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8-国家科技部

合集下载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任务解读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任务解读

在医学影像领域,以“融合、动态、无创、高清”为方向, 围绕肿瘤亚临床病灶、血管/神经形态和功能等一批医学影 像检测监测难题,重点加强生物医学图像的获取、分析与 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CT、MRI、新型正电子探 测、高分辨激光成像、多模态分子影像、分子病理显微成 像、新型医学声光电磁动态成像等新技术,更好满足实时、 快速、精确诊断以及术中精准治疗等应用需求
专栏3:体外诊断类
复合引导放射治疗系统
• 重点开发用于不同特性肿瘤共存情况下高精度放 射治疗系统,重点突破多模式高清晰导航,多靶 区肿瘤一次摆位同机治疗、高精度定位与剂量引 导,小型化/高稳定性放射源、自适应TPS等技术
专栏3:体外诊断类
植入式有源治疗装置
• 重点开发具有自动化起搏功能、低功 耗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高性能、低 成本的国产人工耳蜗,植入式脊髓刺 激器、人工视网膜等产品
• 重点开发与国外主流产品技术水平相当的高 场(不小于3T)超导和专科超导磁共振成像 系统,通道数、梯度场强和切换率等技术指 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 重点突破零液氦挥发磁体系统、64通道以上 全数字化谱仪、高温超导射频线圈、射频放 大器、梯度放大器、新型临床应用成像序列 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
专栏1: 前沿性技术
生物 材料
组织 替代 功能 修复 生物 调控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生物调控” 为方向,围绕组织器官修复、功能替代、降解调控等难点问 题,重点开展生物材料的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度 特别是纳米尺度与不同物理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等基础研究, 加快发展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医用材料基因组、植 入材料及组织工程支架的个性化3D打印等新技术,促进组 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
专栏1: 前沿性技术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2020年公需科目考题及答案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2020年公需科目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合计40分1、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的特点: (A ) 。

[2分]A人均占有量高B南方水多C北方水少D西部水少2、从危害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 B) 是形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2分]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水蒸气D氧气3、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固态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不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有(D )。

[2分]A碳化硅B氮化镓C金刚石D形状记忆合金4、我国首次应用于北极科考的水下滑翔机是(C )。

[2分]A“蛟龙”号B“深海勇士”号C“海翼”号D“鹦鹉螺”号5、驯化是把野生植物变成栽培作物的过程,经过驯化,栽培作物在丧失野生植物的不良特性的同事还具备了一系列优势。

以下哪个特点不是野生植物经过驯化之后具备的优点: ( D)。

[2分]A种子易萌发B籽粒或果实大C人工种植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显菩提高D肥料需求少6、从区域总体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大气污染控制产业的引领者。

下列国家中哪个不是污染控制产业的引领国: ( A)。

[2分] A中国B美国C欧盟D日本7、下列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的是(A )。

[2分]A“海翼”号B喷射滑翔者C海上滑翔者D海上探索者8、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D ) 始终处于引领地位。

[2分] A美国B俄罗斯C 中国D联合国9、下列不属于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是(C )。

[2分]A知觉B语言C实践D思维10、( D)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

[2分]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1、前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 B)。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12、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 C)末期。

[2分]A 60年代B 70年代C 80年代D 90年代13、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体与水构成。

自然界中能够形成水合物的天然气体有多种,但迄今为止世界各大海域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中哪种气体占据绝对优势: (A)。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李燕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1.2.1重大疾病中医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
赵一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
刘红宁
江西中医药大学
3
周永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4
张毅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5
王键
安徽中医药大学
6
柴可群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7
王之虹
长春中医药大学
8
姚乃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
9
王伊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超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
裴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3
周文华
宁波大学
4
陈以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
5
王瑞辉
陕西中医药大学
6
吕立江
浙江中医药大学
7
常小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
1
1.5.1中医古籍整理与专题文献研究
薛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2
徐春波
中国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
3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
4
宝龙
内蒙古民族大学
5
孟宪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6
李风森
新疆医科大学
7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4.4.1家庭或个人用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韩鸿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
鲁明羽
大连海事大学
3
刘传永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4
吴人照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5
周晓华
北京大学
6
李国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

