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MRI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且检查结果受磁场均匀度和扫描序列的影响较 大。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包括核素显像和功能 显像等,通过观察乳腺组织对放 射性物质的摄取和代谢变化,可
以辅助诊断乳腺病变。
核医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 现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尤其适用于无法触及肿块的乳腺
癌患者。
核医学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放 射性物质的应用,且检查结果受 病变组织摄取放射性物质的能力
影响较大。
04
乳腺影像诊断病例分析
乳腺癌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 关重要。乳腺影像诊断是乳 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 手段。
乳腺癌影像表现
乳腺癌在乳腺X线摄影、超 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常 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 曲等征象。通过分析这些影 像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块 的良恶性。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表现
乳腺良性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 规则的肿块,有时伴随钙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与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例预 后良好。但仍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恶变或复发的迹象。
其他乳腺疾病
其他乳腺疾病概述
除了乳腺癌、乳腺炎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外,还有许多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房 囊肿等。这些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也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乳腺癌诊断流程
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 除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乳腺癌治疗与预 后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等。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 的病情、年龄、激素状态等 多种因素。乳腺癌的预后与 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 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一)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一)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正文内容:一、乳腺癌的超声诊断1. 超声的优势和适应症2. 超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3. 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及分析4. 超声评估乳腺肿块的恶性概率5. 超声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二、乳腺癌的X线摄影诊断1. 乳腺X线摄影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及分类3. X线摄影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乳腺X线摄影中的乳腺密度分析5. 乳腺癌的X线摄影的误诊及解决方法三、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1.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分类3. 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5.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四、乳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1.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及分类3.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乳腺癌分期中的应用5.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意义五、乳腺癌的核医学诊断1. 核医学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核医学诊断表现及分类3. 核医学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核医学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5. 核医学在乳腺癌治疗后复查中的应用总结: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医学等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分期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采用多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

一、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1. 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一种安全、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和异常结构。

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形态等来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进而进行鉴别诊断。

2. 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在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乳腺组织内的密度变化、钙化灶等来鉴别乳腺癌。

此外,乳腺钼靶摄影、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等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影像,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平面、多序列、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它可以对乳腺组织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异常信号,并提供更准确的乳腺癌诊断信息。

乳腺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高风险人群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1.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

在影像学上,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一般不伴有钙化灶。

与乳腺癌的区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形态和边界特点。

2.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是由于乳腺管腔扩张或囊肿形成引起的乳房结构异常。

乳腺囊性增生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病变,边界清晰,内部透明度高,常见多发性病变。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特点。

3. 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常见于哺乳期妇女。

乳腺炎在乳腺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乳房肿胀、增厚,乳腺梁增粗,常伴有炎性渗出物。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发生背景和临床表现特点。

4. 乳腺纤维腺病变乳腺纤维腺病变是乳腺内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良性乳房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二)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二)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二)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出发,探讨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正文:一、乳腺超声1. 乳腺超声的基本原理2.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定位与识别中的价值4.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5.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术后评估中的意义二、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1.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的基本原理2.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手术前标志物定位中的意义5.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三、乳腺磁共振成像(MRI)1. 乳腺MRI的基本原理2. 乳腺MRI在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MRI在发现原发性乳腺癌中的价值4. 乳腺MRI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5. 乳腺MRI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意义四、乳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乳腺CT的基本原理2. 乳腺CT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CT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CT在乳腺癌术前手术方案选择中的意义5. 乳腺CT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价值五、乳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1. 乳腺PET-CT的基本原理2. 乳腺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3. 乳腺PET-CT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PET-CT在乳腺癌术前治疗评估中的意义5. 乳腺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价值总结: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乳腺MRI、乳腺CT和乳腺PET-CT 等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分型和分期、手术前标志物定位以及术后复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令
人关注。

对于这一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作为文本优化,现在开
始对您提供的文本进行精细化处理,以期达到输出期望的效果。

诊断乳腺癌,得从病史询问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力求详细
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比如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乳头溢液的颜色、量,以及皮肤的变形情况等。

同时,我还会关注患者的年龄、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等信息,因为这些都是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的因素。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我会充分利用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和磁
共振成像等技术。

