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这名字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咱们先从抗体说起,抗体就像是体内的小卫士,专门去对付那些外来的“坏家伙”,比如细菌和病毒。
想象一下,当你感冒的时候,身体里的抗体们就像是警察,四处抓捕那些捣乱的病毒。
可问题来了,咱们的身体能生成的抗体种类可多了,面对不同的敌人,有的抗体可能打得不够精准。
这就需要单克隆抗体登场了,嘿嘿,听起来像超级英雄,是不是?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一种叫做“克隆”的技术来获得的。
简单来说,就是先从一只小鼠的体内提取出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变成一个“工厂”,让它们大量生产同一种抗体。
想象一下,一只小鼠里可以有成千上万的同样的抗体,就像是一个个复制粘贴出来的产品,效率高得很。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工厂里生产零件,越多越好,越一致越妙。
怎么实现这个过程呢?要让小鼠感染某种抗原,咱们就可以用一个不太致命的病毒或者细菌,或者说是其他能刺激免疫反应的东西。
小鼠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产生抗体。
这时候,细胞们就像被打了鸡血,忙得不可开交。
然后,咱们再把这些生产抗体的细胞拿出来,哇塞,眼看着就能选出表现最优的细胞。
用一种特别的技术把这些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哇,这下就成了一个超级细胞——杂交瘤细胞,它们不仅能不停地分裂,还能持续生产抗体,简直是抗体的生产机器!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样生产出来的抗体有什么用呢?哎呀,这可多了去了。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领域可都是香饽饽。
比如在癌症治疗中,某些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找到癌细胞,然后发起攻击。
就好比是专门针对坏蛋的特工,其他正常细胞就能安安稳稳地呆着。
更厉害的是,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诊断,有些血液检测就是靠这些家伙来判断你体内的某些物质是否异常,真是神奇。
话说回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里面有不少麻烦事儿。
比如说,细胞融合的成功率不高,很多时候实验室里的小鼠可能会遭遇“意外”,这些都是不容易的挑战。
多克隆抗体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多克隆抗体的原理及制作方法一、原理多克隆抗体是由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组成的混合物。
外源性抗原初次进入动物体内后,可引发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即在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和T细胞的作用下,未成熟B细胞被激活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对于大多数可溶性蛋白抗原而言,动物注射后5~7天,血清中开始出现抗体,并在12天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
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较短,亲和力也较低。
但是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除了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外,还增殖形成大量记忆性B细胞,它们在实施加强免疫时被快速激活,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上升,并持续更长时间,抗体合成率也比初次反应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加强免疫后7~14天出现抗体的峰值。
由于记忆B细胞的存在,需要更少的抗原刺激即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记忆B细胞是长寿细胞,因此,特异性抗体应答在最后一次加强免疫之后6个月到一年都会存在。
本节介绍用佐剂乳化的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多克隆抗血清的方法。
该法可用于免疫家兔,小鼠、大鼠或地鼠,也可用于更大的动物如绵羊、山羊或马。
二、材料(一)动物选择根据需要可选择适当品系的家兔,小鼠,大鼠或地鼠等动物进行免疫获得抗体。
动物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抗血清量以及特异性抗原的物种来源和免疫动物物种之间进化上的差异。
家兔常被选作免疫动物,因为兔与人、兔与小鼠之间的遗传学差异大,而人和小鼠来源的蛋白是最经常被研究的对象。
每次获取25ml血清的采血量,对兔本身没有明显的损伤。
(二)抗原制备优质抗血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原的质量、纯度和数量。
常用纯化的抗原或部分纯化的抗原免疫动物,所用抗原往往是蛋白质或肽。
一般而言,细菌或病毒蛋白如血凝素或细菌包膜蛋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而哺乳动物蛋白如多肽类激素或细胞膜受体则免疫原性较弱。
有时也会用到与适当的蛋白质载体、细胞或细胞与组织提取物相交联的半抗原(多糖、核酸、脂类和小分子化学物质等)以增强半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化学方法将半抗原连接到已知的免疫原性强的载体蛋白上,常用的载体蛋白有匙孔戚血蓝素(KLH)、牛血清白蛋白(BSA)、鸡卵清蛋白(OVA)等。
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制备原理

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制备原理纳米抗体是指体积约为10纳米的抗体分子,相比传统的抗体,纳米抗体具有较小的体积、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选择性,能够在细胞内外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输送等领域。
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制备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技术手段,从大量的抗体中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定结构的纳米抗体,并进一步制备纳米抗体。
纳米抗体的筛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高通量筛选: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体基因库克隆到适当的载体中,形成大量的突变体和蛋白质库。
然后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如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或酵母双杂交等,对蛋白质库进行筛选。
