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课件:第二章 公路网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课件:第二章 公路网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a00d2580216fc710afd31.png)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1)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原则 • (2)结合实际、量力而行 • (3)讲究效益、保护环境 • (4)系统分析、整体优化 • (5)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 (6)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二节 公路网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公路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四阶段法 二、节点发 三、总量控制法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的采集 与分析
第二节 社会经济信息 一、国家有关的政策方针信息 二、资源环境信息 三、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信息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的采集 与分析
第三节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 一、道路信息 二、道路运输场站信息 三、公路网结构信息 第四节 综合运输网络信息 一、综合运输网络信息 二、综合运输交通信息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信息的采集
与分析
第一节 前期准备 一、工作计划的拟定 二、交通区的划分 1、交通区划分目的 ➢ 将区域交通需求的产生、吸引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属性联系
起来 ➢ 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流动用交通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图表现
出来 ➢ 便于用交通分配理论模拟交通量 2、划分原则 三、初始路网的选择 四、公路网的编码
《道路网规划》课件
![《道路网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62f2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道 路网进行优化和模拟。
规划软件介绍
AutoCAD
用于道路网规划和设计的 常用软件。
ESRI ArcGIS
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 分析的软件。
TransCAD
用于交通规划和模拟的软 件。
道路网规划的实践
05
案例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案例名称
北京市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背景
随着北京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 发展,原有道路网已无法满足 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和 扩建。
规划内容
重新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增加 道路里程和密度,优化交通布 局,提高交通效率。
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施,北京市交通 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交通拥堵 问题得到缓解,市民出行更加
便捷。
乡村道路网规划案例
案例名称
河北省某乡村道路网规划
03
需求分析
总结词
了解城市或区域的发展需求和目标
详细描述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城市或区域的人口、经济、产业、交通等方面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道路网规划的目标和重点。
交通预测
总结词
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趋势
详细描述
基于历史交通数据和未来发展预测,对城市或区域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包括交 通量、交通方式、出行时间等,为后续的道路网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内容
在铁路沿线地区修建公路和桥梁,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 络,提高交通通达性。
规划背景
青藏地区地广人稀,原有道路网络不发达,为了促进地区 经济发展和加强与内地的联系,需要进行道路网的规划和 建设。
实施效果
道路网建成后,加强了青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促 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同时,也为国家安 全和战略发展提供了保障。
干线路网修编结构功能表
![干线路网修编结构功能表](https://img.taocdn.com/s3/m/c18424264b73f242326c5f02.png)
清平路
快速路
14.3
衔接北环大道、水官高速、机荷高速与外环快速,是横向通道上的各类交通相互转换的重要通道
主要服务于罗湖与东部物流组团,承担城市内部组团间长距离客、货运交通及少量深圳至东莞中西部的过境交通
三纵
丹平快速
快速路
13.3
纵向穿越东部物流组团,沿途联系罗湖与水官高速、机荷高速与外环快速,是横向通道上的各类交通相互转换的重要通道
五纵
凤凰大道-恒心路
干线性主干道
平湖、横岗与东莞凤岗间的南北向客货运通道
六纵
龙城大道
干线性主干道
联系龙岗中心城南北向的重要干道
七纵
碧新路
干线性主干道
龙城、龙岗与宝龙碧岭工业区之间主要的客运联系通道,外环快速与南坪快速客运转换的主要通道
八纵
南通道-蛇岭大道-环富路-环城南路
干线性主干道
平行于龙岗大道,联系龙岗中心城与坪地之间的重要外围交通性干道
与外环快速衔接,形成龙岗中路
29.0
起于惠州,穿越龙岗区,连通深圳特区与香港
主要承担深圳与惠州的过境交通及龙岗至市中心区的长距离交通
七纵
龙坪盐通道
快速路
12.8
起于龙岗,穿越坪山,连接盐田及大鹏新区
主要承担三大城市副中心区之间的中长距离交通
八纵
绿梓大道
二横
布澜路
干线性主干道
布吉、坂田与龙华之间东西向对外交通集疏散的主要通道,以货运交通功能为主
三横
布龙路-布沙路
干线性主干道
布吉、坂田与龙华之间东西向对外交通集疏散的主要通道,以客运交通功能为主
四横
丹梓大道-丹荷路-沙荷路
干线性主干道
