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威远编译自:俄罗斯外交和国
防政策委员会网站[知远导读]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及俄罗斯本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该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文章还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可能途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战争活动的可能影响。文章编译如下: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和文章很多,这让人觉得,人工智能早已研究成熟且无处不在。事实上并未如此。
虽然自动化早已成为生产和指挥过程的一部分,而且计算机已经学会语音和脸部识别,操控汽车和分析大量数据。图像识别或者自动翻译属于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并在完成类似任务时选择存储结果的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目前还未实现,还需要进行研究,它的应用领域确实非常广泛。国防领域也在其中。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任务。美国和中国希望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占据领先地位并率先将其运用到网络武器和既可用于监视敌人,也可用于袭击敌人的自主式武器的研制当中。美国国防部在2017 年开始抓紧落实所谓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该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创新,旨在通过创新发展美国近年来与对手和敌人已经接近的关键能力,保持并恢复传统遏制力”,这里说的对手和敌人指的也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实际上,世界上已经
开始了创新武器竞赛,全部主要大国都将卷入其中。此外,
西方已经被普京总统2017 年9 月 1 日在雅罗斯拉夫尔公开讲话中提到的内容所震撼:“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俄罗斯的未来,也是全人类的未来。这包含着巨大的机遇和当今难以预测的威胁。谁能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谁就将主宰世界”。著名商人伊隆•马斯克称,人工智能最终将消灭人类。因此,他和另外116 名专家、学者、新技术领域公司代表向联合国发出请求书,呼吁禁止研制任何类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武器和自主技术装备。部分商业人士和学者强调,运用自主技术相当于继火药和核武器出现之后,战争中出现的第三次革命,毫无疑问,他们说的没错。但显而易见,联合国开始的关于禁止此类武器公约的讨论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而是美国及其盟友以讨论普世价值为掩护,阻止其地缘政治对手,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研制人工智能武器。然而,履带式装甲车和打击无人机并非战略武器,而是战术武器。这些武器对人类不构成任何威胁。“杀手机器人”的形象被好莱坞复制了无数遍,但现实中的战斗系统未必与之有什么共同点。为了弄清楚,所谓的战斗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与机器智能,超级计算机的深度学习有什么不同,还有最主要的是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地位和运用范围。国家安全领域人工智能的任务在可预见的未来,新的世界技术竞赛将导致最新的技术革命延伸至军事领域。
所有主要世界大国都将如此,因为任何落后于对手的情况都可能导致薄弱环节的出现,而使用常规类型武器很难对其进行弥补。此外,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导致战略,武装力量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俄罗斯为了维护主权和保持国防能力,必须尽快在部分关键领域获得一定优势,或者至少与潜在敌人不相上下,才能部分弥补当前俄罗斯经济的不足以及大量工业领域的技术落后。阻止将人工智能用于军事目的是不可能的目前,武器领域的关键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无人战车和机器人,自主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定向能,甚至还包括民用技术,比如人才管理,就是吸引军人参与创新过程,提升俄罗斯国防部军官和文职人员的创造力。回到人工智能,它的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信息任务、战术任务、战略任务和经济任务。人工智能大大提升了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使得在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在军事情报领域,将出现更多的可
能性和各种信息源,还包括对敌人掩盖真像的可能性。在“虚假新闻”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向信息空间投放大量人为制造的数据、
假象,这一方面迷惑了敌人,另一方面则增加了政治风险。即便是目前机器学习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达成的技术,也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巨大的潜力。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能够保证分析卫星地图和雷达数据时的高自动化水平。
人工智能能够提升导弹袭击预警系统雷达站的运行效率以
及像“树冠”太空目标无线电光学识别系统这样的无线电光学识别系统的信息处理效率。此外,目前卫星微型化以及轨道卫星数量的提升将对快速识别技术出现需求。利用10 米以上波长无线电波电离层空间传播原理或者波长更短无线电波地面绕射传播原理的超地平线雷达,其信息处理系统的任务量更大。这些雷达能够“看见”所有移动目标,其中包括民用技术装备,因此,摆在面前的任务是要在全部获取的数千个甚至数百万图形中识别出军事目标,以及地面和空中的异常活动。这是数量庞大的信息和图形,没有机器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此外,军队将获得所谓的“目标数据库”,这将对识别和引导系统具有帮助作用。如果说为应对带红外自动寻的头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飞机或者直升机只需要发射假热辐射目标,应对雷达站,只需要释放干扰就已经足够的话,那么,人工智能系统即便不是在导弹里,而是在操作员的手中,它也能完全“看见”飞行器。其次,超地平线雷达存在与标准“敌-我”雷达识别系统不兼容问题,因此,在分析空情时,人工智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人工智能同样能够用于对付敌方雷达,研究敌人雷达的运行情况并选择压制无线电信号的方法。网络空间的运行以及对不断出现的网络威胁的不间断跟踪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专家。人工智能同样能够分担部分任务,因为人工智能寻找漏洞,编写代码和机器算法的速度要快得多。寻找到的“弱点”数量将非常众多并对
人为控制的防御手段构成威胁。那么到时候,网络攻击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相关技术落入犯罪分子之手的风险也会剧增。机器人技术装备和自主武器自主系统的能力目前还很有限。虽然对“发射后不管”系统已经研究了数十年,但仍然需要人的参与,人需要直接定下使用武器的决心。重型航空技术装备也一样,虽然存在自动驾驶,传感器,自动打开炸弹舱门,导弹引导和目标跟踪系统,仍然需要飞行员,攻击无人机也需要操作员的跟踪。但普通人与现代军用技术装备的能力相比,只能说是渺小、脆弱和糊涂的有机体,而在定
战斗决心环节,则是最慢的一环。人工智能用于将人从决策体系中完全解放出来,同时也保全了军人的生命。在战斗条件下,定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