这些技术可以使研究人员同时筛选数百万个蛋白质,提高纳米抗体的筛选效率。
2. 亲和力筛选:通过固相吸附或胶体金等方法将目标抗原与纳米抗体库中的纳米抗体结合,然后进行洗涤和溶解,采用逐步提高洗脱条件的方法,从中选择出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
3. 结构筛选:通过结构生物学技术,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对筛选出的纳米抗体进行结构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纳米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方式,优化纳米抗体的结构。
纳米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制备纳米抗体基因: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筛选出的纳米抗体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表达载体可以包括质粒或病毒等,这样可以在细胞中高效表达纳米抗体。
2. 细胞表达:将纳米抗体基因转染到适当的细胞中,如CHO细胞或大肠杆菌等。
经过适当的培养条件,使细胞能够高效地表达纳米抗体。
3. 纯化纳米抗体:通过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等技术,从转染细胞中提取纳米抗体。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去除其他蛋白质和杂质,从而得到纯化的纳米抗体。
4. 鉴定纳米抗体:使用抗体检测技术,如ELISA、Western blot等,对纯化的纳米抗体进行鉴定。
通过检测纳米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确定纳米抗体的质量和功能。
总之,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制备是通过筛选、纯化和鉴定等步骤,从大量的抗体中得到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定结构的纳米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原理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原理
1. 靶抗原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抗体的特定功能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靶抗原。
靶抗原可以是纯化的蛋白质,细胞表面分子等。
2. 基因克隆:将靶抗原的基因序列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例如质粒或病毒载体。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标基因和载体,并通过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3. 转染宿主细胞:将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使其表达靶抗原基因。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转染,包括电穿孔、高压转染或病毒介导的转染。
4. 细胞培养与表达:培养被转染的宿主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表达靶抗原。
这些细胞通常是哺乳动物细胞,如CHO细胞。
5. 抗体纯化:通过多种分离技术将抗体从培养物中纯化出来。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6. 抗体测试和鉴定: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等,验证所制备的抗体的特异性和相关功能。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利用了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能够高效、精确地制备特定的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多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多个不同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多个抗原表位。
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免疫原的选择:选择目标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表面蛋白等。
2. 免疫动物的选择:根据抗原的物种来源,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山羊等。
3. 免疫动物的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
通常采用多次免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
4. 细胞融合:从免疫动物体内提取免疫细胞,通常采用脾细胞或骨髓细胞。
与骨髓或脾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5. 杂交瘤细胞筛选:采用筛选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一般是通过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限稀稀释培养,进行单克隆细胞的筛选。
6. 克隆抗体的生产:将单克隆细胞进行扩增,并进行细胞培养,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
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是利用免疫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多个克隆的抗体。
当免疫
原进入免疫动物体内时,会激发免疫细胞产生对应的免疫反应,形成多个不同的克隆细胞。
这些克隆细胞会产生具有不同的抗体结构的抗体分子。
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的步骤,可以筛选出产生目标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细胞,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这样就获得了能够结合多个抗原表位的多克隆抗体。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一、抗血清的制备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
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左右。
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
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
小鼠抗体制备

小鼠抗体制备引言:小鼠抗体制备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免疫小鼠来获得特异性抗体。
