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风土人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城风土人情
一、蒙城人嗜好美食。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吃过了吗”,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美食的喜爱。

美食是蒙城人的一种追求,也是一个生活习
惯,也是“食在蒙城”
的一大特色。

蒙城人所说的美食,
实际上指的是上美食城
一饱口福,不仅如此,
还要喝点酒水、饮料再
聚餐
来一些小点心,被视作
一种交际的方式。

蒙城的美食城与餐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供应美食佳肴还供应各类酒水、饮料和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餐馆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蒙城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美食城。

一桌佳肴几份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蒙城人把美食又称“聚聚”。

“聚”是蒙城的俗语,为享受之意。

这也正是蒙城美食业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
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

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

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

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

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

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

面要和得不软不硬。

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

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

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

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

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

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

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

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

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

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

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

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以前,蒙城做油酥烧饼的名家中,有一个叫刘杰民,他母亲是薛家的女儿,是做油酥烧饼的能手。

刘杰民得其母的真传,学就了一套做油酥烧饼的好手艺。

解放后,他在县城皖北饭店当厨师,主要是做油酥烧饼,在蒙城很有名气。

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刘志民,刘志民在刘杰民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成了油酥烧饼的名家。

万里到安徽任省委书记后,有一次来蒙城视察工作,住在县委招待所。

县里领导请刘杰民、刘志民师徒俩精心地做了油酥烧饼招待万里同志。

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没过多久,刘志民就被调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专门做油酥烧饼。

这以后,下榻稻香楼宾馆的贵宾吃了刘志民做的油酥烧饼都说好。

一时,油酥烧饼成了稻香楼宾馆的名吃,蒙城油酥烧饼蜚声海内外。

为了满足供应,刘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

后来,年龄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亲自做了。

听经常出差的同志说,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烧饼,问问卖者,有的说是蒙城人,有的说手艺是跟蒙城人学的,然而吃起来却觉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来蒙的人,就餐时往往会点名要吃蒙城油酥烧饼。

有的宾馆饭店可以自己做。

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场上去买。

现在蒙城市场上卖油酥烧饼的不少。

邮电局附近的一个叫薛素平(女),县行政服务中心东巷子里边的一个叫薛聚财。

他们都是薛家的第三代。

刘杰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

不少薛氏后人到外地经营去了。

刘杰民的后人,已无人以此为业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烧饼能够永远保持独特风味,努力打造成更加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一流品牌。

三、蒙城人最古老的民族习俗源远流传:正月初一宜祭祖,正月初二回娘家拜年、送年礼,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启市日,年初六送穷神等生活习俗代代相传。

传统习俗:剃辫子。

又称“剃龙头”,是针对小男孩而言的一种习俗仪式。

一般是在男孩头顶上留一撮桃形的头发,在脑后巴子上留一撮头发辫小辫子,俗称“鳖尾(yí)巴”,鳖尾巴载着家人的美好希望、伴着孩子天真的笑声,一长就是六年或十二年。

以前,举行“剃辫子”仪式都选在男孩十二岁这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认为二月初二“龙抬头”,所以又称为“剃龙头”。

盖房上梁选双头日子(忌二、五、八)上午,放鞭炮、撒红点馒头、花生等,亲友持酒肉或现金来贺,称“压风”。

主人设宴待客和建房工匠。

建国后此俗仍存,此等贺仪日趋丰渥,酬往报还,不胜其苦。

四、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

亦叫重五、端阳。

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吃糖糕等习俗。

民间传说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中写道:“阴历屈原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
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午。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后来,人们就借助端午节向亲朋好友问安、祝福。

把最珍贵的情意、最海量的好运、最开心的快乐、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端午快乐。

习作人:戴惠岚 2014.11. 09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蒙城风土人情
姓名:戴惠岚
学号: 3414001467336
专业:小学教育
《心里健康教育》课程报告
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感
姓名:戴惠岚
学号: 3414001467336
专业:小学教育
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感
最近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怎样真正的让小学生和自己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如何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是当今教育者重要的责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自身的健康,能和学校、学生的完美相处才更是合格老师的概念,不能总是关注自身的问题,老师就是教导学子,得和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尊重、共情、真诚”才是最重要的,要懂得无私的关爱、充分的信任,当然这个范围也得具体人具体对待,只是我们对于自己最完美的体现。

