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一、基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这些词汇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例如:“吾”、“尔”、“乃”、“若”、“之”、“所”等。

还有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名词,如:“昔日”、“尧舜禹”、“中国”、“洛阳”等。

此外,还有一些表示动作、情感和状态的动词要注意,如:“纣王丧心病狂”、“夫妇有仇”、“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伐”等。

二、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一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例如:“吾爱尔”、“雷公打雷”、“孔子教学生读书写字”等。

另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修饰语的用法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明月照我尧舜之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三、文言文阅读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文言文,这是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字义翻译: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字义翻译。

例如,“明”在文言文中表示“明亮”、“清晰”,而不仅仅是指白天的意思。

2. 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咂了咂舌道:你爷也好少道理呵,凡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怕不便作得如数,可是你爷爷到底是老成持重之辈,不出来就不出来,何必瞒着他去做这无益处之事?”这句话中,句子的语序比现代汉语要灵活。

3. 文化背景:阅读文言文还需要了解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要求学习者不能只空谈,而要思考。

四、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汉语的重点内容还需要研读一些重要的文献。

例如《论语》、《史记》、《文选》等,这些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作者: ————————————————————————————————日期:ﻩ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

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 (今)程俊英《诗经注析》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李白:王琦注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9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注10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11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诂、训:解释字词。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共21节)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共21节)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全,共21节)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七节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在“出”字后不能断句,因为“出帷中”属于()句答案:谓补2.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的读音反映的是重唇音和轻唇音的差异?答案:甫辅~莆圃3.下列几组字例中,哪一组都是全浊声母的字?答案:童潼僮瞳4.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反映的是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差异?答案:沼诏~迢貂5.以“佛陀”对应buddha,涉及的语音现象是:答案:古无轻唇音6.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奔齐,改为田氏。

这反映的语音现象是:答案:古无舌上音7.以“女”作为声符的字有:答案:汝_钕8.以下各字中,先秦时期跟“门”“芒”的声母读音接近的有:答案:望_问_闻9. 1.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C. 法10. 2.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哲11. 3.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D.发答案:B.哲13. 5.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C. 德14. 6.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B.别15.7.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D.月16.8.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白17.9.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国答案:D.木19.下面八句话的排序构成一首律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还雪飞。

每事恐遗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

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答案:错误20.下面四句诗的排序是否正确:摩天专待振毛衣,雪爪星眸世所稀。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答案:错误21.“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四句诗的排序是否合适?答案:正确22.下列四句诗的排序中哪一种是正确的?答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3.下列各联诗句哪一联的排序是正确的答案: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24.“西”的本义是鸟巢,后来假借为方位词。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古代汉语通论考点论述题: (必考的)1。

分开和合并(P544)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

拿上古三十六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徹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

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于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

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老师说此段话不需理解,只要背下来即可)2.词类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的現象.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一)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1。

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動詞指某些名詞臨時轉化詞義取得動詞功能的現象。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

”2. 形容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但不像名詞作動詞那樣普遍.《國語·吳語》:“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

"3。

數詞用作動詞數詞用作普通動詞一般多見於個位數.《戰國策·楚策一》:“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二)名詞、動詞作狀語;1.名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往往可以直接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和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需要借助介詞的幫助才能充當狀語的情況不同。

《左傳·莊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2。

動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除了名詞,動詞也可直接用在謂語之前作狀語。

動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韓非子·喻老》:“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1、疑问代词作宾语(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

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3)先秦的凝固格式。

如“何以、何如、若何”等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诗经•小雅*节南山》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二、判断句★1、(基本)判断句式(1)主语+谓语例: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2)主语+谓语+也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3)主语+者+谓语例: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4)主语+者+谓语+也例: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起义》☞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战国策•魏策四》2、特殊词语的辨析(1)“是”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②判断词例: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柳宗元《封建论》)(2)“为”①动词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判断词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提示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提示
• 1.单音词
• 古代汉语单音词转化为现代汉语复音词的规律,有三 种情况:
• ⑴将单音词对译成不交搭的复音词。
• ⑵在单音词前后添加相关的词素(或称语素)
• ⑶在单音词前后添加词头或词尾(这词头或词尾没有 实在意义)
• 要注意古代汉语中貌似现代汉语复音词而实际上是两 个单音词的现象,避免造成误解。“指示”、“响应”
• 六.词类活用 •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名词性词组)活用
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至于名词作状语,我 们教材认为不属于词类活用。 • 1.名词活用作动词 • 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要掌握规律。先看例句: • ①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 •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扎) • ③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 • ④荆人欲聋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标记) •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 • 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 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笼,用笼子装)
• 而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形符、声符或更换一个 形符就解释得通,那么这个字就是古字。例如,“位 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中的“奉”字,我们按今义 解释不通,而在它的左边加一个单人旁,就通了,因 为“俸”(俸禄)和“位”(地位)相对。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古字,增加一个偏旁或改变一个 偏旁变成了今字;而文字改革时,又把增加的那个偏 旁去掉或把改变的偏旁换掉,恢复古字的形体,变成 简化字。例如:“亲戚”的“戚”和“悲戚”的“戚” 在上古是同一个字,后来,“悲戚”的“戚”在古字 下加了一个心字底,构成今字“慼”;文字改革时, 把心字底去掉,变成简化字。同样的情况如:
• 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采用“六书”说。所谓“六 书”,就是汉字结构的六种方式: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从理论上阐述汉字的基本结构, 并用“六书”的的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是东汉的许 慎。他著的《说文解字》对“六书”加以具体解说, 并分析了近万字的结构。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名词解释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上去入四声、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查字迅速方便缺点:不明读音无法查找2)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即部首检字法。

