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与影响
作者简介::胡晖,男,1972年05月出生,2004年09月师从于中央财经大学礼卿教授,于2007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吸引了各国政府、学者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失衡的表现形式如何?其根本原因何在?失衡所带来的结果怎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失衡如何调整?失衡调整的成本由谁承担?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经济失衡是一种常态。在可持续围,失衡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新配置资源的契机,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然而,当失衡超出了各国经济的承受围,并在特定历史事件的引发下,世界经济的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经过重新调整后会产生一个新的平衡。二战以后,美国就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获取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地位,实施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安排。此后,从三次美元危机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到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出现,经济失衡的产生就一直和美国休戚相关。
进入新千年以后,美国更是成为这次经济失衡的中心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经常项目赤字累积的规模越来越大,到2005年达到7260亿美元,占本国GDP 的6.4%和世界GDP的1.8%,而且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同期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盈余占世界GDP的0.5%(其中中国为0.17%),日本经常项目盈余占世界GDP的比重也达到0.4%。与此相对应的是,2004年美国的投资率为19.7%,储蓄率为13.7%;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为35.5%,储蓄率为38.2%,中国更是分别高达43.9%和48%。因此,根据失衡的发展和表现,本文首先对失衡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历次失衡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本次失衡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失衡的严重程度及围、失衡的持续时间、失衡产生的新经济特点、失衡的全球化和结构调整的背景等等。
面对本次失衡的加剧,各国学者开始对传统理论产生质疑并对失衡原因的判断产生争议。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应是中心国在金融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所引起美国和外围国流动性约束的不对称、美国资本市场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而导致了美国的过度消费所造成。
按照传统理论,如此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是不可持续的,美元会通过大幅贬值来减少
逆差,各国持有美元资产将逐步减少,美国的资本流入将下降。本文分析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目前依然可持续的原因。随后,本文指出了这种状况难以持续,并分析了资本净收益的可能持续时间。同时,随着金融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外围国流动性约束的下降,美国享有资本回报净收益的成本也逐步上升(例如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外围国资产选择增加而提高了资本收益等),总有一天收益状况会发生逆转,美国的信用肯定受到腐蚀、其偿债能力也受到质疑,国外投资者对美国的储蓄缺口进行融资的可能性下降。另外,通过对美国跨期消费的福利水平进行分析,美国目前超过产出的过度消费也不可持续。综合以上各方面原因,本次全球经济失衡是难以持续的。
虽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一定时间和围给美国自身和外围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全球经济失衡也给且将给外围国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如美元储备的预期缩水、美元大幅贬值带来的全球经济萧条等等。中国在继续保持巨额贸易顺差也带来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和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水平;在金融市场较为脆弱的情况下,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可能使得国就业问题恶化和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而且,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也将引发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加、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谈判步履维艰。因此,从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可持续的特征、从解决经济衰退的潜在危机、从保证外围国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从解决贸易争端和达成WTO多边贸易谈判的诸多层面来看,失衡的调整是必需的。最后,本文从中心国和外围国特别是中国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失衡调整的方式。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容、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阐述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首先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进行说明,然后对历史上的几次全球经济失衡基本情况和调整方式进行回顾,同时说明历次失衡的共同特征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配地位,最后对21世纪初以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及其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第二章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基于跨期均衡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分析失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导致储蓄-投资缺口造成;同时说明,美国居民之所以能够过度消费是因为美国在金融市场上存在比较优势,这使得美国居民的流动性约束相对较弱,它鼓励了美国居民增加当期消费(跨期消费向后平滑),最终导致美国居民产生过度消费。另一方面,美国的居民过度消费也因为资本市场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财富效应。最后,本文对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与储蓄-投资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章剖析了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心国的经济影响。本文首先根据美国贸易收支和贸易
结构来进一步分析失衡对其经济基本面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然后分析失衡对外围国及共生模式的经济影响,包括失衡对外围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失衡给共生模式及外围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并提出调整方式。本文首先进行失衡的可持续性分析,其中包括可持续性相关文献回顾、对美国资产净收益和美国资本流入的可持续性分析,然后对汇率调整的效应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中心国和外围国的调整政策,提出中心国-美国从国际框架、国框架和金融框架三个方面同时进行的调整政策,以及根据外围国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各自不同的调整政策。
第五章阐述了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中国及其政策调整。本文首先阐述中国近年来的贸易与金融账户顺差及其消极后果,进而对中国“双顺差”两个方面的成因进行阐述:中国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国的金融账户顺差;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的调整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改革、扩大需以及关于中美失衡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研究方法:
1.历史性和逻辑性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失衡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失衡产生的逻辑必然性进行分析;
2.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运用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结合中心国和外围国的数据,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和相关变量以及汇率调整对美国贸易收支影响进行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
3.对比以及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包括失衡对中心国和外围国的经济影响、两者的比较优势及失衡调整方式等方面的对比;
主要的创新点包括:
1.本文从中心国-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可持续的角度来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定义,这种不可持续性体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在超过市场能自动调节的限度仍持续扩大、不能逐渐收敛变小或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同时,本文提出应从全球化背景、失衡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失衡的表现方式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对失衡的定义进行理解。
2.本文提出了历次失衡存在共同的货币基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而本次失衡也存在异于前两次失衡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失衡的严重程度及围、失衡的持续时间、失衡产生的新经济特点、失衡的全球化和结构调整的背景等等。
3.本文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分析以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基于跨期均衡的模型来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说明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是失衡的直接原因,而过度消费是中心国和外围国由于金融市场效率以及资本自由流动的差异导致两者跨期消费平滑的不同所造成。
具体而言,在金融市场一体化过程中,美国由于金融市场的相对高效率,消费者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