平行于龙岗大道,是深圳东部经济发展轴上重要的货运通道,承担各街道对外货运交通集散功能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84865a4d1f34693daef3eb0.png)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介绍东莞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实现第二次转型。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CEPA协议的签署,为东莞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区域合作的支撑条件。
东莞市与时俱进,组织编制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一、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1.规划目标(1) 构筑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 合理衔接东莞市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3) 加强东莞市与周边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4)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引导东莞市“一城多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形成;(5) 东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从莞城到松山湖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从虎门、常平到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从塘厦到东莞城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从虎门到常平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2. 发展策略(1)引导形成合理城市空间结构策略;(2)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策略;(3)合理引导交通需求策略;(4)轨道交通建设升级策略。
二、轨道交通网络构架1. 网络规模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为250—350km。
2. 网络技术指标表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功能层次技术指标注:城际快线技术指标是由上一层次的珠三角区域性规划确定的。
3. 网络结构基本形态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态由以下发展轴线构成:●莞城-松山湖-塘厦●莞城-常平●莞城-虎门●虎门-松山湖-常平图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态4. 主要枢纽布局东莞市共有一级、二级枢纽9处,分布于6个镇区。
一级枢纽分布镇区位置见图3。
图2 一级枢纽分布图三、轨道交通网络方案(1)线网方案图图3 2020年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推荐方案(2)线网方案概述方案由4条市域线、1条市郊铁路构成,总长264.2km,其中地下线37.3km,地上线226.9km。
通过镇区21个,车站总数约为60~87个,其中,8个换乘车站,均为两线枢纽。
东莞公路工程方案
![东莞公路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34e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7.png)
东莞公路工程方案前言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建设和道路的改建变得越来越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东莞市公路工程的方案设计,旨在为东莞市的公路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项目背景和目标项目背景东莞市位于广东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东莞市的道路建设逐年加强,旨在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轻交通拥堵。
项目目标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规划和设计东莞市的公路网络,包括新建还是改建,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高速度、环保和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东莞市公路工程方案采用以下设计思路:1. 研究城市交通特征在规划和设计公路网络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城市交通的特点,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的区域、道路宽度、交通信号灯配合的情况、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等。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2. 精心计算路径设计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划流畅的道路网络,可降低通行时间,减少堵车时间,为行人和无障碍人士提供舒适和方便的通行经验。
3. 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越便利,越有可能使个人和社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
市政府应该继续提高市内公共交通系统的质量,降低票价等,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
4. 安全和可持续性考虑安全是任何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标准。
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交通规章制度,必须考虑交通规章的可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必须优先考虑人体安全。
可持续性的考虑是所有公路建设项目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项目实施新建公路建设东莞市需要建设新的高速公路网络来适应城市规模的增长和城市房地产的发展。
