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书)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书)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策略分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世界汽车工业加快了资产重组的步伐。全球有实力的企业从1980年的30家减至目前的12家,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也促进了零部件企业的重组整合。有专家预测,为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到2010年,全球汽车工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目,将从目前的六百余家减5525-30家;世界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由现在的一万多家减55600-800家。

其次,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从整车生产企业中剥离出来。为降低成本,集中精力搞好整车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首的整车制造商逐步将自己所属的零部件企业予以分离,并按质量、服务、价格和技术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比较选择所用零部件。而零部件企业为有效进行专业化生产,增强产品的开发能力,扩大配套范围,减少对整车企业的依赖,更好地吸收外部资本和技术,也主动从整车厂家脱离出来。例如,1998年5月,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从通用汽车公司中分离出来,从一个单纯为一家公司供货的零部件厂商变为面向全球的零部件公司。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汽车产业日益国际化,汽车整车厂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以性价比比较选择采购零部件。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是汽车零部件成本的

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差不多只相当于美国劳动力成本的10%,甚至更低)对全球各大汽车整车企业来讲是极富诱惑力的。采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建立新的全球供应链,所能节省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因而,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已将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德尔福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在中国投资4.5亿美元,拥有14家企业、一个技术中心和一个培训中心。

再有,汽车零部件技术向通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为给更多整车车型提供配套服务,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把汽车构成中不变的总成、模块、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平台,匹配各种可变的总成、模块和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化。随着电子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汽车电子智能技术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智能化零部件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电子智能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已由80年代末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5%。为适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开发新型替代材料,使汽车零部件轻质化,减少燃料的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以上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无论从应对全球采购挑战还是从壮大我国汽车产业本身来看,零部件产业都应该得到更快的发展,行业水平应得到更大的提高,应先于整车产业实现国际化,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势头的确比较强劲。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将达到59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4000亿元,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可见一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拥有比较丰富且劳动成本低

廉的人力资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中低档产品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区域优势的双重推动下,这几年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等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了其竞争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需要紧迫应对和解决。

1.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处于较低层次,重复分散、集中度低、配套单一。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只为一个整车厂配套,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不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例如,我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2004年总产值为152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德尔福公司销售额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同时,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太少,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领域,规模偏小,产品种类较多,专业化水平较低,致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另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在商用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乘用车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个别企业在拓展乘用车零部件市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以外,多数企业零部件投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失去了技术升级的机会。因此,我国零部件产业应该在“以商用车求生存”的基础上,迅速转向“以乘用车求发展”上来。

2.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研发能力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统计,发达国家开发1辆新车,

70%的知识产权属于零部件企业。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十分重视研发能力的投入,如韩国万都、德国贝洱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达到销售收入的6%—7%,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研发体系。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列入产品目录的汽车产品才六千五百多种。而1998年,我国汽车产品就有了六大类19000种之多。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2%,研发能力仅仅停留在适应性水平上,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机械零部件方面;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我国目前仅能仿制;许多零部件企业根本无力与整车厂同步开发。然而,在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今天,产品研发能力已成为一级供应商的必要条件。

3.企业经营观念落后,难以进入全球采购体系

近年来,为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国际跨国汽车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但我国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观念落后,满足于内部配套,没有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准备。目前国际上对进入全球采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求必须获得TSl6949质量体系认证,而据了解,国内通过这一认证的企业非常少,没有这张门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失去了与跨国巨头同台竞争的资格。

4.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整车合资企业,由于长期形成的技术合作关系和民族本位主义因素使然,不同国家的整车企业都带进了自成体系的零部件配套商,德尔福、法雷奥、博世等汽车零部件巨头进等量齐观中国,给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时,这几年钢材等原材料一直处于高价位,而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整车厂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