四川大学
技术提升与改进及产业化
医用聚芳醚酮材料的量产关键技
3 2020YFC1107100 术及其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
浙江大学
改性技术研发
项目实 施周期 (年)
2
2
2
4
2020YFC1107200
心血管支架用 CoCr 基合金细径薄 壁管材研发及产业化技术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2
5 2020YFC1107300
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
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儿童
8 2020YFC1107600 骨缺损再生植入器械的研发及
北京奥精医药 科技有限公司
2
临床转化
主动脉腔内治疗新器械设计开发
杭州唯强医疗
9 2020YFC1107700
及临床应用
科技有限公司
2
经导管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置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
10 2020YFC1107800
附件: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
2019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用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超
1
2020YFC1106900 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研发、器械
威海洁瑞医用制品 有限公司
制造及产业化
医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交联
2 2020YFC11070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材料研发、
植/介入医用导管及器械表面 超亲水超润滑改性研究
成都德信安创新医疗 技术有限公司
2
用于骨质疏松防治的可注射新型 常州百隆微创医疗
6 2020YFC1107400 纳米生物材料的工程化及临床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8.08.13
•【文号】国科发基〔2018〕127号
•【施行日期】2018.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127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
验收。

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附件。

有关国家重要研发计划重要专项

有关国家重要研发计划重要专项
邵增务
1250
4.5
2
2016YFC1100200
生物材料化学信号、微纳米结构及力学特性对非骨组织再生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常江
750
4.5
3
2016YFC1100400
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及表面改性研究
浙江大学
高长有
1400
4.5
4
2016YFC1100500
具有生物功能的个性化假体快速成型及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唐康来
1315
4.5
5
2016YFC1100600
个性化硬组织重建植入器械的3D打印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郝永强
1185
4.5
6
2016YFC1100700
可降解医用高分子原材料产业化及其植入器械临床应用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陈学思
1580
4.5
7
2016YFC11008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常勇
1050
4.5
13
2016YFC1101400
人类器官的构建及工程化技术体系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金岩
950
4.5
14
2016YFC1101500
脊髓损伤及脑损伤再生修复生物材料产品的研发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赛
2000
4.5
15
2016YFC1101600
26
2016YFC1102700
新型牙种植体研发及其工程化技术研究
成都普川生物医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推进
医疗器械国产化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医疗设备可分为医用医疗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

其中家用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在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从日常的体温计、按摩仪到慢性病检测的血压计、血糖仪都属于家用医疗设备的范畴。

医用医疗设备即为在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其在专业上、精确度上比同类家用设备要高很多,主要可分为诊断设备类、治疗设备类、辅助设备类。

显示,近年来,中国政策为国产医用医疗设备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从鼓励国产到优先国产再到采购国产,利于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发展。

如卫健委发布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了国家放开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同时还优化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服务。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

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

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一、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与多家知名的高校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每年从企业销售收入计提不低于6%作为科技开发资金,其中60%作为科技开发费用;40%作为新产品开发、中试、产业化推广费用。

,公司投入开发经费390万元,占年销售收入14、7%,有力的保障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公司内部设有开发技术中心,已经拥有配套齐全的分析测试及监控、研发设备,具体包括拥有752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电泳仪、霉菌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浮游菌采样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等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

公司员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当中,从事胶原蛋白行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占总数75%以上。

公司还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高校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新增企业科技特派员1名。

通过加强同高校的横向联系,加强了公司的人才实力,提高了科研开发的能力。

公司每年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和新招聘大学毕业生,参加各种培训,包括聘请资深专家讲学、外派学习、参加在职教育等各种途径,提高技术人员技能水平。

部分骨干及技术人员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及出国培训等方法培训,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及技术骨干,保证公司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二、技术创新活动公司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转化。

近三年来,通过科研项目研发产生了13项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达100%,已成功申请二项发明专利,均已获得授权通知书。

其中,《高活性动物源胶原凝胶》列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资助项目。

我司与吉林大学于xx年联合开展《I型胶原在眼角膜修复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推广》项目,该项目作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我司作为该项目的主办单位,于xx 年已成功研制成小试的样品。

该项目已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组织修复材料是临床需求量大的高新技术产品之一,该类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届的研究热点。

2021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共150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考试

2021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共150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考试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及答案(共150题)一.单项选择题1.(D) 是国际上首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2分]A前苏联B美国C日本D中国2.无人遥控潜水器最早出现在(A),主要用于考古方面的研究。

