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936bd8a76e58fafbb00337.png)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摘要: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所需用水量正在逐年递增,同时,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也在逐渐加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区域水源受到污染这一情况,从而致使当地居民用水质量降低。
基于此,我国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也应做好环境水质工作。
现阶段,可通过在监测点进行布设与对水质进行采样作为突破口,随后对水样进行保存与运输,最后通过实验室对水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一、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1、统筹管理方法不科学当前在国内相关部门进行水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进行水质监测具体工作的各个工作人员之间不能够及时进行工作内容的沟通现象。
而且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利益点不同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比较多。
水质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内容不能够明确的下达到各个部门之间。
这就导致水质环境监测难免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如果国家相关部门不能够及时的采取一些强而有力的措施加大对于水质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实现水质环境监测管理的统一。
必然会造成水质环境监测效率不断的下降,无法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效地提高水质环境监测质量。
2、监测技术方法成就为了加大对于我国江流湖泊的保护力度,必然要进一步加大水质环境的监测。
然而就目前来说,在进行水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我国技术人员采取的一些水质监测技术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一些其他国家的监测技术。
其他国家的水质环境监测技术是特别针对本国的水质环境而研发的一些技术。
因此这些水质监测技术并不能很好的针对我国具体的水质环境进行监测,难免会由于监测技术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造成对水质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技术,远远达不到实际使用的需求。
给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基础设施不完善要想保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水质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就必须要大力的发展水质环境监测工作。
对于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一些有效的设备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2b219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0.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环境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以评估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样品采集1.影响要素: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容器等。
改进措施:确保采样方法符合标准要求,采样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采样地点选择代表性的水体区域,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容器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用酸洗净。
2.影响要素:现场环境条件。
改进措施:在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源的干扰,应选择远离工业废水排放口、流动道路等可能导致水体受污染的地点进行采样。
二、样品预处理1.影响要素:样品保存条件。
改进措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保存样品,在低温下保存,避免光照和氧化等导致样品质量变差的情况发生。
2.影响要素:样品处理方法。
改进措施: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如PH调节、过滤、浓缩等,确保得到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三、标准品及仪器设备1.影响要素:标准品的质量和浓度。
改进措施:使用质量准确、浓度稳定的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进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影响要素: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改进措施: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校验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并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
四、分析方法1.影响要素: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准确性。
改进措施: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分析方法,如GB、ISO等,并进行准确性和精确性的验证分析。
2.影响要素:质控与质量保证。
改进措施: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每批次样品分析中加入质量控制样品,比较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标准品及仪器设备、分析方法等。
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提供稳定的标准品、维护仪器设备、选择准确的分析方法等。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入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控与质量保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41d10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a.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质监测是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对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障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帮助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检测机构,承担着确保人们饮用水安全的重要责任。
水质监测是对水中污染物浓度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检测,通过对水样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水质问题,确保人民饮用水的安全性。
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对于社会和健康稳定来说至关重要,而水质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样品采集水质监测的第一步是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其次要保证采样容器的清洁无污染,避免外部污染影响到样品的准确性;最后要在采样时避免因为外界因素造成样品的变质,保证样品的新鲜度。
只有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做到这些,才能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2. 仪器设备水质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使用不当导致的误差。
3. 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对水质监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通过对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测试,可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应当加入适量的质控样品,一旦出现质控样品测试结果异常,应当及时进行异常原因的排查和修正。
4. 质量控制计划建立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监测活动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
同时应当建立完整的监测记录和档案,以便追溯和管理。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9d799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4.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成为社会的焦点,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水质监测中,如何保证所得到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后续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是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现场质量控制、样品处理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控制。
1、现场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需要进行现场取样,此时的现场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现场取样的取样点、取样技术、现场设备、现场环境等方面进行控制。
1.1 取样点控制监测实验室应该选择科学且合理的取样点。
因为不同的取样点所测定的污染物含量可能不同,而且可能存在季节差异和时效性问题。
所以,正确选择取样点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1.2 取样技术控制水质监测中,样品的获取对后续的数据分析非常重要。
所以,取样技术的控制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取样时要求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误差。
如在取样前即使是洗手、穿戴好防护装备,同时用无菌棉球擦拭取样器等,以尽可能减小污染和误差。
1.3 现场设备控制水质监测现场所使用的设备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影响。
在现场应该使用标准化的设备及工具,重点要控制分析仪器的使用质量和状态。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准,禁止有问题的设备使用。
1.4 环境控制现场环境控制主要针对现场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以保证样品取样的可靠性。
现场应当保持安静、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
2、样品处理质量控制样品处理质量控制是指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包括样品的保存、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2.1 样品保存控制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标准规程,包括样品储存的时间、储存的温度、容器的选择等;避免样品的挥发、蒸汽或溶解性损失等问题。
