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合集下载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六十五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的前夕,我们访问了原红二十五军的老战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请他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

问:刘老,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您作为当年长征的亲历者,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红二十五军这支部队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情况好吗?答:好的。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1931年10月,隶属红四方面军。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分别编入方面军各师,红七十三师跟随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红七十五师留在鄂豫皖边坚持斗争。

同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以红七十五师和红九军二十七师合编,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下辖第七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长岭冈、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一度发展到12000余人,并重新组建第七十三师。

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加之省委领导左倾盲动错误的战略指导和肃反,红二十五军自身损失很大,处境十分艰险。

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 师师长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样,不仅部队能够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利于留下的部分武装长期坚持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问: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红二十五军是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要打出这样一个旗帜,他的意义是什么?答:1934年7月初,在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曾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先期由瑞金出发北上,向闽浙赣边区挺进。

地理长征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长征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长征考的知识点总结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

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

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13日至15日,在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

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作者:金东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01期[摘要]红二十五军之所以取得长征的胜利,与其卓有成效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

部队具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的高尚政治觉悟,对全军上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设法发动各种力量扩大革命队伍,还不断强化战士们的作战纪律和群众纪律,在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的同时,也树立了红军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长征;队伍建设;吴焕先[作者简介]金东(1984-),男,安徽颍上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1-0012-03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历时10个月,转战近5000公里,于次年9月和西北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北胜利会师。

在长征过程中,红二十五军是唯一一支人员不减反增的红军,也是唯一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增加新鲜血液——红七十四师的红军,还是唯一一支创建了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如此不朽的功绩,与其卓有成效的队伍建设密切相关。

一、主动向党中央看齐的高尚政治觉悟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即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都经常说,歼敌一个团,不如缴获一部电台,有了电台就可以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

当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界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并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时,辗转获悉了中央红军已经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并计划北上的消息。

鄂豫陕省委(由于长征途中鄂豫陕根据地的开辟,中共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2月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于1935年7月15日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次日率领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北上陕北,以“配合主力红军在西北的行动,迅速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作者:呼东方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7期红二十五军在中共军史上是一支谜一样的部队。

这是惟一一支没有过雪山和草地的长征部队,也是长征中惟一一支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

这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队伍,在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支队伍后来走出了97位共和国的将军。

1935年9月16日,陕北永坪镇。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的一个月,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与一天前刚刚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正式会师。

在后来的中共党史和军史中,都对这次的会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也曾说:“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为何一支远离中央苏区、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的年轻部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一支“儿童军”的远征1932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黄安西北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留红二十五军的两个师和地方武装部队就地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作战。

据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戴季英回忆:“四方面军走后,省委在长冲开过好几次会议。

我是从四姑墩赶到长冲的。

大约半个月之后,省委就决定以七十五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红二十五军。

为什么叫红二十五军?主要是为了纪念红二十五军的原军长蔡申熙,当时已得知他在河口战斗中牺牲了。

”而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证实,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一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据军史记载,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岁。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

——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

”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

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

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详解红25军长征,千里转战中原大地犹如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

详解红25军长征,千里转战中原大地犹如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

详解红25军长征,千里转战中原大地犹如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红军抢夺腊子口,打通部队北上的通道后,毛主席率中央红军来到了甘南小镇哈达铺。

在哈达铺休整期间,毛主席被一张报纸上的新闻所吸引:原来,报纸上刊登着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已经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消息。

毛主席喜出望外,原来陕北还有我们的队伍,而且他们还建立了根据地。

随即在召开的哈达铺会议上,毛主席制定了向陕北进军,与陕北红军和红25军会师的战略计划。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下红25军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为什么比中央红军更早的就和陕北红军会师了呢?接上文:红军巧夺腊子口,长征时期我军的首次对敌“空袭作战”。

本篇,我们介绍下红25军的长征转战记。

一、红25军的由来说起红军长征,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著名经历。

这些大家熟悉的其实都是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走过的长征路线,也是广为人知的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

如下图:其实红军的长征战略转移是分多路进行的,除了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外,还有贺老总和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以及前不久和中央红军会师的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部队规模最小,人员最年轻的队伍也进行了他们独特的长征之路,他就是红25军。

并且他还是最先到达陕北的队伍,他的长征,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堪称长征路上的伟大先锋队。