[2分]。

A 1953年B 1973年C 1993年D 2003年3在生命起源的理论中, (B)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2分A特创论B生源论C泛胚种论D化学进化论4.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综台、立体观测监视的组合系统,下列不属于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的技术手段的是(B)。

[2分]A调查船观测B深海生物资源C浮标监测D卫星遥感5.载人潜水器, 特别是载人深潜器是当代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之一。

下列属于我国载人深潜器的是(D)。

[2分]A“双鱼座”4号B“深海6500"号C”和平I”号D“蛟龙”号6.(B)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科技的新纪元,人类从此进入空间时代。

[2分]A 1947B 1957C 1967D 19777.(A)由一层石墨层片卷曲而成,是结构最简单的碳纳米管。

[2分]A单壁碳纳米管B多壁碳纳米管C石墨烯D富勒烯8.海岸带生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和极高的生态价值,下列不属于海岸带生境的是(A )。

[2分]A热液口B珊瑚礁C湿地D三角洲9.相比传统燃油车,以下哪点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的缺点: (C)。

[2分]A续航里程短B充电时间长C车辆能耗高D仅适用于市区内通勤10.1948年,(B) 物理学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该模型取得巨大的成功。

[2分]A前苏联B美国C德国D英国1、我国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 (D)。

[2分]A“水星”B“猎户座”C“东方“D“神舟”2、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的是(D)。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陈鑫李方正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7年第11期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生物医疗领域以其需求量大、个性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成为3D打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术前规划、体外医疗器械、齿科、金属植入物等领域,未来将向可降解体内植入物和3D打印生物组织/器官等方向发展。

一、生物3D 打印内涵和发展现状1. 生物3D 打印内涵生物3D打印是基于离散-堆积成形原理,以活细胞、生物活性因子及生物材料的基本成形单元,设计制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器官、植入物或细胞三维结构的技术,融合了制造科学与生物医学,是一项具有交叉性和前沿性的新兴技术。

生物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3个技术范畴。

一是基于生物医学影像数据重建或设计三维立体数字化模型并3D打印成形技术,可应用于术前规划、外科整形和手术导板等领域,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基于仿生的多尺度生物复杂结构设计和建模,建立具有多尺度复杂结构,并满足成形制造能力的生物系统模型;三是组织支架和类组织结构体的生物制造技术,包括基于生物材料3D打印的组织支架制造技术、基于直接细胞受控组装的含细胞类组织结构体的制造技术、用于再生医学和病/药理学研究的细胞/器官打印技术和细胞/组织/器官-芯片制造技术等。

2. 生物3D 打印发展现状3D打印技术可满足个性化、小批量、大规模的医疗需求,已经广泛应用在体外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现正向着个性化永久植入物、临床修复治疗和药物研发试验等领域扩展,未来将致力于生物组织、器官的直接打印。

据Wohlers Associates统计显示,2015年3D打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医疗/牙科领域的应用量为12.2%,位列3D打印技术的第5大应用领域。

世界各国纷纷将生物3D打印技术作为未来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抓紧布局。

2011年,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 R PA)立项支持工程制造三维人体组织结构的体外平台,包括循环、内分泌、胃肠道、免疫、外皮、肌肉骨骼、神经、生殖、呼吸、泌尿系统10大生理系统,并计划将其用于体内。

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发展现状概述

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发展现状概述

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发展现状概述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产品、人类细胞和组织产品以及上述疗法或产品的任何组合产品。

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涉及医疗器械一般有三种情形,第一是包括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材料三要素的真正意义的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二是添加生长因子的支架材料;第三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单独使用的生物材料。

前两种一般按照药械组合产品管理,第三种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本文着重介绍第三种情形,即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

该类器械利用宿主自身组织重塑和再生原理实现对患者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能够解决现阶段用常规医疗器械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的科研现状 科技部在十三五期间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围绕各类创新性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的研发展开科技攻关。

组织重塑及再生医疗器械具有与人体组织细胞外基质相仿的微孔结构,当器械植入人体后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为宿主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迁移提供了空间或路径。

材料随着时间逐渐降解,宿主组织同时逐渐重塑/再生,两者速率具有匹配性。

在缺损部位细胞、生物因子、应力条件共同构建的组织微环境中自体细胞外基质沉积,新生血管沿沉积基质长入支架并形成血供,缺损组织完成重塑及再生。

2020年1月,科技部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的征集工作,面向材料、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关于“十四五”期间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咨询报告中,对于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的科研需求已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就有关基础和应用问题立项并开展研究。

