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

合集下载

理化检验(全)

理化检验(全)

第一章绪论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食品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 食品样本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①所采集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②采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和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2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即净、密、冷、快。

3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③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内容:①除去非食用部分②除去机械杂质③均匀化处理**4 湿法消化中常用的氧化性强酸有哪几种?这几种强酸各自有何特点?①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无氧化性,加热后是强的氧化剂。

氧化性比硝酸和硫酸强,对还原性较强的有机物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和次磷酸及其盐因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几乎可以分解所有有机物,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②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氧化能力不持久,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③硫酸:沸点高(338℃),热的浓硫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何谓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有何特点?(无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湿消化法:指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破坏食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低,可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试剂用量大,有时空白值比较高,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干灰化法:食品样品放在坩埚中,先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课件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现场评审和整验收。
认可机构介绍及申请流程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是我国 唯一的实验室认可机构,负责对实验室进行认可 和监督。
认可机构介绍及申请流程
申请流程 提交申请资料; 受理申请;
认可机构介绍及申请流程
01
安排评审计划;
02
实施现场评审;
整改验收;
测定。
折射率法
利用食品中不同成分对光的折射 程度不同,测量折射率以判断食 品的成分和浓度,如糖液浓度的
测定。
旋光法
某些食品成分具有旋光性,通过 测量旋光度可判断食品的成分和
含量,如葡萄糖的测定。
化学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法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 理,通过滴定操作测量 食品中酸或碱的浓度, 如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
维生素、重金属等成分。
02
色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可用于测量食品中的添加剂、农
药残留、脂肪酸等成分。
03
电化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如电位滴定法、电导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测量食品中的酸度、盐度、水分等成分。
气相色谱仪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样品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 的仪器,常用于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需穿戴实验服、戴防 护眼镜和手套,确保个人安全

化学品管理
所有化学品应分类存放,易燃 、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应特
别标识并妥善保管。
废弃物处理

《食品理化检验》PPT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PPT课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理化检验 方法不断完善,出现了色谱法、光谱 法、质谱法等先进的分析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 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为食品理化检验提供了法律保
障。
标准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 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 标准等,为食品理化检验提供了
干燥法
通过加热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根据失重计算水分含量。
蒸馏法
利用互不相溶的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收集馏 出液进行水分测定。
卡尔·费休法
基于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定量的水参与反应的原理,通过测量 反应所消耗的水量来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灰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
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至完全灰化,计算残留物的质量占样品质量的 百分比。
蒽酮比色法、3,5-二硝 基水杨酸比色法等。
酸水解法、酶水解法等 。
酸碱处理法、酶法等。
矿物质测定
01
02
03
04
钙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EDTA 滴定法等。
铁的测定
邻菲啰啉比色法、原子吸收光 谱法等。
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 比色法等。
其他矿物质的测定
根据具体矿物质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检测方法。
统一的技术规范。
国际接轨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 会(CAC)等国际组织的工作, 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我 国食品理化检验的国际认可度。
02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 理与方法
物理检验法
01
02
03
密度法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度时,排除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企业的质监机构不负责产品包装及包装物的检验,产品包装应由经销部门负责检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牛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提供碳元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酸式滴定管安装时凡士林应分别涂在玻璃活塞的大头和活塞槽小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根据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在6次平行测定中,有一个测定值偏差较其他5个测定值的偏差都大,为了使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该测定值应该舍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某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其脂肪含量为""0"",则说明该产品脂肪含量一定为0。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应溶于水,否则会使滴定终点拖长,造成分析误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酸式滴定管安装时凡士林应分别涂在玻璃活塞的大头和活塞槽小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水分测定时,为了让水分蒸发快一些,应将烘箱的门打开一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正常牛乳受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的调和作用,咸味会被掩盖而不易察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只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分析结果的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荧光光度法测维生素C含量,反应最终生成一种荧光化合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滴定pH值相等的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氨水溶液所需盐酸的量是不相同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灰分测定的温度是100℃。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DBXX/XXX-XX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分光光度法分析的基本依据是物质对光的吸收作用。

食品理化检测规章制度范本

食品理化检测规章制度范本

食品理化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食品理化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检测机构1. 食品理化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可靠的技术手段。

