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培训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培训课件

1/30/202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
❖ 鲎的图片
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 石)一样古老的动物。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 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 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毒素。用于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复核、仲裁鲎试剂灵 敏度。
1/30/202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4
❖ ②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CSE):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 准进行标定,确定其质量的相当效价。1ng工作标准品效价应不小于 2EU,不大于50EU。用于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干扰试验及设置的 各种阳性对照。
在不超过此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内毒素限值的测定。 MVD=CL/入。
L:内毒素限值;c:供试品溶液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
c=1.0ml/ml;当L以EU/mg或EU/u表示时, c的单位为mg/ml或
u/ml,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mg
Vml C最大有效 L×m/v=L×c样≥入,c样≥入/L
能变。
1/30/202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8
❖ (2)实验准备
❖ A、除去干扰:试验所用器皿需经处理,以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 毒素,常用的方法是250℃干烤至少1小时,也可用其它确证不干扰 细菌内毒素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微量加样器配 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试验操 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5
❖ B、鲎试剂的规格:是指每支鲎试剂的装量,如:0.1ml、0.5ml。一 般来说,规格是多少就用多少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如:0.1ml 就用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其他检测方法
热原质鲎试剂盒法
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结合后加热,通 过凝胶形成或浊度变化来检测内毒素 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注射剂、输液 等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内毒素, 通过紫外吸收或荧光检测器来检测内 毒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等样品。
03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应用
实验后的处理和安全防护
废液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实验垃圾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垃圾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和 处理。
ABCD
仪器的清洗和维护
实验后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确保 其性能和精度。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口罩等,以降低交叉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饮用水监测
01
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确保饮用水安全。
污水处理监测
0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出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评估污
水处理效果和出水质量。
环境样品监测
03
对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了解环境
中的细菌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04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注意事 项
开发新型检测方法和技术
开发多组分检测技术
将多种细菌内毒素相关分子同时纳入检测范围,实现多组分的同 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开发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新型免疫学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等,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灵敏度。
开发新型生物信息学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细菌内毒素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高通量 筛选和鉴定,为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内毒素检验讲稿

内毒素检验讲稿

2 2 2 2
A为供试品溶液;B为供试品阳性对照; C为阳性对照;D为阴性对照。
结果判断
37℃±1℃保温60分钟后观察结果 D管的结果均为阴性,B、C管的结果均为阳性时试验有 效 A的2个平行管均为阴性时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 A的2个平行管均为阳性时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A的2个平行管1管阳性1管阴性时需进行复试。 复试时A液需做4管,全部阴性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判 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试验前准备
每种医疗器械产品应取3 批并分别使用不 少于两个制造商生产的鲎试剂进行干扰 试验。 试验步骤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凝胶法”规 定进行。
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内毒素浓度/被 编号 加入内毒素的 稀释用液 稀释倍数 溶液 A 无/供试品溶液 2λ/供试品溶 液 — 1 2 4 8 1 2 4 8 — — 2λ 1λ 0.5λ 0.25λ 2λ 1λ 0.5λ 0.25λ — 平行管数 结果举例
试验方法
浸提介质体积计算公式:V=L/λ 式中: V —浸提介质体积,单位为毫升( mL); L —产品细菌内毒素限值,单位为细菌内 毒素单位每件(EU/件) λ—所用鲎试剂灵敏度标示值,单位为细 菌内毒素单位每毫升(EU/mL)
编号Biblioteka 内毒素浓度/被加入内毒素的溶液
平行管数
A B C D
无/供试品溶液 2λ/供试品溶液 2λ/检查用水 无/检查用水
细菌内毒素试验
目的 本试验为《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中规定的“凝胶法”, 系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 应的机理,以判定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 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 如有不能排除的干扰不适采用本试验。
细菌内毒素试验
试剂: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细菌内 毒素工作标准品、鲎试剂、细菌内毒素 检查用水 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恒温水浴箱、电热干燥箱、旋涡混合器。