2.2 样品处理控制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合理安排工序和样品的分析量,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2ad5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c.png)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监测中,存在着一些质量控制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而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有必要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设备精度不足: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对数据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监测设备的精度不足,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
2. 人为误操作: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然而一些操作人员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经验不足而导致误操作,进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标准不统一:环境监测中使用的标准不统一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对环境监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了监测数据的不一致性。
4. 数据处理方法不当: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最终的监测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监测机构在数据处理中可能存在方法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监测结果的失真。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策1. 加强设备维护和校准:监测设备的精度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3. 统一监测标准:为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应加强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推动环境监测标准的统一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 完善数据处理方法: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是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0c8b0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3.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环境水质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1.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环境水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措施。
2. 现场采样操作的规范性现场采样是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采样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者样品的变质,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严格执行采样操作规程是保证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3. 样品保存和运输的条件水质监测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不合适,可能导致样品发生变质或者样品受到外界污染,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建立健全的样品保存和运输制度,并加强对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4. 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实验室分析是保证水质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受到实验室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二、改进措施探讨为了保证监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要建立健全的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制度,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校准和维护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现场采样操作的规范性,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监测人员熟练掌握采样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采样操作规程,提高现场采样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f756e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7.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实验室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涉及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水质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浅析。
样品采集是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避免污染、混杂和样品损失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采样器具应经常清洗和消毒,以保证采样时的无污染。
要注意采样时的样品标志,例如地点、时间、水位等,以便后续分析时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样品处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对于水质监测实验室来说,样品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提取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进行,避免操作中产生的误差和污染。
样品处理还需要注意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样品处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分析仪器的维护与校准也是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pH计、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这些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定期对这些仪器进行维护、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还要保证仪器操作的规范和操作员的专业能力,以避免操作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也是水质监测实验室的重要环节。
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质控,包括对重复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去除明显异常值和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c6a00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3.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水质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条件控制、标准物质的使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实验室条件控制是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基础。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
度和洁净度环境,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室内的设备应处于良好的工
作状态,并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标准物质的使用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标准物质是用于校准仪器、验证
方法以及评估分析准确性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以减小因仪器漂移而引起的误差。
标准物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确保其与待测物
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并具备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流程控制、质
量管理、文件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
流程控制主要包括试剂的配制、样品的采集、实验
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应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
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校准与验证、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数据质量评估等方面,应建立规范的质控程序。
文件管理主要包括
实验记录、报告和档案的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人员培训则是保证实
验人员熟悉并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保障。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0c42a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f.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环境水质监测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水体中各种有害物质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经常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质量控制的影响要素1.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水质监测中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等,这些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设备精度不高或者稳定性不好,就会导致监测结果的偏差,给水质评估带来不确定性。
2. 采样方法的合理性:采样是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采样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采样方法不科学或者操作不规范,就会引入外界污染物质,导致监测结果的失真。