我们今天就重点介绍下红25军的长征,他的转战路线如下图: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他原隶属于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

到1932年10月的时候,由于临时中央“空降”而来的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致使红四方面军在随后的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失败,整个四方面军不得不开始实行战略转移。

在四方面军主力即将离开鄂豫皖的时候,与中央红军长征前也留下以陈毅老总为首的留守部队类似,他们也留下来一支部队在鄂豫皖坚持游击战争。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四坡,在 先头部 队渡河难 以 回援,
国共 产党 红 色基 因 与精神 族 谱” 的协 同 这 些 “ 十 五 六 岁半 大 的孩 子,打 仗 都是 遭 到敌一个团袭击,后卫 背水 而战的危机 不 要命 的。 敌人 被这 支 衣衫 褴褛 但 视死 时刻,吴焕 先高 喊 : “ 同志们, 压住敌 人
关 系,不 仅有 助 于 了解长 征精 神 的来 龙 歼灭 ,前 来督战 的马鸿宾险被生擒 。8月 1 9 3 5年 8月 2 1日红 二 十 五 军 抵 达 甘 肃 省
去脉,增强文化 自信,而且对于发挥 “ 中 2 1日,红二十五 军遭 敌骑兵 2 0 8团袭击, 与整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己 的光辉 历程 和伟 大 功 勋诠释 了伟 大 的 究在鄂豫陕边 区建 立根 据地 的问题,作 出 家 河 战 斗 中 , 一 颗 子 弹 从 其 左 眼 底 打 进 , 长 征 精神 。红 二十 五军 是 一支 对 中国 革 命作 出独特 贡献的部队。

了 《 关于创建新苏 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 从 颈 后 穿 出。 由于 失血 过 多, 整整 昏迷 决议 草案》 ,此后, 红二十 五军在粉 碎蒋 了 四 天 四夜 , 第 五 天 才 醒 来 。 介石 派 出的 1 1 个 团的 “ 围剿” 中, 先后 五 是长 征 中部 队人数 逐 步增 加。 红 二 十 五 军 从 罗 山 县 何 家 中出发 时 只 有 2 9 8 0人,到达 陕北 则有 3 4 0 0人,在鄂豫 六是 最 先到 达 陕北 并对 将 革命 大本
伟 大 的精 神造 就 伟大 的战士 、伟 大 1 9 3 4年 1 2月 i 0日, 红 二十 五 军 进入 陕 岁。军 长程 子 华在 ~次 战 斗 中双手 被打 的军 队和 伟 大 的奇迹 。红 二十 五军 以 自 西洛南县后,省委在庚家河召开 常委会研 残 。副军长徐海 东 1 9 3 4年 3月 1 O日在庚

北上先锋——红25军的长征

北上先锋——红25军的长征

独树镇恶战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率领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越过平汉铁路,在桐柏山或豫西伏牛山区创建新的根据地,并留一部分兵力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游击战争。

11月16日,红25军2980余人在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和红25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红25军以秘密的行动,突然越过国民党军设置的平汉铁路封锁线,向桐柏山转移。

到达桐柏山后,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发现该地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太近,回旋余地狭小,再加上蒋介石为了围歼孤军远征的红25军,急令“鄂豫皖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东北军第111师跟踪追击,并令驻河南的第40军和驻老河口的第44师迎头阻击,企图以30多个团的兵力,进行前堵后追,把红25军歼灭于桐柏山区。

鉴于上述严峻形势,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领导人决定放弃在桐柏山创建根据地的原定计划,率领红25军取道泌阳、方城,向伏牛山区转移,寻机创建新的根据地。

11月26日,衣着单薄的红25军指战员,冒风雪,顶严寒,忍饥饿,艰难地向方城县独树镇地区进军。

大约中午时分,前梯队已经进至独树镇附近,准备从七里岗通过许(昌)南(阳)公路。

这个时候,国民党军第40军第115旅和驻叶县骑兵团已经封锁了许(昌)南(阳)公路,并在独树镇四周布下重兵,将红25军前梯队团团包围,企图彻底歼灭。

而红军先头部队因风雨交加,能见度低,未能及时发现隐蔽集结的国民党军,再加上天气寒冷,许多指战员的手指都被冻僵了,连枪栓都拉不开,手榴弹也扔不出去,零星的火力也不足以有效地阻止敌军的进攻。