【精品】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指导意义31页PPT

【精品】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指导意义31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精品】内毒素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内毒素的测定》PPT课件

《内毒素的测定》PPT课件

5 流式细胞术——测内毒素的量而不是活性
6 化学发光测定法
A
19
内毒素检测的参考值
• 检测值﹤10pg/ml,阴性。
• 检测值介于10~20pg/ml之间,临床观察期,建 议动态采血检测。
• 检测值﹥20pg/ml,阳性,建议再次采血以确诊。
肝炎
败血症
内毒素浓度 50-320 20-1000
肿瘤 20-700
A
30
国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容忽视
感染率(%)
50
40
30
20
13.9
10
17.1
24.4
0 1993-1996
1998-1999
1999-2000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年第5卷第1期
A
31
各种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100.00% 80.00% 60.00%
90%
96%
83% 73.50%
58%
40.00%
A
44
内毒素和β-葡聚糖与鲎试剂反应的特征曲线
A
45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检测方法对比
方法 传 统 直接培养真菌法
检查
特点
敏感性低,耗时长, 培养阳性 率低。培养结果是定性的,有 些标本采集困难
辅助方法:临床表现,免疫学,病 理学,影像学检查等
观察期不确定,费时费力,特 征性不明显并对医师的专业水 平要求高
A
50
G试验检测评价
Odabasi等对确诊为粒细胞缺乏人群进行为期 3周每周2次采血检测及临床观察
发现:BG值开始高于60 pg/ml的时间比最后确 诊为IFI或临床诊断IFI平均提前了10 d
脑出血 脑梗塞 硬膜下血 瘤术后 胸部大动 脉瘤术后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
详细描述
研究表明,内毒素可以诱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与败血症、脓毒症、肿瘤等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这些疾病中内毒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05
结论
内毒素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感染性疾病
内毒素测定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通 过检测内毒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用药。
在医疗器械植入人体之前,如人工关 节、心脏瓣膜等,也需要进行内毒素 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04
内毒素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内毒素测 定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包括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这些 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内毒素的含量 ,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监控病情变化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和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器官功能
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通过测定内毒素水平,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状况,预测病情预后。
内毒素测定在科研领域的作用
1 2 3
探索疾病发病机制
内毒素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 过内毒素测定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探究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这些关系,以便更 全面地了解疾病进展和患者状况。
拓展内毒素测定的应用领域
目前内毒素测定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 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内毒素研究的深入发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讲稿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讲稿

活化得C因子 活化得B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凝胶)
13
1、凝胶法实验原理
37± 1℃下保温反应602分钟 当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得浓度达到或超过鲎试剂
得灵敏度时,凝集为坚实凝胶,为阳性,记为“+”。 当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得浓度未达到鲎试剂得灵
敏度时,不能凝集为坚实凝胶,为阴性,记为“— ”。
内毒素
二价阳离子
C因子
活化得C因子
B因子
活化得B因子
凝固酶原
β(1,3)-D-葡聚糖或LAL-RM
活化得G因子
G因子
凝固酶
凝固蛋白(凝胶)
凝固蛋白原
能与鲎得血液提取物可发生发生多级酶促反应,形成凝胶 5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反应机理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进行药 品生产得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得观点就是, 不存在内毒素就意味着不存在热原
8
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介绍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
限量实验
凝胶法
光度测定法
半定量实验
浊度法 动态浊度法 终点浊度法
显色基质法 动态显色法 终点显色法
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 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9
细菌内毒素检查 凝胶法
10
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
鲎试剂进行检验。 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 0、125EU/ml÷0、15EU/mg=0、833mg/ml
33
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
2、实验部分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干扰实验:预实验
正式干扰实验 检 查 法:限量试验
半定量试验

内毒素检测培训课件

内毒素检测培训课件

内毒素检测培训课件内毒素检测培训课件内毒素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它旨在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内毒素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制药行业中的重要性。