二、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的产业转化现状 近年来已有多个组织重塑及再生性医疗器械获准上市,部分器械作为国内首创产品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相关医疗器械包括神经修复材料、人工角膜基质、疝修补补片、硬脑脊膜补片、肛瘘修复材料等。

冠状动脉支架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冠状动脉支架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冠状动脉支架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史冬梅;李丹【期刊名称】《科技中国》【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9-12)【作者】史冬梅;李丹【作者单位】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类疾病,冠状动脉支架则是一种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管内支撑器,植入能够起到恢复病变部位血流的作用,减少冠心病对病人生命的危害。

本文主要介绍冠状动脉支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提出我国进一步发展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关于冠状动脉支架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该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

冠状动脉支架则是一种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管内支撑器,可在闭合状态下经导管送至冠脉病变部位,再通过球囊扩张使之展开,从而起到支撑血管壁,恢复病变部位血流的作用。

2017年我国冠脉支架植入量超过110万枚,并且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然而冠脉支架技术目前仍面临两大挑战,即支架植入后由于血管平滑肌过度增生而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载药支架植入存在的支架晚期血栓。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和医疗器械企业的研究重点均集中在相关新材料的研发,希望从材料的角度,为解决临床存在的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世界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冠脉支架主要分为三类,即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金属支架和全降解支架。

(一)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金属支架199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由一根医用不锈钢丝缠绕的冠脉支架(Gianturco-Roubin Flex-stent)治疗冠心病。

使用金属裸支架治疗冠心病后,血管的狭窄率明显降低,然而仍存在20%~30%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载药支架则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2003年FDA批准了首个药物洗脱支架Cypher上市。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0“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旨在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新型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材料、植入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专项已启动三批项目立项,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与标准研究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等7项重点任务。

已部署国拨经费8.2963亿元。

上述项目的部署,有力推进了我国在骨科、心脑血管、神经修复、眼科、口腔等疾病领域的植/介入器械的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

然而,由于医用级基础原材料严重依—1—赖进口,前沿创新产品开发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医用级基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临床急需的创新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本批指南重点聚焦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原材料和前沿创新产品开发,2019年拟在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植/介入医用导管及器械表面改性核心关键技术及临床急需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等10个研究方向部署项目。

国拨经费约为0.7亿元。

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1年。

1.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与标准研究及产业化1.1医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材料研发、技术提升与改进及产业化研究内容:研发耐水解耐氧化医用导管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人工关节用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材料及成型加工和产业化生产技术。

2024前沿科技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2024前沿科技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2024前沿科技科普知识竞赛题库1.公有云平台是否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2.现阶段什么元素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3.散裂中子源可以“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吗?(可以)4.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向火星,其飞行速度必须超过第几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5.空间站的水会循环使用吗?(会)6.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太阳)7.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吗?(存在)8.卫星可以估算农作物产量,检测病虫害情况,展现了卫星的什么技术?(遥感技术)9.我国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密码技术)10.中国空间站专属“快递员”是我国研制的什么系列货运飞船?(天舟系列)11.“蛟龙号”的最大下潜深度为?。

(7000米)12.手机“摇一摇”操作是靠手机里的什么传感器实现的?(加速度传感器)13.中国拥有的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是什么?(北斗系统)14.我国首款按照国际标准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运大飞机是什么型号?(C919)15.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称作?(银河)16.航天器内部通常采用“镂空”的什么设计?(正六边形蜂巢设计)17.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采用何种起飞技术的航空母舰?(电磁弹射)18.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的载人潜水器的名称是什么?(奋斗者号)19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20.2013年-2015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连续6次称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这个超级计算机是。

(天河二号)21.国际上首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是?(中国)22.中国空间站最多可以同时驻留多少名航天员。

(6名)23.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中,成功实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的是?(嫦娥五号)24.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深海软体机器人潜入万米深海仍然活动自如,其研究灵感来源于深海的?(狮子鱼)25.著名的“图灵测试”主要用于考察计算机的什么水平?(人工智能水平)26.“祖冲之”系列量子计算机是利用什么进行量子计算?(超导量子)27.2020年11月,什么深海载人潜水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推动中国进入载人深潜的新时代。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国家科技计划一、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二级专项,目前出了13个)1)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专项2)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3)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专项4)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专项5)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6)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7)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8)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9)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1)大型飞机专项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个二级专项)“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大科学装置”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量子调控”重点专项“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代偿补偿资金)产学研合作专项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科技富民惠民专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与应用计划)五、基地与人才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11084726_“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变化与思考