而国民党军的火力却非常猛烈,仿佛像一座火墙封锁着红25军的去路。

红25军第224团伤亡极大,特别是走在最前面的第1营,许多人被击中倒地;紧跟其后的第2营以及第3营,由于均处在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左右都遭到敌军的猛烈火力扫射,部队被压制在河沟里。

孤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孤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孤军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作者:杨军红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7年第6期■杨军红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很多集中于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而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于深化。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成为三大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显著增强了陕北苏区红军的力量,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其他红军队伍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具有鲜明的特点,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奇迹。

[关键词]红军;长征;二十五军[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7)06-0134-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抗战初期青年知识分子赴延安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XDJ010)、贵州大学重大科研项目“长征文化研究”(GDZT201606)、贵州大学长征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招标项目(GDZX2017007)杨军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贵州贵阳 550025)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对于红军整体的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红二十五军如何走上长征之路,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灵活地调整行进方向和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在排除万难中开拓前进,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中共中央和鄂豫皖省委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

直接要求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外部创建新苏区的,就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指导帮助下,鄂豫皖省委一改前期的徘徊犹豫,最终正确决策了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问题。

(一)红二十五军的坚守1932年10月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蒋介石从鄂豫皖抽出主力部队集中进攻江西中央苏区,而以地方保安部队配合国民党留守部队,对鄂豫皖进行持续“围剿”。

为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军民,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留下的七个主力团为基础,组建红二十五军,全军7000人左右。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博客帖]文章提交者:passional 加贴在中国历史铁血论坛/bbs73-0-1.html1934年10月,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

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

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弹药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

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 转自铁血社区/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

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

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

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 万多人。

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

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

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特点和独特贡献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特点和独特贡献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特点和独特贡献
王姣艳
【期刊名称】《长征学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红二十五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有的历史特点为:有计划、有准备的战略转移;以军的建制参加长征,人数最少,平均年龄最小,而且经过长征队伍人数有所增加;长征中创建了新的根据地。

通过长征,红二十五军由孤军成为先锋,为三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率先到达陕北,奠定会师基础;配合主力红军,服务战略全局;展开战略行动,促进统战工作;传播革命歌曲,丰富教育形式;传播革命精神,播下红色火种。

【总页数】10页(P48-56)
【作者】王姣艳
【作者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4
【相关文献】
1.红二十五军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
2.试论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3.长征中红二十五军为什么未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4.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贡献及历史经验
5.夺取全国红军长征胜利的生力军--红二方面军长征的主要贡献及其重要历史地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25军:游击战术显神威

红25军:游击战术显神威
敌 扑 空 后 .又 跟 踪 向镇 安 追

红二 、 红 四方 面军 ) 之外 、
唯一一 支参加 了长 征的特殊 限 令 3个 月 内 剿 清 红 军 队伍 . 而且率先 到达 陕北 . 成 为长征先锋
红 2 5军 . 1 9 3 1 年 建 立 于
为 了 粉 碎 敌 人 的 “围
. J 2 ∽ z一 . f I ~ } { 一 一 c 一 6 . 中国工农红 军第 2 5军 . 是 除红 军三支 主力部 队 ( 红

东北军 、国民党第 4 0军 、 陕 全 旅 向 华 阳 河 扑 来 徐 海 东 军等共 3 O多个 团的兵力 . 对 决定 调动该 敌 . 寻 机歼 灭 . 便 鄂豫陕 根据地 实施 “ 围剿” . 率 2 2 3团 向镇 安 方 向奔 去
中共鄂 豫皖 省委 以其 留下的 师 山熟 、 路熟 、 人熟 、 机 动灵
第 7 5师 和 皖 西 部 分 红 军 为 基础 . 重 建 了红 2 5 军 1 9 3 4年 1 1 月 1 6日 . 重 建的红 2 5军 由 河 南 省 罗 山 活 的有利 条件 , 大迂遛 、 绕 圈 子. 去调 动敌人 、 疲 劳敌人 。 1
以西转移 , 开始长征 。
石 塔 寺伏 击 战 .就 是 一 例 。 装死 . 得 以逃脱 . 其余 大部 分
1 9 3 5年 3月 6日 . 红2 5军 副 军 长徐海 东率领 2 2 3团 在 华
l 一、 游 击战术显神 威

