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及几点注意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及几点注意问题

本文主要从“精心备课”“精心设疑”“鼓励质疑,营造探究氛围”“适时点拨,启发思维”“跟踪评价,拓展思维等”几个方面谈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在实施的同时,又谈了几点需注意的问题。

标签:探究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有效实施

一、探究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节节一个腔,课课一个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伴随而来的是教学效果低下。“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随着人们对探究性学习的深入实践,实施的方式也由引导式向自主式、合作式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中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有效的学習策略,此即“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教学中是不是就该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刀切地盲从“探究式教学“模式呢?就个人体会而言,至少在生物教学中不是这样,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呢,在实施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精心备课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节成功的探究课往往是从教师的精心备课开始的。教师不但要熟悉考纲、吃透教材,还要熟悉学生的思维习惯,依据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可达能力程度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利用目标管理教学,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以顺利实现有效教学。

(二)精心设疑

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是思维的起点。教师的精心设疑能唤醒学生的心智,激发其认知冲突,使其在好奇心、急于求解心理的支配下产生认知需要,很快把精力集中和聚焦在某个特定的知识情境中,从而激发其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巧于设问,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问题,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激趣性,富有启发性,同时要贴近学生的“能力发展区”,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大脑才会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才会振作精神,积极地去思索,才会主动而持久地学习。

例如: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教学,我设置了以下问题:人的性别是由父方还是由母方决定的?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当媳妇生了个孙女时,往往会受到公婆的责备,这种做法有道理吗?有些病如色盲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居多(重男轻女),而有些病如抗VD佝偻病在人群中女性患者居多(重女轻男),你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动物的性别能否发生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在听到这些问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开始是有趣地笑了起来,然后纷纷翻开书本,阅读探究,渴望找到答案,思维的大门立即被打开。

(三)鼓励质疑,营造探究氛围

让学生自主探究,但绝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引导和点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和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予以鼓励,加以发扬光大,使其感到“我能行”,并产生对成功的迫切渴望,从而能将其潜意识中不愿触及的知识盲区或是似懂非懂的抑或探究中遇到的新疑惑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其发展。例如:在讲“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时,有学生表示疑惑:蓝藻没有叶绿体,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课本上关于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的陈述,此时,老师要鼓励其问题问得好,并顺带问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否一定具备叶绿体呢?蓝藻的呼吸方式是什么?没有线粒体的生物是否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呢?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并且印象深刻。

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还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做帮助学生成功的伙伴,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合作的同伴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敢于质疑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需要和创新潜能被激发出来。

(四)适时点拨,启发思维

由于受到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对讨论的某个问题陷入误区,偏离了主题,纠结于细枝末节,或是出现了新的问题障碍,此时就需要老师恰到好处地引导,精当地点拨与启发,将其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而不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例如:在讲到“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时,学生质疑:什么是半自主,如何理解?当得知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核糖体时,联想到它们中还含有DNA、RNA,学生对“自主”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那为什么又是“半”呢?受前面问题的启发,很快学生就能探究出答案。

(五)跟踪评价,活跃思维

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予以回答之后,教师要适当总结、归纳,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举一隅而以三隅返,同时要进行变式训练,变换已知条件,切换设问角度,要求学生能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学生清楚了实验流程、了解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以后,试着让学生分析:在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假如离心以后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也很高,是什么原因呢?再分析解决掉这个问题之后,要求学生探究另一个问题:在35S标记的实验中,离心后为什么沉淀物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呢?在进行“生态系统结构”内容

的教学时,学生知道了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蓝藻等,当得知一些传统看法有时会与理论知识相冲突时,我立即追问:在本节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类似的结论呢?“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学生的思维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变得活跃起来。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并非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开始,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为目的的,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效果。要避免低层次的问題,多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于基础性知识或过于浅显的教材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即可获取知识;对于一些过于深奥的、学生无从动脑的内容,也不宜设置成问题让学生来探究。教学中强调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空间,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恰当的时候结合知识讲授,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高效。同时,考虑到班级的层次不同,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可设置的探究问题也不尽相同。

(二)忌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的探究

探究课不只是一种形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更好地发展而探究。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涨作为判断成功的标准,而是要看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否则,就会出现课堂无序化、假性讨论、形式上热闹和实质上低效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管理、引导,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优化。

(三)忌过多干预,破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承这样的思想:“凡是学生能探究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思考的决不暗示。”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学生亲历亲为,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对问题的直接感受,形成思维,以利于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注意教学进度和目标达成

在开展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据现有知识经验,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而不能完全放任下去,拖延时间;尤其是有人来听课时,不能为了课堂形式而让学生讨论个没完,特别是习题讲评课,如果不把握好可能会出现一节课只解决几个简单的选择题,而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的情况。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处理的知识或问题归类:简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