2. 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开展食品理化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检测项目1. 食品理化检测项目应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膳食纤维、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粗纤维、电导率、色度、浊度、氯化物、总硬度、挥发酚、氨基酸态氮、酒精度、挥发性盐基氮、二氧化硫、硝酸盐、亚硝酸盐、原麦汁浓度等各类食品理化检验。

2. 检测机构应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检测方法1. 食品理化检测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无相应标准方法的,可以采用检测机构自行制定的方法,但需经过验证和备案。

2. 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和更新,确保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检测过程1. 检测机构应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测试剂和仪器设备,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检测人员应按照检测方法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3. 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五、检测结果1. 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出具检测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依据等信息。

2. 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得篡改、伪造检测结果。

六、检测质量控制1. 检测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检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测机构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质量评价,确保检测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七、检测费用1. 检测费用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收取,确保检测工作的可持续性。

2. 检测机构应合理使用检测费用,不得违规使用检测费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食品理化检验分为几个步骤?(A)A. 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B. 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定、结果判断C. 采样、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判断D. 采样、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结果判断答案:A2.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标准溶液的浓度通常用(C)表示。

A. mol/LB. g/LC. mg/LD. %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D)A. 光谱分析法B. 色谱分析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生物化学分析法答案:D4.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滴定管的精确度为(B)。

A. 0.0001mlB. 0.01mlC. 0.1mlD. 1ml答案:B5.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A. 食盐B. 味精C. 糖精D. 亚硝酸钠答案:A6.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重量分析法的精度一般为(C)。

A. 0.0001gB. 0.01gC. 0.1gD. 1g答案:C7.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通常采用(B)进行分析。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色谱分析法C. 原子荧光光谱法D. 质谱法答案:B8.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通常采用(A)进行分析。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色谱分析法C. 原子荧光光谱法D. 质谱法答案:A9. 食品中的微生物通常采用(D)进行分析。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色谱分析法C. 原子荧光光谱法D. 显微镜检查法答案:D10. 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中,相对误差表示为(C)。

A. 绝对误差/真值B. 绝对误差×真值C. 绝对误差/真值×100%D. 绝对误差-真值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步骤。

答案: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

2. 简述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常用方法。

答案: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常用方法包括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离子色谱法
03
专门用于离子型物质的分离和分析,适用于食品中无机阴离子、
阳离子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测定。
质谱分析法
质谱仪的基本原理
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功能。
质谱图的解析
阐述如何解析质谱图,包括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等的识别。
质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质谱法在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等分 析中的应用。
组分分离并依次检测。
应用
色谱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各 种成分的检测,如脂肪酸、氨基
酸、维生素、农药残留等。
0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
原理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优点
准确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缺点
操作繁琐,耗时较长。
应用
水分、灰分、脂肪等常量组分的测定。
05
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测定
水分的测定
直接干燥法
将食品样品置于干燥箱中,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计算水 分含量。
减压干燥法
在减压条件下,降低水的沸点,使样品中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 适用于含糖、脂肪等高温易氧化样品的测定。
蒸馏法
将食品样品与无水溶剂混合,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并测定其体积, 计算水分含量。
其他有害物质的测定
微生物毒素的测定
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 疫层析法等对微生物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和定量 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根据不同添加剂的性质,采用相应的色谱、光谱或电 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进行痕量分析和确证。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必修
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
教学方式:
实验前学生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将使用的实验仪器等;实验时老师讲解实验要求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整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考核要求:
从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全过程合理安排、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判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方法采用两级评分:通过与不通过。
能按时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通过。有下列情况(1)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2)无故缺席者;(3)违反实验室规定,破坏公物者。不通过。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还原糖测定
4
综合性
实验内容: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采用快速直接滴定法测定,计算,书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直接滴定法测定糖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容量法测定的技术。
必修
2
粗脂肪的测定
6
综合性
实验内容:正确采样,选择溶剂,索氏抽提,重量法测定,计算,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溶剂索氏提取法测定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天平使用、重量法测定的技术。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学生应了解食品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等步骤,了解食品中营养、危害成分和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实验原理,较熟练的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脂肪及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学会数据处理。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检验程序: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检验测定----分析数据处理----检验报告样品的采集:采样: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样品: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可分为检验、原始样和平均样检样:从分析对象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质原始样:是把许多分份检样综合在一起平均样:指原始样经过处理后,再采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采样原则(。