被 歼 被 俘 的敌 团长 刘 长生 说 : “ 我 们 追 了你 们 天 j
降 .有 的连衣 服也没 来得 及
穿。 仓 促 应 战 。这 个 3 0 0 0之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下面是WTT整理的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供大家参考!红二十五军从1935年7月16日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至9月15日到达陕北永坪镇,两个月内,攻占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经过多次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实现了预定的战略意图,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加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力量,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徐海东一肩挑三担吴焕先牺牲后,鄂豫陕省委常委临时商定,由于程子华负伤未愈,军政委和省委书记均由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兼任,待以后有机会再开省委扩大会议选举。

在此关键时刻,徐海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勇挑革命重担,稳定了部队的思想情绪,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徐海东在领导和指挥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行动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旧址管理员杨青山说,“他顾全大局,勇于负责;他足智多谋,指挥果断;他作战勇敢,临危不惧;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关心、爱护战士。

毛泽东等人曾多次对徐海东作过很高的评价。

”四坡村战斗的胜利,使敌人暂时不敢向红二十五军逼近。

红二十五军为继续钳制敌人,即西进金龙庙,威逼崇信县城;南下什字镇,逼近灵台县城。

并在崇信县与灵台县之间的上良镇、梁原镇、赤城镇等地积极活动。

每天都派人搜集报纸,访问客商,极力探寻有关中央红军北上动向的消息,由于条件所限,又没有电台联络,迟迟得不到中央红军的消息。

这时,由兰州乘汽车驰援之敌第六师十七旅已经到达泾川县城,敌第三十五师继续向泾川附近集结调动,陕甘边之敌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由凤翔、清水向北推进到陇县、马鹿镇一带,敌第三军十二师也由武山、甘谷等地向华亭县方向尾追而来,对红二十五军形成合围之势。

省委和军领导考虑到一时难以获得中央红军的确实消息,而敌军日益逼近,红军部队连日在大雨和泥泞中行军作战已很疲劳,伤病员也难以安置,便按照沣峪口、佛坪两次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决定立即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甘红军会师。

红25军的长征简史

红25军的长征简史

红25军的长征简史红25军的长征简史(组图)2016-04-28 10:20:12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遵远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

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一、出师北上1934年深秋,大别山地区。

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

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的经验启示

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的经验启示

农家参谋社会视野-212-NONG JIA CAN MOU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的经验启示胡友锋(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安徽六安,237300)【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诞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麻埠镇,是第一支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建立了特殊历史功勋。

红二十五军依靠信念坚定、真理指引、牺牲奉献、永跟党走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给今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长征;经验启示1 红二十五军是四支长征队伍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一共有四支红军队伍参加长征。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的永坪镇,长征出发时2900余人,到达陕北4000余人,并创造了红军人数不减反增,在长征中红军人数发展壮大的奇迹。

红二十五军是1931年10月25日在皖西重镇麻埠成立,至1932年10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这期间主要是策应红四方面军主力活动。

在红二十五军成立之前,鄂豫皖苏区只有红4军(由红1军和红15军组建)一支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五军的成立后同红4军组建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策应红四方面军进行第二次,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敌人加强围剿鄂豫皖苏区兵力和根据地内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思想,红四方面军在接下来经历了攻麻城、守霍邱的失败,红二十五军长旷继勋在霍邱保卫战重伤,之后由蔡申熙接任军长。

红四方面军转战金家寨,和红二十五军会师,但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队,攻入金家寨,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退守金寨南部的燕子河地区,在这里面对敌人即将发起的第四次围剿,张国焘主持鄂豫皖分局会议,决定红4方面军向西转移。

1932年11月红25军重建至1934年11月长征开始,主要是坚持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鄂豫皖苏区这期间遭受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损失巨大,红二十五军完成了几次红军力量的重组,并且发动了几次战斗,围攻七里坪失利,鄂东北、皖西北中心保卫战失利,后期坚持游击战争,取得奔袭太湖战斗的胜利,但根据地形势依然严峻。

红25军在长征时创造了哪五大奇迹

红25军在长征时创造了哪五大奇迹

内蒙古人大2016/10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5000里红军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由长征开始时的20余万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足3万人,而且沿途还发展了几万人,其中湘江一役,中央红军就损失过半。

