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基金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某小学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对于班级里的学生来说具有隐性的影响,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着手去培养学生,要比一般的教学方式的效果更加有效。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建设,又是一种对接受教育者心灵精神上的塑造。班级文化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还是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值得关注的,创造怎样的班级文化及怎样创造班级文化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1.2研究意义
笔者希望以实践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为辅,通过本次研究可使年轻的班主任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从而减少在工作实践中的盲目性,帮助学校更好的开展思想教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从而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产生全面的平衡的积极的影响。
1.3概念界定
1.3.1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学中》提到:班级文化即要求利用实践的形式让组成班级的各个学生成员感受到集体行动中出现的思想品德品质,以及思考方式和价值等,集体行动需要由教师和班委组织,活动质量与次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1]
《教育大辞典》中对班级文化的论述是:“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物化反映。”[2]
2文献综述
2.1文献综述
2.1.1“班级”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的。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确认和证明班级授课制的人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中设计的学校教育方式为:“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3]”
2.1.2文化概念界定
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狭义上的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却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aylor,E.B.)在其论著《原始文化》中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4]
2.1.3班级文化概念界定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

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5]”这个界定突出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唐亮认为,班级文化,是社会、学校倡导的主流文化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现象,反映班级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6]。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乔冬梅认为,班级的文化建设可以看作两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是软文化,即指的是班级中倡导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文化。而硬文化指的则是通过塑造班级样子,进行展现文化的方式[7]。建设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都是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班级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对学生长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场所进行一定的文化建设,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在其班级教室进行受教育、学习、成长,因此对于教室进行环境设置,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包括,保持教室干净整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有终生有益的影响;对教师内部和外部的墙壁进行设计,可参考于班主任每段时间的德育工作主题;办好每期的黑板报工作等等。
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通过无形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影响,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每次班级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在班师生共同认同的文化,董玲在其期刊《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认为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8]。例如,培养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等等。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关于班主任如何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的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强化班主任工作基础在于选聘和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应该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当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培训、经验交流和在岗培训,给班主任提供提升业务能力和进行社会考察的机会。因而,学校、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班主任的实际需求来安排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特别是要利用好最佳案例反思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能力[9]。
2.2.2关于班级文化的内涵的研究
戴联荣、薛晓样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书中认为班级文化是熏陶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影响活动;书中还从营造优雅环境、用制度指引行

动、创造文化和谐等方面探索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开展[10]。谌启标、王唏编著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中对班级文化的涵义进行了完整的概述,他们提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1]。
2.2.3关于班级组织形式的研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渐渐地,经过一些列改革,数百年以来的个别教学被班级教学所替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后对于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演变[12]。
20世纪初梅耶和莫依曼通过研究提出的“作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是对班级组织的重新认识。对班级组织的认识发展,使学者逐渐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与发展,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社会学。在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出了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相关因素的研究[13]。
2.3尚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班主任认为,把教室环境布置好,建立起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就形成了班级文化,所谓的“布置好”就是定期出板报、摆绿植。当深入班级内部后,发现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都取决于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偏好,但对于其他无须再做变化。所以,提到班级文化往往就会使他们想起那些刻板僵化的教条以及那些形式上的布置,实际上这仅仅做足了表面上的形式,对班级文化建设过程认识的片面性从而忽略了内涵及对学生深远长久的影响[14]。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L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五年级100名学生填写问卷,邀请5位班主任教师参加访谈。
3.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查阅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理清班级文化的相关理论问题,其中包括有班级文化的内涵、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及适合的建设策略等问题,为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对文献的反复研究和对调查问卷结果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根据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制定合理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3.3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研究将选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等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发展动态等,进一步对文献综合分析并整理归纳,为此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3.3.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刘琼在其硕士论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编制的调查问卷[15]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改编后,成为本研究问卷,对上海市闵行区L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发放问卷。该问卷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班级物质建设调査、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调查、班级行为活动开展调查,共计30道题。第一部分中,了解学生对目前班级环境现状的想法和满意情况;第二部分中,从学生的角度对于目前班级制度的管理和实施状况进行了解;第三部分中,了解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情况以及目前班级中班风的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中,了解班级以往开展的班级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及学生对于班级活动的看法。最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对于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当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状及现实问题,使得之后在问题分析和策略制定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3.3访谈法
采用广州大学研究生杨欣在其硕士论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编制的访谈提纲[16],将5名五年级班主任作为访谈对象,与被访谈教师预约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纸笔的形式记录访谈内容,在被采访教师的同意下使用录音笔对完整的对话进行录音。其中,第一题是对教师从教情况的了解;第二题是了解教师对于班级文化的认识和个人的想法;第三题是了解教师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第四题是让教师分享建设班级文化的经历,碰到过哪些问题,可以让教师分享一些以往在建设班级环境中有趣的插曲;第五题是了解教师建设班级文化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上述访谈与教师深入探讨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策略。
4研究结果
4.1问卷、访谈调查结果
笔者按研究计划对上海市闵行区L小学五年级学生随机发放关于的调查问卷,计划发放100份,实际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均为有效问卷。
对五年级5名班主任进行访谈,五位教师表示都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出于对这五位教师的隐私保护,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