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端脑解剖学要点
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脑

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脑(一)脑的分部、分界及脑干1.分部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6个部分。
2.分界脑桥与延髓交界处腹侧有延髓脑桥沟,延背侧分界为髓纹。
中脑的上界腹面为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的上缘。
小脑借三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
间脑与端脑的分界不明显。
3.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脑干网状结构内含有生命中枢,即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二)间脑1.位置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掩盖。
2.分部间脑可分为五部分,即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
(1)背侧丘脑:又称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
背侧丘脑内部被一“Y”形的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三部分。
其中,外侧核群中有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接受来自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的纤维,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内、外侧核发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区。
(2)后丘脑:由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构成,内侧膝状体为听觉皮质下中枢,接受听觉纤维,发纤维至大脑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为视觉皮质下中枢,接受视束的纤维,发纤维至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
(3)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部,下丘脑内有视上核、室旁核等。
其中视上核分泌血管升压素;室旁核分泌缩宫素。
两核发出纤维至神经垂体。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也是皮质下自主神经中枢,它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等内脏活动有调节作用。
(三)小脑1.位置小脑位于颅后窝,脑桥和延髓的背侧。
2.外形和分部小脑的中部较狭窄为小脑蚓,两侧膨大称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下面在小脑蚓两旁较膨出的部分称小脑扁桃体。
3.功能小脑对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的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有重要作用。
(四)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裂、分叶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将大脑半球不完全分开,大脑纵裂的底部有胼胝体将两个半球相连。
每侧半球均有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三条较恒定的沟,借上述三条沟可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五叶。
间脑端脑解剖学要点共71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医学检验系统解剖学16-间脑端脑

底丘脑核
上丘脑 epithalamus
学习要求
1. 掌握间脑的位置及分部。 2. 掌握背侧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位置。 3. 掌握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及功能。 4. 了解背侧丘脑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和联络性核团(核团名称)。 5.掌握下丘脑的位置、重要纤维联系,了解其功能。 6.掌握后丘脑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和机能。
端脑
端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
➢ spinal cord ➢ brain stem ➢ cerebellum ➢ diencephalon ➢ telencephalon
midsagittal view
不同物种与人脑的比较模式 图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中 央
大脑纵裂
沟
大脑半球
外
侧
沟 外侧面
沟顶 枕
VA
DM LD
(腹前,腹中间,腹后)
LP
中线核群、板内核群
VL
பைடு நூலகம்
VP
Pul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VPM) 腹后外侧核(VPL)
Dorsal Thalamus
If the Cortex Is the Boss, the Thalamus Is an Excellent Secretary
非特异性核团:板内核群 联系广泛,维持清醒 中线核群
腹后核(VPL、VPM)
特异性中继核团
传入
小脑齿状核、纹状体和黑质
腹前核、腹中间核
传出
大脑皮层运动区
三叉丘系的纤维、孤束核味觉纤维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的下部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纤维 以及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人体解剖学资料—间脑端脑

cortiospinal tract
功能:骨骼肌随意运动。
走行: 大脑脚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终止:
⑴一部分: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
皮质核(延髓)束
锥体交叉
⑵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束
脊髓外侧索
乳头体 mamillary body 向后至中脑被盖
下丘脑沟
终板 视交叉
漏斗 灰结节 乳头体 垂体
中脑被盖
视交叉 optic chiasm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乳头体 灰结节
mamillary body
tuber cinereum
2.内部结构
很多核团,其中界线清 楚的有视上核 supraoptic nucleus和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 nucleus。两核 团细胞产生加压素(抗 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室 旁 核
视 上 核
3.功能 纤维联系十分广泛,对内脏 活动以及内分泌活动等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所以,下丘脑是重要的 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
视上垂体束 supraopticohypophyseal
tract
与室旁垂体束
paraventriculohypophyseal tract
端脑 telecephalon
(三)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1. 位置和毗邻:又称丘脑,位于间脑的背 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内侧面为第 三脑室侧壁的一部分;外侧紧贴大脑半球的 内囊;前下方邻接下丘脑,两者间以丘脑下 部沟为界。
背侧丘脑
第三脑室
下丘脑 下丘脑沟
内囊
丘 脑
3.功能 躯体感觉皮质下中枢。
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即来自全身的深、浅感觉最后都 在此中继,再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间脑、端脑解剖学要点