本文将介绍小鼠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常见应用。
一、小鼠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小鼠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免疫小鼠,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免疫过程中,小鼠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抗体来应对免疫原(抗原)。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收集小鼠的血液或脾细胞来获取。
二、小鼠抗体制备的步骤1. 抗原选择: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原。
抗原应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够激发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2. 免疫小鼠:将抗原与小鼠注射,激活小鼠的免疫系统。
通常,第一次注射抗原称为初免,之后的注射称为增强免疫。
3. 收集免疫小鼠的血液或脾细胞:在免疫过程后期,可以通过获取小鼠的血液或脾细胞来收集抗体。
4. 分离抗体:通过一系列的离心、纯化和浓缩步骤,可以从小鼠的血液或脾细胞中分离出抗体。
三、小鼠抗体制备的常见应用1. 免疫组织化学:小鼠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的蛋白质或分子。
通过与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可以观察到目标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小鼠抗体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在蛋白印迹中的表达水平。
将小鼠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次级抗体结合荧光或酶标记物进行可视化。
3.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小鼠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
通过与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可以观察到目标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4.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小鼠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
通过与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可以对不同细胞亚群进行分析。
5. 免疫治疗:小鼠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
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小鼠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结论:小鼠抗体制备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技术,通过免疫小鼠获得特异性抗体。
其原理简单,步骤清晰,广泛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mAb)是指使用浓度较高的、单种类且结构恒定的抗体,它是具有特定抗原性和可重复使用的特殊免疫球蛋白分子。
单克隆抗体由于特异性、可重复使用、界限清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经济意义,在生物分子的研究、疾病的检测和治疗中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有奥托尔·米勒法、佩泰法和融合细胞法等。
其制备过程通常包括以下7个步骤:生物反应物的提取、细胞培养,抗体浓度的上升、表达工艺的改进、纯化工艺的筛选、反应物的表达和功能检测。
(1)生物反应物的提取。
抗体制备过程的第一步是提取有用的生物反应物,例如鼠、猴、牛等动物的血液或淋巴液中的B细胞,或者细菌中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因子(immunoglobulin,Ig)分子等。
(2)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就是将这些细胞表现成抗体制备所需的反应物,而培养方法又分为实验室筛选(laboratory selection)和大规模培养(large-scale production)。
(3)抗体浓度的上升。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抗体浓度也会随着增加,完成这一步后可以得到单克隆抗体。
(4)表达工艺的改进。
表达工艺是抗体分离纯化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谷氨酸免疫池(Glu-immune pool)、数字筛选技术(digital selection)、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来筛选合适的抗体表达体。
(5)纯化工艺的筛选。
纯化工艺的筛选主要是为了分离抗体的原子或分子结构。
一般采用配体结合、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等方法来实现这一步骤。
(6)反应物的表达。
在单克隆抗体表达之前,反应物需要进行细胞系建立和表达调控,以确保抗体的品质和产量。
(7)功能检测。
最后,需要进行单克隆抗体表达体的功能检测,以确定抗体是否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稳定性。
实验一、抗体的制备.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杨晓斌
目的 1、掌握抗体制备方法 2、理解福氏佐剂的作用 内容 1、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制备; 2、抗人全血清的制备。
一、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用抗原刺激机体可以使机体产生抗体,根据抗体 产生的一般规律,视抗原的性质选择不同的途径 免疫动物,经初次、再次免疫的过程,使得动物 血清中产生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继而分离血清并 纯化免疫球蛋白,得到免疫血清或抗体。 抗体的制备是利用动物,有目的地生产某种抗体,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抗体是多克隆抗体,可用于 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
(2) 伤寒沙门菌O抗原免疫方案 用于免疫动物的菌液浓度视种的不同而异, 伤寒沙门菌、志贺痢疾菌等道杆菌,免疫浓 度多为109个/ml左右。细菌性抗原的免疫方 案大致相同,见下表:
免疫日期(天) 1免疫途径 Nhomakorabea点皮内抗原 伤寒沙门菌O抗原
免疫剂量(ml) 1.0
6