乳腺X线摄影对于发现乳腺微小钙化灶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肿块的
性质。

磁共振成像(MRI)在判断乳腺病变的性质、范围以及是否侵犯
邻近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会进行血液常规检查,了解
患者的全身状况。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测有助于
判断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

病理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我会对疑似病变的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分化程度等,从而确定是
否为乳腺癌。

在鉴别诊断方面,我会注意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症、炎性乳腺癌以及男性乳腺癌等疾病进行区分,
因为这些疾病与乳腺癌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乳腺癌早期影像检查

乳腺癌早期影像检查

良性钙化X线表现特征为少数广泛分散的颗粒,大小较一致, 常见于囊性乳腺病(乳腺增生征)。这种钙化灶较恶性病变中 者更大。粗糙的不规则的钙质沉积,可见纤维腺瘤。环状及 壳状钙化,典型的见于导管扩张,偶而见于导管内癌。弯曲 的波纹状钙化,有时见于硬化动脉管壁。 总之,良性钙化呈壳状、条状、结节状或玫瑰状,每cm2不超过 5粒的分散样钙化。
癌灶与前哨淋巴结核素淋巴显像
免疫组化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年08期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早期乳腺癌的MRI检查
乳腺癌的MRI检查是当今影像学检查研究与 应用的热点。 1、软组织分辨率高 2、病变DWI扩散受限具有定性价值 3、动态增强血供特征具有定性价值 4、磁共振波谱(MRS)
MRI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至100%; MRI可检出和诊断小于1.0cm的癌灶。
2005年美国外科协会关于MRI检查适应症 • • • • • • • 已确诊乳腺癌病变范围及侵润深度的判断 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残余病变的评估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 新诊断乳腺癌,除外对侧乳腺癌 保乳手术后复发的监测 乳房成形术后的乳腺检查 高危病人的乳腺癌筛查
这类乳腺癌以目前的综合影像学检查是有可能够做出术前诊断的。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现状
• • • • • • • • 红外线扫描不能发现早期乳腺癌 钼靶X线照相(准确的应称为X线检查):属于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的数字化,可 用于早期乳腺癌检查,特别适于脂肪型乳腺,致密型乳腺不适用。 超声:常用于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超声受影响因素较多。 CT:不敏感,基本不实用 MRI:信息多,是检查和定性较小癌灶的敏感方法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4.6%,超声与X线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可达80% 以上。但对小于1.0cm病灶不敏感。 超声检查的“第二眼超声”及超声弹力成像(针对具体的兴趣区结节灶)的使用 非常重要 前哨淋巴结检测与活检(核素法)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多种方法。

其中,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乳腺X线摄影,医生可以观察到乳腺组织的内部结构,检测是否有肿块、钙化等异常。

乳腺超声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肿块的性质,判断其是否为恶性。

而乳腺磁共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组织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帮助。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医生首先需要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特征,包括乳腺的大小、密度、皮肤凹陷、包膜的完整性等。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皮肤凹陷等异常现象。

然后,医生会进一步观察乳腺中是否有肿块、钙化等病变。

肿块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灶块,而钙化则表现为白色的颗粒或团块。

这些病变的形态特征和位置都对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形态学特征,影像学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通过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的特殊技术,可以得知肿块的血供情况。

乳腺癌通常伴随着血供异常的改变,如血流速度增快、血管异常扩张等。

这些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提供给医生更直观的信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

从影像学图片上来看,乳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存在可能误诊的情况。

而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然而,影像学诊断乳腺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组织较密的患者中,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乳腺超声虽然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对于乳腺深部和胸肌后侧的病变检测较为困难。

而乳腺磁共振则受制于成本和可行性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及最新进展摘要: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乳腺癌疾病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中意义重大,临床中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含: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等。

所以需更为深入的探析各种影像学检验方法的价值,以期提升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MG;超声;BIS;MRI乳腺癌作为临床中好发的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之一,患病人群中男性占比仅为1.00%,女性占比为99.00%。

依照我国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国内乳腺癌疾病概率在女性全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

每年新增的概率在3%~4%,经常发病于30岁~55岁的女性群体中。

现阶段,临床瑞乳腺癌疾病致病因素并不明晰,处于疾病早期患者并无显著症状表现,对此早日发现与诊断,尽早给予其治疗可降低疾病致死率,改善预后。

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为乳腺癌疾病诊断与筛查中的主要手段,所以需对全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提升诊断的准确度。