3. 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控制: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样品中有机物的分解、细菌的繁殖等现象,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人为操作的误差:监测人员在操作测量设备或者进行采样时往往会存在误差,比如读取数据时的不准确、标本标识错误等,这些误差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改进措施1.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首先要在水质监测中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设备,对于常用的PH计、溶解氧仪等设备要严格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采用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对于水质监测中的采样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水质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点和采样方式,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采样操作,避免外界污染物质的进入。
4. 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对于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包括校准记录、操作规程、质控样品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准确。
5. 培训监测人员:水质监测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监测操作的准确性。
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https://img.taocdn.com/s3/m/8c859a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9.png)
绿化工程Һ㊀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蒋㊀菲摘㊀要: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加大了对水环境的监测力度,希望通过实时监控了解水环境变化特征,及时获取精准的数据资料,为后续治理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并增强治理方案的可行性㊂由于水环境监测的复杂性,容易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导致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㊂为此,就需要做好水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促进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㊂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污染治理一㊁水环境监测必要性水作为生命繁衍㊁发育的基本条件,对人类发展而言意义重大㊂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居民用水㊁农业用水及工业用水量增长迅速,加上众多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湖泊中,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㊂环境监管部门面对该现象,加大了治理水污染的投入,此过程中由于需要有大量水体质量数据作为治理依据,使各地区水环境监测工作量不断增加㊂在水环境监测中,可通过取样分析的方式,检测水体内化学需氧量㊁溶解氧㊁有机氮含量㊁无机氮㊁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数据,将标准指标与检测指标对比,明确水体污染程度,以便于安排专业人员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㊂因此,水环境监测属于恢复无污染水体㊁保证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工作㊂二㊁进行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举措(一)进行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于目前水环境检测的工作,当地有关部门也需要在提升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有效解决相关问题㊂首先需要根据目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㊂不仅如此,还需要积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不断地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才能有更加科学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㊂(二)采用采测分离的方式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对于水环境质量监测来说,采测分离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采集各个监测点的样品,并对这些信息和相关的检测报告对相关的单位进行反馈,运用监测分离的方法,实现水质的监测以及考核对象的分离㊂与此同时,对于水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相关的水污染考察和环境的执法都离不开对地表水质的采测分离得出的数据㊂不仅如此,随着相关监测点的自动监测站形成,自动监测的方式成为主要的内容,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㊂(三)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相关的水环境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也是执行检测的关键,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㊂对于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对其招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他们自身的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审核,才能更好地对他们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这帮助监测机构提供专业的并符合自身标准和要求的工作人员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人员的素养进行一定的分析,后续才能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让他们明确专业设备的使用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工作㊂与此同时检测机构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实验室进行相关专业人才的配置,保证工作人员在日常可以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以及讨论,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以及相关的效率㊂对于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人员来说,也需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水环境监测工作㊂(四)对水质异常报告进行完善水环境监测中心需要每天对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审核,并将其进行监测总站的上传,同时也需要将采测分离数据的结果发送给各个监测点㊂各个监测点也需要结合水环境污染防治㊁气候变迁等因素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㊂面对相关的数据,也需要保证数据准确,如果有造假的数据,相关单位需要及时对周边进行清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㊂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性,真实反映监测点的水环境质量㊂(五)数据的有效处理和运用对于水环境检测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从水体中进行样品的采集,并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推断该地区的水质特性㊂对于样品来说,总是会有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分析中,也不能准确估计测量中的数据㊂定量分析的结果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㊂综合分析评价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性㊂这是以综合技术为手段,完成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向定性结论的转化㊂需要对实验中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并综合分析相关的数据,从而完成监测数据结论性的转变,获得精准数据㊂三㊁总结综上所述,水环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每日生活㊁生产均要耗费大量水资源㊂而水环境监测作为了解水质的重要方法,以科学方法分析地区水环境,根据结果制订开发利用或治理方案,可保障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㊂因此,应当从质控体系㊁人员㊁基础环节㊁样品测试㊁数据及自我检查等方面出发,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为后续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提供保障㊂参考文献:[1]容卓璇.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J].清洗世界,2020(9):62-63.[2]毛和英.水环境监测的质控路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9):151+154.[3]张红高,谈逸铖,杨迪.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9):163+165.作者简介:蒋菲,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环境工程㊂712。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0f11e9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a.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摘要】水质监测在环境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从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验室水质监测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包括对设备、操作员和实验环境的质控。
外部质控和使用标准参考物质也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质控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未来,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仍需不断改进,结合新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监测、标准参考物质、内部质控、外部质控、质量控制措施、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保障水质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水质监测的重要场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水质监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比性。
