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1000~2000ml/d左右,平均1500ml; 多尿:>2500ml /d 长期、持续; 少尿:100ml~500ml /d ; 无尿:<100ml /d 。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
渗透压:50~1200mOsm /血浆300mOsm
尿的浓缩:高渗尿(高于血浆渗透压)
它与集合管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 段肾来自髓袢降支细小 管
髓袢细段
段 髓袢升支细

髓袢升支粗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两类肾单 位和肾血管 的示意图
处于肾皮质不 同部位的肾单位 和肾血管的结构 显著不同

(二)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小A口径 髓袢长度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 自身调节
– 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10.7~24.0kPa/ 80 ~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 机制:肌源学说 (Q = P/R)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 – 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概述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八节 排尿活动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排泄: 是指机体将体内
物质代谢的终产物、 多余的物质以及进 入机体内环境的异 物,经一定的排泄 途径排出体外的过 程。
1.球旁细胞
球旁细胞为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能 合成和分泌肾素。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 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
同时是一种较为敏感的牵张感受器,能感受血管 容量和压力的变化。当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 时,可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
2.致密斑
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小 管液流量减少时,致密斑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 细胞,使球旁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加。
RPF:肾血浆流量 GFR:肾小球滤过率
2.神经和体液调节(应急)
①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②体液调节
NE、E、VAP、AngⅡ分泌↑→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作用
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 小囊上皮细胞所组成。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 窗孔,直径为50~100nm。
2.基膜层: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 维网,其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
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 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
机体的排泄途径:
二、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泌尿功能 1.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 2.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 3.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细胞生成素 3.羟化的维生素D3 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
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
三、尿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尿量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 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 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 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 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 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
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 似 。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
电学屏障作用: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表面都覆盖有 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层,能阻止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 通过,该现象称电学屏障作用。
滤过屏障——滤过膜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阴 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外层 中层
内层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电学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滤过膜的通透性
尿的稀释:低渗尿(低于血浆渗透压)
pH值:5.0~7.0/血浆7.35~7.45
(三)尿的化学成分
含水约95%~97%,固体物只占3%~5%。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的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
多 (85-90%) 较小
A入∶ A出= 2∶1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近髓肾单位 少 (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
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三)球旁器
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间质细胞 组成
肾小球和球旁器结构示意图
交感神经 球旁细胞 肾素 球旁器 致密斑 间质细胞
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
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 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血液供应丰富但分布不匀 约为1200ml/min,
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脏皮质—— 94%左右 肾脏外髓—— 5%~6% 肾脏内髓 ——1%
肾脏血管
2.血液流经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 (1)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滤过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 (2)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 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一)滤过率(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也就是每分钟生
成原尿125ml,由此推算每天生成原尿为180 L。 (二)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 可用下式表示:滤过分数=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已知滤过率为125ml/min,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 则滤过分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