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语言学练习(之二)

1、什么是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first 1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2、什么是母语?

对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①母语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这个意思通常被译作“mother language”。

②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个意思通常被译成“native language”。

③母语还可以解释为“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这个意思则通常被译成“parent language”。

④我们认为,母语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母语具有继承性,它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通常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

3、第一语言和母语的是什么关系?

①一个人从小接触并获得的第一语言一般都是从父母一辈习得的,他继承了前辈的语言“母语”,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人们通常把第一语言和母语等同起来。

②其实尽管第一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也有所区别。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不是母语。

就多数人而言,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母语失却现象的存在,也有力地说明了第一语言和母语的不同。

在内涵上,第一语言指的是获得语言的顺序,而母语不完全是一个获得语言的顺序问题;在外延上,二者所指称的对象是交叉关系。第一语言是语言学的概念,而母语则更多地牵涉到民族学问题。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是怎么区分的?

是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是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第一语言和本族语是怎么样的关系?

一个人儿时从父母那里习得本民族语言,这时,他的第一语言和本族语是一致的;但一个人儿时从父母或当地社团那里习得外族语言,这时他的第一语言就不是本族语,出现了第一语言与本族语分离现象。第一语言也不等于本族语。

6、本族语和母语的关系如何?

一般人会认为,母语就是本族语。其实一个人的母语可以是他的本族语,也可以是非本族语,民族语与母语也不能完全划等号,母语的转用和民族语的消亡就是很好的证明。

7、试阐述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三者的关系。

阐述要点:三者关系密切,但又不完全等同。在一般情况下,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是一致的。但有些时候,由于本族语的消亡,母语的转用,母语与第一语言的分离等,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又不完全一致,形成三者之间相互交错的局面。

8、什么是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 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9、什么是语言学习?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也有的学者主张把这种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

10、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有什么关系?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获得语

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儿童对第一语言的掌握是从潜意识的习得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学习成分越来越大,到入学以后,就变为以有意识的学习为主;成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成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包含习得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中,特别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章中,已经出现用术语“习得”代替“学习”的趋向。

11、语言学习包括哪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不同程度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另一种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是无计划的学习。

12、试简述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

以前有研究者把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和电报句阶段。

周国光曾指出:从儿童语言结构能力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词语法阶段、词组语法阶段和句语法阶段三个阶段。词语法阶段(1~1.5岁):①儿童构成语言的句法单位是单词。②语言形式是:单词句,使用的大部分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还有一部分动词和修饰词。双词句,由轴心词和开放词构成,如“要糖、爸爸好”等,其中的“要、好”就是轴心词。电报句,只有实词,没有虚词。③句法规则是单词的语序及其语义选择限制规则。词组语法阶段(从2岁起):儿童构成语言的句法单位是词组。由儿童的特殊语法向成人语法转变。(宝宝上外外,宝宝肚肚饿。)句语法阶段(3岁):儿童构成语言的单位除了前期的单词、词组以外,又增加了分句。基本语法体系已经形成,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交际。

儿童习得语言的手段有模仿、替换和句法同化等。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the critical period),或称“临界期”假说。莱奈波格认为,10 岁之前,人对于刺激最为敏感,能够对其过程进行复杂的综合, 以适用流畅和连贯地运用言语和语言的需要。发育之后,为适用言语行为生理需要而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便迅速减退, 大脑活动的方式已经固定。

12、什么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样吗?

一般说来, 除了发音之外,凡是在此期间没有习得过的初步和基本的技能就终生无法补足了。这就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跟大脑活动有关。婴儿出生后,大脑功能逐渐单侧化,最后形成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左半球偏于智力、逻辑、分析能力。右半球偏于感情、社会需要、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事情。语言主要由左半球进行加工(据研究,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具有形象性,所以部分地由右半球加工)。

一般认为,大脑功能侧化从两岁左右开始,到青春前期(男14岁,女12岁)即可完成。过了关键期,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获得语言, 就很难再弥补了。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通常认为1-14、15 岁。还有人认为,最理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是12岁左右。这时儿童具有原有的优越性(如可塑性),又具有成人的优越性(如认知)。过了青春前期,很难把第二语言的语音发得地道,这也可能跟发音肌肉、神经肌肉的可塑性减弱有关。

13、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目的语?二者有何关系?

第二语言错误!链接无效。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主要是按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先习得并掌握的语言是第一语言,后习得或学习的语言不管有多少种,都通称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可以是外国的语言,也可以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通常为非母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自己的母语或民族语。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是目的语的学习,但第二语言不等于目的语。

14、第二语言和外语是怎样的关系?

(1)外语(foreign language)也称外国语,是指外国的语言。(2)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外语属于第二语言,但第二语言却不一定都是外语,二者所指对象的范围不同。第二语言大多是指外语,但除了外语,还包括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本族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包容关系。这两个概念有联系、有交叉,也有明显的区别。

近年来在术语的使用上,第二语言教学界出现了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发展趋势。这主要是人们重视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而忽略了少数民族语的教学这一现状造成的。

15、第二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二者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