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组合来实现结构的承载功能。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构件尺寸和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实现结构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例如模具无缝施工技术和全钢模板施工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其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而且破坏形式复杂多样。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增加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提高柱和梁的抗震能力、增加连接节点的刚度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建筑结构设计。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体系【文献综述】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体系【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土木工程多层住宅框架结构体系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住宅建设空前持续的发展,居住条件逐步提高,住宅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也日益突出。

住宅结构体系出现了框架结构,混合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并举发展的局面,推动了住宅体系的不断发展。

二、住宅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材料影响了结构类型的采用。

钢筋混凝土住宅则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等多种结构类型。

2.1 框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是钢筋混凝土住宅最早采用的结果类型,上海在20~30年代兴建的一批高层建筑均采用了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住宅主要优点是空间灵活性较大,但外露的梁、柱又妨碍了住宅的灵活分隔和家具的布置,推动了由框架结构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发展。

2.2 剪力墙与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墙多,剪力墙可同时具有承重和分户、分室墙的公能,并能较好的解决隔声和防盗问题。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愈多城市逐步成为高层住宅的主体。

但是剪力墙结构房间小,影响了户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并且不能再住宅底层设置有较大空间的公共设施,为了解决剪力墙结构的灵活性问题,框支剪力墙就由此产生了。

2.3 框架—筒体结构较高的塔式住宅利用位于平面中心的电梯,楼梯间形成核心筒,作为抗水平力的主体,其外侧为采光较好、立面较明快的稀柱(柱距大于4m),主要承担垂直荷载,这种结构就是框架—筒体结构。

三、框架结构用料及其优缺点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

梁柱连接处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住的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框架结构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并且相对于砌体结构相比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框架结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文献综述】某八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楼设计(方案一)

【文献综述】某八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楼设计(方案一)

文献综述土木工程某八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楼设计(方案一)1. 文献综述概述为了能够顺利准确的完成好本课题的毕业设计,本人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与设计相关的规范规程、制图标准、设计指南等,了解了应该采取的设计方法、依据的规范、软件的使用及注意的问题,相信这对我的设计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特点2.1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

文献[1]中写到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具有承载力较大、结构自重较轻、抗震性能好、建设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等几个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有造价较低、材料的来源比较广泛、耐火性能好、结构的刚度大、使用维修的费用较低等几个优点。

因此,在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中常见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也很快,应用也很多。

2.2框架结构特点文献[2]中写到一般的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和基础4种承重构件来组成的,由主梁、柱和基础组成平面的框架,各平面的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和现浇装配式这几种形式。

框架结构的布置较灵活,可以做需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办公室等等,加上隔墙以后也可做成小的房间,满足多种的建筑功能和生产工艺要求。

与此同时,经过合理得设计以后,框架结构可以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的性能。

但是,文献[3] [4]中有写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

当层数比较多或水平力较大的时候,水平的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会因为变形过大而引起一些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

因此,为了要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需求,柱子的截面一般会比较大,既耗费了建筑的材料量,又减少了使用空间的面积,这会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目前来看,框架结构一般用在多层的建筑和不需考虑抗震设防的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一般不宜超过50米。

2.3框架结构的布置类别多层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的形式很灵活,文献[5]—[9]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横向框架的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横向的框架来承受。

中学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一文献综述

中学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建筑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其次要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

再者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建造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房屋的设计和建造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省建筑材料和资金。

1 建筑设计说明此次设计的中学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小,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

1.1 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由于建筑平面通常较为集中反映建筑功能方面的问题,一些剖面关系比较简单的民用建筑,它们的平面布置基本上能够反映空间组合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从建筑平面设计入手。

在平面设计中,我始终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

图1 底层平面图1.1.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建筑平面中各个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

本设计在使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注意了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了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风通风良好;房间的构成注意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对于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通常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中辅助房间的分布情况,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根据整幢房屋的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并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尺寸。

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框架结构设计研究院(系、部)名称:城市建设学院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框架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

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本文描述了框架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并从设计中的要点问题、技术问题和施工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内容;要点问题;技术问题;施工问题。

Abstract:Then the ever-cha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the framework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Framework by floor, beams, columns and formed the basis of several load-bearing elements, the main beams, columns and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plane frame, the plane frame beam connected by the continuous form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ramework for structural design related content, and the main points from the design issues, techn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on issues, relat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Keywords:frame structur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technical ,key problem,content ofproblem ,construction problem。

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教学楼作为教育机构的核心建筑之一,其设计和布局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所有设计元素中,框架结构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和实用性的方案。

本文将围绕“关于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应用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步骤阐述。

一、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及优势框架结构是一种利用框架组成的结构体系,由多个小型框架直接组成大型框架构成,具备简单、刚性和高效的特点。

在教学楼设计中,框架结构可以提供优异的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率,特别适合设计具有多层楼层的大型建筑。

二、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楼设计中,框架结构的应用非常常见。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光华楼和清华大学校本部的燕北楼都采用了框架结构。

这些建筑施工周期短、结构稳固、空间利用率高,同时能够满足大量的教学和办公需求。

三、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的实用性措施对于教学楼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需要考虑以下实用性措施:1. 地基承载力:教学楼的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框架结构的安全稳定。

2. 建筑的固有频率:在教学楼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计算和测量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以保证结构震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带负荷的设计:在框架结构中,尽可能缩短跨度和增加柱子数量,带负荷的能力会更强。

四、结论通过阐述框架结构在教学楼设计中的实用性措施和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框架结构确实是教学楼设计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案。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这种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和具体的要求,保障安全和质量才能真正实现。

浅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浅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浅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多层建筑结构设计。

