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考试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育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体育(二)奴隶社会的体育(三)封建社会的体育(四)近代社会的体育(五)现代体育《从5点去作答》
1.体育产生的动因。

人的本能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也是体育赖以发展的根本前提。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其生命力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否则,犹如再好的商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一样,体育也不例外。

劳动是人类谋取生存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而劳动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方式(当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原始人类不仅需要劳动,而且更需要生活。

他们有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集群而居,也有交往的需求。

在他们尽管水平还很低的社会需要结构中,单就体育产生的动因而言,除了劳动的需要以外,还有适应环境的需要,对付同类袭扰的防卫需要,同疾病作斗争的生存需要,表述和抒发内心各种感情的需要。

如教育、军事、娱乐、医疗卫生、宗教祭祀等,这些需要归纳起来,就是需要健康的身体,需要进行强健自身的活动,由此也就构成了体育产生的动因。

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本身的需要(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2.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体育是在原始社会条件下萌芽和产生的。

它与原始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劳动、教育、军事、娱乐、医疗卫生、宗教祭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原始体育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生,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2)在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技能,使体育成为人们进行军事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手段。

3)原始人的生活条件非常严酷,自然灾害和各个部落相互问的搔扰,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没有保障。

阴康氏的“消肿舞”,《黄帝内经》中的“导引按乔”等都是治疗由于环境、气候所造成的身体疾病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这些既是医疗手段,又是健身活动。

以后逐渐发展成各种成套的保健体操,健身的目的更加明确,体育的因素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3.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

1)原始娱乐的主要形式是舞蹈。

舞蹈与体育有很多共同特点,比如都是身体活动,都有健身的作用。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某些健身性的舞蹈(非表演性的)本身就是体育的内容,如现代舞等。

2)古代奥运会就是由祭祀期举行的节日竞技运动会的。

中的竞技活动发展成定
二、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有哪些共同特点
一、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古代大河流域文明都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上,都存在阶级压迫现象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这些相似的社会形态,使得他们的体育文化也形成以下的共同特点。

1.体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统治者享有充分的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和物质条件,而被统治者只能在十分有限的闲暇时间内,参与一些与自己劳动职业有密切联系的体育活动。

2.注重保健养生活动。

由于大河流域文明以农业为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造就了和谐、宁静与稳定的生活方式,重视体育中的保健养生活动。

如:古印度的瑜伽和按摩术、古代中国的导引和古代两河流域的保健术等。

3.宗教对体育有较大的影响。

宗教对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许多体育形式是依附宗教而发展起来的。

如瑜伽和宗教性竞技会,它们以体育的形式进行的宗教活动;二是浓厚的宗教意识,对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军国民体育(264页)
主张把军事训练运用到学校地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直接练成士兵军国民教育达到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技能的训练,最终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强民强国、抵御外侮的目的
扮演角色:1、积极:2、消极:
四、文艺复兴与现代体育(147页)
首先应了解欧洲中世纪以基督教神学为主要精神支柱的封建统治是如何挥舞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两件法宝,禁锢人们的思想,给体育运动套上沉重枷索的。

人们思想的解放是近代体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使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的世界观,把人从神和土地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宗教信条中解救出来,产生了对生活、对人、身体和体育的正确认识,为近代体育思想的萌芽提供了条件。

其次,宗教改革运动对近代体育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迫使基督教(不论是新教还是旧教)放弃传统的说教,不得不公开宣称“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基督教徒的天职之一”、“灵魂和肉体一并是上帝亲手创造的”,广大信徒对体育和娱乐的需求取得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另一方面,人们对“灵肉一致”观念的接受比文艺复兴运动中仅在上层社会沙
龙中的影响面要广泛得多,作用要深刻得多,近代体育思想进一步发展。

再次,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中,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人性的”和“理想主义”的理论武器应运而生,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系统完善起来,近代体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也随之形成。

(四)关于近代体育的特点
与古代体育相比较,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概括近代体育的特点:
(1)近代体育已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各种社会现象中独立出来,并以近代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塞础,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
(2)近代体育突破了阶级、民族、地域的界限,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精神和生活,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3)近代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替代的手段。

五、现代体育课程化的基本历程
1、。

”①巴塞多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把体育列为教育课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德绍学校的最大贡献在于它解决了如何对大多数儿童实施体育教育的方法问题。

体育教育的课程方式因而得以传到欧洲各地,进而促使各地体育教育从内容到方法渐趋接近。

2、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

古茨姆茨的另一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

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目的、运动性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类型分类。

包括跑、跳跃、投掷、角力(掉跤)、悬垂、平衡、游戏性运动(举物、搬运、倒立、拔河、跳绳和翻滚等)、有秩序的运动(包括舞蹈、步行和兵式体操等)8项标志着近代学校体育向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的转变。

3、他的和谐发展教育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被分为体育与劳动、道德教育和重视知识积累的智育三类,体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展出来;没有各种体力的发展,劳动的教育、劳动的习惯、技能的培养训练就谈不到。

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能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

在工业化和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各国先后立法要求学生必修体育。

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从此,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立下来。

六、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校体育经历了哪些变化?意义如何?
变化:1、1902-1922年形成兵式体操为主的课程体系
军国民主义,即军国主义,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现代军国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的产物,又是推行侵略战争政策的一种手段。