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而定;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优:不明读音也可查找缺点: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确定汉字简化后,笔画变化大,有些字的归类没有统一3)按号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缺点: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不常用的容易忘记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是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书。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4、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是完全主观主义的产物,是错误的。

5、《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在五万六千个左右。

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6、《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出版于1819年。

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以子书和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7、“六书”(汉字的形体构造)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语文期末考试古文知识整理

语文期末考试古文知识整理

语文期末考试古文知识整理古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古文部分常常是学生们备考的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古文知识,我将从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和常见古文篇目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基本功文言文的基本功包括拼音、释义和句式排列。

在备考中,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常用文言文的拼音和释义,掌握常见字词的读音与含义,建立起较为丰富的词汇量。

同时,同学们还需重点掌握句式的排列特点,了解主谓宾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修饰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这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整体结构和理解文意。

二、古文阅读技巧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备考古文阅读时,我们需要将精细阅读与泛读相结合。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与结构,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然后再通过仔细阅读每个句子,捕捉细节,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手法。

2. 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在古文阅读中,我们需要注重上下文的关系。

通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和推理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古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

三、常见古文篇目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论语》中的常见篇目,理解其中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标准。

2.《史记》:《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同学们需要熟悉其中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作者的史观和写作手法。

3.《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歌和贵族乐府。

同学们需要熟悉其中的篇章,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感情。

4.《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内容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对生活的思考。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是五四运动。

2、古代汉语两个明显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历代占有正统地位的书面语,即平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4、《康熙字典》是由陈廷敬、张玉书等三十人奉旨编纂。

全书用部首排列法编排,共214部,按十二地支分为12集。

释字体例是先音后意。

《康熙字典》存在不少缺点错误,书证方面,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纠正其引文错误2588处;注音方面,1988年王力先生出版《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指出其音读错误5900多条。

5、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变调、叶音、譬况法。

释义方式有直训、描写、义界。

6、《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许慎,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着,它确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为汉字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说解本义,首创部首排列法,它把所收录的汉字按形体结构分为540部。

7、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8、《经籍纂诂》是清代阮元主编,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大型字典。

本书用音序法编排,全书按平水韵的106韵部编排所收单字。

9、《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考释唐至明代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专着,近人张相着。

10、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11、书体的演变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方面,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

12、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成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13、为什么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因为,从此汉字彻底改变了古文字象形的面貌。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1.汉字的源头:刻画记号,原始绘画2.形体:由构形、笔道形态、书写体势3.汉字演变两个历程、两个阶段:古文字(殷商-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金文字(秦以后)4.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汉字形体从小篆到隶书5.汉字演变若干方面:表意方式(从象形表意牛到符号表意旦),字体(古文字线条构形,不规则,今文字笔画构形,方块字),字形(增繁支-枝、省简氣-气、讹变肉-月、分化水-水、氺、氵),其他(古文字一字记一词,今文字一字记一个词素)6.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六艺:礼、乐、射、艺、书、数8.六书实质:四体二用(造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之法:转注、假借)9.象形字:通过描绘该字所指称的客观实物的形象来表达意义的造字法10.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事性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11.会意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的造字法12.形声字:以声符表声音,形符表意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是最能产字的造字法13.什么是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一对字或者一组字。

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14.古今字产生原因:同源分化、同音假借15.什么是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或者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现象。