一、内毒素的定义和危害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中。

当细菌死亡或破裂时,内毒素会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内毒素对人体和动物都具有很高的毒性,可以引起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内毒素检测的原理内毒素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内毒素与特定的检测试剂发生反应,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或荧光信号。

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包括内毒素试纸法、凝胶凝集试验、内毒素兔试验和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三、内毒素检测的方法1. 内毒素试纸法: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只需将待测样品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即可判断内毒素是否存在。

然而,该方法只能提供定性结果,无法提供内毒素的具体浓度。

2. 凝胶凝集试验: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与内毒素结合的抗体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内毒素的存在。

凝胶凝集试验可以提供定性和半定量结果,但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

3. 内毒素兔试验:该方法使用兔子作为实验动物,将待测样品注射到兔子体内,观察兔子是否出现内毒素中毒症状。

尽管该方法可提供定性和半定量结果,但涉及动物实验,存在伦理和操作复杂性的问题。

4. 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内毒素结合,通过酶标记物的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或荧光信号来检测内毒素的存在。

ELISA可以提供定性和定量结果,且操作简便、快速。

四、内毒素检测的应用内毒素检测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中,主要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批释放。

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剂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内毒素检测可以确保生物制品中的内毒素含量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有效预防内毒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细菌内毒素检查- PPT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 PPT课件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 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 验。 当鲎试剂、供试品的配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 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 须进行干扰试验。

干扰实验
进行干扰试验一般步骤
供试品限值确定 根据鲎试剂的灵敏度确定MVD范围(供试品溶液浓度范围) 预试验(初筛试验)确定样品最大不干扰浓度 正式干扰试验

干扰实验
当Es 在0.5λ~2λ(包括0.λ和2λ)及Et 在0.5Es~2Es(包 括0.5Es和2Es)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 可在该浓度下对此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当Et不在0.5Es~2Es(包括0.5Es和2Es)时,则认为供 试品在该浓度下干扰实验。应使用适宜方法排除干扰,如 可将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稀释(不超过MVD )。

干扰实验
4、当阴性对照为阴性,阳性对照为阳性时,实验有效。 当系列浓度中出现供试品溶液2管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 照2管为阳性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实验,此 稀释倍数即为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即可选择该稀释倍数 进行正式干扰实验。 5、当系列浓度中所有浓度的供试品管都不为阴性,或供 试品阳性对照不为阳性时,说明供试品对内毒素与鲎试剂 的反应存在干扰,则应对供试品进行更大稀释倍数(不得 超过MVD=CL/λ0.03 ),或通过其他适宜的方法(如过滤、 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 6、当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单位为EU/mg或EU/U活性单位 时,应将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换算成最大不干扰浓度(即 稀释倍数下溶液的浓度),以mg/ml或活性单位/ml表示。

实验原理
利用鲎试剂与微量内毒素产 生凝集反应的现象,以判断 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 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内毒素检查》课件

《内毒素检查》课件
内毒素检查结果分析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内毒素检测结 果的可能影响和应对策略。
内毒素检查的应用
药品生产
医疗领域
食品安全
内毒素检查确保药品符合质 量要求,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内毒素检查帮助医疗机构控 制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内毒素检查确保食品符合安 全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内毒素检查存在的问题
1 内毒素检查存在的技术问题
不同技术对内毒素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等仍存在差异和挑战。
2 内毒素检查存在的数据解读问题
内毒素检测结果的数据量大、复杂,解读分析仍面临一定困难。
3 内毒素检查存在的应用问题
内毒素检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样品来源、采样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1
内毒素检查的重要性
内毒素检查是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应引起重视。
2
未来内毒素检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内毒素检查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3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向
如何提高内毒素检测的准确性、标准化和应用水平,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内毒素检查》PPT课件
# 内毒素检查 ## 简介 内毒素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有毒物质,能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本课件将介绍内毒素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相关技术问题。
什么是内毒素?
内毒素是存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毒素,能刺 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了解内毒素的特性对内毒素检查至关重要。
为什么需要内毒素检查?
内毒素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可引发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内毒 素检查能帮助及早发现并预防内毒素相关疾病。
内毒素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作者:袁武锋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廖维维舒磊潘翔军【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和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326例住院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全血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149.05~2101.11 pg/ml)明显高于血培养细菌阴性组(0.33~450.3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5)。