1钼靶X线摄影(MG)MG诊断技术为现阶段对乳腺癌疾病筛查的主要方式,此诊断技术具备简便性、易行性、方便性、重复性高以及分辨率高等诸多优势,其运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特异度在87%~94%左右,敏感度在82%~89%左右。

MG诊断技术主要是运用X线将乳腺组织穿透实施投射,而后运用定影和胶片感光等相关程序全面成像。

MG诊断技术主要是对结节性质病变和肿块状病变诊断,可明确诊断无症状患者或是临床接受触诊表现为阴性患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恶性钙化检出概率在30%~50%范围内,作为对乳腺癌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国外诸多学者研究指出,MG诊断技术早期运用在乳腺癌疾病诊断中,检出率在25%左右,可减少疾病致死概率。

可MG诊断技术存在局限性,受到患者体态、形态、病变或是小癌灶等等均会引起假阴性诊断结果出现,使得临床出现误诊和漏诊。

有的时候不能够为医生提供定性的诊断,亦需将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联合运用,增强诊断准确度。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分析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分析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摘要】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最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最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准确性更高。

超声检查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对致密型乳腺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主要是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

ct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mri对软组织的对比性较高,能更好地显示血管动力学及形态学特征,所以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x线;ct;超声;mri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09-01乳腺癌在国内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在35-55岁妇女中,它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钼靶x 线、超声、ct及mri。

它们各有各自优点。

掌握各种检查手段的优势,以便更好合理使用,才能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临床表现乳腺癌病因不明,好发于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妇女,并有家族遗传趋势。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的恶性肿瘤。

有证据表明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可导致乳腺增生和癌变,肿块是乳腺癌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乳腺位于体表,所以较其他肿瘤容易发现,肿块多发生在乳房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常无痛,可有乳头溢液、糜烂湿疹样的改变,也可造成皮肤凹陷形成酒窝状,少数炎性乳癌酷似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乳腺癌易发生淋巴转移,多数位于腋下。

之后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远处转移可至肺、胸膜、骨骼、肝等处,并产生相应症状。

2影像学诊断分析2.1钼靶x线摄影[1]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对致密型乳腺、乳腺成形术后或术后评价存在局限性。

钼靶检查对老年人脂肪多,乳腺肥大的女性尤为适用,但对非脂肪型腺体不宜使用,容易掩盖肿瘤的影像。

乳腺癌的X线诊断

乳腺癌的X线诊断

细小多形性钙化
细小线样或小线样分支钙化
三、结构扭曲:乳腺的正常结构被扭
曲,但未见具体结节或肿块。如果没有外 伤史或手术病史,需考虑恶性可能,需要 活检。

四、双侧乳腺不对称 1.球形不对称:
相应区域有局限性致密区,即为球形不对 称,不伴有肿块,结构扭曲,常常为正常 变异,如果有触诊异常,应该穿刺活检。 2.局灶性不对称 与对侧乳腺比较,出现局灶性致密区,应 活检或进一步检查
毛刺状边缘
长毛刺
二 钙化
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作
为乳腺癌一个主要X线征象,它不仅可以帮助对乳
腺癌的确诊,而且约有4%-10%的病例,钙化是
诊断乳腺癌的唯一依据。在所谓临床“隐性”乳 腺癌中,至少有50%-60%是单独凭借钙化作出 诊断的,其中约30%左右是原位癌。70%左右是管 内癌、早期浸润癌。
一.肿块 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最基本 的X线征象。约70%的乳腺癌在X线上 能清晰显示肿块阴影。在脂肪型乳腺中 肿块的显示率最高,而在致密型乳腺中, 因腺体组织掩盖,肿块显示率最低。小 叶癌和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炎性 乳癌、导管内癌等常可见不到肿块。
1.肿块大小 在乳癌中,X线上测得的肿块90%以上小 于临床测量。这是因为乳腺在X线上虽然有 一定的扩大率,但在临床测量时,常将癌 性肿块周围的炎性浸润、癌瘤扩展浸润或 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皮肤组织等都包括在肿 物大小内,无法将这些因素去除,故测得 的大小要大于X线片上的大小。X线片上的 大小更接近于大体标本上瘤块的实际大小。
钙化
乳腺癌的钙化颗粒多数是磷酸钙,少数 为草酸钙。钙化多数是位于导管腔中癌细胞 的变性坏死区,在X线上多表现为成堆的泥沙 或针尖状钙化,少数为坏死癌细胞本身的钙 化。钙化亦可发生在浸润性癌灶边缘的坏死 细胞残屑内。在实性癌中,钙化可位于癌巢 内,呈边缘不规整的钙化斑。在腺癌中,钙 化可位于腺腔内,或在粘液腺癌的粘液基质 内。有些钙化则可位于癌旁正常乳腺末梢乳 腔内或间质内。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
一、早期发现:提高诊断准确性
1. 数字减影乳腺摄影(DBT):DBT通过多次曝光和数字合成,可获得全乳的立体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研究显示,DBT在早期发现乳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自动乳腺成像(ABI):ABI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大量乳腺图像,自动识别可疑病灶,提高了早期诊断的效率。

