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之死
一位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连同他温厚善良的夫人,不明不白地走向了毁灭。

当他们写下遗书时,十分清醒地执守着自己的每一项责任,交还友人委托代修的手表,赠给保姆的生活费,赔偿亲戚寄存而被红卫兵抄家没收的饰物,甚至留下了自己的火葬费53.30元。

但他们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活下去的原因;既非"畏罪自杀",也非"以死抗争",总之是"不明不白"。

傅聪简介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族,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

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

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

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

一九四八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

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

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

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
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

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

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

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

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聘于国际音乐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

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

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听傅敏说父兄:
《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今年65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

他是最早发现《傅雷家书》巨大精神价值的人,也是家族中承受苦难最多的人。

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父亲傅雷与兄长傅聪的耀眼光芒之下,至今仍在为传播父兄的成就而默默无闻地做着他所能做的一切。

对傅聪的教育,傅雷是很变通的
傅敏说,哥哥三岁时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偏好与过人天分。

为了让傅聪专心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由他亲自教语文,其他课程另请家教。

傅聪九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琴。

到了十二岁,关在家里练了三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反抗期,说什么也不练了。

当时,好友钱钟书劝傅雷,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

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

可是淘气的傅聪根本不好好上课,不是逃学就是捣乱。

1948年,全家搬往昆明。

到昆明后,十六岁高中还没读完的傅聪,竟然考上了云南大学。

1949年傅雷带着妻子和傅敏离开昆明,辗转经香港、天津回到上海,把傅聪留在云南托付朋友照看。

在大学里,傅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唱诗班,用美军撤退时留下的钢琴给大家伴奏。

同学们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和造诣,自发组织了一场傅聪独奏募捐音乐会,让傅聪用募来的钱做路费,去寻求艺术发展。

傅聪这才觉醒,原来自己是那么热爱音乐!他坐了一个多月的火车来到上海,对父亲说:"我要继续弹琴。

"
凭着热爱和执着,傅聪用琴声敲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1953年参加了世界联欢节,1954年到波兰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受到波兰总统贝鲁特青睐,从而获得留学波兰的机会。

父子俩从这时开始通信,这才有了令无数世人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傅雷离世前几年,反思对儿子的教育,内疚地对傅敏说:"你和你哥没有欢乐的童年。

我对你们太严了。

"而成人成才后的
傅聪、傅敏回忆起父亲,感到的既有严厉,也有温情。

无论怎样,父亲都令兄弟俩永远感恩、永远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