血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28.03~4623.52 pg/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2.22~94.4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5)。

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在血培养未得到结果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时对症处理。

【关键词】内毒素;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血培养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sence of endotoxin quantity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e with hemoculture results. Methods Using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endotoxin in plasma and results of hemoculture from 326 patients.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positive patients(149.05~2101.11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patients (0.33~450.31pg/ml) (Z=3.73,P<0.05).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negative patients with high temperature(28.03~4623.52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taients with lower temperature(2.22~94.41pg/ml), the de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ence(Z=4.91,P<0.05). Conclusion Detecting endotoxin in plasma will help to determine endotoxemia early and use medicine reasonably and promptly.Keywords endotoxin; endotoxemia; bacteremia; hemoculture血培养可以直接对血液中微生物进行培养,能够鉴别细菌种类及药敏实验,但存在需要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定量困难等缺点。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新乡市食品药品药品检验所讲课文档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新乡市食品药品药品检验所讲课文档
现在十六页,总共八十五页。
类脂A可从O-特异链及核心多糖分离出来,
游离的类脂A可自身凝聚成大分子的复合体而难溶于
水,并具有生物活性。所以,类脂A(Lipida)是内毒
素多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反应的主要基团。该基团没有
种属特异性,所以各属细菌的类脂A结构相似,其毒
性反应相似。如发热、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弥漫性
1991年,USPXXⅡ版第五增补本规定185种药 品以细菌内毒素检查取代热原检查。
现在七页,总共八十五页。
1995年,USPXXⅢ版规定471种药品用细菌内
毒素检查法检查,保留热原检查的药品不足30种。
1999年,USPXXⅣ版规定670种药品用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检查,保留热原检查的药品约20 种。
现在三页,总共八十五页。
1912年第一次考虑用家兔做热原试验,1942 年美国首先将家兔热原检查方法收入药典。中国 药典于1953年开始收载。因此,半个世纪以来, 家兔法对保证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发展, 这一检查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所以用新的检 验方法代替家兔法检测热原早已成为国内外医药 界科研、生产、临床检验等部门很紧迫的问题, 基于科学实践发展的要求从而发现并建立了细菌 内毒素检查方法。
1998年,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8年增补本收载经重大 修订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其中对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检 查用水的质量以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十一(二部) 新增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57种,且收载了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现在四页,总共八十五页。
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有: 凝胶法(Gelation assay)属限量; 浊度法(Turbidimetrec assay)属定量; 显色底物法(Chromogenic assay)属定量法; 免疫方法(Immumology assay)等。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讲义教材共112页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讲义教材共112页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讲义教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课件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对样品中是 否存在内毒素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和改进措施。
报告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报告,通过采用鲎试剂法进行实验,得出阴性结果,证明 该药品中不存在内毒素。
实例二
某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查报告,通过采用鲎试剂法进行实验,得出阳性结果, 证明该注射用水中存在内毒素,可能对使用者产生毒性作用。
内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 应,导致发热、白细胞反应和 组织损伤等。
内毒素还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 因子、补体成分和急性期蛋白 等生物活性物质。
内毒素的检测原理
细菌内毒素检测基于鲎试剂与内 毒素的凝集反应,通过检测凝集 反应的产物来反映内毒素的浓度

