,F1中淘汰aa,余下 个体自交得F2,问F2中隐性个体所占旳百 分比?
A性状:B性状=3:1
后裔出现性状分离,且 或
B性状为新出现旳性状
则B性状为隐性性状,A性状为显性性状
2.杂交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旳两个亲本杂交,后裔只有一种体现型, 则该体现型为显性性状,未体现出来旳为隐性性状
四、判断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旳措施
(1)自交法
1.植物: (2)测交法
不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 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
配子
基因型
基因型
基因型
基因型
F1 百分比
基因型 体现型
基因型 体现型
基因型 体现型
X:X:X:X
体现型百分比 体现型1 : 体现型2=X : X
基因型 体现型
例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 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达短食指基因, TL表达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体现受性激素影响,TS 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 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种孩子 是长食指旳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2/3Aa*1/4=1/6
五、遗传系谱图旳分析
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 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种双眼皮男孩
1.1 分离定律解题方法总结 (实用版)
![1.1 分离定律解题方法总结 (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dc3f3aeefdc8d377ee320d.png)
B.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测交
D.甲×乙得子代自交
A
三、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
Fn 所占 比例 杂合 子
1 2n
纯合子
1 1 n 2
显性纯 合子
1 1 n 1 2 2
隐性纯 合子
1 1 n 1 2 2
显性性 隐性性 状个体 状个体
1 1 1 1 n 1 n 1 2 2 2 2
例2、猪的白毛对黑毛为显性,要判断一只白毛猪 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猪最好是
A.纯种白毛猪 B.黑毛猪
C.杂种白毛猪
D.以上都不对
B
例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是显性。现有甲、乙两种 抗锈病的小麦,但有一种是杂合子。下列方法中对鉴 别、保留纯合子抗锈病小麦最好的是( ) A.甲×甲、乙×乙
C.甲×乙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 1aa, 则 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再生正常孩子中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2、用配子的概率来计算 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 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 率相乘。
二、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区分显型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 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分 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分 离。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实验方法
1、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型纯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皱粒 圆粒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教学案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d651d580216fc700afd81.png)
1.1.2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教学案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题型一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类型亲本组合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子代表现类型及比例AA×AAAA全是显性AA×AaAA∶Aa=1∶1全是显性AA×aaAa全是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是隐性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则子代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
[例题1]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A.1∶0或1∶1B.1∶0或1∶2∶1c.1∶2∶1或1∶1D.1∶1解析:选A 红果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红果;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为红果和黄果,比例为1∶1。
题型二由子代推断亲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类型.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
.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隐性个体是纯合子,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类型作进一步的推断。
.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即Aa×Aa→3A_∶1aa。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Aa×aa→1Aa∶1aa。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即aa×aa→aa。
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f0175d2b160b4e767fcfc5.png)
• 例2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 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2分)。在以 为F1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2 分),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 的白色糯玉米(2分)。 • 或答:
•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 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 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 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 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对以 下杂交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错 误的是( B )。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 中右旋/左旋=3/1 B.♀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 中右旋/左旋=3/1 C.♀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 =1/1 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 )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五:从性遗传
•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 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 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 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 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 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 食指的概率为( A ) • A.1/4 B.1/3 C.1/2 D.3/4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fdb03e4b35eefdc8d33342.png)
AA
1AA : 1Aa Aa 1AA : 2Aa : 1aa 1Aa : 1aa aa
二、逆推类问题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 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 了一只黑色小羊。试问: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分别 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羊又是什么基因型?
四、关于自交与自由交配(随机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 植物体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异花的传粉都属 于自交。 自由交配:是指一个群体中的雄性和雌性个体 随机交配的方式。
五、 分离定律的异常情况分析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
合预期的分离比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
基本思路2
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1)显性性状: 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A_ 2)隐性性状: 肯定是隐性纯合子, aa 3)若子代或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则亲代或子代 基因组成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
一、正推类问题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交配组合 (A、a)
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例、杂合子(Aa)自交,求子代某一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 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 Aa的概率为1/2 例、杂合子(Aa)自交,求子代某一显性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
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 Aa的概率为2/3
②亲本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 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 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 孩子的概率
康贝尔鸭 ♀×金定鸭 ♂
后代所 产蛋( 颜色及 数目)
如何运用分离定律解题
![如何运用分离定律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991bcd4028915f804dc2b6.png)
自交n次呢?