211084726_“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变化与思考

DOI:10.16661/ki.1672-3791.2204-5042-567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变化与思考乔进1刘郝弦2(1.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后一类全新科技计划,在经历了“十二五”及以前科技计划的打磨和“十三五”时期的实践之后,管理运行已日趋成熟。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有关部委及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这类科技计划的管理优化探索却并未停止。

202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意见和政策,致力于合理放权、科学管理、高效服务。

笔者长期服务于某“双一流”高校科技管理一线,将结合日常管理实践,在文中详细梳理了“十四五”开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专项申报和过程管理各环节的较大变化。

同时,也将站在被管理单位、项目参与者的角度,思考并给予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 项目类型 项目答辩中图分类号:G322;F1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5-0245-04Changes and Thoughts on the Decla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QIAO Jin1LIU Haoxian2(1.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2.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2 China)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after the reform of the"13th Five-Year Plan"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have become much more mature after the polishing of "12th Five-Year Plan" and previo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s and the practic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period.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relevant nationa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and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have not stopped their explor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of su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In the past 2021, the state successively issued a series of methods,opinion and policies to commit to r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The author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front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a "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for a long time, will combine daily management practice to sort out in detail the major changes in special declar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in this paper, and will also think and giv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d units and project participants.作者简介: 乔进(1983—),男,硕士,主要从事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 2016YFC1100100 基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系列智能凝胶原位诱导非骨组织再生的机制及理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邵增务1250 4.52 2016YFC1100200 生物材料化学信号、微纳米结构及力学特性对非骨组织再生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750 4.53 2016YFC1100400 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及表面改性研究浙江大学高长有1400 4.54 2016YFC1100500 具有生物功能的个性化假体快速成型及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唐康来1315 4.55 2016YFC1100600 个性化硬组织重建植入器械的3D打印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郝永强1185 4.56 2016YFC1100700 可降解医用高分子原材料产业化及其植入器械临床应用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1580 4.57 2016YFC1100800 具有原位组织诱导及修复再生功能的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纤维网复合真皮替代物的研发浙江大学韩春茂1420 4.58 2016YFC1100900 动物源组织或器官免疫原性消除及防钙化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徐志云1125 4.59 2016YFC1101000 动物源组织或器官免疫原性消除及防钙化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巍675 4.510 2016YFC1101100 基于血管化的复杂组织工程化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朱楚洪1250 4.511 2016YFC1101200 基于轴突定向诱导的视神经再生微管关键技术研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文灿750 4.512 2016YFC1101300 重要生命器官构建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常勇1050 4.513 2016YFC1101400 人类器官的构建及工程化技术体系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金岩950 4.514 2016YFC1101500 脊髓损伤及脑损伤再生修复生物材料产品的研发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赛2000 4.515 2016YFC1101600 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产品研发与应用江苏益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宇民625 4.516 2016YFC1101700 基于阵列微管精密3D打印的诱导型周围神经修复支架沈阳尚贤微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罗卓荆375 417 2016YFC1101800 耐磨、抗菌、生物活性固定PEEK人工关节的研发与产业化江苏奥康尼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友1000 4.518 2016YFC1101900 高性能人工关节中奥汇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诚功1000 4.519 2016YFC1102000 生物活性脊柱及节段骨缺损修复器械的产品研发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张凯1315 4.520 2016YFC1102100 新型生物活性脊柱融合器和节段骨缺损修复产品的开发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汤亭亭1185 4.521 2016YFC1102200 具有血管组织修复功能的新一代全降解聚合物支架四川兴康脉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王云兵1250 4.522 2016YFC1102300 具有血管组织修复功能的全降解聚合物支架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葛雷1250 4.523 2016YFC1102400 全降解镁合金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研发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郑玉峰790 4.524 2016YFC1102500 可降解锌合金冠脉支架的研发、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张海军710 4.525 2016YFC1102600 低模量高强度亲水牙种植体系统研发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宿玉成500 4.526 2016YFC1102700 新型牙种植体研发及其工程化技术研究成都普川生物医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周学东500 4.527 2016YFC1102800 新型颌面软硬组织修复材料研发北京爱美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孙宏晨1210 4.528 2016YFC1102900 个性化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修复材料研发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蒋欣泉1090 4.529 2016YFC1103000 新型血液净化材料及佩戴式人工肾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赵长生1803 4.530 2016YFC1103100 一种可穿戴便携式腹膜透析(人工肾)装置北京智立医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红光197 231 2016YFC1103200 新一代生物材料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杨昭鹏1915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0“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旨在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新型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材料、植入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多学科结合、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部署前沿—1—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以及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的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3项重点任务。