二、精准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1.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病灶范围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年轻女性乳腺肿块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三、个体化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 分子靶向治疗:针对乳腺癌特有的分子靶点,开展个体化药物
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2.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免疫治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四、综合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1. 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如DBT、MRI、超声等,相互补充,提高诊断准确性。

2. 影像学与临床信息相结合:全面评估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
力支持。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新研究领域在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有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未来研究还需探索新技术和方法,以在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并进行准确的影像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透视)、乳腺超声、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多种手段,以辅助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治疗。

一、乳腺透视乳腺透视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初步评估。

透视通过对乳腺组织进行放射线的特征性照射,然后使用相机进行拍摄,从而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和密度。

在乳腺透视中,可以通过对比剂的注射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二、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传播来获取乳腺组织的图像。

乳腺超声可以直观地显示乳腺的内部结构、肿块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对乳腺囊性和实性病变的鉴别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乳腺癌的影像诊断中,乳腺超声可用于评估乳腺肿块的性质、判断淋巴结转移和指导乳腺穿刺活检等。

三、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结构信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乳腺MRI主要通过乳腺组织内部的氢原子在强磁场和磁场梯度作用下产生的信号来进行图像重建。

乳腺MRI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特别是对于早期乳腺癌和复杂病例的检出率较高,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性和乳腺癌的血供等重要信息。

四、其他辅助检查方法除了乳腺透视、乳腺超声和乳腺MRI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用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

例如乳腺钼靶摄影术(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等。

这些辅助检查方法与乳腺透视、乳腺超声和乳腺MRI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评估乳腺癌的分期。

总结: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乳腺透视、乳腺超声、乳腺MRI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增加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乳腺活检尚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可用于致密性乳腺患者的肿瘤检测。 可用于经外科保乳治疗和放射治疗后的随访。 可用于乳腺有植入物病人的肿瘤检测。 可用于检查腋下的转移性淋巴结。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检测中的优势
无放射辐射
软组织分辨高
检测视野大
检测敏感性高
可作动态和功能性检查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检测中的限度
检查费用高 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浸润性小叶癌
乳头状瘤癌变
髓样癌
CT近年来进展迅速,自1998年推出4层螺旋 CT以来,至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 其扫描和重建速度已达0.5s以下,所切层 厚已可在0.5mm以下,分辨率已可达16线对
以上,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CT也可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测,其
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也相当高,检
肿块
呈点状或小分支状,或
两者均有的泥沙样钙化,钙化数量多、呈 经常呈不规则或结节状阴影、多为
高密度。其周围可见毛刺状改变。钙化与 肿块同时存在,可见钙化位于肿块中或位 于边缘。 结构扭曲 表现为放射状或局限性收缩, 或实质的边缘扭曲。
导管原位癌 有块影显示。
浸润性导管癌
表现为不伴肿块的簇状钙化,
钙化不均质,颗粒大小不一,少数可同时伴
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乳腺病变为常见病,影像学诊断在乳腺
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
乳腺癌的检测和治疗后随访。影像学检 查可有助于对那些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 癌的检出。
在欧美国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可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29%及因肿瘤而死亡病例的16%。其 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门诊医生 工作台
普 通 胶 片 图 像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乳腺癌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表现可归纳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两大类。