)采样方式:随即抽样、系统抽样、指定代表性抽样采样方法:不定比例采样、定比例采样、定时采样、两级采样为分析而采用的取样方法,在食品分析的一系列潜在误差源正占据第一位样品的保存:采得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检验,尽量减少保存时间,以防止其中水分或挥发性物质的三是以及其他待测成分的变化。

使样品发生变化的因素:水分或挥发性成分的会发或吸收、空气氧化、样品中酶的作用、微生物的分解样品保存的原则:防治外部干扰因素的加入及保证内部成分的不变防治污染、防治腐败变质(低温冷藏,0-5度宜)、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加入适宜的溶剂或稳定剂)样品保存的方法:净、密、冷、快样品的处理:样品的制备:按采样要求采得的样品往往数量过多,颗粒过大,因此必须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样品制备的目的:保证样品十分均匀,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为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必须根据水分含量、物理性质和不破坏待测组分等要求采集试样。

水分多的新鲜食品:用研磨方法混匀水分少的食品:用粉碎方法混匀液体食品:将其溶于水或用适当溶剂使其成为溶液,以溶液作为试样样品处理的目的:使被测成分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状态、消除共存成分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浓缩富集被测成分。

样品的处理方法:溶剂提取法:浸泡、萃取、盐析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它溶解分离的方法有机物破坏法:干法消化、湿法消化测定食品中金属或非金属的无机成分时,将有机物质进行破坏,使其转化为无机状态或生成气体逸出,以消除其对实验的干扰。

食品理化检验流程

食品理化检验流程

食品理化检验流程食品理化检验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这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关键的一步。

技术人员需要按照标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储存和处理符合卫生标准。

采集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如通过提取和处理工作,使食品内的待检测成分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便于进行理化检测。

2.样品的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将样品的待测定成分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状态,浓缩被检测成分,并最大程度地消除共存成分,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

预处理方法可能包括有机破坏法、蒸馏法.化学分离法、溶剂提取法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食品的类型和检测需求。

3.样品的检验测定:这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中,技术人员会使用各种仪器或化学测定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物质、添加剂等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色谐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方法、可见紫外光度法等,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所检测食品的特性。

4.分析数据处理:完成检测后,需要对测定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判断检测数据结果是否合理。

这一步还包括筛选出不合格的样品。

5.撰写分析报告:后,将检测结果和分析结果整理成最终的食品理化检验报告。

在食品理化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样品的抽取和制备过程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并避兔主观控制和影响样品的抽取。

同时,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抽取样品,并控制样品抽取的数量。

请注意,食品理化检验的具体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检测需求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调整。

同时,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他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定:审核:批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我院食品加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等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加工的工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紧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方便了因材施教。

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的学科,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课程发展的早期阶段:本课程以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为主线,通过食品加工环节和过程展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发展的改革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课程小组成员从理论和实践实训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精选,整合和精简,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

理论够用就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项目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整个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

同时,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基本原理及共性部分的讲授,通过代表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完善了现有教材的配套相关教学资源。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课程:对食品生产加工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熟练掌握食品加工及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保藏等;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食品物理特性测定—食品相对密度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物理特性测定—食品相对密度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三)测定方法
比重计法 2.方法说明
(1)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待测样液温度应为20℃。在测定密度的同时应测量试液 的温度,且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温度恒定。若不是20℃,可查表校正相对密度的读数。
(2)测定时应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密度计不得接触量筒的器壁和底部,待测液 中不得有气泡。
(3)读数时应以密度计与液体形成的弯月面的下缘最低点为准。若颜色较深,不易 看清弯月面下缘,则以弯月面两侧最高点为准。
(三)测定方法 1.密度瓶法 (2)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洗净、干燥密度瓶的质量。先装满纯水,密塞, 密度瓶
浸入2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0.5小时,用滤纸条擦干瓶外壁,加盖后称重, 得空瓶与纯水的质量;然后将水全部倾出,装满样液后,密塞,按上法操作,称 取空瓶和样液的质量,计算 (1)水和样液应完全装满密度瓶不得留有气泡,多余液体可从瓶塞顶部小孔 溢出,用滤纸吸去。 (2)在达到恒温后取拿密度瓶时,不得用手接触密度瓶的球部,以免受热使 液体流出,最好用工具夹取。 (3)水浴中的水必须清洁无油污,避免污染密度瓶外壁。 (4)天平室温度不得高于20℃,否则瓶中的液体会膨胀溢出。
(一)概述 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
通常应在d的右下角标明水的温度,右上角标明待测物的温度。
表示某液体在20℃时对4℃水的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 我国规定液态食品密度测定时的标准温度为20℃,所以食品理化检验中相对密度 通常是指20℃时,某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20℃纯水质量的比值,以d表示。
(三)测定方法
比重计法
1.原理 比重计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液体倒入一个较高的容器,再将比重计 放入液体中。比重计下沉到一定高度后呈漂浮状态。此时液面的位置在玻璃 管上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该液体的密度。测得试样和水的密度的比值即为相对 密度。