由于水质监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实验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准度等。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水质的监测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
通过对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质控、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水质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研究为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水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e871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1.png)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质量控制的效果。
本文将针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环境监测的质量。
一、问题分析1. 人为误操作: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操作指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非专业背景、不规范操作等原因,可能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 设备故障:环境监测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故障,如传感器失灵、显示屏不准确等情况,进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校准不及时:由于环境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校准来确保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由于疏忽或人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设备校准不及时,从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记录不完整:环境监测需要每日记录监测数据和环境状况等信息,但由于工作疏忽或传输错误等原因,可能导致记录不完整,影响后续数据分析和评估。
二、对策提出1.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和维护等知识,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引和监测流程,明确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加强人员管理,定期进行能力评估和技术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2. 健全设备维护机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设备的维护机制,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清洁、校准和故障排除等工作,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情况等,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规范校准操作流程:建立规范的设备校准操作流程,制定校准频次和标准,按时进行校准工作,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建立校准记录,记录校准结果和操作人员,便于日后追溯和评估。
4. 强化数据管理和记录: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记录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包括建立数据记录表格或数据库,并有专人负责记录监测数据;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数据备份和存档制度,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加强数据传输的监控和安全,防止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和干扰。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13ed8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2.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对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背景、水质监测的要求和质量控制的手段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背景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质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室水质监测是对水质进行全面、系统和定性定量的监测,以便了解水质的状况,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二、水质监测的要求1.准确性:水质监测结果必须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水质状况。
2.可溯源性:监测数据应当有明确的来源,数据的生成过程和检测方法应当透明,方便查验。
3.稳定性:水质监测结果要稳定,同一水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监测结果应当一致。
4.可比性:同一水样在不同实验室进行监测应当得到相似的结果。
三、质量控制的手段1.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是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基础。
从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建设到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对水质监测全过程的控制。
2.质量控制技术手段(1)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模拟真实水样中的污染物浓度,验证实验室的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参比物质:参比物质是已知成分、稳定性好的标准物质,可以直接用于检测仪器的标定和验证。
(3)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是指同一水样在同一时间进行多次分析,通过对比结果的差异,可以检验分析数据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4)质控图表:利用统计学方法,绘制不同质控样品测试的结果图表,包括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指标,及时监测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水质监测中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dbc8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4.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环境水质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质量控制是保证水质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
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这些因素对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人为因素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缺乏经验或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会导致监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增大,甚至产生误差。
2. 设备因素监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是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监测设备的质量不过关,精度不够高,就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可信度,造成监测数据的不准确。
3. 环境因素监测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监测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季节变化、水体流速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水体的污染物浓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4. 样品处理因素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也会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
如果样品采集不规范、保存不当或处理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监测数据的失真。
监测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包括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等环节,如果存在算法错误、统计方法不当或分析过程问题,都会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二、改进措施探讨1.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操作人员技能针对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加强操作人员对监测操作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更新监测设备,提升监测精度针对设备因素的影响,可以及时更新监测设备,选择性能更好、精度更高的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质量和精度达到要求,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针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加强对监测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对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b2319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c.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对水质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以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的问题。
然而,环境水质监测中也存在一些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保障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
1. 采样过程中的误差采样对于环境水质监测至关重要。
不合理的采样方法、设备和过程等,均会对采样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采样器的污染、采样电缆的老化、采样器的不透气性等问题,都会在采样过程中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分析方法的误差水质分析的方法选择和分析误差的控制,对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实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水质分析技能,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和试剂等,才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环境因素的干扰环境水体是处于自然状态的水体,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种种因素都会对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
