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教育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教育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实现城乡一体化,有助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目标要明确。
要确保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以促进两种教育模式的并存和整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道德等方面取得同样的进步。
其次,要加强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素质较低,教学手段落后。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让他们与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接轨。
要引导教师深入农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城乡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地区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再次,要注重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城乡一体化,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教育价值。
此外,要关注农村地区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长,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地区的学生相比,在思维方式、生活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
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鼓励。
同时,要加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
教育政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保障农村地区享有与城市地区同样的教育政策资源,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此外,要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确保教育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
总之,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义务教育是我优先保障和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13号)精神,切实推进我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优化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资配置,整体提升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和科教强战略。
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按照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四个统一”,城乡义务教育资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新增教育资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进一步巩固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进一步巩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2021年,实现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基本消除大班额。
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主要措施(一)提升城乡学校科学布局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办学质量。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义务教育该如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呢?首先,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远远落后于城市。
硬件设施方面,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陈旧简陋,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
软件方面,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的学历、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新建或改建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通过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和发展机会,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教学,从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其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师资方面,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定期安排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让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
这样既能为农村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又能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在课程资源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城乡学校能够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
例如,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的方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同样的教学内容。
此外,还可以组织城乡学校开展合作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再者,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需要注重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学科外,应增加一些与农村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如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应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义务教育一体化概念
义务教育一体化概念
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指把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要素和过程等各方面,按照系统理论观点进行统筹设计,以实现义务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各要素、各层次的一体化发展。
其目的是破解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充分和均衡难题,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均衡配置的辩证统一,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共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具体来说,义务教育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一体化:指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包括师资、校舍、设备、资金等资源的均衡配置,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要素一体化:指义务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各要素、各层次的一体化发展。
这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衔接和协调,以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3. 过程一体化:指义务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一体化管理。
这包括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一体化,以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城乡教育一体化做了哪些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做了哪些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的差距逐渐凸显,影响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和公平发展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现将其中的主要措施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国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向农村学校倾斜投入,用于改善农村教育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
同时,通过完善财政分配机制,确保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经费的差距,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推进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为此,我国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引入校际合作、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信息、师资、教材等资源互通共享,使农村学校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资源。
三、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同时,通过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为了适应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
一方面,通过丰富学科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人才。
五、建立健全城乡学校交流机制为了促进城乡学校间的交流与学习,我国建立了城乡学校交流机制。
通过组织城市学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农村教育的了解;同时,鼓励农村学生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六、加强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为城乡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指导。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汇报人:2024-01-10•引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目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展望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背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意义背景与意义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目的: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任务1.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4.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统一进程。
目的与任务0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03城市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创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01城市义务教育普及率较高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城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02城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完善城市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完善,能够满足学生基本需求。
1 2 3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仍存在辍学现象。
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相对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基本需求。
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为薄弱农村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相对滞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率差距较大01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普及率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明显02城乡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地区相对薄弱。
义务教育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更是其中的基础工程。
在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义务教育领域也有所体现。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关键。
这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资源的配备。
在硬件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校舍条件,确保学生有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要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
同时,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学条件。
在软件资源方面,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
通过提供更好的薪资、福利、住房等条件,让教师能够安心在农村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还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同时也让农村教师有机会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
其次,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城乡人口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避免出现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或者农村某些地区的情况。
对于一些生源较少的农村学校,可以采取合并、联合办学等方式,集中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同时,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农村学校能够获取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学资料等。
还可以开展在线同步课堂,让城乡学生能够同上一堂课,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
再者,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至关重要。
要消除城乡之间的入学壁垒,确保农村孩子能够和城市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招生政策上,要避免对农村学生的歧视,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就读学校。
同时,要关注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健全资助体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帮助,确保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刘红梅2013年第8期——社会建设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几年,通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把教育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关键”,形成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社会影响大、经费投入多、持续时间长,必须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为此,我县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教育一体化领导小组。
