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书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书评

经济基地班

宋浩

学号:320140921451

作为一名经济学院的学生,从进入大学课堂的那一瞬间我就开始思考,究竟哪种书籍可以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本,来培养自己的经济学素养。在经济学导读课上听到老师介绍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经济的十大原则,这些原则的框架非常有逻辑性。我突然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通过在网上的搜索,发现这本书被很多社区(知乎、果壳等)中的专业人士称为最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并且作者曼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且在哈佛教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而此书正是他经济学原理课上的课本。所以索性就在网上买下了英文版的纸质书,一点一点去啃原著。

作者所写的书的序言就体现出了他深厚的功底和非同寻常的逻辑性。”Economics is a study of mankind in 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开头对马歇尔的对经济学是什么的概述的引用让我突然对这本书有了通读几遍的欲望。紧接着,曼昆发问了:”why should you embark on the study of economics?”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呢?我相信很多经济学的同学也对这个问题有疑惑---仅仅是为了就业考研?曼昆的解答让我们自惭形愧: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让我们做一个经济活动中机敏的参与者,让我们对经济政策的潜力和限制有更好的了解。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便是这本书的基础-----十大基本原则。很多人在想,一本书一上来就向读者灌输原则,这本书一定空洞乏味。如果

你这样去想,那么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第一章中对十大基本原则的阐述十分详细,例证丰富,并且从微观到宏观逻辑鲜明:个人水平上面对取舍、考虑机会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利润、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贸易可让每个人获利、市场通常可以很好的组织经济活动、政府有时可提高市场产出------国家的生活标准决定于其生产力、国家印钞过多会导致价格增长、社会面临短期内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前四条是个人做出决策的原理,也是经济研究的出发点,紧接着的三条是市场经济的原则,最后四条是将经济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原则。仿佛一张细密的网,将经济分析囊括其中。一条一条层层递进,让人过目不忘。

在对原则的阐述过程中,又穿插着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in the news)以及FYI(for your information),譬如在前四个原则之后加入了原油涨价对个人的激励影响,其中包括对汽车市场,自行车销量,对航空公司及飞机制造业的影响甚至对一名歌手出行的影响。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对飞机制造业的影响-----原油价格升高,为什么波音和空客的制造会增加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原油价格的增长使得机票价格增加,“我”更倾向于坐高铁或者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但是这似乎解释不了波音与空客系列飞机销量的增长。实际上应该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当原油价格上涨,公司更倾向于使用油耗更低的飞机,那么空客和波音就成了不二的选择。所以油价的升高反而使得这两家飞机制造公司获利。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例子虽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但也不乏分析,更能培养起我对经济问题的观察角度。在”in

the news”一栏中有对地方经济问题的探索(比如:《Where the buses run on time?》,答案出人意料地集中于公交车司机的工资计算方式上),也有对经济学学习以及经济学中问题的探讨,比如我非常喜欢的《The Dismal Science?Hardly!》,其中有对破窗谬论------打碎窗户“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解释(事实上这也是对原则二机会成本的补充),也有对面对经济问题时的态度:”Don’t become a Luddite and destroy the machinery,or become a protectionist and try to grow bananas in New York City.”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对待经济学我们固然应该保持情感上的热情,但同时也应保持理智上的冰冷。

书的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是什么呢?在自己真正接触经济学这门学科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看法十分狭隘-----无非是一门普通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家也只不过是在这门学科中搬弄专业术语的人罢了。但当我在导读课上看到经济学的大牛们用一个个模型来解释人类社会经济的运行时,我就发现这是一门研究社会规律的壮美的科学。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运用着科学的方法论:观察,提出结论,进一步观察。但是有一些不幸的是,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可以以大量的实验结果为基础,而经济学家却不能随随便便地控制一国的货币供应来只为研究“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做一个实验。因此留给经济学家的资料是有限的,他们只能从现实社会以及历史中找到这些自然的“馈赠”,从而深入研究下去。我觉得这使得每个经济学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了多学科的知识,而绝不是仅仅限于数学建模方面,在以后的经济学科学习方面,我也应该多去

了解一些历史中的经济事件。

在高中我们就接触了一种实验,叫做“理想实验法”,这个方法多存在于物理习题中的小滑块上,并且在高中时一度沦为同学们谈笑的谈资,仿佛只有物理分析需要假设理想条件。事实上,经济学甚至比物理更依赖于理想条件的假设。第一章中所讲的原则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效益恐怕就已经有了一丝的假设的色彩,更不用说研究贸易时------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的假设了。在高中时,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老师强调,要注意假设的时机,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理想条件。那么与之相似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也使用不同的假设来解释不同的问题。紧接着,书中又介绍了经济学中的模型-------也建立在某些假设条件上。两个模型一个是循环流向图,另一个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其中的可能性曲线又让我想起了第一章中对“权衡”和“机会成本”两个原则阐述。然后本书又介绍了经济学的两个研究层次----微观和宏观----一个研究个人企业的决策以及相互的交易,而另一个是对整体经济的趋势的研究。

书中第二部分前半段是对经济学的介绍,简洁明了,例证充足,让我觉得经济学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而是和物理化学生物那些学科一样时时刻刻存在于生活中。而其中的后半段对经济学家的描述则透露着作者的一丝诙谐与自嘲式的辩解。其中他引用了杜鲁门总统的一句话:“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个胳膊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指经济学家)在阐述经济现象时总会说’on the one hand’,又会说’on the other hand’。”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会这么“纠结”呢?既是因为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