食品理化检验考试题含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考试题含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内容包括()。

A. 营养成分、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B. 食品外观、口感、营养成分、有害物质C. 食品外观、口感、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D. 食品外观、口感、营养成分、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2.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

A. 光谱分析法B. 色谱分析法C. 质谱分析法D. 比色法3. 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对于脂肪的测定常用()方法。

A. 滴定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红外光谱法D. 气相色谱法4.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目的是()。

A. 保证食品安全B. 保证食品质量C.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D. 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5.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A. 味精B. 食盐C. 亚硝酸钠D. 甜蜜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方法。

2. 食品理化检验中,如何测定蛋白质含量?3.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及检测方法有哪些?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某品牌奶粉因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导致大量婴幼儿生病。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请分析三聚氰胺是如何进入奶粉中的?2. 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健康有哪些危害?3. 针对此事件,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 作为检验人员,如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

2.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加强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建议。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C3. D4. C5. B二、简答题1.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2.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常用凯氏定氮法、酚试剂法、双缩脲法等。

3.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

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食品理化检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会从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检验方法和仪器、检验项目以及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一种研究食品结构、性质和成分的方法,旨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而且可以检验食品的物理、化学结构、营养成分等多种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和仪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多样,其中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生物学检验法是主流方法。

物理检验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法:采用肉眼,触摸和气味等方式来检验食品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内部结构等。

2.密度检验法: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究竟有多沉来检验食品,比如油脂的密度。

3.质地检验法:采用力学测试仪器等,来检验食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等。

化学检验法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检测。

最常见的化学检验法有:1.酸值:酸值可用于检测食用油脂中酸度的含量。

在酸值检验中,南苏丹微量制备器和比色分析仪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仪器。

2.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在食品检验中要注意重金属的含量。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3. 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含量检查可以通过测试设备检测,比如说 UV/VIS 光谱计,恒温水浴等。

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采用较多的是菌落计数、PCR技术等。

最常用的仪器有微生物计数器和荧光PCR检测系统。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十分丰富,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1.水分含量2.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4.糖含量5.酸碱度6.氨基酸含量7.香味成分8.色素成分9.微生物污染四、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各种生化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以了解食品的成分、性质、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溶性固形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测定,反映样品中的总溶解性成分。

2. 水分检验:对食品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水分是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3. 脂肪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脂肪是食品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4. 糖类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糖含量和糖的种类进行测定,糖是食品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5. 蛋白质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蛋白质是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6. 矿物质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7. 维生素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8. 酸碱度检验:对食品样品的酸碱度进行测定,酸碱度是反映食品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的重要指标。

9. 微生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测定,可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致病菌或微生物污染。

10. 农药残留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判断食品是否超过国家标准的安全限量。

11. 重金属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重金属是人体有害的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非法添加物检验:对食品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防止不合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

通过以上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食品样品的成分和质量状况,并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这对于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测定较深颜色样品的总酸时,可减少取样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荧光光度法测维生素C含量,反应最终生成一种荧光化合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乙醚萃取法中采用硼酸(2,6二氯靛酚)溶液提取样品中的维生素C。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淀粉遇碘-碘化钾变兰色。