鲎试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试剂,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
简便等优点。
检测原理基于鲎试剂与内毒素反 应后产生的凝固酶,通过比浊法 或显色法测定其浓度,从而推算
出内毒素的浓度。
0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实验操作流 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无菌,避免外界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离心、过滤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 干扰物质。
试剂与器材准备
特点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 简便、快速等特点,是国际上普 遍采用的检测方法。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自20世纪初开始 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一种成熟的检测技术。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内毒素检 查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测灵敏度和 特异性不断提高。
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在生物制品领域,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用于检测疫苗 、抗体、细胞培养物等生物制品中是否存在细菌内毒 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1. 细菌内毒素的本质细菌内毒素为革蓝氏阴性菌及某些阴性菌样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细胞壁外膜中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dscharide, LPS成分,它往往在细菌生长时释放或细菌死亡时裂解出来。

2. 细菌内毒素在机体内反应及临床表现微量的细菌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即可引起机体内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

细菌内毒素(内毒素)作为革蓝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中的脂多糖(LPS),当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而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内毒素水平不会升高,但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不会导致其升高。

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一般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症(MODS)无细菌性感染患者中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而从肠道释放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3. 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应用体液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内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检测可以预示:(1)作为一个急性重要参数用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2)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以及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3)评价严重炎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

4. 体液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体液内毒素水平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

内毒素水平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

其主要意义表现为:(1)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表明由细菌(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内毒素水平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内毒素水平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而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也不会升高。

(2)监控具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可以通过内毒素水平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等患者,由于内毒素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或脓毒症时释放,所以内毒素水平在监控严重感染时是比CRP(C反应蛋白)、PCT(血小板积压)、IL-6 (白细胞介素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

(3)病程监控和预后: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或MOD,S 内毒素水平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如果炎性刺激不再存在,如在有成效的感染治疗后,内毒素水平可在几天内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内,可作为一种预后的良好迹象,而对于脓毒症或MOD患者,内毒素水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不正常区间或持续升高,此时往往提示持续的炎症性感染,同时也是预后不良的反映指标。

5. 内毒素连续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应用内毒素血症多随病情恶化而加重,随病情缓解而减轻。

因此,内毒素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内毒素的定量检测,使得内毒素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疗效和筛选恰当药物的非常实用的指标。

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检测研究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胞或病灶内毒素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

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如下变化,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 4 .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不一,主要决定了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

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

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 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因此,内毒素血症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目前应用鲎试验阳性对内毒素血症进行确诊,以鲎试验浊度法或采用基质显色法血浆内毒素浓度大于10pg/ml 为定量标准,并证实它对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判断优于血培养。

应用该法探讨不同类疾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结果为急性肝炎37%-64%。

爆发性肝炎为58%-100%,且腹水与无腹水有明显差异。

胆石症伴或不伴感染均有不同程度内毒素血症临床表现,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时,内毒素血症发病率最高(85%)。

在烧伤病例中发现,血内毒素阳性病死率为80% ,而阴性仅21% ,且内毒素血症病员低血压与病死率是革兰氏阳性菌血症的 2 倍。

Nachum等应用尿液稀释凝胶法研究了1286例尿路感染病例发现,鲎试验法区分显著性和非显著性菌尿症的能力为93% ,国内报道尿路感染时,尿液内毒素浓度大于5ng/ml 为84% ,而非感染者仅2.3% 。

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由于内毒素释放,也可发生内毒素血症,并把某些个体或病症如新生儿、中暑、临产妇女等可使血浆内毒素试验阳性,称之为生理性或间接型内毒素血症。

虽然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说明血内毒素浓度与病情及预后的确切关系,但众多危急病症的死亡如肝肾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与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寻找能拮抗内毒素或使之灭活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内毒素血症--- 发热病人败血症的早期预测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是住院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确切诊断要根据血培养结果,需花费几天时间。

实验证明,无论是人和动物,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所许多症状是由内毒素血症造成的。