因此,监测环境水体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干扰。
例如,水体的温度、电导率、浊度、pH值等指标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必须加以控制和校准。
4. 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环境水质监测属于精细的技术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合格的操作、数据处理不当、疏忽等人为因素,都会产生误差。
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所有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操作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校准。
二、改进措施针对环境水质监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对采样器、电缆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污染和老化影响采样设备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选择适当的采样器、采样节奏和深度,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2. 健全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质量控制机制,规范监测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工作流程。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b170e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d.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进行水质监测时,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相关决策的制定。
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环増监测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相关标准、质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在水质监测领域,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ISO/IEC 17025 法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导则》(HJ/T 177)等。
ISO/IEC 17025 法规是一系列国际标准,用于评定实验室的能力以及为了保证实验室所做测试的结果的可靠性。
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导则》(HJ/T 177)是国内环境监测实验室针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在质控体系的建立、实验室能力验证、标准工作流程的建立和实验室的内外审计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规定。
实验室在水质监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质量控制是一种对实验室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指标要求,数据准确可靠。
质量控制的原理主要包括校准、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
1.校准:校准是指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准,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在水质监测实验室中,常用的校准物质包括标准溶液、标准样品等。
通过校准,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监测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标准操作程序的确定、实验室环境的管理、试剂的使用和保存等。
质量保证是质控体系的基础,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在质控体系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监测数据符合相关要求。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对监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8f7dc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3.png)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及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实验室水质监测则是水质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对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文将从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角度,分析实验室水质监测的重要应用以及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实验室水质监测的重要应用水质监测是对水体逐渐变化过程的持续观测及记录,以及对水质环境的综合评价,从而控制和改善水体质量。
实验室水质监测作为水质监测生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水质监测质量的提高和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1、质量控制:实验室水质监测是水质监测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水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检测方法的研究:实验室水质监测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探讨和研究以微量分析法为基础的新型极端检测技术,为水环境中微量维度污染物的追踪分析提供支持。
3、环境影响评价:实验室水质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环保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供数据支持,准确评估环境污染程度以及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4、监测网络的构建:实验室水质监测是构建水质监测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监测站而言,其实验室水质监测的技术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是建立环境监测站的关键性因素。
1、仪器设备的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水质监测中的第一道质量控制关卡。
在仪器设备选购与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设备的校准与检测也应定期进行,以减少时间和人员、设备等因素对水质监测质量的影响。
2、人员管理: 在实验室水质监测过程中,人员管理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背景的专业知识和观察水质变化的较强意识,同时应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分析,减少误差来源。
3、样品管理:作为实验室水质监测的重要原材料,对样品的合理管理可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同时减少测试期间可能影响成分的变化。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3bcf2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f.png)
环境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环境水质监测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对于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与改进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影响要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有所启发。
1.监测设备的精确性:环境水质监测的设备是保障监测质量的基础,监测设备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人员的专业性:环境水质监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数据,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对监测质量至关重要。
3.监测过程的标准化:监测过程的标准化是保障监测质量的关键,只有严格遵守标准化程序和要求,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外部环境的干扰: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监测质量的重要要素,如气候变化、水流变化等都可能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3.监测过程缺乏标准化:部分监测过程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影响了监测质量的稳定性。
三、改进措施
4.加强外部环境的干扰控制:加强对监测点位外部环境的干扰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监测部门要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设备的精确度;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专业性和责任感;建立监测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和要求,确保监测过程的稳定性;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控制,减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水平,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052d12360cba1aa911da39.png)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摘要: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科技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推进了我国工业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造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破坏。
其中,水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危害到全人类的健康。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当中所存在的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让我国已经成为了工业大国,而且工业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对环境的保护,有效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在以往的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落后的政策、设备和技术,无法有效满足当前的水环境监测要求。