然而,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中,在三大主力即红一、二、四方面军之外,还有一支部队却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可以说是当时红军中最成功的长征队伍,这只队伍就是三大主力之外的红25军,至少创造了五大奇迹是其他三大红军主力不可想象的。

第一,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

在三大主力先后长征之后,红25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的带领下,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转战5000余公里,于1935年9月就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仅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胜利大转移,而且在与中央失去联系之后,在三大主力还不确定最终在哪里落脚时,红25军就为红军主力指明了方向,当时主力红军在无意中看到国民党报纸上刊载陕北有红军会师时才确定去陕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得不佩服红25军的高瞻远瞩。

第二,唯一一只人数不降反增的队伍。

红军经过长征之后,三大主力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三大红军主力从出征时的20余万到达陕北之后仅剩下不足3万人,而红25军从长征时的2980人,到达陕北时竟然达到了3400元,而且还有一只部队红74师留在长征途中建立革命根据地,人数为2000多人,也就是说红25军从开始时的2980人发展到总人数为5000多人,近长征开始时的2倍,既完成了胜利大转移,又发展了队伍,还扩大了影响。

第三,唯一一只在长征途中成功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队伍。

红25军在长征的同时,不忘发展革命根据地,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人口超过50万,一直比较稳定,在红25军主力继续长征之后,留下来的红74师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扩大了红军在老百姓中的影响,根据地军队人数也超过2000人,成为后来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也是红25军人数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作者:孙伟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10期文/孙伟红二十五军是从大别山走出的一支英雄部队,是四支长征红军中率先到达陕北苏区的部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这支部队,如“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

在列举他们在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时,专门讲到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

还讲到“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

红二十五军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弘扬长征精神、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密不可分。

探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长征精神的来龙去脉,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对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与精神族谱”的协同与整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的伟大功勋与长征精神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奇迹。

红二十五军以自己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勋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对中国革命作出独特贡献的部队。

一是孤军北上的童子军。

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师师长程子华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在花山寨会议上,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到桐柏山或伏牛山一带创建根据地。

当时的省委书记是徐宝珊。

红二十五军政委是吴焕先,军长是程子华,副军长是徐海东,他们都是革命斗争中历经不同工作岗位历练,具有坚强党性和丰富经验的领导者。

当时红二十五军平均年龄大约在13~18岁,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

后来被《共产国际》刊物称为“儿童军”。

红二十五军在孤军北上途中遭到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马家军、东北军、西北军的围追堵截。

重走长征路 不忘长征魂——武汉市组织“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记

重走长征路 不忘长征魂——武汉市组织“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记

重走长征路不忘长征魂——武汉市组织“重走红25军长征
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记
武轩
【期刊名称】《湖北宣传》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从湖北黄陂北部山区诞生的一支革命队伍——红25军,汇入了长征的伟大壮举。

它的长征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路线,有“中央红军向导”的美誉。

为缅怀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武汉市组织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忠实记录了长征途中的动人往事和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们特刊发此稿,以飨读者。

【总页数】2页(P7-8)
【作者】武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4
【相关文献】
1.重走长征路见证新发展——“长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题采访走进贵州 [J], 苏江元
2.黔西南日报社记者重走红军长征路与基层党支部联合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活动
[J], 龙波;
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四川省广电媒体“重走长征路”大型采风活动记 [J], 张婉琪
4.重温辉煌历史、体认长征精神——建党90周年全国党刊重走红色贵州长征路掠影 [J], 一知
5.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开展“重走长征路,纪念建党94周年”主题活动 [J], 张桂香;杨忠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流万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红流万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社会视野农家参谋-275-NONG JIA CAN MOU红流万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胡友锋(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安徽六安,237300)【摘 要】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安徽省金寨县成立之后,立即投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红二十五军先后在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大别山区的武装斗争,坚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保卫了鄂豫皖苏区。

后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实施长征转移,孤征十月,红流万里,在中国红军长征史上书写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传奇。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长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背景红二十五军是诞生并主要活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红军队伍。

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明确指示,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区河南罗山的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行程九千多里,同陕甘苏区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成为第一支成功到达陕北苏区的红军长征队伍,被誉为“长征先锋”。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背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敌强我弱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力量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敌人占据有绝对优势,而且由于敌人长期的“住剿”、“追剿”,根据地内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兵源短缺,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均得不到有效补给,而且国民党还在不断增加兵力。