新的高速公路网络将包括:•从东莞市连接到广州的城市高速公路•从东莞市连接到深圳的城市高速公路•从东莞市到珠海的城市高速公路•从东莞市到珠海的城市高速公路•从东莞市连接到汕尾的城市高速公路改建公路建设东莞市需要改建和完善多条城市道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适应城市的人口扩张。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b4eb16763231126edb119c.png)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东莞市城建规划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二○○四年三月目录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一)规划目标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方法 (2)二、规划方案 (3)(一)规划路网体系 (3)(二)高速公路网络 (3)(三)快速路网络 (5)(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五)规划路网规模 (8)(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三、分期建设计划 (9)(一)分期建设年限 (9)(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三)分期建设计划 (9)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一)规划目标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
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发挥东莞在区域干线路网中的重要功能。
2、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东莞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城市,以过境和对外交通为主的交通流分布特征,以及铁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
3、合理引导未来城市的发展,促进东莞市城市化进程。
强化城市内部各组团间的联系,突出组团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正文294doc309037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正文294doc309037](https://img.taocdn.com/s3/m/455dd5abc77da26925c5b0aa.png)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文本2015年12月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
东莞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8年12月,国家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东莞市为进一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与深圳、惠州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是《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要求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融合,全面融入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东莞市内莞惠城际线、穗莞深城际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相继开工,预示着东莞市即将进入轨道交通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将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东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交通供需矛盾逐步显现。
为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东莞市全面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逐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同时,随着“禁摩”、“禁电动”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人口构成的逐步变化,居民出行结构以及交通需求特征发1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东莞市正处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同时,经济社会的转型也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基于以上背景,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政策变化、城市人口构成变化、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发展变化要求,整合既有规划,提出符合城市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四年三月
目录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
(一)规划目标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方法 (2)
二、规划方案 (3)
(一)规划路网体系 (3)
(二)高速公路网络 (3)
(三)快速路网络 (5)
(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
(五)规划路网规模 (8)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分期建设年限 (9)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一)规划目标
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
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
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
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
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
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
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发挥东莞在区域干线路网中的重要功能。
2、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东莞作为一个制造
业中心城市,以过境和对外交通为主的交通流分布特征,以及铁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
3、合理引导未来城市的发展,促进东莞市城市化进程。
强化城市内
部各组团间的联系,突出组团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通过加强各个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和引导城市形成一中心多支点的组团空间格局。