本文就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multi-layer structur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analyzed.Keywords: multilay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esign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综述自19 世纪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出现以来,随着生产实践的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先后经历了容许应力设计方法、破损阶段设计方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容许应力法以线弹性设计方法为基础,要求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的应力不大于容许应力,截面应力按线弹性设计方法求出,容许应力是用材料的强度除以安全系数求得。

容许应力法仅考虑材料的弹性性质,容许应力取值也无科学依据,框架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无法用实验来验证。

破损阶段法以塑性设计方法为基础,要求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的内力不大于破坏时内力除以某一安全系数,破损阶段法使构件有了总的安全度的概念,可以说它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但它仍存在一些重大的缺点:只保证了构件的强度,但却无法了解构件正常使用是否满足要求;安全系数取值仍须经验,并无严格科学依据;单一安全系数不能对不同荷载、材料、构件区别对待,从而正确地度量框架结构的安全度。

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随着现代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结构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剪力墙或柱等构件构成一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或较大刚度作用的结构系统。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设计和研究的深入发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对国内外近10年来所做的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一些展望。

1、概念建筑结构中的框架也就是支撑结构,其特征是由柱、墙片、框架梁等构件构成的结构。

框架的基本组成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横梁、墙体、楼板、柱子和墙、梁、楼板等构件。

这是由梁柱的受力特性、框架梁的节点承载特性和承重柱的承载特性等决定的。

建筑的框架结构主要由承载柱、承重梁、横梁、墙片、圈梁、柱等构件组成。

建筑结构用的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钢材、钢筋混凝土、木制品、玻璃、塑料、金属以及各种钢材组成的,一般都是多层建筑或多层框架。

2、国内外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国内关于“框架结构”的研究较早,如2001年,杨宏杰在《理论与实践》上发表了《如何设计剪力墙结构》一文;赵世斌在《规范与工程》上发表了《浅谈传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冯秀莲在《设计与施工》上发表了《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特点及技术规程》;王德海、马艳华在《高层建筑钢框架体系研究与应用》一文中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框架结构”的研究作了梳理;王伟等在2003年通过Autodesk软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较好的钢框架体系,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钢框架体系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张静等通过对多个案例进行归纳,得出钢框架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可以在地震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护,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成本。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者韩延年等在2008年发布了一份国内首份“中国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高空间结构强度验算规程”及该规程征求意见稿,对该规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

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

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

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
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2.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构造及配筋
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构件的变形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的弯矩大大减小。

文献[5]中提到为了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规范允许对四边与梁整结板,起弯矩的设计值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折减。

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不另作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简支板,连续板。

双向板按照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所求得的跨中正弯矩钢筋数量是指板的中央处的数量,靠近板的两边,其数量可以逐渐减小。

考虑到施工方面,将板的两个边方向上各分为3个板带。

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军为均为短边长度的1/4,其余则为中间板带。

在中间板带上,按跨中最大正弯矩求得的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而在边缘板带上,按中间板带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一半均匀布置。

2.5框架梁和柱的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
框架梁配筋的人工调整,其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问题。

文献[5]中提到当裂缝宽度超限时,首先应考虑将大直径的钢筋改用小直径的钢筋验算,如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应增大梁的配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的要求。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可进行以下几项调整:一是适当增大梁端截面;二是适当增大梁端箍筋直径,加密箍筋间距;三是梁端负弯矩钢筋不放大,梁跨中受拉钢筋适当放大1.1~1.2倍;四是按构造要求对跨度>7m的框架梁增加弯起钢筋。

在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

因此,文献[6]中认为框架柱配筋应进行如下调整:一是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对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取较大值方向的配筋,并采用对称配筋;二是控制柱单边方向钢筋的最少根数。

四是选择井字形或菱形的框架柱箍筋形式,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五是由于多层框架电算一般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较大以及地基为软弱土层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可适当再稍放大框架柱的配筋。

2.6周期折减系数的取用
进行框架结构的周期和刚度计算时。

往往忽略框架填充墙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中填充墙(砖砌体)在早期弹性工作阶段参与工作的能力是较大的。

使结构实际的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周期,地震作用计算偏小。

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

文献[12]中认为为了避免较大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计算周期应该进行折减。

一般情况.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当填充墙为砌体时,取0.6~0.7;为轻质砌块或砌体填充墙较少时,取0.7~0.8;当填充墙为轻质墙体板材时,取0.9;无填充墙的纯框架取1.0。


以看出,填充墙的刚度越小对框架的周期影响越小,吸收地震作用的能力也越弱.
3.结语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

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在做毕业设计(某高校教学楼)时,要根据规范以及实际的环境,选取构件参数和设计参数.此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结构细部构造等设计.通过查看规范,杂志等文献资料,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争取将毕业设计作好.
参考文献
[1] 王光友.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点经验[D].安徽: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2003.
[2] 蓝宗建,朱万福.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二版
[3] 赵国藩.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7]
[4] 陈仁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初探[J].建筑技术与应用,2/2004.41-42.
[5] 常卫东,陈义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 山西建筑, 2006年 32卷 8期;118-119.
[6] 叶劲彤叶靖.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建筑结构 2002,32(10)
[7] 陈翠荣.框架结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山西建筑第33卷第4期2007/2
[8] 王崇山,刁延军.浅谈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D].安徽: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2003.
[9]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10] 孙海涛,张芳,杨龙婴.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心得[D].新疆: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规划建筑分公司,2006.
[11] Mita A and Yokoi I(2001).Fiber 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for Building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C].Proc.of the SPIE Vo1. 4330.Sma rt Systems for Bridges,Structures,and Highways,PP.479-486.
[13] 朱伯龙,张琨联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86-210.
[14] 沈蒲生等.混凝土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3-157
[15]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