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词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派词的兴起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教学设计

2011级汉语言文学二班郭宽祥41102047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过的有关豪放词。

2、相关豪放词范仲淹《渔家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破阵子》等材料。

3、引导回忆5分钟;代表人物讲述20分钟;代表人物词讲解20分钟;他们之间的联系区别讲解10分钟;总结5分钟。

4、教学方法:教师理解式讲述,师生交流。

【课程说明】:

(一)课程目标

1、把握豪放词在写景、写人和抒情上的共同特征,逐步建立阅读豪放词的恰当期待。

2、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该词之特质——豪中见旷。

3、掌握词语替换比较、表情朗读、说文解字、互文联读等赏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一学习者知识掌握不系统,理解深度不够,概念模糊,有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豪放词的发展、特点。

2、重点在于掌握豪放派词的发展历程,掌握代表人物的成就创新,感受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课程设计】:

【教师活动】讲述

第一部分:豪放词的产生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后得到晏殊的推荐,任秘阁校理。康定元年至庆歴三年(1040-1043),范曾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亲临前线,抵御西夏的侵扰,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正。

范仲淹是怀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并不以词知名,流传的词也只寥寥几首,但大都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渔家傲》开后来豪放词的滥觞第二部分:豪放词的高度发展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苏轼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里,苏轼一生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期(1036-1101),读书成长与科举入仕。

第二期(1069-1085)、熙丰变法与黄州之贬。

第三期(1085-1093)元祐更化与重回朝廷。

第四期(1093-1101)哲宗亲政与再次遭贬。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

苏轼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是苏轼入世的基本出发点。而老庄与佛教,则是苏轼立身处世的根本,在苏轼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他积极进取的一面,又明显地感到苏轼超然出世和宁静淡泊的一面。执著与洒脱构成了苏轼个性的两极。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又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

二、苏轼的词

苏诗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以诗为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词学主张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从理论上来说,破除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一体,主张词为“诗之苗裔”,词与诗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一致;主张词“自是一家”,追求壮美风格和阔大境界;词品与人品相一致,目的是使词能与诗并驾齐驱。【学生活动】记述苏轼的词学成就

(一)对词境的开拓

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向在于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男女相思、花间酒下的柔情伤别之词扩展为抒发磊落襟怀、人格个性的豪放之词、性情之词。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回归到自我,使词可和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展示自己的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怀古念旧、山川风光、游记悼亡等,从而扩大了词境,开创了一代词风。

(二)“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苏轼的“以诗为词”,或者说词的诗化,是在词境开拓基础上的个性展示。苏轼以词来反映广阔的生活,把词的题材从言情说爱、羁旅行役扩大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禅、去国怀乡、悼亡送别、感时伤事、山水田园等各种诗歌题材中去,用以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使词同诗一样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此外还采用标题和小序、大量用典使事等表现手法。

(三)形式、音律的突破

词原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格律经常比律诗更严格。婉约派的词论总是强调合乐可歌,以李清照为代表,她就常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词论》)其实,这显示出词逐渐与音乐相分离的倾向。苏词“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关系,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

(四)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苏轼的人格魅力:苏轼的人生经历固然坎坷,但他的人格却具有彪炳千古的魅力,苏轼对后世的影响更在于它的文化人格。(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宋朝的钱易在《南部新书》中称李白为天才,白居易为人才,李贺为鬼才。而宋神宗则称苏轼为奇才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上(神宗)一日与近臣论人材,因问:“轼方古人孰比?”近臣曰:“唐李太白文才略同。”上曰:“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二、文学上的影响

第三部分:豪放词的继承开拓

【教师活动】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出生于北方,起义南归。既有词人气质,又有豪侠之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使他英雄失路,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成为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词人。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多方面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他的词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三、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辛词创造了一种雄奇阔大的意境。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

二、出色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

三、全新的意象: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四、以文为词: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词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五、多样化的风格

【教师活动】第四部分:豪放词的讲解赏识

一、范仲淹《渔家傲》

【学生活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苏轼《念奴娇》

【学生活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破阵子》辛弃疾

【学生活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五部分:总结以上词人的共同与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