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一、填空

1、三部曲系列

(1)农村三部曲:戏曲——洪深《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诗歌——茅盾《幻灭》、《动摇》、《追求》

小说——茅盾《春蚕》、《秋收》、《残冬》2、巴金的三部曲

(1)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老舍作品

(1)《四世同堂》

(2)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

4、30年代普罗小说的重要作品

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短裤党》;洪灵菲《流亡》;阳翰笙《地泉》;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到莫斯科去》

5、30年代诗歌的重要作品

饶孟侃《呼唤》、梁宗岱《晚祷》、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施蛰存《银鱼》、

林庚《沪之雨夜》、孩儿塔(殷夫)

6、四十年代小说重要作品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巴金《寒夜》、钱钟书《围城》、萧红《呼

兰河传》、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师陀《果园城记》

7、重要诗歌

戴望舒《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卞之琳《断章》、穆旦《不幸的人们》《暴力》、郑敏《金黄的稻束》

二、名词解释

1、重要社团流派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其主要活动有:创办刊物;译介和提倡马主义文艺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加强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2)“七月”派

“七月派”是由抗战所催发的,活跃在抗日战争的时空下,与抗日战争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与现实胶着的关系,决定着它的流派性格。伴随着抗战的始终,七月派走过了从发生、发展到消隐的演变过程。救亡与启蒙的互相促进,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七月派在抗战文化背景中,执守着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姿态,并将启蒙的思路与抗战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而随着抗战时局的变迁,七月派总体创作风格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后期偏于沉郁悲怆。

(3)九叶派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于1940年代末创办《中国新诗》,《中国新诗》的创办被认为是九叶诗派正式形成的标志,他们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其中曹辛之、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九人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而得名。九叶诗人在用诗歌表现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又兼顾抒写个人心绪的自由;在表现社会人生时,注重主体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索,不像七月诗派那样直抒胸臆,直接发出战斗的呼唤。还有一部分作品表现出诗人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思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讨。

(4)现代派诗歌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现代》、《新诗》、《小雅》、《诗志》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刊登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载体,卞之琳《现代》杂志为其中心。戴望舒、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2、小说流派

(1)社会剖析派小说

社会剖析派是现代文学流派之一,最初是严家炎在1982年给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正式运用;它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以茅盾为主要代表人物,创作出了一批对社会人生世相加以冷峻剖析的作品。十分注重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交代,注重广阔的社会画面和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描绘,从而揭示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走向。

(2)普罗小说

即以描写无产阶级革命为内容的小说。“普罗”即英文Proletaria (无产阶级,音译“普罗列塔利亚”)的简称。其中,“革命加恋爱”(革命的罗曼蒂克)题材与创作方法最为流行。1928年前后,《创造月刊》、《文化批评》、《流沙》、《畸形》、《幻洲》、《太阳月刊》、《我们月刊》、《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萌芽》、《现代小说》、《大众文艺》等等刊物上都大量刊登普罗小说。普罗小说的作家多为太阳社成员和后期创造社成员。就创作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和普罗小说特征之显著来看,当推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三人为代表,而尤以蒋光慈为突出。如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洪灵菲的《流亡》等。

(3)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

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艺术特征为梦幻乡土、悲悯人生、诗意抒写

3、文人集合

(1)京派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2)海派

指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被纳入海派文学的作家色彩各异,既有新文学作家群所排斥的“星期六派”,也有后期创造社的某些成员、“现代派”和“唯美派”,甚至有人将鲁迅、茅盾等人也归入海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