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分析
1.作者在本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感情?
本段主要写作者的感激之情。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2.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针对上文,终养祖母和报效国家之间的两难选择,首句即言 “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的纲领。言外之意是孝祖母虽然是私情, 却也合情合理,也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提出了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晋灭蜀汉之后,司马氏集团为了收笼民心,承继了 汉“以孝治国”的策略,而李密也恰恰是在此背景下,借助对 武帝推行孝道的赞扬,来委婉地指出自己的行为正是对这一政 策的最好拥护。抓住“孝”字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 的价值观念中去,皇帝你倡导孝政,我现在正是在践行你的国策, 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2.本段哪句话“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分析
1.如果第1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 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 李密的恩遇,哪些是表达李密的感恩之情的?
阅读分析
1.作者在本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感情?
本段主要写作者的感激之情。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2.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针对上文,终养祖母和报效国家之间的两难选择,首句即言 “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的纲领。言外之意是孝祖母虽然是私情, 却也合情合理,也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提出了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晋灭蜀汉之后,司马氏集团为了收笼民心,承继了 汉“以孝治国”的策略,而李密也恰恰是在此背景下,借助对 武帝推行孝道的赞扬,来委婉地指出自己的行为正是对这一政 策的最好拥护。抓住“孝”字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 的价值观念中去,皇帝你倡导孝政,我现在正是在践行你的国策, 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分析
本文在艺术构思上有何特点?
全文构思镇密,脉络分明。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 两难的狼狈境地,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道 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 决方案。例如,第3段的内容就不可放在第1段的位置。因为第 3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人人 心、达成共鸣。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道给大家一种特 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情值得鼓励,不该 拒绝,之后再用“理"来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 陈请。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 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
阅读分析
1.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忠孝不能两全,那李密提 出了什么两全的办法?
先孝后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外之意是祖母去 世后我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尽忠陛下尽忠国家,“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更是信誓且旦,这样看来,《陈情表》无疑是一 纸即将 兑现的死心塌地的卖身契约,另外,第二自然段中的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及第三自然段中 的“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 桓,有所希冀”也表述了对皇帝的片忠心,可谓忠诚可嘉!达 到了取悦君心的目的。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2.本段哪句话“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阅读分析
3.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进”难在哪 里?“退” 又难在何处?
阅读分析
3.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进”难在哪 里?“退” 又难在何处?
阅读分析
3.你能看出作者写“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 达,不矜名节”有何用意吗?
阅读分析
3.你能看出作者写“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 达,不矜名节”有何用意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也是危险的“擦边球”。 “尔既须孝养祖母,又为何出仕伪朝?”古人云:“忠臣不事 二君”。如果不出来做官,你李密就有“不事二君”之嫌,就 意味着对新朝不满,但这样的话是不能让晋武帝言之的,所 以李密自己主动说出日“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之语, 表明自己并无心为旧朝守节,更不敢“有所希 冀”,而是否出仕完全是出于能够"供养祖母”。接下来李密 又勾勒了一幅祖母病笃的惨苦画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隐约地告诉武帝,自己只是在完成 尽孝祖母最后那一刹那的义务。可以说,读到此处,武帝已 基本消除了对李密的疑虑。
结构图解
艺术特色
①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叙自己 的孤苦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都是通过叙 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 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不仅如此,作者还在陈情中晓 之以理。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 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为自 己“辞不赴命”辩护,这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阅读分析
1.如果第1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 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 李密的恩遇,哪些是表达李密的感恩之情的?
2.本段哪句话“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分析
1.如果第1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 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 李密的恩遇,哪些是表达李密的感恩之情的?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 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
李密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2——3段)。 、学生诵读课文并分析内容。
第二自然段
问题展示2——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一•急逮奉天严谦荐逮 后 赴 臣 能 责切的::重比词举任而奉 刺 命 洗 臣上意到敬。一,,严命思指圣逋报史。马天了辞鄙推厉。杀朝。慢臣诏。贱荐;。报头,臣;猥荣书答郡沐具举以特县浴以臣 微下地报逼清表秀 贱,比位的告使使详迫化闻才拜 ,喻低人申动…尽蒙,。 ,当。 臣下诉用…因受优催辞前侍臣 郎逃教法闻为态了秀臣太不东中以避化。。度清人命。上守就宫,供奔傲任授明才令走道职臣,寻养取慢命职的。,效消;逵。非无蒙, 。政荐劳句治州诏察臣主国举子司书臣恩,陨,不临孝切辞,首推久荐门廉峻不除所,;, 急于星火。臣欲奉进诏退奔两驰难,则刘独立病性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 狈。
第三自然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 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
我俯伏思量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健在的故旧老人, 尚且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时担 任过伪朝的官,一直做到郎官,本来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夸 清高。我现在是亡国卑贱的俘虏,极其卑微浅陋,承蒙得到过多 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么敢徘徊观望另有什么企求呢!只 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垂危, 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没有办法 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没有办法安度晚年,我们 祖孙两个人,相依为命,因此我出自内心的私情使我不能放弃赡 养祖母远远的离开她。
补充背景材料:
司马氏靠武力篡位,为巩固政权想极力拉拢前朝旧臣,蜀 魏两国旧臣中的不少人,为了保全“臣不侍二朝”的名 节而 不愿同司马氏合作,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就是例 子。阮籍整天饮酒,常常处于醉醺醺的状态,从不过问政事, 以此来曲折地表示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则公开表示不同司马 氏集团合作,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最终在李密写《陈 情表》的前四年,被司马氏集团所杀。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 李密必须在名节这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以打消 晋武帝的猜疑。
讨论
讨论总结4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1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2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4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主题归纳
本文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 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 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 求。全文围绕“孝”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阅读分析
1.作者在本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感情?
阅读分析
1.作者在本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感情?
本段主要写作者的感激之情。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阅读分析
1.作者在本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感情?
本段主要写作者的感激之情。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2.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自然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 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是我在 陛下效忠的日子还很长,然而报答赡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 了。我怀着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 送终的请求。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 长官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 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 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 陛下的恩惠。我怀着像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 告使您知晓。
进,就是去赴任,去就职,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就是在家侍奉祖母,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面对国家、面对君主的屡次征召重用,作者表达了自己无 限的感激之情,圣恩难却,圣命难违。但另一方面却是祖母 “供养无主”及“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浅,朝不虑夕”的现状不允许“我”离开,更重要的是祖孙二 人的相依为命的情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所以才“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译文: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中。从前名叫逵的太 守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 照料祖母,就推辞没有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授予我 郎中,不久又承蒙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我凭借卑微低贱的 身份去侍奉太子,这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把 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详尽呈报,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 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 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急速就任,但是祖母刘 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 申诉又得不到(州官)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阅读分析
4.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 的哀婉陈情?
阅读分析
4.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 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段落小结
第二段总的来说是写作者的两难之情。情以动人,理以喻 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 稍动侧隐之心,但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 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 能两全”,含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 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 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