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案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年 8月 02
总第 22 5 期
教学 实践
《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 图》 教学案例
吴 俊 义
( 重庆市辅仁 中学校 , 重庆 440 ) 0 10


背 景 说 明
《 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 是新一 轮教育改革新课标背景下 , 北师大教材七年级上第一章《 丰富图形来自百度文库界》 中的一节。 发展学 生 的空 间观念是《 正方形的平面展开 图》 学习的核心 目标 , 而能 由正方体 的形状想象 出平 面展 开图形 , 由平面 图形 想象 出实物 的形状 , 进行几何体 与展 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 问观念 的重要 方 面 。同时 , 学生需要根据 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 的数学 活动经 验, 从观察正方体 开始 , 通过观察 、 操作 、 想象 、 理 、 推 交流等 大 量数学活动 , 步形成 自己对空 间与 图形 的认识 。 逐
( ) 生互动 , 作 学习 二 师 合 数学教学是 数学活动 的教 学 , 是师生 互动合作 、 同发展 共
言描叙其过程。 ( ) 前 准备 四 课 1 . 每位学 生准备 3 自制小正方体 、 个 圆柱 、 圆锥各一个。 2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剪刀 。 . ( ) 学过 程 五 教 1 . 创设 问题情境 , 引入新课 。 师 : 前面的学 习中 , 在 我们 可 以根据所 给 的图形 折叠成 六 棱柱 、 三棱柱及 四棱柱 , 但如果 给出几何 体 , 例如我们熟悉 的正 方体 , 如果沿某些棱剪开 , 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这样的 平 面图形有多少种 呢?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具体操作和合作交流 来 回答这几个 问题 。 ( 这样通过具体设 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 的课题及用 什么方法来研究探索 。) 2探索新知 。 . 师 : 方体是 四棱柱 , 正 是否 可以根据棱 柱的展 开图将它展 开 ?我们先来 回忆一下棱柱的展开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呢? (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正方体平面展开 图的研究方 向——类 比棱 柱 平 面 展 开 图 。 ) 生: 棱柱 的平 面展开 图必须满 足两个条件 : 第一 , 中间的长 方形的个数与两侧多边形的边数相 同。第二 , 两个多边形应位 于 中间长方形的两侧 。 师: 下面同学们就用你手 中的工具将正方体仿造棱柱的展开 图展开, 小组内交流 、 讨论, 最后派一代表陈述你们小组的想法。 ( 学生在具 体操作 中体会 有序 的思考和分类讨论 的数学思 想; 感知正方体仿照棱柱的展开图展开 的方法 ; 验证其六种平面 展开图。此时教师深入学生中去 , 对较困难 的学生予以指导。 ) 生: 我们组 认为把正方体 当成 四棱柱 , 只需任意 相对 的两 个 面作 为上 、 下底面 , 其余 四个 面作 为侧面 , 将上 、 底面与侧 下 面相连底 四条棱任意剪开三条 ,再将 四条侧棱任 意剪 开一 条 , 就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平面展 开图。我们 的展开 图有 :

师: 是不是这样 的呢?我们可以用手 中的图形操作一下。 ( 利用操作验证空间想象。 ) 生 :学生动手操作后先后 回答 ) 能 , ( 不 有两个面重合 了。 师: 那么 , 老师这儿有这样一个 问题 ; 将正方体的某些能剪 开 , 成 一个平 面 形 , 展 需要 剪开 几 条 棱 呢 ? 生 :学 生 经 过 实 际 数 一 数 、 论 ) 要 剪 开 7条棱 。 ( 讨 需 师生共 析 : 因为正方体有 l 2条棱 , 面 , 其表 面展成 6个 将 个平面 图形 , 其面与 面之 间相连 的棱有 5条 , 因此需要 剪开 7 条棱 。 师: 刚才我们研究 了正方体 的表 面展开 图 , 同学们 思考 请 圆柱 、 圆锥的侧面展开 图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 请 再 动手操作验证 。 ( 让学生发挥 空间想象 , 先 将侧 面展开图画出来 , 再操作验 证 , 师对 困难学生加 以指导 。) 教 3/结 。 .、 J () 1经过动手操 作 、 合作交流得到了正方体的 l 种平 面展 1 开 图, 发展 了我们的空间观念 。( ) 2 通过想象和操作 , 得到 了圆 柱、 圆锥 的侧 面 展 开 图 。
生: 我将正方体的每条棱编号 , 如图所示 , 如果沿着② 一③ 一④剪开后 , 再分别沿着⑤—⑨—⑩ , 剪开 , 再剪开⑧便可得到
展开图( ) 7。