主要征象包括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毛刺和恶性钙化;次要征象包括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和漏斗征,血运增加,阳性导管征以及彗星尾征等。

(1)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

约70%的乳腺癌患者在X线片上能清晰显示肿块影,但其显示率随乳腺本身类型及病理类型而异。

脂肪型乳腺的显示率高,而在年轻致密的乳腺中,因腺体组织掩盖,显示率较低。

癌瘤的密度在多数情况下比较致密,比同等大小的良性肿块密度高。

肿块的形状多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肿块的边缘多数可见轻微或明显的毛刺或浸润,或两者兼有。

(2)局限致密浸润:当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发现不对称的较致密区,即为局限致密浸润。

此征象在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如增生、慢性炎症等,但约1/3系癌瘤所致,特别是小叶癌。

(3)钙化:钙化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X线征象,它不仅可帮助对乳腺癌的确诊,而且约有4%~10%的病例,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在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中,至少有50%~60%是单独凭借钙化而做出诊断的。

乳腺癌的钙化多表现为成簇细砂粒状或针尖状钙化,可在肿块内或在肿块外,也可看不到肿块,只见成簇的钙化。

(4)毛刺:毛刺征为乳腺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通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

X线上,毛刺的形态表现为多种多样,它可表现为较短小的尖角状突起,或呈粗长触须状、细长状、伪足状、火焰状、不规则形等。

有的病例毛刺较细小,须用放大镜或放大摄影观察才能识别出。

(5)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腺癌中的皮肤增厚可能是由于癌瘤越过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而直接侵犯皮肤,或由于血运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所造成。

在出现皮肤增厚的同时,还可同时伴有邻近的皮下脂肪层致密、混浊,并出现粗糙网状交叉的索条阴影,悬吊韧带增宽、增密,浅筋膜浅层也显示局限增厚、致密。

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女性乳腺组织中。

为了及早发现乳腺癌,并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1. 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X线摄影术是乳腺癌最常用的初筛和诊断工具,主要分为乳腺常规X线摄影和乳腺钼靶摄影两种。

通过乳腺X线摄影术可以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形态和结构,发现病理性钙化、肿块及其分布情况。

这些影像学表现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或乳腺密度较高的患者。

乳腺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结构和病理性改变,辅助判断肿块的性质和边界,对于乳腺肿块的定位、大小和形态评估有重要意义。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乳腺组织结构信息。

它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检测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乳腺密度较高的患者、家族性乳腺癌的筛查和对复发性乳腺癌的评估。

乳腺MRI可以提供三维立体的乳腺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

4. 乳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乳腺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和计算机断层摄影的优势,可以全身性地检测乳腺癌的病灶分布情况。

它对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评估及乳腺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

5. 乳腺钼靶导向下的局部活检乳腺钼靶导向下的局部活检是通过X线引导下的活检针对可疑乳腺肿块进行组织学检查,确定病理性质。

这是乳腺癌的最可靠诊断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学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在乳腺癌的医学影像学诊断中,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乳腺癌的检测率和诊断准确度。

综合应用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超声检查、乳腺MRI、乳腺PET-CT等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乳腺癌的病变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疗效及预测预后。

乳腺影像诊断(超全面详细)

乳腺影像诊断(超全面详细)
29
数目:单发或多发
部位:
左侧或右侧
内上、外上、内下、 外下 四个象限
大小:
临床检查测量的肿块明显 大于X线所示时,恶性可 能性大。(临床测量包括 瘤周浸润、纤维增生、瘤 周水肿及皮肤)
30
恶性 不规则 密度较高 边界不清 毛刺 分叶
31
良性钙化
Coarse Ca++ (popcorn)
75
76
56岁患者,无临床症状
77
51岁患者,无临床症状
78
61岁患者,右侧乳腺可触及肿块
79
动态增强曲线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单相型-良性, 平台型-良性/恶性 流出型-恶性。
Dynamic Enhancement
120
100 80 Washout
Plateau (biphasic)
60
40
59
钙化
60
乳 腺 癌 泥 沙 样 钙 化
61
62
团簇 状钙 化
63
皮肤增厚:49岁患者,左侧乳腺红肿2周
06/25/2008
08/04/2008
08/26/2008
64
皮肤增厚
65
毛刺肿块
皮肤增厚
66
皮肤增厚
67
皮肤增厚: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68
乳头回缩: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漏斗征”
恶性钙化分布:成群,成簇
33
Pleomorphic Ca++
Fine linear, branching Ca++
34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 •多形性钙化-颗粒 点状钙化 •线样分支状钙化
35
分布 •簇状 •线状 •段样 •区域性 •弥漫分布

