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孝文化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便有各种警言告诫人们要以孝为先。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孝这个字眼的重视越来越淡薄,亦越来越少的人能够真正去践行孝这一行为。这种情况下的一系列对于老人的忽视的行为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孝道对当代当代人的高尚道德人格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现代孝道;重要性;危机

一、孝的发展与内涵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在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地体现了孝文化起源之早。

早在遥远的殷商、西周时期,就便是传统孝文化发展和兴起的开端。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以及其创始人孔子对孝文化进行进一步的诠释和传播,使得孝文化更进一步地发展。“仁”是众德之总,而“孝弟”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之总的“本”,其地位在整个传统理论中升到了核心,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同时孟子也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这个观点将孝的重要明确指出。孔孟对于孝文化的诠释以及传播,对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并且形成了孝文化的基本面貌。

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的确立同时也使孝文化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而这个时期的《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

宋元明清时期,孝道则是走向了极端化和愚昧化。

当时间来到了近代社会,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下,孝文化的含义又在进一步地丰富以及改变。

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

和谐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现代社会的孝道

过去的旧礼教受到了新兴文化分子的猛烈抨击,随之人们的观念也在不停地转变,同时由于平等观念的不停宣扬,过去那种充满等级制度的家庭模式已逐渐消失。等级制度的消亡却不意味着孝文化也应随之消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孝这个字眼的重视越来越淡薄,亦越来越少的人能够真正去践行孝这一行为。这种情况下的一系列对于老人的忽视的行为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面,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于孝文化的冲击是不可磨灭的。许多美好家庭和我国的养亲、敬老的优良传统遭到空前破坏。同时在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于许多人的的思想造成了冲击。老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生产市场的位置都是处于劣势。家中年轻人为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都选择到大城市务工,无疑大批大批的壮年离开家乡而产生的后果就是老人独自留守于家中。这种情况也就在造成了“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群体。“空巢老人”的定义是: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实际上,大多数的空巢老人都是属于第三类。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当代人对于孝文化的不重视。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多种文化融合的时代,西方的思想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西方盛行的自我主义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们所接收的思想冲击之中。一些没有主见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青年,则将这种自我主义运用在了"实用主义"、"金钱至上"这样的实践上。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却人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本分,成为了"傍老族"、"啃老族"这一类人。过去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这些社会群体的冲击下被彻底地颠覆。这使得中老年人本应在老年安享年老之乐之时,却仍要肩负起赡养子女的重压。更有一些过分的子女,将自己的贫穷困境归罪与父母没有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好的身世,抱怨父母不能给他们提供他们所想要的。这一些些现象的正是当代孝文化在社会功利催化下慢慢失去它原本意义的体现。

在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现代,孝道在日益被忽视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被物质化。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些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处于在有回报的前提下,希望父母以后能给自己留下点什么。这种不正确以及不真心的孝道,不仅是破坏了社会的风气,在精神上使父母遭受痛苦,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污染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会以他们为榜样,这样则是造成了一个循环,最终使得中国传统的孝文化逐步消亡。

三、孝道之必要性

[1]1939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的《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告全党同志书》指出“一个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这里唯一的标准,是忠于大多数与孝于大多数,而不是反忠于少数和孝于少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是真正的忠孝,而是忠孝的叛逆”,在这里,孝成为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孝文化贯穿着中国的整个历史发展,甚至在一些时期对于巩固皇权和整治社会风气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

[2]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

孝作为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部分,小至我们的生活,大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都有着一个支撑作用。以上种种不孝的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代际关系的困境,说明许多家庭尚未真正树立起尊老养老的观念和赡养老人的责任感。我们应该看到,养老的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人们重视了孝道,才会使养老问题得以解决,当人们重视了孝道,才能解决当代许许多多的家庭问题。

孝道的发扬不仅能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维护家庭和睦稳定、建设和谐平等的现代亲子关系所必需的。

五、挽救当代孝道危机

[3]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用法律武器来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