大脑横裂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距状沟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3面: 上外侧面、内侧面、 底面
3沟: 中央沟、外侧沟、 顶枕沟
★5叶: 额、顶、枕、颞、 岛叶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 叶
外侧沟 枕前切迹
岛叶
额叶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叶 距状沟
颞叶
大脑半球内侧面
半球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回
视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
第 I 躯体感觉区
视区 听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 (17区) 颞横回(41、42区) 额下回后部(44、45区) 额中回后部(8区) 颞上回后部(22区) 角回(39区)
纤维联系
1.前脑内侧束 2. 穹隆 3.乳头丘脑、被盖束 4.下丘脑-脑干、脊髓通路 5.下丘脑垂体束
* 视上垂体束 * 室旁垂体束 * 结节垂体束
视上核
supra-optic n.
视交叉
optic chiasm
漏斗 垂体 前叶
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 n.
漏斗核
infundibular n.
• 联络性核团 大脑皮质,丘脑各核团 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的背侧核群
• 特异性中继核团 下位中枢运动、感觉纤维 腹前核、腹外侧核、 腹后核
背侧丘脑的主要核团和纤维联系
其他丘脑核团 大脑皮质
大脑 皮质
小脑 纹状体 黑质
功能解剖学重点

功能解剖学1.脊髓的位置(上端下端),构成。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三腰椎下缘平面)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有前角,中间带,后角。
白质则由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构成2.间脑的组成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3.下丘脑包括哪些结构,后丘脑包括那些结构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视上核和室旁核等主要核团。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4.端脑的分页,功能定位,功能定位的特点端脑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功能定位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损伤表现: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
第一躯体感觉区: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也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
受损表现:对侧肢体相应区感觉障碍视区: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半视网膜)听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平衡区:中央后回下端面区附近味区: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嗅区:(海马旁回)钩附近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产生失读症书写中枢:受损产生失写症纹状体的构成: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
5.内囊(分部,包含的纤维束,损伤表现)①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②区分:内囊前肢、膝、后肢③通过的纤维束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④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6.脑干的组成,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特殊内脏核脑干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
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 7.小脑分叶,内部的核团,各页小脑的功能(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2)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3)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球状核、顶核、栓状核、齿状核绒球小结叶: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衡,维持体态姿势。
《间脑端脑》课件

间脑的神经元
类型
间脑的神经元包括感觉神 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 神经元等。
特点
间脑的神经元具有高度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处 理和传递各种信息。
联系
间脑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 联系和交互作用,实现各 种功能和行为。
02
端脑的概述
端脑的解剖结构
端脑的外部结构
端脑的大小与人类智慧
端脑由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 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功能受损等症状。
06
间脑端脑的研究前景
神经网络研究
神经元连接机制
研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功能,探索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神经环路
研究不同脑区之间的神经环路,揭示大脑如何协调不同区域的功 能。
神经可塑性
研究大脑在发育和损伤后的可塑性,探索大脑的修复和再生机制 。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
研究基因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揭示遗传因素在认知和行为 中的作用。
功能
间脑在感觉、运动、情绪 、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间脑的功能
感觉整合
间脑能够接收来自全身 的感觉信息,并将其整 合成完整的感知体验。
运动协调
间脑通过与大脑皮层的 联系,协调身体的运动 ,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
协调性。
情绪调节
间脑参与情绪的产生和 调节,影响个体的情感
反应和行为表现。
认知控制
间脑在认知控制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如注意力
双相情感障碍
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
损伤与障碍
脑外伤
第一章 脑生理解剖概述1

一:端脑:(大脑)
1: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岛叶),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2:两个半球除了脑梁与透明中隔相连以外完全左右分开,半球表面布满脑沟,沟与沟之间所夹细长的部分称为脑回,脑沟并非是在脑的成长过程中随意形成,什么形态出现在何处都完全有规律(其深度和弯曲度因人稍有差异),每一条脑沟在解剖学上都有专有名称:脑沟与脑回的形态基本左右半球对称,是对脑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比较重要的脑沟有外侧沟,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中央沟 起于半球上绿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下向上,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其他部分不同布满细小的浅沟(非脑沟)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扁桃体
分叶:
1.前叶 2.后叶 3.绒球小结叶
后叶
前叶
原裂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小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髓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 小脑核: 位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脚
功能分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蚓部+半球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半球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中 额中回 央
前 回
额下回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前切迹
3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沟 中央后沟
中
顶上小叶 顶内沟
央
后 缘上回
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前切迹
33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 大脑回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半球内有三条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 和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顶枕沟
外侧沟
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和岛叶 5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枕前切迹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 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人体解剖生理学11第五章 第3节 间脑、小脑和端脑的形态结构