11 16 19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二)、试剂与器材 1、 抗原与免疫对象 细菌菌种(伤寒沙门菌O901)、混合人全血清、 健康家兔。 2、 试剂 生理盐水、甘油、防腐剂等。 3、 设备与器材 剪刀、镊子、注射器、研钵、试管等器材和冰箱、 离心机等仪器。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
1.小鼠 性情比较温顺,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由于体形较 小且胆小怕惊,因此捉拿动作需要轻缓。捉拿时先用右手 将鼠尾抓住并提起,将其旋转数周后放在实验台面(最好 有一定粗糙度,以便于鼠爪用力)上,在小鼠向前爬行时 用力向后拉尾,此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两耳和 头颈部皮肤,然后将鼠臵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并用左手 无名指和小指压紧尾巴和后肢,右手即可作注射、灌胃等 实验操作。若进行解剖、手术、尾部采血或尾静脉注射时, 要将小鼠做一定形式固定。如作解剖、手术和心脏采血时, 一般将小鼠仰卧,用大头针或线绳将小鼠四肢固定在木板 上。作尾静脉注射或采血时,可将小鼠装入木制或有机玻 璃制作的小鼠固定盒内,亦可将小鼠直接 固 定在固定板 上
高二单克隆抗体知识点

高二单克隆抗体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和医学研究用药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二生物学学习中,单克隆抗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单克隆抗体是由一种单一种细胞发出的抗体分子,这种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抗体分子由两个相同的重链和两个相同的轻链组成。
每个抗体分子的重链和轻链有一段不变的区域,称为恒定区,和一段可变的区域,称为可变区。
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在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中,B细胞分裂增殖并产生多种不同的抗体,其中只有其中一种抗体与抗原结合效果最好。
通过将这种特异性的B细胞分离出来,可以得到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1. 溶瘤和免疫球蛋白分离:首先,从一个抗原接种动物的脾脏中得到淋巴细胞。
然后,利用体外培养技术使淋巴细胞大量增殖产生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能够持续产生大量抗体,即溶瘤体(Myeloma)。
之后,将这些溶瘤体与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
2. 杂交瘤筛选:杂交细胞具有溶瘤体的可持续产生抗体的能力,但失去了淋巴细胞的有机体抗原识别功能。
因此,需要将杂交细胞进行筛选,以找出能够识别特定抗原的细胞。
3. 克隆和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的细胞后,进行细胞的克隆和培养。
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这些克隆细胞可长时间产生单一种类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1. 生物学研究: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特定蛋白质的检测和定位,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中。
2. 医学诊断:单克隆抗体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可以检测患者体内特定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的存在,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3. 药物研发:单克隆抗体还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许多目前正在使用的生物制剂都是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例如抗肿瘤药物和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等。
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

抗体药物是一种以抗体为基础的生物制剂,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抗原免疫:在制备抗体药物之前,需要免疫动物或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免疫过程一般包括抗原选择、免疫方案设计、免疫动物或人体的选择等步骤。
抗体筛选:在抗原免疫后,需要对产生的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沉淀等方法,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对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评价和鉴定。
抗体制备:制备抗体药物的关键在于大量制备抗体。
通常采用葡萄糖酸钠钙共沉淀、离子交换层析、蛋白A亲和层析、蛋白G亲和层析等方法,可以纯化和制备出目的抗体。
抗体修饰:为了提高抗体药物的稳定性、特异性、药效等性质,常常需要对抗体进行修饰。
例如,在抗体的Fc区域引入多糖、PEG等修饰剂,可以提高其循环寿命和稳定性;在抗体的Fab区域进行亲和力改变、CDR区域突变等操作,可以增强其特异性和药效。
抗体药物制剂:抗体药物的制剂是将制备好的抗体药物以一定的配方制成制剂,便于临床使用。
常见的制剂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局部用药剂等。
综上所述,抗体药物的制备原理包括抗原免疫、抗体筛选、抗体制备、抗体修饰和抗体药物制剂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仪器设备的支持,以保证抗体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动物免疫抗体制备的原理

动物免疫抗体制备的原理动物免疫抗体制备原理抗体是一种分子,由B淋巴细胞合成,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病原体或外源蛋白质,并触发身体对它们的免疫反应。
对于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疾病等领域,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动物免疫抗体制备就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抗体的方法。
1.原理动物免疫抗体制备,是指将物质注射到动物体内,利用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来制备抗体。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要生成抗体的物质(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通常为小鼠、兔子、大鼠等实验动物。
2.刺激免疫系统注射抗原后,抗原将被捕获并摄入到体内免疫细胞中进行处理,其中包括在免疫细胞内剪切抗原成小片段,并将其展示在细胞表面上。
