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摘要:全面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乡村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

本文先对南充市的教育发展展开了详细说明,从侧面反映现在国家的教育情况,然后从南充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助力南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南充城乡教育一体化;南充乡村教育一、引言近年来,国家对于解决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重视,颁布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使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进步。

而南充市虽然是一个西部地方性城市,但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本文将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和南充市教育发展的情况,分析南充市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的一些对策。

一、南充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一)乡村办学规模逐渐减小,办学积极性不强近年来,随着南充市农村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乡村也已开始重视教育,乡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而很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出乡村,将他们送到自己经济范围也能承受的城区,这就直接导致乡镇学校中的学生大幅度流失、学校的规模一减再减,甚至导致个别乡镇学校没有学生,而城区学校的学生却又容不下。

据调查显示:整个南充市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学校数量大约是城区的两倍,但是学生数量却大致相同,这就出现了部分乡镇学校招不到人、而城区学校因办学条件所限,容纳不下所报学生的现象。

由于乡镇、乡村义务阶段学生减少,办学的需求也不像城区那么迫切,导致乡镇、乡村的办学积极性自然不强,学校的规模减小。

(二)师资配置不足,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数据显示,近几年南充市小学和普通中学的专任教师人数变动较大,出现了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循环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乡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还不足,学校的教学设备换代没跟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因而很多年轻教师因为乡村环境差、工资低,不得不将乡村学校当作跳板,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能力和阅历就跳槽到城区学校里,导致乡村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关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几点认识

个 ^ 县 之 - 最 近 . 凌 义被 刚 家教育 部列 为 个 体潜 在利 益 的获 得 . 及 下家 万 户 、 孙 后 代 , c 杨 涉 子 不 “ 家 统筹城 乡敦 育综 合 改革 实验 区 ” 、结 合初 步 是 少数 人 的专 利 让 城市 和 农 ̄ J 童 有平 等 的教 育 1 'L 探 索 践 ,笔者 提 ¨ 对城 乡教 育统筹 发展 的几 点 机 会 、 致 相 同 的 教 育 质 量 . 能 存 同一 起 跑 线 一 { 大 才 I . 浅 认 识 竞争 所 以教 育 公 平 是社 会 公 平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统 筹 城 乡 教 育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是 社 会 公 平 的基 础 . 体现 着 当下 J= 公 平 正 辽普 遄 }会 _ l 近年 米 , 中央 、 务院 十分 重视 统筹 城 乡教 实 现 的 程 度 党 国 订 教 育部 组 织 实 施 了 两 部 地 “ j ” 『 基 攻 汁 划 、 赋 3统 筹 城 乡教 育 发 展 .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的 内在 要 . 是


力 部埘 1 f两部教 育的对 口支援计 划 、 两免 一补 ” 求 科学 发展 的核 心就 是要 以人 为本 . “ 、 就是 要 以人 为 等政 策 .埘促进 统筹 城 乡敦 育均 衡发 展起 到 了积 价值 的核 心 和社 会 的本位 就 教育 来 说 . 以人 为本 。 假作j .似 目前统筹 城 乡教 育均 衡 发展仍 存 在不 就是 以受 教育 者 为 本 .使有 限的教 育 资 源得 到最 充 t j 少 问题 : } 子教育 呵持 续发 展能 力 不 、 农 1 f 农村 分 的利 用 . 受 教育 者得 到公平 教育 目前 存在 的教 使 备 教பைடு நூலகம் 量 财 』 J 物 』 、 力不 的 制 约 . 育 硬 育 发展 不均 衡 已成 为教 育 整体 水 平 提升 的一大 制 约 J人 教 件 条件 K 不纠改 善 , 师 队伍不 稳定 . 水 教 离 l 素 .『 教 育不 均 衡 的突 出 表现 在 于城 乡教育 之 问 大 1 『 『 i 教 帅 紧 缺 , 村 农 教 育 供 给 能 力 严 甄 小 . 村 的差 距 , 果不 推进 城 乡教 育 的一 体 化 . 难 以实 现 农 如 就 义务教 育必 要经 费保障 小 城 乡义务 教 育结 构 教 育整体 水 平 的提 高 .就 难 以为 老 白姓 提 供公 平 的 ‘ 性变 化引 发的 尖 问题 H益明 。城 l ,择校 教育 服务