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如财政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预算,城建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宣传、文化部门提供指导和宣传,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这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规划投入一体化。
在对全县城乡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城乡教育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大城乡教育的统筹力度。
一是合理规划校点布局。
针对我县山区、库区校点布局分散的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通山县2012至2020年校点布局调整规划》,确定“永久保留”、“过渡性保留”、“撤销”、“新建”学校名单,对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集中优质资源办优质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努力实现投入均衡。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教育项目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实现了县域内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异日益明显,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国家提出了“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着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公平,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
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一实施方案。
一、建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首先,实施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以保证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保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公平调配,使城乡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平衡; 二是如何完善城乡教育设施和信息化技术,提高城乡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某些鼓励措施加以解决。
比如,可以在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补助。
同时,可以对一些愿意到乡村学校任职的城市教师进行政策上的鼓励,以这种方式尽可能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城乡学校间的互相合作来突破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城市学校都可以与农村学校联合,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在城市孩子向农村学校转移的情况下,这种农村学校联合也会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总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
浅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
浅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快速。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城乡教育的差异仍然存在,并且日益加剧。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水平、人口流动等巨大的差异,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异化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途径:一、加强政策支持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利用政策手段,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财政预算,建立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经济上,应制定以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普及为目标的补贴政策,对于落后农村地区的学校,建立补助机制,保证财政资金的投入,强化财政责任。
此外,企业基金、社会募捐等方式也是可选项,可配合政府资助,燃动全社会的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合力。
二、加强教育扶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双方的均衡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应该从教育扶持方面入手,争取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在教学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式,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
在师资方面,加强城乡教师培养和培训,大力发展特岗教师、乡村教师等资源,扩大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的覆盖面,并为乡村教育合理引入城市优秀教师。
三、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独特性,使得城乡教育设施的建设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这个背景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设施的整合和共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
在城市方面,要加大对城市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城市教育设施的标准化水平,建设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室等,扩大校园面积,提高学校各方面的设施与硬件水平。
在农村方面,应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提高校园面积,增加学生学习资源,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音乐房、美术室等设施,完善学校的教育环境。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哎呀呀,咱今天来聊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你想想啊,城里的孩子能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那农村的孩子咋办呀?他们也应该有同样好的机会呀,对吧!
就说教学设施吧,城里的学校那是又新又全,农村的学校可不能落下呀!就像大楼和小土屋一样,差距多大呀!咱得想办法让农村学校也变得高大上起来。
比如多投入些资金,给学校配上先进的教学设备、建漂亮的教学楼,那孩子们学习起来得多带劲啊!(就像咱给自己家里装修得漂漂亮亮一样,多舒服呀!)
还有师资力量呢,城里的老师多厉害,农村也得有好老师呀!这可不是小事,老师就像是引路人,引着孩子往前走呢。
我们可以鼓励更多优秀的老师去农村任教,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那教孩子们。
(这就好比把好的种子撒到需要的土地上,才能长出茁壮的庄稼呀!)
再说说课程设置,不能城里的孩子学这个,农村的孩子学那个,得统一起来,让大家都能学到全面的知识。
(不然不就像一个孩子吃大鱼大肉,另一个孩子只能吃馒头咸菜,太不公平啦!)而且,还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全面发展。
我觉得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真的太重要啦!只有这样,农村的孩子才能和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呀!。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重视和改善。
我们必须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环境。
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为薄弱,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学习用具和适宜的学习环境。
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农村学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师队伍。
要推进农村与城市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当前,城乡差距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立农村与城市教育间的学校合作机制,让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名校的对接机制,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利用网络教育等手段,为农村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同步的教学资源。
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应用实践。
农村教育应该与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实践基地和农村教学实验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开设适合农村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农村就业和创业。
要加强家校合作,提升育人效果。
家庭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于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有所体现,如何通过义务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同进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是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前提。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投入,包括建设学校、配备教学设施、招聘和培养优秀教师等。
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孩子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基本同质的教育资源。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与创新也是关键因素。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能够保证在不同区域内,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同时,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远程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学生。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义务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起着核心作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际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建立教师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任教,带动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此外,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在艰苦地区和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保障他们的生活条件,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身义务教育事业。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容易导致教育的功利化和片面化。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引导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对于区域教育的评价,也不能仅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等方面,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科学的导向。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就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行探讨。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落后。
城市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农村孩子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让农村孩子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提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存在不足的情况,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艰苦等问题。
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也有机会接受到优质教育。
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下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让农村教师也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
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少弊端,导致了学校管理混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为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设施条件落后,这给农村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
政府应该向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教学水平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机会。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为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我们要加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往往在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科技创新、艺术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还要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
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薄弱,教学条件差,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加大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的力度,改善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条件,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农村学校由于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较远,管理和监督存在较大的难度。
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监测。
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校外教育督导、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和加强管理监督,才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农村人民实现教育梦想,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政策导航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十项举措
1.同步建设城镇学校。
各地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
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老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当地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地方政府要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2.努力办好乡村教育。
各地要结合国家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同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困难的,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
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
要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国家课程,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和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融入优秀传统艺术和体育项目,在学科教学特别是品德、科学教学中突出实践环节,确保综合实践和校外教育活动常态化。
