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总结参考范文之六二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治理体系,加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
作为虚拟的人造空间,互联网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开放性、全球互联、非中心化及架构层(设施层、协议层和信息层)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维护网络安全,必须是整体的、开放的、动态的、相对的和共同的,而不是割裂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的和孤立的。这些新特点再加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框架地位,使得互联网给政权、主权、安全和全球治理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作用有三个:一是能提升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二是能进一步提升对数据的安全管理;三是可以拉近信息化部门与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为师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参与者。
网络安全为师生,网络安全靠师生;七分管理,三分技术,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摸清家底,坚持到底!信息化管理者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管理,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领会国家领导人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师生、各职能部门、院系都能够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由于学院、部处各单位在管理上相对独立,因而内部机制不尽相同,造成了信息资源梳理方面的困境,各系统之间的管理也缺乏一致的流程和规范。要解决这一系统性问题,
需要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的治理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1.高校网络安全应该纳入学校整体安全大平台管理范畴,日常管理制度、措施执行、绩效评价等都可以参照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将网络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能适应网络安全形势变化
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明确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总体框架、组织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内容,对各类信息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高校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确保高校信息化基础软硬件环境和应用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3.高校作为事业法人单位,在网络安全工作中是以一个整体来应对的,因此学校层面在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中要明确网络安全工作中的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责任整体担当理念,特别是在如何加强应用安全建设、如何处置信息系统漏洞、如何处置网络安全事件上,要尽可能避免信息沟通不畅、责任互相推诿等影响学校整体安全能力的情况发生,主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都应该主动担当,从自身专业能力角度为学校整体安全水平提升尽职尽力。
高校网络安全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技术自主可控、安全治理体系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高校网络安全工作很有必要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来有效应对。高校网络安全工作一直在路上,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方针指引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监督下,高校网络安全工作一定会摆脱被动局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