因此,需要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有效实现水质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从而满足当前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质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积极作用1.对水污染治理起到基础保障作用水质监测工作能够针对污染水域实施直接、全面的监控,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监测方式获得最直接的水源污染数据信息,以此为依据有的放矢的开展预防、控制及治理活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获得最佳治理效果,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就是,水质监测能够督促企业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工作,实时数据反馈系统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对于违法排污行为发现及时,对污染源头监督到位,大大降低了水质污染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破坏与损害。
水质监测还能够为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出严密的数据资料,保障环保政策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2.对城市环保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作更不能落下,两者得到协调一致的共同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水环境保护关乎民众生命健康,关乎社会良性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城市化建设,水质监测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及生态规划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为其提供出最准确的科学数据资料,能够促进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态监督及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其实现“发展环保两不误”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城市建设决策者们提供可靠的环保数据资料,保障环保政策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推动城市环保工作的良性发展。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及控制措施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1e212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4.png)
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及控制措施摘要: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文章从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出发,总结了水质样品采集检测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阐述了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质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变化趋势进行监视测定,从而评价水质状况的优劣程度。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水资源均是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管理,能了解水质特征,明确有无污染物,为水资源的使用提供依据。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和解决措施。
1.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1.1 采样保存问题水质采样和保存,是进行检验前的环节,直接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目前来看,采样和保存环节的问题有:①采样部位、方式不规范,使用的器材、容器不合理,均会影响采样质量,不具有代表性。
②水质样品在保存和运输阶段,因保护措施不当发生渗漏、损坏、变质等情况,送至实验室因质量不达标,无法进行检验,或检验结果的误差超限。
1.2 仪器设备问题水质监测需要使用多种专业的仪器设备,例如色度仪、浊度仪、滴定管、全自动离子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如果仪器设备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质量问题,例如:①设备本身的精度不足,没有定期进行调试校准,使用过程中导致数据误差过大。
②只关注仪器的使用,忽视了后期维护管理,促使仪器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了使用寿命。
③仪器操作方法不规范,直接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1.3 实验环境问题实验环境,指的是和实验检测相关的人员、设施、制度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控制不当,也会降低监测质量。
例如:①实验室环境差,软硬件配置不完善,尤其是温度、湿度等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
②检测操作中,试剂选用不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对水样产生污染或破坏。
③检测人员责任心不足,或技术、能力上有欠缺,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是人们的生存之本,因此保证水资源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从监
测点位布置、水质采样、水样的运输保存、实验室水样质量分析等角度入手,分析了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
控制问题,以达到环境水质监测和质量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9)02-0145-03
Vol.37,No.2 2019 年 2 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环境保护
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问题
谢 扬
(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正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我国工业的全面发展,一些地区的水质难以得到保证。
2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对于水质监测来说,水质监测点的布设是非常 重要的,它有助于真实地反映环境水质和实际污染情 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环境检测工作的成败。 此外,监测点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
收稿日期:2018-12-14 作者简介:谢扬(1977-),男,江苏泰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空气和水质自动监测。
在各个阶段,监测点位的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 可比性,在监测点位选择时,不同监测点位的各种条 件应尽量达到统一化和标准化,这样的监测数据才会 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3 可行性
监测点的选择必须具有可行性,选择时,人们 应该考虑到水样采集过程中相关仪器设备的摆放和应 用安全,同时要保证交通运输等的安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工业用水 量正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水污染情况日益加重,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区域水资源受到污染的情况,使得 当地居民的用水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我国既要发展 工业,也要做好环境水质监测工作。笔者根据多年工 作经验和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做好 水质监测和质量控制。当前,人们可以从监测点布设 和水质采样入手,然后做好水样保存和运输,使得水 质不会变化,最后进行实验室水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19.02.045
Discussion on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Xie Yang (Y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Yangzhou 225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bu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water quality in some areas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Water resources are the basis of people's survival.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should be monitored regularl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nitoring point arrangement, water sampling, water sampl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nd laboratory water sample quality analysi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environment;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 145 -
环境保护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第2期
决定了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监测点的选择有很多需要 注意的方面,只有精准把握各个方面,才能确保监测 点的价值。一般情况下,监测点应该具有代表性、可 比性以及可行性等特性。 2.1 代表性
监测点的选择应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主要 体现在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上。在进行环境水质样品 测验时,应该对现阶段水质的真实情况进行确定。对 于湖泊来说,其污染物在横向的混合程度相对较好, 而在垂直方向,通常要进行粉尘采样。而对于江河来 说,排入水体以及流出水体的污染分布有一定不同, 通常会随着时间延长或分散,其中污染物浓度主要取 决于江河流速等实际情况,在垂直方向经常会发生滞 泻的情况,当支流与河流存在温差时,这种滞流情况 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2]。其次,在断层面进行采样时, 应该注意采样点的均匀分布,在检测范围内进行不同 深度的间隔采样,从而保证采样点可以覆盖整个水体, 这样才能有效体现出监测点选取的代表性。 2.2 可比性
1 我国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我国水质监测 质量控制工作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水质环境 国水质环境相对复杂,在展开水质监测时,对 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环境,尤其是在室外展开水质 监测时,经常会出现监测环境恶劣的情况,这会对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 [1]。在室内进行水样监 测时,室内温度往往较高,可能会影响水样成分和仪 器的正常使用。此外,现阶段我国部分水质监测人员 的自身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 的情况,导致最终监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