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68c12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协议、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系统,并对网络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媒体接入控制第三章:网络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网络层的协议•路由算法第四章:传输层•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协议第五章:应用层•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DNS协议•HTTP协议第六章: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和防御•网络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主要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进行。
实验操作主要通过网络仿真软件、虚拟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综合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比重如下:•闭卷笔试:50%•实验报告:30%•课堂表现:20%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库罗斯,原子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Jim Kurose,Keith Ross,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进度安排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周第二章数据链路层2周第三章网络层2周第四章传输层2周第五章应用层2周第六章网络安全2周总计- 12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高级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511b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和安全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安全的基础知识。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方面的实际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掌握常见网络技术和协议的原理与应用;2.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能够独立搭建、管理和维护小型局域网;3. 熟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识别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4. 掌握常见的网络攻防技术,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概念与发展历程-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 IP地址、子网划分与路由选择- 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2. 网络通信技术- 数据传输方式与传输介质- 网络拓扑结构与交换机路由器配置 - 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处理- 无线网络技术与应用3. 网络安全基础- 网络安全概念与需求-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与安全策略 -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4. 网络安全实践- 网络漏洞扫描与修复- 恶意代码分析与处理-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网络安全法规与道德规范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方式,介绍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搭建、配置、管理和安全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论文和文献,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和安全概念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验成绩: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书目1.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2.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李旭明3.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熊惠麟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学习此课程,相信能为学生开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领域的学习之旅,为未来职业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ad0e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b.png)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训2.主讲教师:XXX(姓名)3.学时:XX学时4.实习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二、课程简介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并能描述其工作机制;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和技术,如TCP/IP协议、HTTP协议、局域网技术等;3.能够搭建和配置局域网网络环境,并能使用常见的网络调试和分析工具;4.具备计算机网络问题排查和故障修复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网络项目的规划和实施;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和实现网络解决方案。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实验1: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族、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等。
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给定网络拓扑的搭建和配置。
并能够进行网络通信的测试和分析。
2.实验2:网络协议分析与抓包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数据包的抓取和分析、常见网络协议的解析和验证、网络协议的安全性评估等。
实验要求:学生能够使用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对给定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分析,并对网络协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3.实验3:局域网环境搭建与配置主要内容包括: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VLAN的划分和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
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项目需求,搭建和配置局域网环境,并能进行网络通信的测试和故障排查。
4.实验4:网络安全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攻防与检测、网络流量监控、网络访问控制等。
实验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安全工具和技术,对网络进行攻击和防御,并能进行入侵检测和流量分析。
五、实训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占比:30%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过程的记录与演示、实验中的表现等。
2.实训项目成绩占比:60%根据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项目的创新性和运行效果等综合评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c3ec3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a.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标准,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了解网络分层模型、协议、地址和路由等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应用。
4、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
三、课程内容1、网络概述: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2、网络协议层次结构:介绍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层次结构,以及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3、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网络接口:介绍网络接口的类型和标准,如Ethernet、Token Ring、FDDI等。
5、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UDP、HTTP、FTP、SMTP等。
6、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和相关技术,如多媒体通信、电子商务、远程访问等。
7、网络管理和安全:介绍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网络管理协议、防火墙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ed1172d4d8d15abf234ee7.png)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4300131 课程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24 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计算机技科学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做好知识准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安全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网络方向学科专业课。
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及其方法。
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的诊断与消除等。
三、预修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课堂讲授内容与学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以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如何评价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是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结构以及配置实验环境。