把其作为指导思想。

2、1922-1949年,中国学校体育向日本学习转向欧美学习
《实用主义的教育学说》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认为,一是要求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要求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三种功能:简化和整理儿童所要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洁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自然主义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中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主张教育适应自然、合乎自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我们尝试主题探究活动,试图帮助儿童生命自然地展开,张扬儿童的天性。

我们把幼儿看作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幼儿自己做。

让幼儿拥有自己的世界,与幼儿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做到“三多三少”,即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难,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包办。

影响中国学校体育重大理论
意义:1、历史的进步性
A、首先,强调人的本性,重视了人的意义
B、其次,强调了体育的教育意义,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用,因而提高了体育的地位,促进了人们
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研究。

七、你对体育全球化有什么态度
今天体育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

那种实现不同优秀体育文化多元化生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模式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最为主要的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逐渐迎合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多元传统体育的文化结构转型和重建,一种契合未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必然会具备深刻的发展品质,成为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唯一方向。

人们对于体育全球化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人把体育全球化局限于身体活动层面,即我们常说的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有人从内涵入手,把体育全球化归结为一种体育文化的模式、制度和精神内涵的全球化。

现代体育的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的内涵不只限于奥林匹克文化本身,它必然以自身文化发展的特殊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她与人们现实生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更突出地体现出更为深刻的、复杂的综合文化内蕴。

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发展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所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体育文化生存规则。

其次,现代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表现为多元优秀体育文化的全球化。

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放置于一个广阔的世界平台上,在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中形成多元规范,其中包含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内涵、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多元价值标准,这实际上就是表征为以多元发展体制或制度形式存在的体育文化体系。

最后,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其他优秀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生,形成一种富有深刻内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与时俱进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

可以说体育文化全球化话语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多元体育文化的回归,使多元优秀的体育文化在这一背景中实现不同层面的契合,从而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多样追求。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语境中,所带来的最具体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评价标准、民族特性等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八、对比新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你有何感想?
资料: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

但在本届奥运会之前,新的中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由于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芬兰政府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努力,新中国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前的国际奥委会第48届年会上终于取得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

新中国代表团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大会已进行了10天,故而只赶上男子游泳的1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

当时大概没有人意识到,这支迟到的队伍日后将会成为奥运舞台上的劲旅。

1956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第十六届奥运会
195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年会中以23:21的票数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却保留了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奥委会”,开了在一个国家中承认两个国家奥委会的先例。

国际奥委会后来又作出允许这两个奥委会同时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决定,并规定两个代表团使用的名称一个是“台湾中国”,一个是“北京中国”。

新中国奥委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坚决反对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在得知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参加这届奥运会时,立即致电国际奥委会表示抗议,并明确表示:如果允许台湾参加,新中国将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

11月1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中国问题,后来统一了意见,即:以政治为理由的抗议,都不予理会。

有的委员甚至建议中国应像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一样能联合组队。

结果可想而知,台湾体育组织被邀请参加比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6年1月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16届奥运会。

1960年8月,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
鉴于国际奥委会的少数人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故自本届奥运会起,中国中断了对奥运会的参与。

1964年10月,日本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64年10月10日,日本东京十九届奥运会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届奥运会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72年8月,德国慕尼黑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80年7月,苏联莫斯科第二十二届奥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本来已在国际奥委会1979年10月的名古屋会议上得以恢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正式参加奥运会了。

正式而完整地参加奥运会是中国运动员自建国以来多年的夙愿,但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也服从了中国奥委会于1980年4月24日发布的公告,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1984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派出了一个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这次盛会。

52年前,旧中国首次参加的第十届奥运会,地点也是在洛杉矶。

当时运动员仅刘长春孑然一身。

而这次运动员达225人,参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击、马术、现代五项以外的其余16个大项的比赛。

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的比赛,这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首次在夏季奥运会上相逢。

重返奥运赛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兴世界体育强国的风采。

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所获的金牌不仅是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块金牌,更实现了炎黄子孙在奥运会上金牌及奖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

此后,中国体育健儿再接再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获15 金牌、8银牌、9铜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韩国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中国这次选派301名选手参加比赛。

由于苏联、民主德国及东欧等国家都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竞争比上届激烈得多,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最终只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总分数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罗纳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中国此次选派男运动员118人、女运动员133人参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马术以外共20个项目的比赛。

中国代表团在经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失意后,本次重新发挥出高水平,结果共获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成绩超过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奥运会时,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1996年7月19日美国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
中国派出由495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赛,其中运动员309人(女运动员199人),运动员人数居各国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第12位。

中国代表团是以年轻选手、新选手为主组成的,运动员平均年龄21.7岁,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中国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26 个大项中22个大项153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16枚,奖牌总数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十七届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此次派出311名运动员参赛,以金牌28枚、奖牌总数59枚的优异成绩一举跃入了奖牌榜世界三强行列,这两项指标不仅都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最高纪录,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

仅9月22日一天,中国就日收6金,创下了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上单日夺取金牌数的最高纪录。

2004年8月13日希腊雅典第二十八届奥运会
中国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69名,男运动员138名)的代表团参加了除棒球和马术外的其他所有26个大项的比赛,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战绩,以金牌32枚、奖牌总数63枚的优异成绩一举登上了奖牌榜的第二位(其中奖牌总数列第三位),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两项指标都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最高纪录,均超过了在四年前悉尼奥运会上创造的历史最好成绩。

而且夺金牌面也达到了历史新高,获得金牌的项目增加至13个大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