例如一个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我们得从中分析原因,不能一味的就把过错全部推在学生身上,父母的原因、老师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等或许都是左右到这个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为老师的认真分析、耐心教导,并懂得尊重他人。

“共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与他人建立好的关系,共情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要切身处地的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有时候要放弃自己的立场、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要与感知、理解的情感来传递沟通。

另外,“真诚”也是一种态度,就是我们有意识地知觉自己和对方内部的感情,用合适的需要和需要形式来表达这种感情而进行的沟通。

只要做到这样,相信你已经是一个不错并且相当优秀的教师了,看到这些,感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另外,心理咨询技术的把握也是做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懂得和学生沟通、融合已经交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此书给予我的震撼不仅仅书本的内容,而是指导我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书的内容指引我:
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平时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学生的早恋问题、怪异发型、奇装异服、网络成瘾,一切都能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一些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是成人教育导致的结果。

单亲家庭的女孩容易出现早恋,究其原因平时家长给孩子的关注太少,这样说可能家长也感觉到委屈,我没少给他花钱,并且每月给他的钱要比其他的孩子多,实际上孩子缺少的不是钱,而是更多的关爱,一旦在家里享受不到这种爱,一旦遇到一个能听他倾诉、给予他关心的人,就感到遇到了知己。

昨天的因导致了今天的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想买玩具,遭到家长拒绝,孩子会哇哇大哭,这时,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但是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只是孩子遭到拒绝后,心理上的一种反应。

教育孩子时要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三岁之前,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作为成人要多亲近孩子,以亲情为主;在孩提时,便会训导德行;再往后,便会教以法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

也就是说,作为学生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融洽相处,这种交往在一定时间内都将持续下去。

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尽可能地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在教学活动、生活中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高压政策的方法来对付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正确意见和要求,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疑难杂症”。

帮助学生学会“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看法,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认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如战国策中,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要赵国的太子到秦国作人质,赵国的太后为此十分郁闷,情绪极度低落,不见任何人,水、米不进。

用现在的看法判断,大概是应激性抑郁反应。

赵国有一位士大夫,
名叫触龙,他千方百计地见到赵太后,说太子作为人质,实际是为赵国立了大功,可使秦国暂时不打赵国。

太子立下功劳,将来继国王之位,就可以使臣民信服。

听了触龙的解释,太后心中豁然开朗,随即开始用餐和接见大臣。

这里,触龙用的就是一种疏导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疏导,及时化解内心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生活在友爱、互助的良好环境中,把老师作为“知己”,不断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三、发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阵地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个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多种实践活动教育形式,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样的目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达到的。

唯一的解决途径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接地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讨论、表演、游戏、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

四、教育的艺术
该如何批评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而且不会逆反、对立起来呢?批评教育必须掌握好两个前提。

一是心怀善意。

教师必须本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不是厌恶学生,甚至希望他从你的班级里消失。

所以,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本着一个“善”字来批评教育。

从善开始,以善为本,批评的利剑才会真正扶正辟邪,批评才不会变“质”变“味”。

二是明白学生犯错
的性质,弄清事件的真相。

学生犯错的性质可分二种,一种是幼稚行为,一种是违抗行为。

幼稚的错误指天真,它包括那些没有恶意的、不成熟的错误,并非蓄意的偶然错误。

学生如果知道这是错误的,或者有能力阻止它,他就不会犯。

相反,违抗的错误则包含恶意的动机,他明知这是错误的,但还是坚持那么做。

比如,学生之间因一点小矛盾而动手打架,看到别人的好东西据为己有。

由此可知,幼稚是头脑问题——缺乏知识,而违抗则是心灵问题——不愿遵规守纪。

作为教育工作者,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读书时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更能进一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避免工作中少走弯路。

习作人:戴惠岚
2014/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