生: 类似的还 可以得到下图( )( ) 8 、9 。
师: 同学们思考这三个 图有什么特征 ? 生: 都是横看是三行 , 面一行都是两个面并排 , 上 中间一行 都是 三个 面并排 , 面一行都是一个 面按顺序排列 。 下 师 :出示两个六个面组 成的平 面图形 , 图( 0 、1 )请 ( 如 1)(1) 同学们思考这两个 图形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吗? ( 引导 学生利用逆 向思维拓展学 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 正 将 方体的平 面展开 图补充完整 , 同时黑板上 已有序地展示出正方 体的 1 种平面展 开图。) 1 师 : 出示 图(2 ) 图(2 , ( 1 )如 1 )这个平面 图形 经过折叠后 能 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生 :稍微思考后 回答 ) ( 我觉得 不能 , 因为这样 折叠 总会 有 两个 面重合 。
二 、 学 目标 教 1 . 加深对 所学知识 的理解 , 固所学知识 , 巩 拓宽知识面。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三 、 学 形 式 教 以实验研究活动为主 , 辅以教师讲解 , 引导学生观察 、 实验 分 析, 进行探究性教学 。 四 、 学 准 备 教 1仪器器材 : . 锥形瓶 , 头滴管 , 胶 托盘天平 ( 带砝 码 )小 气 , 球, 管。 导 2实验药 品 : 酸钙 , . 碳 稀盐酸 , 氢氧化钙溶 液 , 氢氧化钠 溶 液, 硫酸铜溶液 , 氯化铁溶液 , 氯化钡溶液 , 酸钠溶液 , 硫 碳酸钠 溶液。 3 电解过程课件 。 . 水
组: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 三组 : 第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 四 第
组: 氢氧 化 钙 和 碳 酸钠 反应 。 3分析 数 据 。反 应 前 的质 量 ( 括 哪 几 部 分 的 质 量 )反 应 . 包 , 后的质量( 包括哪几部分 的质量 ) 。得出 : 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 的 总质量等于生成 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 4对 演 示 实 验碳 酸钙 和稀 盐 酸 反 应 的结 果 进 行 分 析 , 请 . 并 学 生 提 出 整 改措 施 。 5播 放 水 电 解 过 程课 件 , 察 什 么发 生 了 变 化 , 么 不 变 , . 观 什 学生 自然而然地从微观角度 去分析质量 守恒 的原 因。 七 、 学后 记 教 如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较薄弱 , 也可把上 面的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教师演示实验 . .
1 5・ 2

新 校 学 习
XniY aX ei j a unu ̄ Xo
教学 实践
《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案例
王 圣花
( 温岭市新河镇 中学 , 浙江
教 学 理 念 探 究 性 教 学 由重 教 师 教 向重 学生 学 转 变 , 由重 结 果 向 重 过 程转变 , 最后也许没有得到确定 的结 果 , 或得到 的结论是 不完 善的 , 但只要学生努力进行 了探究 活动 , 掌握了进行探究 的基
二、 主题 说 明
( ) 一 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 , 充分 实践 , 达到 解决问题 的 目的 让学生体会 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 操作。操作数学是在新 课 程标准下提出的一 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 让学生在操作 中去体 会、 感知 、 证 , 验 启发学生思考 , 使学生操作与 思考 相结合 , 从而 解决问题并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本节 中有五处需 要学生操作 。 第一 , 准备 阶段 : 要求 每位学生在 课前 自己动手制作 3~5个 小正方体。 第二 , 在课堂上 , 利用棱柱平 面展开 图的方法探索正 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过程 。第 三 , 在探 索是否有别的正方体平 面展开图时。第 四, 在验证一平 面展开 图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时。第 五 , 探究 圆柱 、 圆锥 的侧面展开 图时 。