开展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课程整合试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基础性、适宜性和教学吸引力。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也较为薄弱。
因此,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农村义务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益的基础。
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可以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义务教育还是进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
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建设,提高使用效益,建立维护机制。
同时,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农村学生获得与城市地区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
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强化学校管理,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
三、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足。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养和吸引力,引导优秀师资到农村和薄弱地区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师资均衡。
四、加强家长参与课程规划和评价加强家长的参与可以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家长应被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去,在课程规划和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家校共育。
总之,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措施。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家长,都应当共同致力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往往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要注重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教师更为缺乏。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
加强农村学生的资助政策。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家庭经济条件也普遍较为困难,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教育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要加强城乡教育体制和课程的整合。
城乡之间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存在差异,这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
应该加强对城乡教育体制的整合,统一教育督导机构,统一教材和课程设置,确保城乡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益。
要加强对农村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宣传。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和对教育的认识偏差,许多家长对女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平等地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只有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标签:城乡结对捆绑共建均衡发展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办学条件、地域、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异,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别比较大。
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质”的教育,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和广大农村家长的迫切要求。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打造同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研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建立覆盖城乡的教研共同体,强化城乡教、学、研一体化管理,架构城乡教研互动体系。
采取“轮岗、挂职、支教”等相关措施,利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配备的差距,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2009年初,合肥市试行城乡学校结对“捆绑”管理模式,选取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城乡共同体学校”。
城区学校校长担任第一校长,农村学校校长为执行校长,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实现两校全方位的无缝对接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
2009年3月,合肥市古城小学与合肥市南门小学结成了城乡共同体“捆绑”学校。
两校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内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特色、多形式、多方位、卓有成效的“共同体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共同体内学校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以期促进两校的共同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如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于城市,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校舍设备简陋等。
为了保障全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农村教师人才缺乏和流失是影响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才资源,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城市和其他地区流向农村,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制,提供良好的职业晋升渠道和薪酬待遇,促进农村教师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培训。
配齐教师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估,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校舍设备简陋、信息化程度低,往往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
首先,要保障农村学校的基本设施需求。
包括学校、宿舍、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等基本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
推广智慧教育,引导学生和教师学习使用电子教育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三、加强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质量。
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农村学生的学科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和教育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同时,配齐教学设备,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微言教育2016-07-13 17:20:47教育工作问题阅读(591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要介绍《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刘延东副总理就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校际、群体间均衡发展是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见》,先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发展,统筹规划。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
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是提高质量,公平共享。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均衡发展和品质提升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教育公平,使城乡学生共享有质量的教育。
四是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针对东中西部、城镇类型、城镇化水平和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规模,保障教师按需配置,引导学生合理流动。
3.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答: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若干意见》提出了“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和其他有关重点工作目标,即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
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4.问:为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若干意见》提出了十项重大举措。
一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二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三是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四是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五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六是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七是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品质;八是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九是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十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5.问: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答: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要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软件建设,关键是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
对此,《若干意见》按照软硬兼顾、重在软件的原则,着力提升乡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一是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健全长效联动机制,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是健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
研究制定县域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完善职称评聘政策,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相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并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
三是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在乡村学校开展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课程整合试点。
加强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培训,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志愿支教活动。
四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
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五是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学校,同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要通过保障就近入学、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增设公共交通线路、提供校车服务等方式,确保乡村适龄儿童不因上学不便而辍学。
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
六是积极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逐县(区、市)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北方取暖地区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乡镇寄宿制学校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
6.问:如何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答:均衡配置城乡师资是促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若干意见》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配置和管理等环节做出了规定。
一是合理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
要求各地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按照中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有关要求,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
二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四是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各种形式“吃空饷”。
7.问:如何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答: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城镇住区配套学校建设不到位、学位总量供给不足和大班额突出等问题,《若干意见》坚持标本兼治和源头治理,从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依法落实城镇新建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大班额消除计划和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等方面开出了“药方”。
一是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时,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
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二是实行“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建设工程,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书,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三是要求各省份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
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四是促进生源的合理均衡,避免大量学生集中在少数热点学校,造成大班额问题。
通过城乡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
五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适度稳定乡村生源,从源头上减少城镇大班额现象。
8.问:如何进一步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治理水平?答:健全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水平,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完善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教育治理能力。
二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对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