这个本该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错字或通假字。

16.什么是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组或一对字。

16.从词汇的音节形式、意义特点来观察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单音词占多数、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单音词加上词头词尾构成复音词虎-老虎,由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朋-朋友,古代单音词被不同形式的复音词所代替躬-身体)、一词多义17.古今词义差异类型: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轻重不同18.古今词义的演变:古用今废词牲畜种类(牭-四头牛)、古代官职等级(尚书)、古祭祀名(祠-春祭)、古今义同词、古今异义词完全不同(行李:外交使节)同中有异19.词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势相对应并有文献证明的最古的意义20.词本义探求的步骤:分析字形:甘,是口中含有事物的形象,本义为味美,是指事字考察文献: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小雅·大田》22.词的引申义:在词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联的意义。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古汉语作为汉字的起初形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一的古汉语课程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古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期末考试知识点涵盖了语法、词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考点,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一、语法1. 词类和词性:古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叹词等。

应该熟悉各个词类的特点和用法。

2. 词序和句法:古汉语的词序相对自由,可以通过语序来表达重点。

在句法方面,需要掌握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从句等。

3. 助词和虚词:助词在古汉语中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成分关系的作用。

而虚词则用来填补句子结构中的空缺,并起到一定的语义作用。

二、词汇1. 常用词汇:了解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词汇,如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等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2. 文言文常用词:熟悉一些经典文献中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些文献。

三、阅读理解1. 文言文的阅读: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

2. 阅读篇章:熟悉古汉语的篇章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四、写作技巧1. 表达古文观点:掌握古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地表达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观点。

2. 修辞手法:了解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构成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的一部分内容。

然而,仅仅掌握知识点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备考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祝大家顺利通过古汉语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大二下学期的古代汉语知识点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技巧。

学好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拓宽文化视野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古代汉语的四个重要方面展开讨论:语法、词汇、修辞和典故,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一、语法知识点1. 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排列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2. 代词: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种类较多,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具体指代的对象。

3. 量词:古代汉语的量词使用较为丰富,掌握常见的量词及其搭配是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

4. 助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用法复杂,不同助词在句子中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如“之”、“乎”等。

5. 时态和语气:古代汉语不同于现代汉语,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实践来掌握。

二、词汇知识点1. 词语的义项:古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义项,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其准确含义。

2. 反义词和近义词:古代汉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掌握其使用规律能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成语和谚语:古代汉语中存在许多优美的成语和谚语,了解其典故和用法,能够提升写作的艺术性和修辞效果。

4. 诗词和文言文常用词汇:古代汉语的精华便是其丰富多样的诗词和文言文,熟悉并善于运用其中的常用词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修辞知识点1. 比喻和象征:古代汉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拟来达到修辞和表达的目的。

2. 典故引用:古代汉语中经常引用典故,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十分重要。

3. 反问和夸张:古代汉语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反问和夸张手法在修辞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修辞格:古代汉语中存在多种修辞格,如借代、排比、反复、对仗等,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格有助于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四、典故知识点1. 历史典故:古代汉语中常常援引历史典故,了解典故的来历和含义有助于理解文献和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化的重要部分,了解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的一些知识点:1.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与现代汉语不同,其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如《广韵》、《集韵》等音韵书籍,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注音符号。

2. 古代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法古代汉字的形态和结构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需要学习者熟悉古代常用字的形体,并掌握古代造字法的基本原则,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等。

3. 古代汉语的词汇与语法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如古代人名、官职名、礼仪用语等。

此外,学习者还需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典型的修饰成分等。

4. 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与修辞手法学习古代汉语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如古代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学习者还需掌握古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5. 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与解析大一的古代汉语考试通常会包括对古代文献的阅读与解析题目,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如理解文献的内容、判断文献的年代和作者等。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能够解析文献中的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

6. 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如韵图、韵书等。

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发音古代汉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法、词汇与语法、文化背景与修辞手法、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与解析、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知识回顾:一、修辞格的判断1、引用一引言、引事(季膺登龙门、盖棺事定、苏秦尘暗旧貂裘)、引文(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荒唐之辞、落霞孤釐)一明引、暗引2、譬喻一明喻、隐喻一博喻3、代称一特征代事物、泛称代特称、特称代泛称一乘坚驯良、乘坚驯肥、乘奔御风一绿肥红瘦一送君南浦(送别之地的泛称)4、并提一耳目聪明(耳聪目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一句话说的是两个意思5、互文一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为避免行文重复而使用同义词6、夸饰一夸张7、倒置一不是倒装一碧梧栖老凤凰枝8、委婉一避讳、谦辞、敬辞等9、省略实战演练: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黄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溪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洛阳伽蓝记.王了坊》)(难句)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堇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譬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乂薄从上奔,恐卒然不可为讳。