() 4
() 5
() 6
师 : 同学们观察上述展开图有什么特征吗? 请 ( 学生小声交流讨论 。) 师 生共析 : 方体作 为四棱柱 仿照棱 柱 的展开 图共 有六 正 种, 但正方体 是一个六个 面都 是正方形 的特殊 四棱 柱 , 是否还 有别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呢? 请同学们试一 试还 能得 到正方体 的平面展开图? ( 学生再次动手操作 , 然后交 流讨论 。)
的过程 。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参与者 , 能更有效 地 引导学生参 与教学 活动 中 , 在活动 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 习潜能 , 促使他们在 自主探索 的基 础上 与同学 、 教师合 作交 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 和掌 握数学知识 与技 能 、数学 思想与方 法, 并获得广泛 的数学活动经验 , 从而提高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学 会学 习。 同时使学生在 意志力 、 自信心 、 理性思维等方面也得到 良好 的发 展。 本节 教学 即在操作 与交流 中让学生经历知识 的形 成 与应用 的过程 , 形成新 的知识 , 而不是单纯模仿与记忆。 三 、 学 过 程 教 ( ) 学 目标 一 教 1 . 与技能 目标 。通过充分 的实践 、 知识 探索 、 交流 , 使学生 能将一个正方 体的表 面沿某些棱 剪开 ,展成一个平面 图形 ; 了
重点是做好 实验 , 点是组织 、 导好学生 进行实验和 观 难 指 察、 析。 分 六 、 学 过程 教 1 出探究课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是增大 , . 抛 减小还是不变?让学生进行猜想并列举论证。有 的学生猜想 质 量减小 , 例如蜡烛燃烧后质量减 小 ; 的学生猜想质量增大 , 有 例 如铁 生 锈 质 量 增 大 了 ; 当然 也有 的学 生 猜 想 质 量 不 变 。 2教 师 演 示碳 酸 钙 和 稀 盐 酸 反 应 ( 口容 器 ) 果 是 化 学 . 敞 。结 反应后物质 的总质量减小 , 这一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怎样 证 明 ?学 生 齐 答 : 验 。学 生 同桌 合作 进 行 分 组 实 验 , 察 实 验 实 观 现象并记 录实验数据 。第一组 : 硫酸铜 和氢氧化钠 反应; 第二
解 圆柱 、 圆锥 的侧 面展 开图 ; 根据展 开图判 断和制作 简单 的 棱 立体 图形 ; 经历展开 与折 叠 、 型制作等 活动 , 模 发展空 间观念 , 积 累数 学活动经验 。 2过程与方法 目标 。学生在操作 、 . 交流合作 、 师生互动 中获 得知识 , 累数学活动经验 , 积 提高数学能力 。 3情感与态度 目标 。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实践 、 . 探索交 流 , 获得 成功 的体验 , 使学 生在意志力 、 自信心 和理 性思维 等方面 获得提升和发展 。 ( ) 学 重 点 二 教 1 .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 , 展成平 面图形 。 2圆柱 、 . 圆锥 的平 面展 开 图 。 ( ) 学难 点 三 教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 的将一个 正方体展成平面 图形 , 并用语

台州
3 70 ) 15 0

五 、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教
本方法 , 学习 目的也就达到 了。 这样 的探究与合作学习 , 不仅有 利于学 生培养科学兴趣 , 理解科学知识 , 掌握科学方法 和技能 , 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 ,科 学知识的来 之不易。 当然 , 探究性教学也要遵循 因材施教原则 , 即根据学 生的实际 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