教育大讨论个人发言稿范文

教育大讨论个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教育大讨论,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广大学生,发表以下个人观点。

首先,我认为教育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单纯追求分数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是我认为应该关注的:1. 强化德育教育。

道德是人的灵魂,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强化实践环节。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我认为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较少。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以下几点措施值得借鉴:1.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2.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3.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打破城乡教育壁垒,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4.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针对贫困地区学生,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我认为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教育评价改革,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 经 济 研 究
《 经济师} 2 0 1 3 年第 8 期
我发展能力 ,不但不需要农业 的积 累 , 而且还具备 了反哺农业 的实力 , 财政收 入增长 主要依靠 的是工业而不是农业 , 并且具备 了支持农村发展 的能力。 进一 步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 、 反哺农业 、 回报 农 民具有 了坚实 的物质保证 , 现在实行 城乡一体化发展适逢其 时。第 三 , 推进 ●杨 光 城乡发展 一体 化是彻底解决 “ 三农” 问 题的现实选择 。 目前 , “ 三农 ” 问题依然 突出, 与城市相比 , 农业的生产力依然低下 , 经 营水平仍然不高 ; 农村 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 占有 的公共资源 明显落后 , 生活环境 没有 明显改善 ; 农 民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 , 农 民的社会权益仍未 完全保 障。 对此 , 各级都有充分的认识 , 并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 , 也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但 都未能从 根本 上解决 问题 , 这说明“ 三农 ” 问题 的症结并不在农业 和农村本身 ,而在于 与农业和农村密切 相关 的宏 观经济体制 和政策导 向,在于城乡分割 的二元结构 尚 未从根 本上 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 向工业倾斜 、 向城市倾斜 的格 局不可能得 到根本 的调整 , 甚至在某 些方 面 , 城 乡差距又有新 的 发展 , 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 一是农村 金融体制不 合理 , 商业银行 重吸储 轻放 贷 , 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 力度弱化 , 财政金 融政策过于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 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 严重削 弱了农 业 自我积累和 自我发展 的能力 ,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 二是征用建设用地过程中的低 补偿 高出让 ,成为政府 筹集 城镇 建设资金的重要 途径 , 也是农 民利益流失 的一条重要渠道 , 是市 场经济时代 “ 以乡养城 ” 的新形式 。 据有关专家研究 , 土地农转非 的增值收入 9 0 %通过各种渠 道变成各级政 府和开发商 的收入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 民只能得到 1 0 %。2 0 1 0年全 国土地出让 收入高达 2 9 1 1 0亿元 ,扣除征地拆 迁等成本 支出后地 方政 府所 得的净利润为 1 5 7 1 4亿元。三是城 乡隔离 的户籍管理制度 , 依附 于户 口管理的计划生育 、 教育 、 就业 、 优抚安置等政策下 , 农 民很 难获得城镇居 民同等待遇。住房条件差 、 社会保 障跟不上 、 孩子 上学难 , 偶尔还会遭遇 “ 同工不同酬” 等就业歧视 , 二元结构 由城 乡转 向城市 内部 。因此 , 只有 打破城 乡分 离的二元体制 , 只有加 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 问题 。 二、 推进城 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抓好三个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在十六大 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更高 层次 的发 展战略 , 这一战略的实施 , 要 求在政策导 向 、 发展措施 上要 城乡一体 、 综 合考虑 , 在经济社会 资源上要城 乡互融 、 优化 配置 , 逐 步建立城乡共 同发展 、 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 2 0 0 9年底 , 我们秦皇 岛市开始全面部署统筹城 乡发展工作 ,经过几年 的发 展, 取得了一些成就 , 但 同我市作为全省统筹城 乡发展试点市 的 要求相 比, 同在我省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战略地位相 比, 还有很大 差距 。当前 , 要尽快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关键环节中实现三 个 突破 : 1 .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实现突破 。2 0 1 1 年我市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1 9 3 8 5元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7 3 6 5元 , 城 乡 居民收入差距 为 1 . 6 6 : 1 , 其中还 不包 含城 市居民享 受的住房 、 医 疗、 教育 、 交通 以及公共 服务 等 , 按照十八大提 出到 2 0 2 0年城 乡 居民人均 收入 比 2 0 1 0年翻一番的 目标 , 农村 比城市任务更 为艰 巨。从 收入构成上看 , 我市 2 0 1 1 年农 民收入来源分别是 工资性 收入 ( 占5 0 . 1 %) 、 家庭经 营性收入 ( 占4 1 %) 、 转移性收入( 5 %) 和 财产性收入( 占3 . 7 %) , 其 中, 增 长最 快的是工资性 收入 , 增 长潜 力最大的是财 产性 收入 。增加农 民收入首先应 调整 城乡就业 结 构, 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 、 制度上 的界 限 , 按市场经济法则 , 建立城乡统一 的就业制度 和开放 、 竞争 、 有 序的劳动力 市场 , 拓 宽农 民就业渠道 , 扩大就业规模 , 促进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 ; 其