另一方面,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

如何改变当前根据地的严峻形势以及红二十五军如何突出重围的现实,中共鄂豫皖省委及时总结反“围剿”斗争的经验教训,1933年11月,以省委书记沈泽民的名义,向中央汇报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

党中央在收到中共鄂豫皖省委写给中央的关于鄂豫皖斗争形势报告后,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决定将中央苏区武装斗争经验丰富的程子华调任到鄂豫皖苏区去担任领导工作,同时,程子华也负责传达党中央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如何坚持斗争的重要指示。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河南述论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河南述论

作者: 石保山
作者机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思想研究
页码: 55-6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红25军 长征 河南
摘要:河南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初期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

作为红25军长征前的重要决策地、长征的出发地、重要的经过地、长征前和长征途中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在红25军长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25军在河南长征期间,冲破敌人设置的数个包围圈,穿越河南省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始终牵制着大量敌军,并且创建了长征中的唯一较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同时减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压力,显著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能力,扩大了党和红军在河南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

——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

”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

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

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他那双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描述的“爪子似的伤残的手”,正是长征给他留下的永久印记;副军长徐海东在一次激战中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五天才醒来。

这位英雄的红军将领,此后是躺在担架上指挥全军到达陕北的;当陕北在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军政委吴焕先再次身先士卒地冲锋时,不幸英勇牺牲……红25军未经雪山也未过草地,却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牺牲了主要领导人的一支红军。

徐占权说,主要领导人一死数伤,部队却能最后胜利,纵观世界军事史,这实在悲壮,也实属罕见。

万里征战,人数不减反增,红25军到达陕北,让当地军民耳目一新。

延安革命纪念馆刘煜研究员说,指战员都戴着八角帽,上面缀着红五星,服装整齐,枪支弹药充足,每个连队甚至都有6挺轻机枪,俨然一支正规军,装备和战斗力都大大超出了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

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20余万人,结束时仅剩5万多人。

而红25军由一支弱小的红军队伍,却在国民党统治的中枢地带纵横驰骋,越打越强。

为何能创造这一奇迹?“25军每个同志都是一副铁腿铜脚。

”李天忠说,“因为常打恶仗缴获多,武器较好且弹药充足,就连后勤保障单位都战斗化,全军行动便捷,战斗力强,一天一夜就能走100多里。

”“进攻时突然、勇猛,防御时敢于和敌人白刃格斗,转移时迅速持久,使敌人追不上,堵不住……”中央党史研究室王新生研究员指出,靠这种成熟的战术素养,国民党军队虽然常常数倍乃至数十倍于红25军,却总是被各个击破。

“红25军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

”王新生说,“从军领导到普通战士,每个人都是出色的宣传员,部队每到一地都能发动起一片群众。

1934年底进至秦岭以南时,全军只剩2500人,但照样派出大量干部到群众中。

”此后的半年中,红25军开辟了一块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招收数千青年参加红军。

长征中的红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仅此一例。

这支打不垮的红军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

他先后调动驻河南、湖北、陕西的41个团,组织了两次大规模“围剿”。

第一次“围剿”结束,红25军增至3700人;第二次“围剿”,红25军诱敌进至根据地中心区,全歼敌整旅1700余人……刘煜指出:“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歼灭装备精良的整团整旅之敌,标志着红25军在军事指挥方面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

”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红25军再度远征。

沿陕甘边界行军时,整个部队断粮已经几天,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昏倒在地……“没有一个人开小差。

”李天忠回忆,“大家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小鬼们经常枕在军首长的腿上就睡着了。

共同的革命理想,情似手足的氛围——这,给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

”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胜利完成长征。

这时全军共3400多人,还在陕南留下了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

5000大洋救急中央长征中,25军军政委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都经常说,歼敌两个师,不如缴获一部电台。

长征中,红25军曾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独立作战、艰苦卓绝。

曾走访过多位历史见证人的王远德说,直到1935年7月,红25军才从国民党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动向。

7月15日又接到交通员带来的几个月前的中央文件,确认了此消息。

“当晚吴焕先就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

第二天部队就迅速行动。

”王远德说,红25军一度袭占了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兵回援,一下子打乱了其阻截红一、四方面军的部署。