这些抗原片段绑定到免疫细胞表面上的一类叫做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之上,并且这些MHC-抗原复合物能够识别由T细胞表面上的T细胞受体所携带的抗原特异性。
这样,T细胞就会被刺激并开始分裂并产生多种类型的效应细胞,如Thelper细胞、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这些效应细胞可以与其他细胞进行互动,包括B细胞,这是另一类白细胞,可以分泌抗体。
3.抗体制备在免疫反应的早期阶段,B细胞会被激活。
它们会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
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而记忆性B细胞将留存在体内,等待再次暴露于相同的抗原时再次进行抗体产生。
通常选择取出免疫反应充分的动物,从体内提取血清,其中就包含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提取血清,可以得到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或Ig的抗体。
这种免疫球蛋白是复杂的蛋白质,可以用于观察、检测以及治疗疾病。
4.应用动物免疫抗体制备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多种应用,如生物学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领域。
通过动物免疫抗体制备可以获得大量特异性抗体以及提高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灵敏性。
同时,由于受体多样性,生产的抗体也具有多样性,可以应用于病原体检测,疾病治疗等许多方面。
总之,动物免疫抗体制备法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制备出大量的特异性抗体,并且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它可以解决一系列
传统抗体制备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单个B细
胞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是在单个B细胞水平上制备抗体,这
样可以避免传统抗体制备技术中多克隆混杂和浓度低下的问题。
该技
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数以万计的B细胞进行
排序、筛选和分析,然后从单个B细胞中提取RNA,经过PCR扩增、克隆和表达后制备出抗体。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单个B细胞分选、RNA提取和抗体制备。
首先,采用细胞荧光定位技术将单个B细胞定位于一个孔中,再通过激光器照射将细胞孔灌注到一个反应混合物中。
第二个步骤是RNA提取,使用逆转录酶的反应将RNA转化为cDNA,然后通过PCR扩增cDNA。
最后,使用覆盖矢量和表达菌的组合,将PCR扩增的cDNA克隆到表达矢量中,以制备出具有高亲和力的单个
B细胞抗体。
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与传统抗体制备技术相比有很多优势,可以
应用于研究和治疗领域,包括抗体生成、细胞筛选、疫苗研究和临床
制剂开发等。
例如,在疫苗研究领域,使用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可以针对病原体进行高通量筛选,从而生产出具有广泛和高亲和力的中和抗体。
在治疗领域,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可以在患者体内精准靶向疾病控制因子,避免传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综上所述,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研究的需求,同时其方法简单、效率高、适用性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引言: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与特定抗原高度亲和的抗体,它由单一的B细胞或其衍生的细胞克隆产生。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单克隆抗体的起源和背景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参与免疫应答。
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免疫,但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免疫反应的不可控性、抗体来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发展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基于混合细胞瘤技术和免疫细胞培养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 抗原免疫: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2. 细胞融合:从免疫小鼠体内提取B细胞和骨髓细胞,将它们与骨髓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 杂交瘤筛选:将杂交瘤细胞悬浮于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非杂交细胞死亡,只留下杂交瘤细胞。
4. 单克隆细胞扩增:将杂交瘤细胞分装到96孔板中,每孔只包含一个细胞,培养并扩增单克隆细胞。
5. 单克隆抗体收集:从培养上清中收集单克隆抗体,经过纯化和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性1. 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结合目标抗原。
2. 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可以被重复进行,从而获得相同的抗体产品。
此外,单克隆抗体也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可以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保持一致的性能。
3. 应用广泛: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标记、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
4. 抗体工程的基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的抗体工程提供了基础。
通过改变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抗体产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原理。
你说这单克隆抗体啊,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特种兵!咱先说说制备吧,这可得有点耐心和技术哦。
想象一下,咱得先找到合适的“原材料”,那就是免疫细胞啦。
然后把这些免疫细胞放到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让它们能茁壮成长。
这就好比是给小树苗找了块肥沃的土地,让它们能扎根发芽。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要让这些免疫细胞相互“交流”“合作”,产生出我们想要的单克隆抗体。