四、脑、脊髓被膜
(由外向内):
硬膜:
硬脑膜:大脑镰、
小脑幕
硬脊膜:
蛛网膜:蛛网膜颗粒 软膜: 脉络丛
五、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中央管
脉络丛:软脑膜及其 血管被室管膜包绕, 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 具有分泌脑脊液的功 能。 蛛网膜颗粒:蛛网膜 突入上矢状窦形成的 结构,可将脑脊液汇 入上矢状窦。
脑屏障
1.血-脑屏障: 由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 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脉络丛上皮(室管 膜上皮)。 3.脑脊液-脑屏障:由室管 膜上皮、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支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支
大脑后 动脉
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结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间脑端脑》课件

感觉功能
端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 的感觉信号,并将其转化 为神经信号,供大脑处理 和理解。
端脑的疾病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可能导致端脑损伤,引起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可能导致端脑神经元死亡或功能受损,引起记 忆力下降、运动障碍等症状。
PART 03
间脑的疾病
01
02
03
04
肿瘤
间脑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如胶 质瘤、垂体瘤等。
脑血管病
间脑的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梗 塞或脑出血。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间脑也是受累区域之一。
其他疾病
如癫痫、偏头痛等,也可能与 间脑的功能异常有关。
PART 02
端脑的概述
端脑的解剖结构
端脑的外部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
间脑在感觉、运动、睡眠 、觉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间脑的功能
感觉整合
间脑能够整合来自不同 感觉器官的信息,协调
感知和反应。
运动控制
间脑参与运动指令的产 生和传递,协调身体的
运动。
睡眠与觉醒
间脑调节睡眠和觉醒的 周期,维持正常的生理
节律。
情绪调节
间脑参与情绪反应和调 节,影响个体的行为和
心理状态。
2023 WORK SUMMARY
《间脑端脑》ppt课 件
REPORTING
目录
• 间脑的概述 • 端脑的概述 • 间脑与端脑的比较 • 间脑与端脑的研究进展
PART 01
间脑的概述
间脑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位置
间脑位于大脑的中间部位 ,连接着大脑半球和脑干 。
201509解剖学-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临床专业)