难点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安全的定义2 网络安全的特征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节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1 协议安全问题2 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漏洞3 安全管理问题4 黑客攻击5 网络犯罪第三节常用的防范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 采用访问控制3 数据加密措施4 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网络安全策略1 我国评价标准2 国际评价标准第五节环境配置1 安装VMware虚拟机2 配置VMware虚拟机3 Sniffer工具的介绍和使用第二章远程攻击的一般步骤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网络攻击的过程及其分类。
理解本地入侵和远程入侵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af04a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与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平台,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了解各层协议的功能、数据格式和交互过程;4.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特征与应用;5.熟悉常用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1.信号的基本概念2.传输媒介3.信道带宽4.调制与解调5.误码率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基本概念3.差错控制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5.以太网6.ARP7.RARP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2.IP协议3.路由选择协议4.ICMP协议第五章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2.TCP协议3.UDP协议4.数据分段与组装第六章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2.DNS协议3.FTP协议4.SMTP协议5.HTTP协议第七章网络安全1.安全的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础3.防火墙4.VPN5.病毒和恶意软件6.安全认证和安全协议第八章网络管理1.管理的基本概念2.SNMP协议3.网管功能和结构4.SMI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和综合实践等。
其中,课堂讲授以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讨论则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实验和综合实践则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问题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评分方法本课程评分一般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43f4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3.png)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学习,使大一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计算机网络概述a. 实验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b. 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c. 实验要求:准确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实验二:网络通信协议a. 实验目标:了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族。
b. 实验步骤:通过模拟实验、抓包分析等方式,研究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c. 实验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验三:局域网配置与管理a. 实验目标:学习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搭建局域网、配置网络设备等方式,实现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
c. 实验要求:熟悉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拓扑结构和配置方法。
4. 实验四:网络安全与防护a. 实验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攻击等方式,学习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法。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防护方法。
5.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a. 实验目标:学习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优化技术。
b. 实验步骤: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和优化方法,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性能测试的工具和方法,能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
三、实验要求1.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工具。
3. 实验讨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
4. 实验考核: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4b90e4fc4ffe473268ab1e.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网络互连技术;掌握Internet的应用及使用技巧;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概念、新技术,从而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
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概念与传统的电话交换机数据交换概念的区别, OSI/RM, TCP/IP, ATM 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基本功能; INTERNET 的IP 理论,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集成; 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软/硬件; 网络互连及设备; 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 INTERNET的各种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讲授, 课堂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知识由教师授课。
该课程配备有单独的实验课。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结构, 计算机基础, 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冯博琴、陈文革主编,《计算机网络(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第1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系统1.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5计算机网络分类1.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1基本概念2.2信息及其主要特性2.3传输介质2.4数据编码2.5多路复用技术2.6数据交换技术2.7差错控制及检错重点:信息及其主要特性、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技术难点:信道复用技术、编码理论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1网络体系结构3.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3OSI各层概述3.4TCP/IP体系结构重点: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难点:体系结构分层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4.1局域网概述4.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3传统以太网4.4局域网扩展4.5高速局域网技术*4.6无线局域网4.7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标准4.8简单局域网的构建重点: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MAC层难点:时延的计算、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第5章计算机广域网技术5.1广域网概述5.2公共传输系统5.3广域网的通信服务类型5.4广域网的帧封装格式5.5公共电话交换网5.6综合业务数字网5.7数字数据网(DDN)5.9帧中继方法重点:广域网的通信服务类型、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难点: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6.1概述6.2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重点: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难点: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第7章常用网络设备7.1网络接口卡7.2中继器和集线器7.3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7.4路由器7.5网关相关标准重点:网络设备的功能、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难点:STA算法、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第8章网络互联与因特网基础8.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8.2因特网的体系结构8.3因特网接入技术8.4因特网的链路层与网络层8.5因特网传输层协议重点:因特网的体系结构、IP地址编制机制、子网规划、路由选择协议、端口、UDP协议、TCP协议难点:IP分组转发原理、路由选择协议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5c11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png)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网络安全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与挑战,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共计36学时。