这就好像是让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大任务,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最后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作品。
再说说原理,这单克隆抗体可神奇了呢!它就像是一把专门开锁的钥匙,能精准地找到目标,然后紧紧地“抱住”它。
你看啊,身体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坏家伙”,单克隆抗体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它们,然后把它们给“揪住”。
比如说,要是身体里有了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就能快速地找到它们,然后发挥作用。
这多厉害呀!就好像是警察抓小偷,一抓一个准。
而且哦,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那可是越来越广泛啦!在医学上,它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给患者带来希望。
这不是很了不起吗?你想想,以前很多很难治疗的病,现在有了单克隆抗体,就有了新的办法,新的希望。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好好利用吗?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呀,他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就是为了让单克隆抗体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咱普通人虽然不能直接去制备单克隆抗体,但咱可以了解它呀,可以支持科学家们的工作呀。
总之,单克隆抗体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制备和原理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医学的道路,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难道不是吗?。
流式抗体制备

流式抗体制备1. 什么是流式抗体制备?流式抗体制备是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特殊抗体制备方法,用于快速有效地筛选出某个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 流式抗体制备的原理与传统的抗体制备不同,流式抗体制备利用的是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分子的高通量检测能力。
将细胞表面上高表达的某个抗原用于免疫动物,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能够高亲和性、特异性地识别目标抗原的B细胞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3. 流式抗体制备的优势由于流式抗体制备可以准确地鉴定单细胞,因此具有以下优势:• 速度快:流式细胞仪可对数百万个细胞进行快速分析,免疫动物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时间减少。
• 灵敏度高:单个细胞的高效筛选使得可以选择那些表达低水平抗体的高亲和性抗体。
• 杂交瘤的数量少:使用流式仪械器材可以在高流速下直接对目标筛选,从而减少了杂交瘤的制备量。
• 可靠性高:在不同细胞定位,不同种类和背景的口服下,流式抗体制备能有效地识别抗原。
4. 流式抗体制备的步骤流式抗体制备通常需要包括以下步骤:• 免疫动物免疫:将高表达特定抗原的细胞用于免疫动物的体内或体外免疫。
• 单细胞分选: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免疫动物B细胞进行单细胞分选。
• 杂交瘤制备:将分选出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制备杂交瘤。
• 抗体筛选: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或其他检测手段对杂交瘤中的单抗进行筛选。
• 单克隆抗体鉴定:使用Western blot或ELISA等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5. 流式抗体制备的应用流式抗体制备已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医学:制备适用于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免疫疗法的单克隆抗体。
• 生命科学:制备适用于蛋白质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生命科学实验的单克隆抗体。
• 工业:制备适用于药物开发、环境监测和农业科技的单克隆抗体。
6. 总结流式抗体制备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灵敏和可靠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已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是指由同一抗体原型细胞(B细胞)分娩的具有相同抗原结合能力和单一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抗体原型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利用这些细胞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首先,制备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纯化的蛋白质,也可以是从细胞、病毒、细菌等生物体中提取的抗原。
免疫原的选择要根据具体需要,确保能够引发免疫应答。
接着,通过免疫程序激发抗体原型细胞。
将免疫原注射给小鼠等实验动物,促使其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预免疫、主免疫和增强免疫等步骤,以提高免疫应答的效果。
然后,收集免疫骨髓细胞或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肿瘤细胞一般选择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或葡萄状囊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单克隆抗体分泌。
融合过程中利用聚乙二醇等化学物质提高融合效率。
杂交瘤筛选是在含有融合细胞的培养基中筛选出能够分泌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筛选的方法包括细胞排序、ELISA、免疫组化和免疫磁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能够特异性地分泌目标抗体的细胞株。
最后,对单克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细胞培养一般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可以使用悬浮培养方法或者固定化培养方法。
培养的细胞经过一定周期后可以分离单克隆抗体。