A、正确B、错误6.()误差是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误差就越小,即准确度越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分析化学中,几个测定值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酸度计测定溶液pH值是基于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组成的化学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溶液的pH大小有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蛋白质测定样品消化时间的控制是消化液转清亮绿色即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GB601标准中规定标定标准溶液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6次,两人各作3平行。

A、正确B、错误11.()饮料酒标签标准规定,凡产品标准中已分等级的,还必须标明产品所执行的质量等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蛋白质测定时蒸馏应该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误差是用来衡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用基准物质标定溶液浓度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一般要选用摩尔质量较小的基准物质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预处理方法中,有机物破坏法常用于食品中无机成分的测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GB2757-1981是强制性国家标准,1981年发布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瓶颈部空隙太大,可能使碳酸饮料中CO2气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2.5mg/m3
B、10.0mg/m3
C、0.0125mg/m3
D、0.01mg/m3
E、未给出配制时的温度和大气圧无法计算标准状况下浓度
答案 A
6.当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可选择的采样方法是
A、注射器取样
B、溶液吸收法
C、固体吸附剂采样管
D、分配型采样管
D、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
E、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答案 A
13.用汞置换法测定CO时,载气中的CO选用哪种材料去除
A、分子筛
B、霍加拉特
C、活性碳
D、硅胶
E、碳纤维
答案 B
14.靛酚蓝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的氨灵敏度高、呈色较为稳定, 但要求操作条件严格,该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A、100±5℃
B、100±2℃
C、110±2℃
D、180±3℃
E、105±3℃
答案 D
2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锰等离子时,通常加入另一种金属离子与干扰物如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等含氧阴离子形成难解离的稳定化合物而释放出待测元素,请指出通常加入下列离子中的哪一种
C、采样时温度控制
D、显色时间
E、空白值的吸光度
答案 A
16.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空气中SO2,吸收液中加入EDTA-2Na的目的是
A、防止吸收液沉淀
B、消除O3 干扰
C、提高采样效率
D、消除或减少重金属离子的干扰
E、降低空白值
A、每个月校准一次
B、每周校准一次
C、每天校准一次
D、每做一个样品校准一次
E、每次开机校准一次
答案 E
21.毛细管色谱柱的柱容量小、出峰快,因此要求
A、 瞬间注入极小量样品
B、缓慢注入大量样品
C、缓慢注入极小量样品
D、瞬间注入大量样品
C、干燥和灰化的温度及时间
D、原子化温度和时间
E、净化温度和时间
答案 C
4.测定骨中钙的浓度,应选择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X射线衍射法
D、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E、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答案D
5.取0.10毫升一氧化碳纯气,用空气稀释至10升,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浓度是
B、碱性高锰酸钾法测耗氧量
C、重铬酸钾法测化学需氧量
D、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化学需氧量
E、五日法测生化需氧量
答案 B
40.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得某溶液E=290mV,相应的氟离子浓度为2.31mg/L,已知其E-logC的斜率为59mV,测得另一溶液的E=231mV,其相应的氟离子浓度为
C、 85%以上
D、 70%以上
E、 90%以上
答案 E
9.固体吸附剂采样管的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
A、 越小
B、 不确定
C、 越大
D、 与最大采样体积无关
E、 不变
答案 C
10.用固体吸附剂采样管采样,采到什么程度被认为是“穿透”了
B、塑料瓶装水样于冰箱内
C、玻璃瓶包黑纸装水样
D、塑料瓶包黑纸装水样
E、棕色玻璃瓶装水样
答案 A
36.水中有机氯农药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薄层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其中灵敏度最高,且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
A、比色法
B、薄层法
C、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
E、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
答案 D