蒋介石恼怒之下,把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标定头颅赏格均为25万块大洋。

“即使我们这3000多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徐海东曾这样动员部队。

8月14日,红25军逼近静宁县城,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安)兰(州)公路被切断18天,迫使敌人一再抽调原用于堵截中央红军的兵力对付红25军。

“更可贵的是,红25军能自觉分析形势,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事实证明这符合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从而为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中央红军经过宁夏回族聚居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亲人般地热烈欢迎,当毛泽东知道是因为红25军之前经过这里时赢得了群众信任,连夸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长征出发时,红25军即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一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徐焰指出,张学良正是因为最初与红25军的数度交手,得出了“和红军打仗没法打”的结论。

与陕北红军会合后,他们先后发起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徐海东则下令把军中积蓄的7000银元拿出5000元交给急需补充的中央红军,还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

1967年,正当林彪加紧迫害徐海东的时候,毛泽东亲自提名徐海东为党的九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

当9次负伤的徐海东坐在手推车上出现在会场时,毛泽东向他点头致意。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就是毛泽东对这位红25军主要领导人的评价。

李天忠说,这无疑也是对红25军全体将士的肯定。

徐海东的军事才能在开国将帅中应排前三,人品第一。

各位网友在评论新中国将帅的军事才能时,几无例外地只在彭、林、刘、陈、粟等人中排列顺序;又无一例外地把徐海东这位“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排除在外,本人认为这对徐大将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虽然徐大将从1940年后就再未能驰骋沙场,也未再建战功,但他在此之前所显现出的军事才能,是绝不低于其他的将帅!要是以此来评判徐海东军事才能,应排在开国将帅的前三!主要体现在:1、徐海东所部一直处在孤军奋起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的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

2、徐海东所部是唯一的一支经过长征而人数未减反增的主力红军,虽然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最短,但对比一下,征战距离比红二十五军要短得多的部队中,方志敏、寻维舟、粟裕所率7000人的红七军团几乎全军复灭;任弼时、肖克、王震所率9000人的红六军团在与贺龙会合途中损失三分之二;及徐向前陈昌浩所率红西路军21800人也基本上全军复灭相比,难道说还不能显出徐海东超人的军事才能吗。

3、从征战过程看,徐部只有几百人时,能整营地歼敌,当有3000人的部队时,能经常整团整旅地歼灭国军,而击溃师旅级部队的战斗更是不计其数,当与陕北红军会合,部队人数达到7000人后,第一战就能整师地歼灭敌军,徐海东所部这样不是一两次,而是长期保持的部队人数与所能歼敌的高比例、高效率,在红军中无人能及;徐海东所部的战绩,在红军同人数、同级别的部队、同级的将帅中,处在绝对第一的位置!,如果给徐海东更多的部队,那将会什么样呢!徐海东所部虽然只有区区3000人,却能纵横驰骋几千里,也同样充分展示了徐海东独挡一面的驾驭战略的才能。

4.在徐大将无可挑剔的人品面前,包括后来叛党的张国焘,也只能表示钦佩,毛、周、朱等,更是都给了高度地评价。

可以设想,如果徐大将的身体允许,毛主席肯定会给徐海东以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其独挡一面,如果这样,徐海东是极有可能创出不低于其他将帅的更加辉煌的战绩。

可遗憾的是:这些只能是“如果”!徐是一位比较单纯的军人,他对红四的贡献远被低估(这里不多说,他从士兵中提升刘震,类于刘备发现王平,还培养出一代名将韩先楚,但最大的贡献是在红四草创之时,个人认为徐的贡献不亚于另一徐)。

徐部系红四突围后,残留下的部队;红二十五军新建无强战斗力,后来合并的红二十五军,除了徐,无人能横刀立马。

共和国十位大将中,他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在红四方面军中人称“徐老虎”5.国民党政府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6.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斯诺得知徐海东一家被杀了66口,就此懂得什么是中国的阶级战争。

7.我们党三代领导人对徐海东大将的一生都有很高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说,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同志说,徐海东“对党是一颗红心”;江泽民同志最近为《徐海东纪念文集》题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我们党三代领导人对徐海东大将的一生都有很高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说,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同志说,徐海东“对党是一颗红心”;江泽民同志最近为《徐海东纪念文集》题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8.参加革命只为求阶级的解放,日后想做个普通劳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