(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乂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乂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古代汉语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游天都》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晏婴论季世》、《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第一单元(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古代汉语的时限,1919年5月4日之前称古代汉语,“五四”是下限,上限无法确定。

2、字典辞书排列汉字的方法a按音序排列。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如《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c按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3、《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张玉书和陈廷敬,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反切法可以避开生僻字,方法有效,是古代的主要注音方法。

直音法简明准确,但难以避开生僻字,还有互注。

4、工具书:刘淇(清)《助字辨略》王引之(清)《经传释词》杨树达(近人)《词诠》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汉字的发展演变阶段: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用的是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古老、规范、庄重、简练、含蓄等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组成:文言文通常由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次组成。

3.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词义多义且抽象,有许多独特的词义和用法。

4.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比较复杂,包括六书、修辞、句法等方面。

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1.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是文句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位于句尾。

2.宾语结构:宾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后,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动名词、动词的不定式等。

3.定语结构:定语表示对名词的修饰,通常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4.状语结构:状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环境、方式、时间等,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或句末。

5.补语结构:补语是补充谓语动词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古代汉语的六书:1.象形:以物象形为根据的文字。

2.指示:以指示事物的方位、位置、顺序等为根据的文字。

3.指事:以指示事物的属性、性质、类别等为根据的文字。

4.会意:通过组合象形、指示、指事等文字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5.形声:通过组合形和声两个部分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6.转注:通过借用已有的字词来表示新的意义。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来表达其中一种意义。

2.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表达一种感受或情绪。

3.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排比:通过多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一种对比或强调的效果。

5.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颠倒,强调主语或达到修辞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通论考点论述题:(必考的)1.分开和合并(P544)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

拿上古三十六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徹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

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于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

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

(老师说此段话不需理解,只要背下来即可)2.词类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的現象。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一)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1.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動詞指某些名詞臨時轉化詞義取得動詞功能的現象。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期戍,公問不至。

”2.形容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但不像名詞作動詞那樣普遍。

《國語·吳語》:“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

”3.數詞用作動詞數詞用作普通動詞一般多見於個位數。

《戰國策·楚策一》:“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二)名詞、動詞作狀語;1.名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往往可以直接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和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需要借助介詞的幫助才能充當狀語的情況不同。

《左傳·莊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

”2.動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除了名詞,動詞也可直接用在謂語之前作狀語。

動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韓非子·喻老》:“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三).動詞、形容詞、名詞、數詞的使動用法;使動用法是指某些詞作謂語時其意義是使令性的。

這類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施行謂語所代表的動作、具有謂語所代表的性狀、成為(或具有)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等。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它實際上是用動賓式的結構去表達兼語句式的內容。

1.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充當謂語時期意義是使令性的。

這類謂語和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產生謂語自身所代表的行為動作。

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都屬於不及物動詞。

《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是表示性質、狀態的,基本功能是作定語。

作謂語時不帶賓語。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形容詞在某些句子中臨時行使了動詞的職能,帶上了賓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趙文子為政,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

”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用於使動是使它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生同這個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

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4。

數詞的使動用法數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在數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意義是使令性的。

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其自身所代表的數目或特點。

例如:《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四).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

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謂語自身所代表的性狀,或者把賓語當作謂語所代表的人、事物去看待,去評價。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形容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感覺。

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認為賓語具有謂語所代表的性質或情狀,這種認為可能與事實不符,也可能相符。

《左傳·成公二年》:“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

’”2.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指某些名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於主觀上的評價或認識。

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主語在主觀上把賓語當作謂語所表示的人、事物去看待或評價。

例如:《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名词解释:(必考的)一.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音韻學上依照韻尾的不同,又把古韻分為三大類:1.無韻尾的韻和以元音收尾的韻合為一類,稱為“陰聲韻”;2.以鼻音[-m][-n][-ŋ]收尾的韻,稱為“陽聲韻”;3.以塞音[-p][-t][-k]收尾的韻,稱為“入聲韻”。

中古的陽聲韻中以鼻音[-m]收尾的,到了明代與[-n]韻尾合流。

入聲韻從元代開始在北方話中消失了。

陽聲韻和入聲韻在今天的粵方言中還保存的比較完整。

二.對轉、旁轉1.對轉在漢語語音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漢語的陰、陽、入三類韻尾互相轉化的現象,在音韻學上成為“陰陽對轉”。