总的来说,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免疫应答激发产生抗体原型细胞,然后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再通过杂交瘤筛选和单克隆细胞培养等环节,最终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嘿,你知道单克隆抗体不?那可是超厉害的东西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
先说说制备原理吧。
想象一下,免疫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工厂,里面有各种不同的“工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是要找到那个能专门对付特定“坏蛋”的“超级工人”。
通过把特定的抗原注入动物体内,让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们开始行动起来,其中有一种叫B 淋巴细胞的,它们能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
这就好比是一群勇敢的战士,找到了攻击的目标。
那制备方法呢?首先,把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让动物产生免疫反应。
然后把动物的脾脏取出来,这里面有很多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接下来,把这些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
这就像是让两个不同的超级英雄合体,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融合后的细胞既有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又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
然后通过筛选,找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这就像是在一堆宝石中找到那颗最闪亮的钻石。
在这个过程中有啥注意事项呢?哎呀,那可不少呢!比如注射抗原的剂量要合适,不然可能效果不好。
融合细胞的时候,条件要控制好,不然成功率就低啦。
筛选的时候要仔细,可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细胞混进来。
那安全性和稳定性咋样呢?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还是挺高的呢!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且稳定性也不错,就像一个可靠的小伙伴,在需要的时候总能发挥作用。
单克隆抗体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那可多了去了!在医学领域,可以用来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比如检测癌症标志物,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快速找到疾病的线索。
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就像一个精准的导弹,直接攻击病变细胞,副作用还小。
在科研领域,也是个得力助手,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实际案例也不少呢!比如治疗某些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让很多患者看到了希望。
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单克隆抗体制备这档子事儿。
你知道吗?单克隆抗体制备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斗”。
首先,咱得有能冲锋陷阵的“士兵”,这“士兵”就是免疫动物啦。
给这动物来点特定的抗原刺激,就像给士兵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让它的免疫系统活跃起来。
接着,“战场”就转到了细胞融合这里。
这细胞融合啊,就好比两个不同门派的高手决定联手,融合出更强大的力量。
咱们把免疫动物的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块儿,用特定的融合剂让它们“握手言和”,形成杂交瘤细胞。
然后呢,筛选这步可重要啦!这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
咱们得把能产生咱想要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给挑出来。
这可得有双“火眼金睛”,通过特定的方法,比如有限稀释法,把那些优秀的细胞找出来。
找到优秀的细胞后,还得培养它们,让它们不断壮大队伍。
这培养啊,就像养孩子,得给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营养。
那为啥要费这么大劲搞单克隆抗体制备呢?你想想,要是有一种药能精准地打击病魔,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对坏家伙起作用,不伤害咱身体里的好细胞,那得多好!单克隆抗体就能做到这一点。
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其实也不难理解。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每种抗原也有它独特的“标记”。
咱们的单克隆抗体就能识别出这种“标记”,然后紧紧地抓住它。
比如说,要是身体里出现了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就能快速找到它们,然后给后续的治疗手段指明方向。
这不就像是战场上的侦察兵,准确地找到敌人的位置吗?再比如,检测某些疾病的时候,单克隆抗体也能大显身手。
它能精准地检测出那些微小的变化,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探测器。
你说,这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不是特别神奇,特别有意义?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健康的大门!咱们可得好好研究它,让它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一、抗血清的制备 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 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 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为避免损失抗原,亦可用一注射器装抗原液,另一注射器装佐剂,二者以聚乙烯塑料管连接,然后二者来回反复抽吸,约数十分钟后即能完全乳化。检查合格后即以其中一注射器作注射用。
(四)免疫方法 抗原剂量,首次剂量为300~500μg,加强免疫的剂量约为首次剂量为1/4左右。每2~3周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时用不完全佐剂,首次免疫时皮下注射百日咳疫苗0.5ml,加强免疫时不必注射百日咳疫苗。
在第2次加强免疫后2周,从耳缘静脉取2~3ml血,制备血清,检测抗体效价(见后)。如未达到预期效价,需再进行加强免疫,直到满意时为止(图2-3)。当抗体效价达到预期水平时,即可放血制备抗血清。