内毒素可以激活单核巨什细胞系统,通过白血病介素-1、白血病介素-6、白血病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用鲎实验法测定病人血中内毒素,可以预测发烧病人败血症发生率。

Sander 等人对473 例发烧病人血中内毒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发生败血症病人在3 天追踪观察期间有6 人(32%)死亡,而454 个无败血症病人只死亡26 (6%)。

研究表明,血中内毒素浓度测定是预测败血症的极佳指标,此方法快速、简便,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临床工作中,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指标准确地预测病人将要发生败血症。

Sander 等人的研究表明,鲎试验法检测结果预测败血症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6%。

从全体发烧病人有4%会发展为败血症来计算,鲎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48%,阴性预测值为99%。

凡是内毒素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病人基本上排除3 日内发生败血症的可能,而内毒素阳性的发烧病人则有发生败血症的高度危险性。

过去认为,菌血症就等于败血症,而败血症血培养的预测值仅为15%,因此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对发烧病人是否发展成败血症的预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内毒素血症-免疫低下儿童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免疫低下儿童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是很普遍的事情,在诊断和治疗上一直曾在着许多问题,能作出正常诊断的只占病例的40%〜60%,因此,临床医生往往不得不根据经验应用抗生素治疗,其疗效不甚理想。

AadHess 等人对36例免疫低下儿童进行了研究。

在发烧期间,利用鲎试剂多次检验了病人血中内毒素的浓度,其中11例的病人(35.5 %)的血中内毒素含量> 10pg/ml (内毒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中一例检测数值位于23〜64pg/ml 之间。

25 例内毒素<10pg/ml 的病人没有一例血培养阳性,没有一例死亡。

在11 例内毒素高的病人有5 例死亡(45.5%), 而活下来的人,随着血中内毒素含量的下降,逐渐好转至痊愈。

Aad等人的研究表明,免疫机能低下儿童发烧时,如果找不到细菌感染迹象或菌血症候,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发烧的原因之一。

这与Harris 等人对免疫低下成人的研究报告相一致。

在有些儿童中,尽管同时感染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或霉菌,内毒素血症仍可能是造成发烧的主要原因。

烧伤内毒素血症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各种因子引起、烧伤除了高温直接造成局部组织细胞损伤外,整个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

处于应激状态可能释放出各种生物物质而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

除此以外,应激还可以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受损,大量内毒素通过肠粘膜释放入血,血中高浓度内毒素,又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质-1 、白细胞介质-8 和白细胞介质-6 等,进一步加重机体的病理反应,使临床症状更加严重。

动物试验及临床均表明,烧伤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和重症监护水平的在不断提高,但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而内毒素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控制烧伤内毒素血症在减少并发症即死亡率反面是至关重要的。

动物实验模型显示,烧伤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于伤后3-6 小时即显著升高,7-12 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有所下降,但仍居较高水平。

同时,烧伤后肝静脉血清肝功能指标ALT LDH亦与3- 6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且数值大于正常值的2 倍以上,伤后24 小时下降,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提示早期肝脏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肠源性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烧伤早期肝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Winchnrch 等人对一组39 例不同烧伤面积的病人,在伤后5 天内连续进行血浆内毒素,结果表明,血循环中内毒素的平均含量与烧伤面积相关;伤后3〜4天有一峰值。

他们又对另外29例烧伤面积20%〜75%的病人,进行伤后两周内定期抽血检查,内毒素阳性者17 例(占58.6 %)。

结果提示烧伤内毒素血症比较常见,而且内毒素血症与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相关率为71%。

在烧伤的合并症中,如休克、脓毒症、肝损害,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发生、发展中,如前所述,在某种程度上,内毒素起着“拨机”的作用,因此烧伤早期控制内毒素血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内毒素与肝脏疾病肝脏是阻止肠道内毒素进入大循环的有效屏障,一旦肝脏功能障碍、肝脏受损后,对内毒素解毒能力大为减弱,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并经直接及间接作用引起肝外组织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