分叶: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岛叶
额叶 中央沟
大脑纵裂
顶叶 顶枕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岛叶
枕叶 顶叶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颞叶
(二)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 半球上外侧面
(1)额叶: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上纵束
豆状核
下纵束
钩束
(2)连合纤维
①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②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③穹窿 、穹窿连合
连接左、右半球的神经纤维
穹隆柱 前连合 胼胝体膝
穹隆体
胼胝体嘴 连合前穹隆
连合后穹隆 齿状回
胼胝体干
穹隆连合 胼胝体压部
乳头丘脑束 乳头被盖束
乳头体
穹隆脚
束状回 海马伞 海马
(3)投射纤维
①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 ②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后叶 (神经垂体)
视上垂体束
视上核
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功能:分泌加压素、催产素等
加压素:促进肾小管对水 和钠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催产素:促进平滑肌收缩, 血压升高,对子宫平滑肌 作用较为敏感。
漏斗核 结节垂体束
神经垂体
垂体前叶
2)与腺垂体的联系
漏斗核: → 结节垂体束 → 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
特点: 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 ②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 ③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
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
运动人
(2)第Ⅰ躯体感觉区
端脑、间脑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第一躯体感觉区
Characters
Sensory representation, like motor area, is crossed and inverted
Receiving and interpret sensation from opposite side of body
扣带回
隔区 海马旁回
示边缘叶
海马 齿状回
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
Composition
Limbic lobe: includes septal area, cingulated gyrus, parahippocampal gyrus, hippocampus, dentate gyrus, temporal pole, anterior part of insular lobe and so on
间脑
diencephalon
Subdivision
Doral thalamus 背侧丘脑
Metathalamus 后丘脑
Epithalamus 上丘脑
Subthalamus 底丘脑
Hypothalamus 下丘脑
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下 丘
松果体
脑
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间脑的分部(示意图)
Five lobes
Frontal lobe 额叶 Parietal lobe 顶叶 Temporal lobe 颞叶 Occipital lobe 枕叶 Insular lobe 岛叶
Parietal lobe
Insular lobe
内侧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腹内侧核—饱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
▪情绪反应、生殖与性行为、睡眠与生理节奏、控制生长、
调控垂体前叶
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两侧背侧丘脑间的矢状裂隙
• 侧壁:丘脑、 下丘脑
丘脑间粘合 下丘脑沟
终板
脉络组织
• 顶部:脉络组织
额上沟 额下沟
外侧沟 颞上沟 颞下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顶上小叶 顶内沟缘上回 顶下
角回 小叶
顶枕沟
枕前切迹
半球内侧面、底面的主要沟回
扣带沟 扣带回
中央旁小叶 胼胝体沟 顶枕沟
楔叶
胼胝体 钩
• 联络性核团 大脑皮质,丘脑各核团 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的背侧核群
• 特异性中继核团 下位中枢运动、感觉纤维 腹前核、腹外侧核、 腹后核
背侧丘脑的主要核团和纤维联系
其他丘脑核团 大脑皮质
大脑 皮质
小脑 纹状体 黑质
大脑 皮质
丘 脑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三叉丘系
背层 腹 前 核
孤束核
腹层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乳头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垂体 乳头体
视束 灰结节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和纤维联系
细胞构筑特点:(1)核团边界不明显,细胞大小不一
• 主要核团 (2) 多数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 乳头体核,视交叉上核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mesencephalon和端脑telencephalon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间脑 diencephalon
脑干的重要性体现在 哪些方面?
1.Ⅲ~Ⅻ对连于脑干,内有与Ⅲ~Ⅻ脑神经相 关的脑神经核以及一些非脑神经核。
2.重要的联络通路。通过上行、下行纤维连 接大脑、间脑与小脑、延髓。
3.网状结构内有生命中枢(呼吸、心血管)。
间脑、端脑
Diencephalon and Telencephalon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 底部:视交叉、灰结节
漏斗、乳头体
• 前界:终板 • 后通:中脑水管 • 前外通:室间孔
视交叉
漏斗 乳头体
中脑水管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 Telencephalon (大脑 Cerebrum)
大脑纵裂 cerebrallongitudinal
fissure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髓纹 缰三角
功能: 抑制性腺 属边缘系
背侧丘脑 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底丘脑 subthalamus
• 间脑和中脑被盖的 过渡区
• 内含丘脑底核 • 功能:属锥体外系
丘脑底核
下丘脑 hypothalamus
•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终板 下丘脑沟
前界:终板,视交叉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腹中间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大脑 皮质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大脑 皮质
丘脑的主要功能
感觉中继站,感觉性整合中枢
受损--丘脑综合征
前核: 维持注意力, 编码记忆
内侧背核: 情绪反应
与记忆和语 言机制有关
枕核: 视觉整合, 调节感觉、认知与记忆
外侧后核: 识别符号功能
腹前核、腹外侧核及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
纤维联系
1.前脑内侧束 2. 穹隆 3.乳头丘脑、被盖束 4.下丘脑-脑干、脊髓通路 5.下丘脑垂体束
* 视上垂体束 * 室旁垂体束 * 结节垂体束
视上核
supra-optic n.
视交叉
optic chiasm
漏斗 垂体 前叶
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 n.
漏斗核
infundibular n.
乳头体核
mamillary n.
*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 * 室旁垂体束
* 结节垂体束
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皮质下植物性中枢
▪ 协调自主神经系统 下丘脑前区、内侧区(视前区、视上区)、灰结节脑室部 —控制副交感活动 下丘脑外侧区、后区—控制交感活动
▪ 体温调节 下丘脑前区、视前区—中枢温度感受器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 位置 下丘脑背上方
• 外形:卵圆形 丘脑间黏合 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 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
* Y形内髓板 * 三大核群
前核群
Anterior nuclei 内侧核群
Medial nuclei 外侧核群
Lateral nuclei
• 背侧丘脑 正中核 内髓板 板内核
• 位置:中脑和端脑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和端脑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前核
内部结构
* Y形内髓板 * 三大核群
前核群
内侧核群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前核
外侧核群
腹侧核群 背侧核群
腹中间核(腹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ventral posterolateral n.
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类
•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脑干网状结构 正中核、板内核 下丘脑、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
调整锥体系发动运动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内侧膝状体
枕
medial geniculate body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束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
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下丘 外侧丘系
大脑皮质 蜗神经核
上丘脑 epithalamus
松果体 pineal body 分泌退黑素
胼胝体
大脑横裂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距状沟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3面: 上外侧面、内侧面、 底面
3沟: 中央沟、外侧沟、 顶枕沟
★5叶: 额、顶、枕、颞、 岛叶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 叶
外侧沟 枕前切迹
岛叶
额叶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叶 距状沟
颞叶
大脑半球内侧面
半球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