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摸式长期困惑着我们,如何能走出这种模式,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市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提出了开放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要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我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发展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
几年来,通过走进课堂实践,走出课堂研究,我和我的学科教师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切实增强策略教学意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轻策略训练的思想,改变只重视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尤其是策略性知识教学或者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课的现象,教师要给学习策略教学应有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要有意识地把学习策略的学习培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习策略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更主要的是把一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的学习策略” 。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备课,备课前,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
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只有教师有了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设计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当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2、善于激励。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例如“你考虑问题真周密啊!”“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真不错!”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苹果”也就是10的加减法时,设计同桌摆小棒的活动。学生甲说:我出6,摆出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出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同时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的能力。
3、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
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三、重视学生认知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堂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许多学生一直使用效果较差的认知学习策略,拥有的有效学习策略相对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多地是把获得学习策略这一任务留给学习自己来完成,这往往导致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策略的速度较慢,甚至对最佳学习方法产生误解。我们不能期望自主学习策略会通过课程学习在学生头脑中自动生成。处于各种水平的学习,从学习无能者到会学习,在学习和应用认知学习策略时都需要系统的帮助。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加强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
如,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不采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