小学生教育惠民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教育惠民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深感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生教育惠民心得体会。

一、教育惠民政策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在我国,教育惠民政策旨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一政策的实施,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过去,由于地区、城乡、家庭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而如今,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二、教育惠民政策提高了教师待遇,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教育惠民政策不仅关注学生的教育,也关注教师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使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惠民政策带来的变化。

在政策支持下,我们的工资待遇得到了提高,福利保障更加完善。

这使得我们更加安心地从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教育惠民政策推动了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公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我所在的学校,教育惠民政策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

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为我们搭建了与外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教育经验。

四、教育惠民政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惠民政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策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任教的学校,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篮球、足球、舞蹈、绘画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相关政策学习心得体会(3篇)

教育相关政策学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相关政策,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政策,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对于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教育相关政策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教育政策是国家对教育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政策,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育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消除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距。

2. 教育政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政策通过规范教育行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 教育政策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

政策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等手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1. 教育公平政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营养改善计划等,旨在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距。

2. 教育质量提升政策。

政策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3. 教育改革政策。

政策涉及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如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等,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4. 教育保障政策。

政策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以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政策学习心得1. 增强教育意识。

通过学习教育政策,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自己的教育意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三农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国三农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三农”发展战略,即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三农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现将我在三农教育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深入农村,了解农民需求三农教育首先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使三农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

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三农教育提供依据。

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传统的三农教育模式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实践教学。

将课堂教育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组织农民参加田间地头、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厂等地的实践活动,使农民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2. 开展远程教育。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师资队伍,为三农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具体措施如下:1. 分层次教育。

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生产技能和需求,将农民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2. 分类教育。

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开展分类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

3. 长效教育。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四、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三农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2024年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心得

2024年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心得

2024年谈谈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心得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国家级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年,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心得有如下几点。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农田荒芜、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增效、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难题,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再次,乡村振兴战略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乡村地区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环境保护,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也是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农村社会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社会文明建设既包括经济文明的发展,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打破农民土地流转的障碍,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再次,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高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教学规范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规范一体化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规范一体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教学规范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其带来的诸多益处。

以下是我在教学规范一体化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教学规范一体化的意义教学规范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规范体系。

这一体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规范一体化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规范一体化有助于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规范一体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规范一体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4. 促进教育公平:教学规范一体化有助于消除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学规范一体化的实践体会在教学规范一体化的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 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2)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完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心得体会(3篇)