二、课程内容2.1 网络安全基础概念2.1.1 网络安全定义与范畴2.1.2 网络攻击与威胁类型2.1.3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2.2 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2.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2.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2.2.3 密码学与加密算法2.2.4 安全漏洞分析与修复2.2.5 安全审计与监控2.3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3.1 安全策略与规划2.3.2 风险评估与管理2.3.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2.3.4 合规性与法律法规要求2.4 信息安全意识与教育2.4.1 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2.4.2 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2.4.3 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3.1.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1.3 学生互动与小组讨论3.1.4 网络安全实验室实训3.2 评估方式3.2.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3.2.2 实验报告与作业3.2.3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4.1 教学资源4.1.1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4.1.2 网络安全实验室4.2 参考书目4.2.1 《网络安全概论》,王晓阳,清华大学出版社4.2.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李明,电子工业出版社4.2.3 《信息安全与保密学导论》,马骏,国防工业出版社五、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5.1 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
5.2 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网络安全领域相关经验的教授和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与指导工作。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d486e4b14e852458fb5732.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3G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总学时数:72实验(实训)或上机学时:18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结构》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为信息工程(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计算机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学习其它网络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网络能力培养起到关键、基础作用的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的原理及扩展;IPv4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器及IP数据转发原理;RIP协议原理;OSPF协议原理;TCP与UDP协议原理;DNS、HTTP、SMTP、POP3、DHCP、Telnet、FTP协议及原理;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原理;无线网络基本原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常用网络故障诊断工具;常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及使用方法;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结构;(3)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层和工作原理;(4)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5)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及工作原理;(6)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硬件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7)熟悉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扩展方法;(8)掌握应用层协议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熟悉网络管理的含义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原理;(9)了解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了解无线网络原理;了解IPv6协议。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7358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和技术,为未来的网络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网络拓扑、通信协议、网络设备等。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模块。
3. 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IP、TCP、UDP、HTTP等。
4. 能够应用网络调试和分析工具,解决网络故障和性能问题。
5. 了解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网络拓扑和通信方式1.3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原理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2.3 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3. 网络协议和技术3.1 IP协议和路由算法3.2 TCP和UDP协议及其特点3.3 DNS、HTTP、SM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4. 网络安全和管理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4.2 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加密技术4.3 网络性能管理和故障排除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模拟软件、网络调试工具等进行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网络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学生的文档撰写和表达能力。
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五、教材参考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谢希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 Andrew S. Tanenbaum,机械工业出版社六、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5002
课程名称: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课程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Security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 5
先修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网络计算、随机过程与排队论、网络存储及讨论、网络程序设计、网络运行与维护、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组网工程
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随着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病毒肆虐、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我们正常工作。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全球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漏洞挖掘与防御技术是当今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加强防范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和抵御黑客的袭击,提高抗威胁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因信息泄露、破坏等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其形象的影响。
使同学了解本专业实际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新增的课程实践环节,通过内容讲解、现场演示与实践动手操作,复现漏洞分析的成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的漏洞挖掘及利用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入侵,并设计防御的能力。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综合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第1次课(4学时):Android环境Drozer渗透测试框架使用方法
1. 渗透测试框架Drozer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总体介绍;
2. 渗透测试框架Drozer漏洞扫描引擎和典型Module检测模块的使用方法介绍与实例
- 1 -
验证;
3. Drozer测试框架的功能module扩展方法及使用。
第2次课(4学时):渗透测试工具BurpSuite的使用方法
1. 渗透测试工具BurpSuit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总体介绍;
2. 渗透测试工具BurpSuit的暴力破解和流量劫持功能的使用方法介绍与实例验证与
测试;
3. 渗透测试工具BurpSuit的扩展方法及使用。
第3次课(4学时):安卓APP典型漏洞分析与验证(1)
1. 安卓APP的Activity组件与Intent通信机制的介绍与缺陷分析;
2. 对APP的Activity组件暴露与私有界面越权执行的典型漏洞进行分析与研究,并
对国家漏洞库CNVD典型Activity漏洞进行分析与实际测试与验证。
第4次课(4学时):安卓APP典型漏洞分析与验证(2)
1. 安卓Content Provider组件Broadcast机制的介绍与缺陷分析;
2. 对APP的Content Provider通信劫持与拒绝服务典型漏洞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国
家漏洞库CNVD典型Content Provider漏洞进行分析与实际测试与验证。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2 + 16 学时,其中:讲授2 学时,实验16 学时。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 2 -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测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比例如下:平时讨论成绩:10%。
主要考核同学出勤情况、对所实验内容和目标的理解程度;
实验测试成绩:80%。
主要考核同学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成绩:10%。
主要考核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包括部分硬件或程序代码。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网络安全实验教程(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沈鑫剡,俞海英,胡勇强,李兴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
[2] 网络安全测试实验室搭建指南,[美] 迈克尔·格雷格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
[3] 网络安全实验培训教程,方滨兴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
六、说明
无。
2017年3 月1 日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