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科技工程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农业科技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见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应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安全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迫切需要安全、优质、高营养的绿色农产品。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其目的就是适应当今世界农业发展趋势,通过科技创新,满足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迎接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发展绿色农业,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需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农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来自于食物原料生产过程、加工过程、销售过程以及食用过程中的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了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发展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保障人们的食物安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化肥、污水灌溉等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地下水和部分农产品中过多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积累。另一方面,为控制植物病虫草害,不得不使用大量化学农药,从而造成不良农业生态链的恶性循环。我国每年的农药使用量已达100余万吨,为世界首位,其中80%为高毒农药,仅河南省就高达4.3 万吨/ 年。土壤、水体等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使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中大量残留,小麦、玉米等粮食的农药检出率达10%-20%,超标率为5%-10%,菜、瓜、果、茶则更高,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在30%和20%以上;动物性农产品不仅因生物链的蓄积作用受到农药、化肥的二次污染,而且因疫病的发生以及饲料添加剂和抗菌素的滥用等导致的污染更加严重,瘦肉精残留中毒时有发生;人畜共患病是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又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发生于欧洲的疯牛病、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从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制、创新入手,不断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控制,逐步建立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二)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是提高农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加入WT后,我国的农产品将融入国际大市场。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在关键领域占据并保持世界先进地位,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绿色农产品便成了当今世界发展
的潮流,并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11 个发达国家1998 年的绿色农产品销售总额为135 亿美元,其年均销售增长率为20-30%,预计到2006年,欧盟绿色农产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580 亿美元,美国增至470 亿美元,
而发达国家销售的绿色农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占绿色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价格比常规农产品高25-30%,有的品种高出1-5 倍。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绿色壁垒来阻止国外农副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农业生产必须与国际接轨,运用绿色营销标准,通过质量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未来农产品生产应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之上,保护并不断改善环境,才能使农业沿着持续、高效、健康的道路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控制各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农副产品的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目标。绿色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另外,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系统,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也必将获得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因此,在我省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一)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饱受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危害之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始了回归自然、保护土壤环境、生产无污染农产品的思想大转折,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的农业发展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有机农业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农产品高标准生产体系,即严格要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严格规定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条件,严格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我国从1989 年开始绿色农产品开发工作,1990 年,绿色茶叶通过国外机构认证并首次进入欧洲市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认证体系,《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与国际有机农产品通行标准基本接轨;截止1998 年底,我国已通过认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67 万亩,颁证产品近100 个品种,其中大部分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市场,1999年统计,我国绿色农产品出口额约为1500万美元,最近几年
出口增长
率都在30%以上
我国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比较容易转换成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但是,与发达国家利用现代技术生产绿色农产品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生物源农药和生物肥料等生产资料的研制和应用方面。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下:
1.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制与开发应用
种植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国内外都把抗性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创新作为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基本环节。抗病虫草害、抗干旱、盐碱、霜冻等生物逆境育种材料的筛选已经有几十年的工作积累,发现了一大批抗源材料,如美国培育的抗虫玉米,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培育的抗病虫害水稻,我国培育的一系列小麦抗病品种等早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作物秸秆、绿肥等植物性肥料和动物及其排泄物等动物性肥料由传统的堆肥化处理和自然利用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生物肥料由豆科作物接种剂向非豆科接种剂方向发展,由单纯的接种剂向复合生物肥发展,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由抗逆性差的无芽孢微生物向高抗性芽孢微生物方向发展。目前仅国内从事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产的企业已达250-300 家。
适合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生物源农药发展也十分迅速,植物源农药、虫源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及抗生素正在取代化学农药。我国在杀虫植物的开发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申请的技术专利达300 多种,油酸烟碱乳油、印楝素杀虫乳油等26 种植物源农药已获准登记并进行商品化生产,但其稳定性仍较差,影响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我国虫源性农药研制与开发相对比较落后,虽然也研制出灭幼脲等农药,但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市场上销售的抑太保、农梦特等一系列害虫生理生化干扰剂均为90 年代国外研制成功的产品;目前,用量更少、无毒无害的超微量仿生行为调控剂正成为虫源性农药研制的热点;生物技术的应用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研制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Bt 基因工程杀虫剂研究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并开发出相应的保护剂、增效剂,已进入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正式注册登记的Bt 生产厂已有68 家,另有10 多种昆虫多角体病毒已完成中试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微生物杀菌剂及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井岗霉素、中生菌素、阿维菌素等29 个农用抗生素已在我国登记注册,增产菌、菜丰宁、丰收菌、木霉菌等近10 个拮抗菌产品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自20世纪50 年代以后,我国已相继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牛瘟兔化、猪瘟兔化、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猪丹毒等毒力稳定而免疫原性好的弱毒疫苗,极大地控制了许多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烈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通过自身免疫,大大减少了抗菌素的使用,增加了畜禽产品的安全性;随着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畜禽疫病和各种有害物质残留诊断方法的研制进展相当迅速,酶标记抗体、荧光素标记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DNA 探针以及PCF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检疫水平。此外,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性抗菌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安全性饲料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