教育体制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这场改革中,我亲身经历了许多变化,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末,旨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教育体制僵化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 背景(1)教育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3)教育质量不高。

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4)教育体制僵化。

教育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如教育行政化、教育市场化、教育功利化等,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2)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3)激发教育活力。

改革有助于打破教育体制僵化,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1. 改革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提。

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调整教育布局。

优化教育布局,合理规划学校设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 深化课程改革(1)改革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十年大发展心得体会(3篇)

教育十年大发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十年间,我国教育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两基”攻坚到教育现代化,从教育公平到教育质量提升,从教育改革到教育国际化,每一项变革都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十年的教育发展,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以下是我对这十年教育大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公平的逐步实现十年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教育公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农村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农村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再次,贫困地区教育保障力度加大。

国家实施“贫困地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十年间,我国教育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以下是我对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体会:1.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等教育改革举措,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万人计划”等,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逐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十年间,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化课程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开放的课程体系。

2.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教育公平。

3.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教育部门宏观调控,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讨交流材料发言稿

研讨交流材料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认为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为全球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我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质量。

同时,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要深化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师德、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要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接入速度。

其次,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首先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

看教育大会的心得体会

看教育大会的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国某地举办的教育大会。

这次大会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邀请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通过这次大会,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教育公平。

教育大会强调,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我国教育质量在总体上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学校和教育质量较低。

教育大会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教育大会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3. 保障特殊群体教育权益: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4.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三、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听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3篇)

听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对于这次改革,我有许多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的意义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回顾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双百”方针,到改革开放后的素质教育,再到如今的课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改革,我国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2.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旨在消除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改革后,我国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教育公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3. 激发教育活力。

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激发了教育领域的活力。

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教育环境更加宽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1.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科整合,注重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我国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三是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评价改革。

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国评价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三是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1. 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城乡教育座谈会心得体会(3篇)

城乡教育座谈会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各地纷纷举办了城乡教育座谈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样一场座谈会,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以及实地考察,我对城乡教育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座谈会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成因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成因。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校普遍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而农村学校则相对落后。

2. 教育观念的差异。

城市家长普遍重视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相对滞后,更注重孩子的生存技能。

3. 教育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城乡教育差距难以缩小。

4. 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

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城市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完善,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则相对薄弱。

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针对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座谈会上提出了以下对策: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3.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城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水平。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5. 创新教育模式。

结合农村实际,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座谈会收获与启示1. 增强了对城乡教育差距的认识。

通过座谈会,我深刻认识到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2. 学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座谈会上的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一体化理论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

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

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

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

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

”(《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

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

四个转型教育心得体会(3篇)

四个转型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四个重要的转型,分别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转型。

以下是我对这四个转型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转型1. 心得体会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转变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我对教育理念转型的几点心得体会:(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2. 实践感悟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理念转型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感悟:(1)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评价学生时,我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关注他们的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二、教育方式转型1. 心得体会在教育方式方面,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

这一转变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育方式转型的几点心得体会:(1)注重实践环节。

通过开展实验、参观、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学科交叉。

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协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2. 实践感悟在教育实践中,我努力践行教育方式转型,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感悟:(1)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师教联体城乡交流发言稿

教师教联体城乡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教师教联体城乡交流的体会和感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教师教联体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开展城乡交流,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我对这次交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城乡交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在过去,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城乡交流,我们看到了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的差距,也感受到了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我们深知,教育公平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基本的权利,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其次,城乡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魅力。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走进农村学校,为农村孩子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也来到城市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

这种资源共享,不仅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为城市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城乡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这种专业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

以下是我对今后城乡交流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学校的优势,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同时,鼓励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二、深化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要积极探索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如开展网络教研、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三、加强城乡教育合作。

我们要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四、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城乡交流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心得三篇

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心得三篇

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心得三篇篇一: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心得通过参加XX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土地整合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整合,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

土地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有利于:(1)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农村宅基地面广量大,是一笔巨大的土地资源。