加法定理:指两个(或多个)相互排斥的
事件,它们出现的概率,乃是每个互斥事件单 独发生的概率之和。所谓互斥事件就是指某一 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则不出现,即被排斥,反 之亦然
遗传题的类型
正推型:知道亲代信息推子代信息。
逆推型:指导子代信息推亲代信息。 对于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推只有以下6种情况: AA X AA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 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 数的 A.25% B.50% C.75% D.100%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 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Fn(DD,dd
Dd)
(1/2)2
1-1/2n
1/2n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3次产生的后代中, 杂合高茎的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B )
A、1/4 B、1/8 C、3/4 D、1/2
自交1次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后代 总数的 1/2 自交2次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后代 总数的 (1/2)2 自交3次的后代中,杂合子占后代总数 的 (1/2)3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A.DD×Dd
C.Dd×Dd
B.DD×dd
D.Dd×dd
3、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的一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褐色: 解: 蓝色: P: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5da78fbb0717fd5360cdc7a.png)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黄花×白花→黄花(为显性性状);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C.紫花×白花=紫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练习4、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1深紫色、P2中紫色、P3浅紫色、P4白色。
分离定律教案
![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5be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a.png)
分离定律教案分离定律教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定律和公式。
其中,分离定律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它在代数运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分离定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教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定律。
一、分离定律的概念分离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可以将一个运算对象分成两部分进行运算,然后再将结果合并在一起。
这个定律适用于加法和乘法运算,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运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效率。
二、加法分离定律的应用加法分离定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将一个加法式子中的多个加数分开计算,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这样做可以简化运算过程,使得计算更加简单明了。
例如,对于一个加法式子:2 + 3 + 4 + 5 + 6,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分离定律将其分解为:(2 + 3) + (4 + 5) + 6。
然后,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括号内的加法运算,得到:5 + 9 + 6。
最后,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答案:20。
加法分离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运算,也适用于分数、小数等其他形式的加法运算。
只需要将加法式子中的各个加数进行分离,然后分别计算,最后将结果相加即可。
三、乘法分离定律的应用乘法分离定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将一个乘法式子中的多个因数分开计算,然后再将结果相乘。
这个定律在代数运算中非常常见,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乘法运算。
例如,对于一个乘法式子:2 × 3 × 4 × 5 × 6,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分离定律将其分解为:(2 × 3) × (4 × 5) × 6。
然后,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括号内的乘法运算,得到:6 × 20 × 6。
最后,将结果相乘,得到最终的答案:720。
乘法分离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小数等其他形式的乘法运算。
只需要将乘法式子中的各个因数进行分离,然后分别计算,最后将结果相乘即可。
四、分离定律的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离定律的应用,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5ed69d89eb172ded63b7cb.png)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小题对点练1.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为红褐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是红色。
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雌性,Aa B.雄性,AaD.雌性,aa或Aa C.雄性或雌性,aa解析由题意可知,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子代的基因型只能是A-,故该子代红色小牛基因型为Aa,且该小牛只能是雌性。
答案 A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D.甲×甲,乙×乙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解析本题考查了鉴定纯合子的方法。
小麦是自花受粉植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自交,自交简便且可以保持植株的遗传特性。
答案 D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解析由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判断黑斑相对于黄斑为显性;F1黑斑蛇为杂合子,亲代黑斑蛇也为杂合子;F2中黑斑蛇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不一定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 A4.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下表(A、a表示相关基因)。
)则(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母方的基因型一定为aa。
父方的基因型如果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一定为aa,表现型为单眼皮,故父方的基因型一定是Aa。
由此可知,只有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且为女性时,才会表现为双眼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小题对点练1.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为红褐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是红色。
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雌性,Aa B.雄性,AaD.雌性,aa或Aa C.雄性或雌性,aa解析由题意可知,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子代的基因型只能是A-,故该子代红色小牛基因型为Aa,且该小牛只能是雌性。