乳腺癌MRI诊断

乳腺癌MRI诊断
18.王强修,阮永威,覃业军等,现代乳腺疾病诊断病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8.10:40-41
19.谷俊朝,阮祥燕编著,乳腺癌现代基础与临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48-49
20.黄小华,李真林,敬宗林等,医学影像技术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3.08: 139-140
21.张羽,王一民.乳腺癌MRI的诊断现状[J].人民军医,2005,48(8):481-483
2. ADC为恶性肿瘤弥散系数,乳腺肿瘤 ADC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恶性肿瘤生长活 跃、细胞密度高、ADC 小,良性肿瘤细胞密度低、 ADC大。ADC值的大小为: 恶性病变<良性病变 <正常组织。
3.早期强化率≥80% 对于乳腺癌有一定特 异性。
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敏感性为 91%,特异 性为 83%,乳腺癌在三型曲线上的可能性分别为 6%、64%和78%。
15.高学峰,孙臣义,王全,等,乳腺X-线摄影与核磁共振在诊断乳腺疾病上的优 势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2010,14(11):1826-1828
16.李澄,胡春洪,孙红光主编,比较影像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4:284285
17.巩涛主,张景华,张静等,现代乳腺外科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4: 271-275
一般认为, ADC值的大小为: 恶性病变 <良性病变<正常组织。
48岁,发现右乳肿块10天。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DWI呈明显高信号
ADC图信号较低,ADC值为0.889 (x13mm2/s)
6.强化方式: 斑点状强化、肿块样强 化(均匀、不均匀、环形强化、分隔、 中心强化)、非肿块样强(局灶性强 化、线样强化、导管样强化)
谢 谢!
5.1H-MRS在3.2PPM处复合胆碱峰诊断乳腺 病变的灵敏度为80% , 特异度为86%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护理课件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护理课件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方法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MRI检查
CT检查
包括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 乳腺X线造影。
高频超声是乳腺癌筛查 的重要手段。