4、高等级道路的布设要考虑远期城市发展的需要,尽量从城市边缘
通过,避免对未来的城区产生分割。
(三)规划方法
1、高速公路:根据上层次路网的相关规划以及交通需求的形态对
东莞市的规划高速公路网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
2、城市快速路:在满足交通需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连通全市各
大组团和策略性发展区。
快速路自成体系,并与上层次的高速公路和下层次的干线性主干道有良好的连通性。
3、干线性主干道:在现有国、省道的基础上,增加道路数量,调
整道路布局。
在布局上首先是连通相邻各镇,同时适应交通需求的分布特征。
二、规划方案
(一)规划路网体系
本次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重点构造高速公路体系、快速路体系及干线性主干道体系。
1、高速公路体系
高速公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疏港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强化区域主要城市间的快速联系,并且服务于港口、铁路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集疏运交通需求。
高速公路具有大流量、连续、高速、完全分离的交通特征。
2、快速路体系
快速路体系主要承担城市组团间(或主要人口中心之间)的快速客、货运交通,以长距离交通为主。
快速路具有大流量、连续、快速、完全分离的交通特征,并能通过两侧辅道与沿线片区有良好的衔接。
3、干线性主干道体系
干线性主干道主要承担城市组团间特别是相邻组团间的较长距离交通,并对高、快速路交通进行集散。
干线性主干道具有中流量、不连续、中速的交通特征。
(二)高速公路规划网络
高速公路主要服务于过境交通、疏港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连
接东莞市主要的客、货源,包括一港(虎门港)、三区(莞城市区和松山湖科技园区和东部工业园区)、麻涌次中心、长安、虎门次中心、常平次中心以及外围的广州、深圳、珠海和惠州等。
规划的东莞市高速公路将形成“四纵一横”的总体布局形态,其中:“四纵”分别为沿海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博深高速公路;“一横”为常虎高速公路。
各条通道的功能及其连接的区域主要客、货源情况见表1。
表1 高速公路功能及其主要服务区域分析
(三)快速路规划网络
快速路主要服务于城市组团间(或主要人口中心之间)的快速客、货运交通,连接东莞市城市内部的主要客、货源,同时配合高速公路完善对区域主要客、货源的服务。
城市内部的主要客、货源包括东莞市区、沙田港区、城市主要工业园区(松山湖科技园区和东部工业园区)以及各功能组团的中心城镇(麻涌、长安、虎门、常平、塘厦)。
规划的东莞市快速路将形成以五环快速路为核心,近期呈放射状态,远期呈环的总体布局形态。
各条通道的功能及其连接的区域及城市内部主要客、货源情况见表2、表3。
表2 快速路功能及其主要服务区域分析
表3 快速路功能及其主要服务区域分析
(四)干线性主干道规划网络
干线性主干道服务于城市组团间,尤其是相邻组团间的客、货运交通,连接城市内部的普通客、货源,包括各个组团内的一般城镇。
干线性主干道与快速路一起构成服务于城市内部各个镇、区之间联系的完善的交通网络。
本次规划干线性主干道网络主要是改造国、省道为城市干线性主干道,新辟纵向主干道连接东西两翼各镇;同时在联网公路的基础上布设横向联络性主干道。
(五)规划路网规模及投资估算
本次干线道路网规划共新增高速公路173公里,投资166.4亿元;新增和改造城市快速路283.4公里,投资178.7亿元。
建设和改造干线性主干道740.3公里,投资261.1亿元。
至2015年,加上已有的104公里高速公路,80公里干线性主干道,则东莞市将形成1381公里的市域干线路网,总投资达到606.2亿元。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1、通达性服务水平
➢东莞市中心城、次中心及主要策略发展区平均约10分钟可上高、快速路;
➢东莞市中心30分钟内可到达主要策略发展区,45分钟可到达一般镇中心;
➢形成全市1小时生活圈,即任两个镇(区)之间可在1个小时内到达。
2、交通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平均承担的交通量为每车道860标准车/高峰小时,总体饱和度约为0.5,车辆运行速度约75公里/小时;
➢快速路平均承担的交通量为每车道830标准车/高峰小时,总体饱和度约为0.6,车辆运行速度为48公里/小时。
➢主干道平均承担的交通量为每车道980标准车/高峰小时,总体饱和度约为0.8,车辆运行速度为30公里/小时。
三、分期建设计划
(一)分期建设年限
根据对项目的重要性、交通需求以及投资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制定东莞市规划干线路网的分期建设计划。
分期建设阶段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10年之前,远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近期“十五”期间,主要目标是建立初步的市域干线道路网络,尽快改善现状干线道路功能混杂、交通拥挤、过境和对外交通穿城越镇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生活等问题,将干线路网连通各主要策略发展区。
所以,建设重点以形成城市快速路骨架网为主,以及加强对已有公路按城市道路进行改造,达到客货运分离,初步实现干线路网规划目标。
远期2011年至2015年,建设目标是在已有路网的基础上,为满足新增加交通需求进行相应的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体系和干线性主干道体系,实现干线路网规划的目标,促进东莞市城市化进程。
(三)分期建设计划
经与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及其它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定分期建设计划与投资规模如下:
近期建设高速公路121公里、快速路263.4公里、干线性主干道433.3公里,投资约443.5亿元。
其中,市政府已决策建设高速公路97公里、快速路151.4公里、干线性主干道129公里,投资约255.9亿元;下阶段还需建设高速公路24公里,投资19.2亿元;快速路112公里,投资63.5亿元;干线性主干道304.3公里;投资104.9亿元;总投资约187.6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市政府应重点负责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并按照规划要求协调各镇干线性主干道之间的衔接,各镇则按照规划要求负责本镇内部的干线性主干道建设。
远期建设高速公路52公里、快速路20公里、干线性主干道307公里,投资约162.7亿元。
附表:
东莞市近期规划路网与总规划路网规模及投资对比表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近期计划建设投资表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远期计划建设投资表
附图:
东莞市近期干线路网规划布局示意图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