37.水中氯化物在强酸条件下与NO3- 反应,生成NO或NOCl,使NO3-损失,结果偏低,必须消除氯化物的干扰。因此应先测氯化物含量,当水样中含有200mg/L氯化物时,应加入
A、含219.8 mg硫酸银溶液
B、含439.7 mg硫酸银溶液
答案 E
27.测有机物的水样,多选哪种容器作为盛水容器
A、塑料瓶
B、 玻璃瓶
C、 矿泉水瓶
D、药瓶
E、 啤酒瓶
答案 B
28.当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时,应采用下列何种温度范围烘烤?在此温度下,矿物质中含有的吸着水都可除去,重碳酸盐均转变为碳酸盐,部分碳酸盐可能分解为氧化物及碱式盐
A、从采样管流出气中发现被采集物
B、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5%
C、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10%
D、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15%
E、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20%
答案 B
11.采集颗粒物前,玻璃纤维滤膜必须经高温炉灼烧,之后放于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灼烧的温度和平衡的时间为
33.硝酸汞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化物,属于下列哪种滴定法
A、酸碱滴定法;
B、络合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E、电位滴定法
答案 B
34.氟离子选择电极测试时,为了求得氟离子活度与浓度之差有一固定值(使氟离子的活度系数为一常数),起主要作用的是离子强度缓冲液中的何种物质
A、显色液的配制
B、蒸馏水和试剂本底值的增高
C、样品溶液的保存
D、采样流量
E、H2S的干扰
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15.测定二氧化硫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四氯汞盐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和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这两种方法的相同之处是
A、显色原理
B、吸收液配制
B、0.009%。
C、0.05%。
D、0.005%。
E、0.001%。
答案 B
26.采集河流、湖泊的表面水样可在
A、 岸边取样
B、 水面下30~50 cm处取样
C、 距水底的距离10~15cm 处取样
D、 岸边1~2m处取样
E、距水面下30~50 cm,岸边1~2m,距水底的距离10~15cm 处取样
B、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
C、加入氰化钾掩蔽
D、加入盐酸羟胺保护
E、控制pH在8.5~11测定铅,控制pH在强碱性条件下测定镉
答案 E
25.用动态配气方法将已知浓度为0.1%的浓气以0.1升/分的流量与稀释气混合,稀释气流量为1.0升/分,稀释后的浓度是多少
A、0.01%。
A、酚酞为指示剂
B、甲基橙为指示剂
C、甲基红为指示剂
D、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
E、铬黑T为指示剂
答案 A
19.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对测定可产生干扰的物质是
A、H2S
B、SO2
C、O3
D、HCHO
E、CO
答案 C
20.使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分析仪时,用标准气校准仪器的频率是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冰醋酸;
D、柠檬酸钠;
E、冰醋酸和氢氧化钠
答案 A
35.测定水中苯并(a)芘时,水样采集后在现场立即萃取最好,若送到实验室萃取,应该用有金属衬里的玻璃瓶装水样,放于暗处。也可用下列何种保存方法保存
A、玻璃瓶包黑纸,每份水样包一张黑纸
A、Ca离子
B、Na离子
C、K离子
D、Ni离子
E、Ba离子
答案 A
30.测定钙、镁和锶时,常加入某种释放剂以消除在火焰中不易解离的磷酸盐等化合物的化学干扰,请指出常加入下列中的哪一种
A、铈盐
B、铁盐
C、锰盐
D、镧盐
E、镨盐
答案 D
31.欲测定某溶液pH值,要求精确到0.01pH单位,请问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卫生系统理化检验专业技能模拟试题Ⅰ
A1题型
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中微量镉时,通常选择的分析线是
A、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
B、第二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
C、第三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
D、第一激发态与第二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
E、第一激发态与第三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
A、滴定法;
B、比色法;
C、电位计法;
D、pH试纸法;
E、以上方法都不行
答案 C
32.欲测定某溶液中氯化物含量,要求精确到0.05mg/L,请问应选用哪种方法
A、硝酸银滴定法;
B、硝酸汞滴定法;
C、离子色谱法;
D、电位滴定法;
E、以上方法都不行
答案 C
答案 C
23.双硫腙—氯仿溶液在pH8.5~11.0提取铅时,为消除汞的干扰,需加入
A、KCN
B、氟化物
C、EDTA—2Na
D、酒石酸盐
E、柠檬酸盐
答案 A
24.用双硫腙法测定铅和镉时,如何消除彼此的干扰
A、加入柠檬酸铵掩蔽
A、300℃,24h
B、500℃,48h
C、350℃,12h
D、500℃,24h
E、300℃,48h
答案 D
12.固体吸附剂采样管采样后,样品保存要注意什么
A、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
B、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C、两端密封,常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
F、 进样速度和进样量无要求
答案 A
22.已知A气体含量为80%时,其峰高为100mm,现加入一个等体积待测样品,得到峰高为70mm,使用单点校正法可知该样品中A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