图2-3 抗体反应 (五)抗血清的采集与保存 家兔是最常用以产生抗体的动物,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兔血的收集。羊等较大动物以颈静脉、动脉取血,鼠等小动物取血可参阅有关资料。取兔血有两种方法,一是耳缘静脉或耳动脉放血,一是颈动脉入血,也可心脏采血。取动脉或静脉放血时,将兔放入一个特造的木匣或笼内,耳露于箱(笼)外,也可由另一人捉住兔身。剪去耳缘的毛,用少许二甲苯涂抹耳廓,30s后,耳血管扩张、充血。用手轻拉耳尖,以单面剃须刀或尖的手术刀片,快速切开动脉或静脉,血液即流出,每次可收集30~40ml 。然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凝血后洗去二甲苯。二星期后,可在另一耳放血。此法可反复多次放血。颈动脉放血时,将兔仰卧,固定于兔台,剪去颈部的毛,切开皮肤,暴露颈动脉,插管,放血。放血过程中要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
收集的血液置于室温下1h左右,凝固后,置4℃下,过夜(切勿冰冻)析出血清,离心,4000rpm,10min。在无菌条件,吸出血清,分装(0.05~0.2ml),贮于-40℃以下冰箱,或冻干后贮存于4。C冰箱保存。
(六)抗血清质量的评价 在免疫期间,不仅各个不同的动物,而且同一动物在不同的时间内抗血清效价、特异性、亲合力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必须经常地采血测试。只有在对抗血清的效价、特异性、亲合力等方面作彻底的评价后,才可使用所取得的抗血清。
1.效价 抗血清的效价,就是指血清中所含抗体的浓度或含量。效价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是放射免疫法,此法对所有的抗体均适用。某些由大分子(如蛋白类)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可用双扩散等方法测定。前者测定的效价极为精确。而后者则粗糙得多。 (1)放射免疫法: 以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与优质标记抗原混合,孵育24h后,测定其结合率。通常以结合率为50%的血清稀度和为效价。如某抗血清的结合率为50%时的稀释度为1:15000,则该血清的效价就是1:15000。抗血清的效价,除由抗血清本身的性质决定外,还受标记抗原的质量、孵育时间,所用稀释液的成分及其pH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必须引起注意。(测定方法见第8章 )
(2)双向扩散法:利用大分子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平板上扩散,两者在相交处产生沉淀线,以观察和判断抗血清中是否有抗体及其浓度。
球脂板的制备:100ml pH7.1 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到15g的琼脂内,于水浴中加温,搅拌,使琼脂完全溶解,趁热用纱布过滤,待溶液冷却到65℃左右时,加入叠氮钠(NaN3),使其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1%。用移液管把琼脂放在干净平皿或玻片上,约3mm厚,待其冷却,完全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图2-4)。中央孔内加适量抗原(容量为50μl),周围各孔内分别加入50μl 1:2、1:4、1:8、1:16、1:32及不稀释的抗血清,37℃下孵育24h,观察有无沉淀线产生,以判断血清的稀释度(图2-5)。
图2-4 双向扩散模型 图2-5 免疫扩散试验 2.特异性测定 抗血清的特异性或称专一性是指抗血清对相应的抗原及近似的抗原物质的识别能力。特异性好就是抗血清的识别能力强。通常,特异性是以交叉反应率来表示的。交叉反应率低,表示抗血清的特异性好,反之则特异性差。交叉反应率一般是用竞争抑制曲线来判断的。以不同浓度的抗原和近似抗原物质分别做竞争抑制曲线,计算各自的结合率(B/T或B/B0),求出各自在IC50时的浓度,按下列公式计算交叉反应率。
S=y/Z×100% S:交叉反应率,y:IC50时抗原浓度,Z:IC50时近似抗原物质的浓度。 如某抗原的IC50浓度为90Pg/管,而一些近似抗原物质IC50浓度几乎是无限大,可以说这一抗血清与其它抗原物质的交叉反应率近似零,即无交叉反应,该抗血清的特异性是好的。
3.亲合力 在免疫学中, 亲合力是指抗体与结合抗原体的活度或牢固度。抗体与抗原结合疏松,结合后会迅速解离,称为亲合力低,反之,亲合力高。亲合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与抗原的决定基之间的立体结构型的合适程度决定的。亲合力常以亲合常数K表示。K的单位是升/摩尔(L/mol)。在RIA中,K是该抗血清能达到的最小检出量(灵敏度)的倒数,K=1/[H],[H]是最小检出量,通常,K的范围在108~1012L/mol之间,也有高达1014L/mol的。
计算亲合常数的方法20余种,计算出的K都不能真实反映实验情况,只能作为参考。 (七)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有时不能获得满意的抗血清,可从下列几方面找原因,并改进之。 (1)免疫动物的种属及品系是否合适,可考虑改变动物的种属或品系,或扩大免疫动物的数量。 (2)抗原质量是否良好,可改用其它厂家的产品或改用同一厂家的其它批号,也可考虑改变抗原分子的部分结构,或改进提取方法。
(3)制备的免疫原是否符合要求,可从偶联剂,载体、抗原或载体的比例、反应时间等多方面去考虑,并加以改进。
(4)所用的佐剂是否合适,乳化是否完全,可改用其它佐剂,或加强乳化。 (5)免疫的方法、剂量,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和次数,免疫的途径是否合适。 (6)动物的饲养是否得当,如营养(饲料、饮水)、环境卫生(通风、采光、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动物的健康情况是否良好等。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 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 项目 常规免疫血清抗体 McAb 抗体产生细胞 多克隆性 单克隆性 抗体的结合力 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决定簇 特异性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 免疫球蛋白类别及亚类 不均一性,质地混杂 同一类属,质地纯一 特异性与亲合力 批与批之间不同 特异性高,抗体均一 有效抗体含量 0.01~0.1mg/ml(小鼠腹水) 0.5~5.0mg/ml(小鼠腹水) 0.5~10.0μg/ml(培养物上清液) 用于常规免疫学实验 可用 单抗组合应用 抗原抗体形成格子结构(沉淀反应) 容易形成 一般难形成
抗原抗体反应 抗体混杂,形成2分子反应困难,不可逆 可形成2分子反应,可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1.动物的选择 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 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 ↓3周后 第二次免疫 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3周后 第三次免疫 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 ↓2~3周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 ↓3天后 取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