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网民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互联网问题系列调研报告之一网民

【编者按】博客、网络论坛成为网民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扮演着社会舆论放大器的角色;网络购物、网络金融有效提升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并不断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在让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不断消解着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在拥有4亿多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推动了民众生活形态的不断演进,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对加强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教授及其课题组应光明日报之邀,历时一年多,对当前中国网民的网络接触与使用状况、网络讨论、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具体应用行为,以及互联网对网民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结合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对3000余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勾勒出互联网对我国网民以及社会整体的影响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现象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光明调查》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这组报告,与新闻版正在进行的“光明聚焦·网络文化系列报道”相配合,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网民个人的生活形态,也持续推动着当前我国社会中各种社会群体结构、性质与特征的演变,并最终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使得网民的个性需求得以彰显,从而在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总体中,分化出越来越多清晰的、有个性特征的小族群,加剧着社会的“碎片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又打破了现实社会交往的时空阻隔和社会障碍,促进了各种“趣缘”群体和“亚文化”族群的繁荣,以一种新的逻辑发挥着社会聚合功能;此外,互联网还重构了当代社会的互动模式和组织模式,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信息资源配置结构,从多个维度推动着我国社会形态的进化进程。

谁在上网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高速发展,网络普及率持续提高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28.9%,这一数字虽然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我国网民群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结构特征。

1.女性网民比例不断提高,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合理

网民性别结构与国民整体性别结构趋于一致,是中国网民性别结构日益合理化的集中表现。《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51.5:48.5,这一数字与2007年基本持平;而据CNNIC统计,2008年底,我国网民群体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52.5:47.5,相比2007年的57.2:42.8,女性网民比例有比较显著的提高,在网民整体中所占比例已经非常接近女性在国民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我们此次调查中,男女网民的比例为54:46,与CNNIC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再次验证了我国网民性别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的发展态势。

2.“80后”活跃,网民群体年轻化特征显著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网民总体中,20-2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3.4%,其后依次是30-39岁人群和19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1.9%和20.7%,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最低,仅有4.9%。相比《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的我国人口整体年龄结构,国内网民年龄结构总体上仍呈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0-29岁的“80后”人群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在网络社交、网络商务和网络娱乐上的活跃为互联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随着这部分人群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网络应用由偏娱乐化向信息综合应用为主的转型将是大势所趋。

3.七成网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上班族、在校学生构成网民主体

CNNIC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网民的学历结构正在逐步向总人口学历结构靠拢,低学历人群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但仅就目前而言,高学历人群仍然构成了国内网民的主体部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网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仅占2.7%;相对的,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的网民分别占到44.3%和26.5%,即七成以上国内网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调查显示,从国内网民的职业构成来看,在公司和企业工作的网民(含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5%。其后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医生占15.9%,党政机关、军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6.4%,工商业服务人员占4.9%。这四种职业类型的网民合计在网民总体中占据了接近六成的比例。职业人群构成网民主体,是我国网民网络应用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上班族日常工作的有力助手。在校学生是网民群体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为24.2%。其中以本科生的比例最高,达14.3%,其次为高中生,占7.4%。在校学生人群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较大,有利于提升互联网的整体活力,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商用价值。

4.网民地域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CNNIC数据显示,互联网的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0%,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仅为21.5%。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城镇居民中网民的比例远高于乡村,且城市越大、经济发展程度越发达,网民在居民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平均网民比例达到30.38%,而在广大乡镇、农村中网民比例仅为7.72%和4.74%。互联网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普及程度的落后,直接限制了这些地区居民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不均衡和城乡差距。

网络的冲击有多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大众传播系统所包含的媒介形式,而且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媒介化程度。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网民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冲击着民众的传统媒介接触习惯。

1.网民上网时间持续增长,近七成网民日均上网超过3小时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网民上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网络应用的日益丰富,则吸引着网民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互联网。早在2 0 0 6 年,美国调研机构I p so s I n sig h t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周在线时间达到17.9小时,位居全球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日本为13.9小时,美国仅有11.4小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每天使用互联网超过3小时的网民占到国内网民总数的68.8%,另有23%的网民日均上网时间在1-3小时,而每日上网时间不足1小时的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