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习俗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祭祖习俗的来历
文章目录*一、冬至祭祖习俗的来历*二、冬至节气该如何养生*三、冬至吃什么
冬至祭祖习俗的来历1、冬至祭祖习俗的来历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而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祭祀祖先、上坟的习俗。
到现在上坟主要流传在潮汕,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
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
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国各地普遍的习俗,又称冬祭,仪式非常隆重。
如春节。
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庙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称为“做冬至”。
2、冬至的习俗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
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大典
在唐宋时代,冬至日民间都要举行祭天祭祀的活动。
官府要
放假并举行相关的仪式,名为“贺冬”。
而且皇帝还要在这一天去郊外举行祭天大典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3、冬至的由来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
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
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
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
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节气该如何养生1、多用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冬至以后“阴极
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
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
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2、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
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
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防寒保暖动中求静
有了食物温补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吃什么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麻薯
南方没有北方那么冷。
冬至时也会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来迎接冬至的到来。
比如汤圆、麻薯、酒酿丸子等。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糯糕
在台湾地区,冬至有祭拜祖先的习俗。
而糯糕则是祭祖时的重要祭祀食物。
糯糕,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