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论文举例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论文
题目:举例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
识、社会性认识和社会性
交往发展的特点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20 年 06 月 22 日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摘要当今社会提出素质教育,这固然十分重要,然而人的心理健康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关心人的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时,人在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起着启蒙作用。研究人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自我意识社会认识发展
正文
1、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1、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4)某些社会支持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小学儿童来说,对其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和同学,而不是老师和朋友。
(5)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感情有密切的联系。喜欢自己的小学儿童是最快乐的。对自己评价不高的小学儿童更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的情绪。情感评价的分数高低与自我评价分数的高低是成正相关的。
1、2 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和独立性相联系的是批判性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远远的落后于评价其他人的能力。他们虽然比较顺利的评价同学和伙伴的行为,却很难得评价自己,此外低年级的儿童在评价别人和自己时,容易片面,容易治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儿童的批判能力才有逐渐的发展。童年时期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认识自己行为的缺点,并能努力的去克服这些缺点。不过这种结合行动的批判能力,一直到高年级儿童身
上才能逐渐的显露出来。
1、3 自我评价内容逐渐扩大,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儿童时期开始时只能评价自己外表行为和动作。约从中年级,特别到了高年级,儿童开始对自己个性的内部品质进行评价。例如低年级学生说:“我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上课不搞小动作,所以我是好学生“到了高年级的自我评价,不仅限于外表,而且开始深入内部品质,例如他会从自己遵不遵守纪律,诚实,礼貌等道德品质上来评价自己或别人。但是这时主要是结合行为对个人品质的自我评价。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1977)对小学四五六年纪儿童的自我概念从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和谐度两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此研究结果来自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左梦兰《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研究结果指出:
(1)男生的得分一直很稳定;女生的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印象就越差。
(2)小学高年级生的自我概念较多的从受社会赞许的方面评价自己,例如较多的选择欢乐的、友善的、讲理的、会做的等形容词。
1、4 从依据具体行动的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评价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能力,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是比较清晰的,但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就比较模糊了。他们起初主要依据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从二三年级开始能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依据老师对别人的评价来对照评价自己,以后逐渐开始独立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学生能否较全面的、较深刻的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良好的教育可以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较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不良的教育,甚至影响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不能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的,他们不善于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从中年级开始起,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才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当一个学生因做好事帮助盲人到医院去治疗而迟到了,低年级学生就评价:“凡是迟到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这样评价:“他迟到不是有意的,是因为做好事而迟到的。”又例如对好学生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学习好”
“不调皮”“听老师的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二三年级学生认为“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
“团结同学”“不做欺负人”的学生是好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公正的”“勇敢的”“行为正确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广泛团结同学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我国学者王宪清对儿童道德判断做了一些研究(此研究结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他认为小学生自我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外部条件的约束过度到内部道德的约束。大概从四年级开始起,可以明显的看到儿童开始用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
(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度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
(3)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度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的形成“人比物重“的概念。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的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5)从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因此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时候,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尽可能的使儿童掌握一些初步的道德原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引导他们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小学生容易更多的注意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对别人恰恰是相反得。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不要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