2018年将继续围绕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部署12个方向,拟支持19个项目,国拨经费约为3亿元。

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1.1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风险的基础研究研究内容:自然组织的纳米结构及其装配;合成纳米生物材料的积极和负面的纳米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风险,包括:特定自然组织的纳米分层结构及其自装配原理及高通量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纳米粒子对细胞选择性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纳米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机制、降解产物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生物学风险研究,纳米生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的高生物活性及其产生的机制及与纳米晶粒的化学组成、尺度和结构的关系,—2—模拟自然组织装配或制备纳米生物材料的软纳米技术探索等。

考核指标: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12篇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且他引多次,或被学术期刊或权威机构正面点评或推荐等),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实验装配或制备硬、软组织纳米材料各1~2种,提供第三方理化检测及生物学试验报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联合申报,并且鼓励海外团队参与合作研究。

1.2材料及组织工程化制品与机体免疫防御和再生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对组织再生的影响研究内容:植入材料和组织工程化制品对机体免疫防御和再生系统的作用和调节机制;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对细胞行为和组织再生的影响;植入材料和组织工程化制品中,细胞增殖、分化、回归及材料和宿主免疫再生系统对其影响和机理。

考核指标:揭示植入材料和工程化组织激发的机体免疫耐受—3—机制和材料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再生系统的动员和分子调控机制,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对组织再生和细胞回归的影响;利用研究结果构建具有低免疫原性的1~2种硬、软组织生物活性材料并通过临床前试验;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10篇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且他引多次,或被学术期刊或权威机构正面点评或推荐等);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多学科交叉联合申报,鼓励海外单位团队参与合作研究。

1.3植入材料物理特性对细胞行为、组织结合与再生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内容:植入材料宏观及表面/界面力学性质(强度、弹性模量、刚性)、表面/界面电荷、电位及分布、晶粒度、粗糙度、拓扑构型,以及孔隙结构(孔隙率、孔隙尺度及分布等)的表征及其对细胞招募、迁移、锚定、增殖、分化、凋亡及与组织结合的影响及其定性及半定量关系;对组织再生及与软、硬组织结合—4—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揭示植入材料物理特性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及其转导为细胞内分子信号调控组织再生的机制,及其对材料与硬、软组织结合的影响和机制;基于材料物理特性构建1~2种组织再生性植入器械及2~3种骨键合及经皮或经粘膜生物密封植入器械,并进入临床试验;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12篇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且他引多次,或被学术期刊或权威机构正面点评或推荐等);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拟支持项目: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联合申报,并且鼓励海外团队参与合作研究。

2. 关键核心技术2.1植、介入器械表/界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技术2.1.1肌肉—骨骼系统修复材料和植入器械及其表面改性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用于肌肉—骨骼系统修复和经皮植入器械的—5—表面生物活化及抗菌等生物功能化改性的工程化技术,包括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及复合涂层技术,基体及其深部孔隙表面生物矿化,表面纳米化、接枝功能团等赋予表面生物活性、抗菌、经皮生物密封等生物功能的工程化技术;突破提高涂层与基底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研发金属及PEEK(聚醚醚酮)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表面生物活化改性工程化技术,包括组织诱导性生物活性涂层、表面生物矿化等工程化技术,以及表面掺杂、纳米化、接枝功能团等抗菌或高生物活性等生物功能化技术;要求涂层与基底材料界面结合均匀且强度>40MPa,并具有骨诱导性或经皮生物密封性等;抗菌表面抑菌率≥85%;建立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中试生产线;应用研发的技术制备具有或兼具上述生物功能的涂层及表面改性植入器械3种以上,不少于2种申请或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产品注册证,其他通过临床前试验;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1.2心脑血管系统修复材料和植/介入器械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内容:突破心脑血管系统修复材料和植/介入器械抗凝血、抗组织增生的表面改性技术;针对医用高分子小口径人工血管、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医用导管、脑血管支架等产品,研究开发表面抗凝血和抗组织增生涂层、接枝官能团或生物分子、微图案化以及提高亲水性等改性技术,实现诱导内皮化、抗凝血、抗组织增生,以及防粘连和高润滑性等生物功能。