从近年来全市开展的宅基地整理来看,不仅使荒废的老基地得到复耕,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增加了建设用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

(2)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合的目的是推进农民建房集聚、基础设施集聚,公共服务集聚。

因此,农村土地整合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村建设为村庄整合提供载体,互为动力,相互促进。

推行农村土地整合是有效改变农村宅基地散乱,有新房无新村,公建设施不配套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实施村庄整合、建设农村新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村庄整合,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城市拉动农村,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聚起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有利于改变农民建房观念现行农村宅基地属于不同的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这是致使农民建房分散的主要成因。

一方面加速农民建房集聚,从政策上机制上鼓励农民建房集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节约使用土地。

促进城乡交流工作发言稿

促进城乡交流工作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城乡交流工作。

城乡交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促进城乡交流工作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城乡交流工作的重要性1. 城乡交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城乡交流正是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2. 城乡交流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城乡交流,可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城乡交流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

城乡交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加强城乡交流工作的具体措施1. 完善城乡交流政策体系。

制定有利于城乡交流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城市流动,同时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

3. 加强城乡产业合作。

发挥城市产业优势,引导城市企业与农村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4. 深化城乡教育交流。

鼓励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学校共建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 丰富城乡文化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促进城乡文化交融,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城市文化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6. 拓展城乡就业渠道。

加强城乡就业信息共享,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7. 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村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共治共享。

8. 建立健全城乡交流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城乡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课程与教学论2013200212 肖欣欣)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而提出的,其实施走的是“上下”结合的道路;走的是“特色统一”与“重点突出”的道路;同时也应认识到这一道路的艰辛。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道路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构建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有效消除地域、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1]城乡教育一体化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衍生而来,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2]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提出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理想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道路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落实,首先离不开政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保障,因此,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出发,制定出一套统一的目标和实施原则,从而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能够“自上而下”的顺利达成。

此外,由于国家制定的政策具有一般性特点,所以落实到具体地方阶段,不加调试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情况发生,为此,地方政府要做好对当地学校实际需求的摸底排查工作,根据地方情况的不同,有区别的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整,尽量能做到“一校一策”,这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适应性接纳。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道路,不仅可以缩短国家目标与地方实施目标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保障有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质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走的是一条“有特色的统一”道路
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异。

抹杀城乡之间原本应有的差异,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均一发展只会减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
低城乡教育的质量。

因为,无论是在生态环境上还是在生活环境上,城市和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单从课程设置上来讲,二者只有遵守各自的生活特点开发出与其所在环境相一致的课程,才能跟好地实施课程。

因为,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材料与其生活经历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考虑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现实客观环境差异,开发出适合各自学生需要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理念中,“一体化”实际上更多追求的是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首先就得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平等的,这主要是从教育质量上提高农村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

而只有在保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也才能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发展,真正做到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走的是一条“重点突出”的道路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

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的表现是,城市教育发展迅速且水平较高而农村教育发展则相对较慢且水平较低。

因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健全相应的长期政策措施,兼顾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3]结合国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农村教育上。

其原因在于任何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一体化的初期,农村教育的发展都是滞后于城市的。

然而,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可能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和任务。

一体化发展的宗旨就是在稳步推进城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使农村教育水平迅速赶上来,与城市教育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因此,在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规划时,要将更多的措施放到农村基础教育上来。

四、城乡教育一体化走的是一条困难重重的道路
由于长期的城乡有别的教育投入方式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因此要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城乡教育一体化包括了社会变革、教育变革、文化变革,因此,它是一项系统、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包括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公共
服务一体化等,还包括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乡思想观念的更新,等等。

[4]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教育的措施和机制,都处于起步阶段,距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大范围的交流、互动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说,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目标远未实现,改革尚需努力。

面对如此困难,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正如哲学上哲学上所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走好每一步,相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将会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葛海燕,李海桐.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4).
[2]李潮海.国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分析与经验启示[C].“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李潮海.美日韩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代静亚,王中华.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