(不叫“陰陽入對轉”是因為古人把入聲韻歸入陰聲韻里)對轉的條件:主要元音相同。

也就是說,從陽聲韻轉為陰聲韻或者從陰聲韻轉為陽聲韻,只是韻尾發生了變化,主要元音一般是必須相同的。

2.旁轉旁轉就是舌位往旁邊一轉,指主要元音的發音部位發生了變化。

指主要元音的发声部位发生变化,主要元音不同,韵尾相同。

三.三十韵部现代王力先生总结出来的书P540不记音标,只记字,最好记得顺序四.唐宋三十六字母1.先解释一下:創製字母的人傳說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他翻譯佛經時受到梵文字母“悉曇”的啓發,而對當時漢字的聲母進行了歸納。

選用了30個漢字記錄了他歸納的結果,這就是最初的字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據當時漢語聲母的實際,在守溫30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6個,同時對用字次序進行了調整,形成了36字母。

三十六字母大致體現了唐末宋初漢語的聲母系統。

2.然后默写出老师发的表格上的字,不记音标五.古無輕唇音重唇音:幫[P]滂[P]並[b]明[m]輕唇音:非[f]敷[fʻ]奉[v]微[ɱ]這一結論是清代學者錢大昕得出的,“古無輕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這組聲母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讀“非敷奉微”字上古聲母為重唇音“幫滂並明”。

錢大昕《十駕斎養新錄》卷五“古無輕唇音”條:“凡輕唇之音,古皆讀為重唇。

”六.古無舌上音舌頭音:端[t]透[tʻ]定[d]泥[n]舌上音:知[ȶ]徹[ȶʻ]澄[ȡ]娘[ȵ]清代學者錢大昕《十駕斎養新錄·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异。

”七.五音和七音,九音五音和七音是關於聲母發音部位的名稱。

五音:唇、舌、齒、牙、喉。

唇音包括今天所說的雙唇音和唇齒音;舌音包括舌尖中音和舌面前塞音;齒音包括舌尖前音和舌面前塞音;牙音相當於舌根音;喉音包括零聲母、舌根擦音和半元音。

五音的區分最早見於南朝梁顧野王的《玉篇》。

七音:唇、舌、齒、牙、喉、半舌、半齒。

半舌音今稱舌尖中邊音,從五音的舌音中分化而出;半齒音今稱作舌面鼻擦音,從五音的齒音中分化而出。

七音的區分最早見於南宋張麟之重刊的《韻鏡》和鄭樵的《通志·七音略》。

九音:元明以後,音韻學家又把唇音分成重唇、輕唇兩類,齒音分為齒頭、正齒兩類,成為九音。

未知题型1.否定词的分类:(给一个词要会判断它属于那一类)副詞:不、弗、毋、勿、未、否、非;有動詞:無;有代詞:莫(否定性無定代詞)。

2.系词是的发展(记得时代即可,不需要举例子)“是”字发展判断词“是”是由判断句中的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的。

(1)用“是”作判断词的句子,战国末期开始萌芽。

(2)西汉时期,“是”字判断句开始发展。

(3)东汉时期,“是”字判断句大量出现。

3.知道“者”的前面放什么,“所”的后面放什么一、“者”字1.“者”字經常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動詞詞組的後面組成一個名詞性詞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孟子·盡心上》:“飢者甘食,渴者甘飲。

”《論語·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者”字還可以用在主謂結構的後面煮成一個名詞性詞組。

例如:《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者”字還可以用在數詞後面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情,或者幾樣東西。

例如:《韓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無怪矣。

”(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論語·顏淵》:“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孟子·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二、“所”字1.“所”字經常用在及物動詞或動詞性詞組的前面,和它們組成一個名詞性的詞組,表示“所……的人”或“所……的事物”。

所指代的一般是某種行為的對象。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2.“所”字和動詞或動詞性詞組結合以後帶有名詞性,所以能夠被定語修飾(通常用介詞“之”為介),如“師之所為”、“文王之所辟風雨”等。

3.“所”字詞組的後面還可以再加名詞,舉出人或事物的名稱,使意義更加具體化。

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與?抑亦盜跖之所筑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4.要注意和及物動詞結合以後“所”和“者”的異同。

例如“所見”指代見的對象,“見者”指代行為的主動者。

試比較:《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孟子·盡心下》:“(伯夷、柳下惠)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

”5.“所”字結構里還有一種“所……者”的格式。

即在動詞前面用“所”字,又在動詞後面用“者”字。

它的作用跟“所……”相同,仍然是指代行為的對象,而不是指代行為的主動者。

《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6.“所”字和介詞以及介詞後面的動詞(或動賓詞組)相結合組成的詞組也帶有名詞性。

它們所表示的是:行為發生的處所,行為憑藉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與行為有關的人物等等。

例如:《呂氏春秋·察今》:“是吾劍之所從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