答案 A2.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D.甲×甲,乙×乙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解析本题考查了鉴定纯合子的方法。
小麦是自花受粉植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自交,自交简便且可以保持植株的遗传特性。
答案 D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解析由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判断黑斑相对于黄斑为显性;F1黑斑蛇为杂合子,亲代黑斑蛇也为杂合子;F2中黑斑蛇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不一定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 A4.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下表(A、a表示相关基因)。
)则(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母方的基因型一定为aa。
父方的基因型如果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一定为aa,表现型为单眼皮,故父方的基因型一定是Aa。
由此可知,只有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且为女性时,才会表现为双眼皮。
答案 B 5.(2014·菏泽模拟)玉米粒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现有一粒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解析玉米花的雄蕊与雌蕊不在同一朵花内,故自交应为同株异花传粉。
答案 C 6.(2014·福建宁德模拟)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1111A.4 B.6 C.8 D.16解析注意题干中“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是解题切入点。
假设抗锈病的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自交以后,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以后,12211其比例为3、3Aa,再自交,不抗锈病的植株为34,为6答案 B7.(2014·湖北武昌期末)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交配(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解析理解显隐性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显、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故A、C项错误;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B项错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D项正确。
答案 D8.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喷瓜个体只要有aD基因即为雄性,无aD而有a+基因时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时为雌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DaDB.该植物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D的雌配子C.该植物不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的雌配子D.aDad×a+ad→雄株∶雌雄同株∶雌株=1∶2∶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喷瓜的雄株基因型为aDa+、aDad,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a+a+、a+ad,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
由于雌配子的基因组成不可能是aD,故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DaD,但该植物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的雌配子。
aDad×a+ad→雄株∶雌雄同株∶雌株=2∶1∶1。
答案 A9.(2015·郑州模考改编)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
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2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1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8解析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a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的基因型是aa,3号的基因型为A_,图乙中的c代表的是患者(aa);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2由图乙可知,3号的基因型只能为Aa,8号个体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故2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9号个体的基因型12为3、3Aa,其与该遗传病患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211概率为346答案 D10.(2014·吉林长春一模,10)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1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解析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因每一代中的aa(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故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答案 C11.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2 2+1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 1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解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A、a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体现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的亲本产生比例相等的不同种类的配子,即A∶a=1∶1,但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2配子数量;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3答案 A1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解析由实验2或实验3均可以判断出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因此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子代基因型均为Aa;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
答案 C大题冲关练13.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
(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
若该假说正确,则B组同学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由A组得出,红花对蓝花为显性性状;由B组得出,蓝花对红花为显性性状,结论相反。
(2)假设花色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为显性,A 相对于a为显性,则B组中,由于A+对A为显性,故子代红花不含A+,基因型为aa,则亲本蓝花的基因型均为Aa。
(3)若(2)题假设正确,则红花植株含A+或a,则红花基因型可能是A+A+、A+A、A+ a、aa。
①若用AA与红花植株杂交,A+A+×AA→A+A(全为红花); A+A×AA→A+A(红花)∶AA(蓝花)=1∶1;A+a×AA→A+A(红花)∶Aa(蓝花)=1∶1;aa×AA→Aa(全为蓝花),则亲本A+A+和aa能鉴别出来。
②若用aa与红花植株杂交,A+A+×aa→A+a(全为红花);A+A×aa→A+a(红花)∶Aa(蓝花)=1∶1;A+a×aa→A+a、aa(全为红花);aa×aa→aa(全为红花),则亲本A+A能鉴别出来。
答案 (1)A B (2)Aa×Aa (3)4 ①A+A+和aa②A+A14.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12。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
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