对乳腺深部和多病灶的 乳腺癌诊断具有优势。
用于评估乳腺癌的淋巴 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流程
01
采集病史
02
体格检查
03
影像学检查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乳腺核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乳腺钼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3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护 理
CHAPTER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前的护理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前的评估
01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前的心理护理
02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03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护理
01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观察与记录
02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心理支持
案例二:中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三:晚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护理
总结词
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VS
详细描述
晚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旨在了解肿瘤的 扩散情况和评估治疗效果。护理工作重点 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如疼痛控制、 呼吸困难支持等。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 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临终关怀,帮助患 者和家属面对现实,提高生存质量。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护 理课件
目 录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概述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影像技术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护理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案例分析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非浸润性癌
原位癌(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 是指癌细胞局限于 导管、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基底膜内的浸润前期癌。
• 早期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 浸润性特殊类型癌
乳头状癌、髓样癌伴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
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
•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
有皮肤改变:
双侧诊断性乳腺照相爱和院超·声求 活实 检·创 新 ·奉 献 ·和 谐
预防 preservation
一级预防
• 改变生活方式:限制脂肪摄入,增加体育活动
•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
• 鼓励母乳喂养
• 更年期避免使用雌激素
• 积极治疗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检查方法:自我检查,乳腺体检,乳腺X线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有症状或体检阳性发现的妇女 有明显乳腺肿块:
<30Y 首选超声 ≥30Y 双侧诊断性乳腺照相检查
无明显乳腺肿块但有乳头溢液:
<40Y 评价乳头溢液性状 ≥40Y 筛选性乳腺照相检查
乳腺非对称性增厚或局限肿块:
超声/双侧诊断性乳腺照相和超声
乳腺癌
教学目的
1.了解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及乳腺局部解 剖、淋巴引流、血管与转移关系
2.掌握乳腺癌诊断要点分期分型及治疗原则 3. 熟悉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联系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 讲授重点 乳腺癌的诊断要点临床分期 • 乳腺癌的及各种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教学难点 乳腺癌的临床诊治的思维、方法
体检
乳房分4个象限 视诊:双侧对称,皮肤
改变,乳头情况 触诊:姿势,触诊手法
(乳房,淋巴引 流区的淋巴结)
乳房视诊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触诊
扪诊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淋巴引流区
乳头及腋窝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
大汗腺癌
• 其它罕见类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五、转移途径
• 局部浸润 • 淋巴道播散 • 血道转移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局部浸润 (皮肤、肌肉、筋膜)
沿乳腺导管或筋膜间隙 累及悬韧带(酒窝征) 累及皮下淋巴管(橘皮样外观) 皮肤表面形成卫星结节
侵犯皮肤及深部小血管 局部引流不畅 炎性癌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 乳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5年前10万 分之17,增加到去年10万分之52,上升超过三 倍。
• 生活水平越高,发病率越高。
• 与西方乳腺癌相比,中国乳腺癌有患者发病年龄 较轻,分期较晚特点。
• 由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二、病因 etioligy
• 月经初潮与绝经(早与晚)
• 与生育哺乳有关。
不婚、晚育、不育及不哺乳者发病率高。 初次足月产年龄:>30岁; 产次多、哺乳时间长→发生率低 哺乳可降低患癌危险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因素: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是普通人群的2~3倍。双 侧患病者危险性更高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预防 preservation 二级预防
• 普查
• 乳房的自我检查
• 专科医生检查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乳腺癌的自我检查
• 四指并拢伸开按压乳腺的每个部位,检查 有无肿块。
• 手法应轻柔,切忌抓、捏。
• 两侧对比

检查乳腺、乳头、乳晕下方和腋窝处。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2. 乳腺小叶:
15~20个,可推动,增生者 形成肿块
3.乳腺悬韧带(Cooper韧带)
受累时皮肤内陷—酒窝征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乳房解剖
胸大小肌 胸肌筋膜
乳腺小叶(15~20个)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输乳管 输乳孔 乳头
乳房脂肪体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 双侧乳房不对称 • 乳房有肿块、硬结 • 乳房皮肤有凹陷、水肿、红肿 • 乳头溢液、溢血、凹陷、偏斜 • 乳晕区皮肤增厚、瘙痒、脱屑 • 腋窝淋巴结有肿大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三、应用解剖
1.部位: 第2~6前肋间
胸大肌筋膜上 内界—胸骨缘 外界—腋前线 外观—半球形或圆锥形
乳房解剖
乳头 乳晕
乳晕腺
乳房脂肪体 输乳管窦
乳腺小叶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四、病理
作用
病理诊断与分期
评估复发风险 指导治疗选择 判断预后与预测
病理形态学
类型多,形态复杂
WHO分类法(2012)
最多见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63%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WHO分类法
深部发展侵犯肋间肌、肋骨、胸壁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淋巴道播散
最主要途径 腋下 次主要途径 内乳 第1 站(前哨淋巴结)、第2站、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淋巴道播散
四条途径: ①腋窝锁骨上途径:
最主要途径(75%) ②内乳胸导管途径:
次要途径(25%) ③沿深部淋巴网 ④皮肤淋巴网
筛查 Screening
• 目标人群:乳腺癌高危人群
• 目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分类:无症状且体检阴性妇女 有症状或体检阳性发现的妇女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无症状且体检阴性
以患病危险度分层---正常人群VS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曾胸部放疗 age≥35Y 改良Gail模型计算浸润乳腺癌5年发病率≥1.7% 明确家族史或遗传倾向或LCIS或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及综合治疗应用
爱 院 ·求 实 ·创 新 ·奉 献 ·和 谐
一、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发病率(incidence)及死亡率(mortality)
• 发病率较高,全世界每年发病120万人/年,死亡 50万人/年。
• 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
• 国外以北欧、北美高发,是亚、非、拉美洲的4倍, 国内则以京津沪等城市明显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