考核指标:突破4~5种植/介入器械表面抗凝血涂层、接枝官能团或生物分子、微图案化以及超亲水性改性等的关键工程化技术,建立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线;技术用于人工机械瓣膜,优于市售各种同类抗凝血涂层;用于高分子人工血管,可制备直径小于4mm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用于脑血管支架,可治疗脑血管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等疾患;用于输注类和介入治疗等医用导管可替代进口产品,并可较长期(>14天)存留于体内,且—7—无感染,无组织粘连发生。

申请或获得CFDA产品注册证3项以上,发明专利8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2天然生物材料和组织免疫原性消除技术2.2.1海洋源生物材料的制备及纯化技术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高纯羧甲基壳聚糖的低成本、规模化的绿色制备工程化技术及其杂蛋白、内毒素的去除纯化和高脱乙酰度的控制技术;海藻酸钠中的杂蛋白、内毒素及杂多酚等去除的纯化技术;医用海洋源生物材料的纳米颗粒、凝胶、纤维、薄膜、纺织品等的产业化生产技术。

考核指标:研发的羧甲基壳聚糖规模化绿色制备技术较之现有技术节水80%以上,效率提高1倍以上,壳聚糖脱乙酰度达85%以上,重金属≤10μg/g,蛋白质≤0.2%,内毒素≤50 EU/g;海藻酸钠植入材料分子量75~200kDa,古洛糖醛酸含量≥60%,内毒素—8—≤100 EU/g。

研发出用于快速止血、心衰治疗、神经导管及创伤敷料等5种以上医用三类新产品,建立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线,申请或获得CFDA产品注册证3项以上;纤维、薄膜、纺织品等一、二类产品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生产;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3纳米生物材料制备技术2.3.1促进组织再生的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及载药技术研究内容:根据不同组织再生修复的特点和周期,选择典型软、硬组织缺损修复和再生作为模型,研发具有促进缺损或病变组织再生和修复等生物功能的纳米有机、无机药物/活性元素或因子的载体及其制备技术,包括可促进各种组织再生修复的纳米材料及具有多级结构的原位复合纳米材料设计和制备,以及材料中活性元素/因子的固载、控制释放等技术。

—9—考核指标:研发4~5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可促进组织再生的纳米或其原位复合控释载体及其控释(药物、基因、生长因子等)系统的制备技术;申请核心发明专利8项以上;建立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线,申请或获得2种以上利用上述关键技术开发的组织修复器械CFDA产品注册证,其它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4组织工程技术2.4.1组织工程的生物力学微环境研究及实验技术研究内容:建立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组织工程产品或组织工程支架植入后与周围宿主细胞及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模型,以及生物力学特性测试技术及试验装置;建立基于多孔支架结构传质特性、细胞及组织力学生物学特性、结构组织或器官生物力学强度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和组织植入体形态、结构优化设计软件,提供体外试验装置和动物实验验证技术。

—10—考核指标:提供2~3种典型组织或器官的组织工程产品的生物力学优化设计软件及体外试验装置;利用研究结果构建2~3种组织工程产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3. 产品开发3.1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及植入器械3.1.1关节软骨再生性植入材料研发及功能评价研究内容:突破可保障关节长期负重功能的可再生软骨的生物材料空间结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开发针对修复不同类型关节软骨的个性化植入器械和临床植入手术,建立临床手术规范及术后康复计划,包括影像学在内的临床试验评价的术后跟踪统计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负重功能的可再生修复软骨损伤的生物—11—材料,建立产品体内外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技术,突破其工程化制备技术,建立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线;至少两种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不少于1种产品申请或获得CFDA产品注册证;建立相应产品规范化临床手术技术方案;提供示范性手术和视频资料;完成相应产品临床应用专用手术器械的研发;研究制定术后康复指导方案,以及用于临床效果评价及术后跟踪分析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