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拱桥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拱桥的分类
“双三节苗”木拱桥木拱桥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形式
表1 浙闽木拱桥类型
(1)木平梁桥
作为最简单原始的桥梁,由原木在河道的两端搭接即成。从结构类型上,属于单跨梁式结构,以受弯方式承担桥面荷载。单跨木平梁桥的跨度和承载力直接受到原木的长度和断面直径限制。也是所有桥梁类型的原型。
(2)撑木桥
在桥面中间垂直支撑木柱,使跨河道的木料可以由数段组成。结构形式为多跨连续梁。较之使用整根木梁的多跨连续梁,使用数段梁体的撑木桥开始通过横梁(也就是木拱桥中的牛头)处理梁、柱的三方向交接的节点问题。
撑木桥早期的例子可见于宋代的绘画。实物在浙闽山区并不多见。可能由于崖涧、水流条件复杂,浙闽山区的多跨梁式桥以石墩、石柱为主,鲜有使用支撑木柱。
(3)斜撑木桥
在木平梁桥的基础上,将支撑柱斜向支撑于两岸。桥面形态为多
跨平梁或微拱。
这种类型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环境原因,如河道过低或水流过急,不适于在撑木桥的河床中建立垂直立柱,而将立柱斜向两岸桥台的无奈之举。
在木拱廊桥发展体系中,木斜撑桥第一次出现了桥台和斜向支撑的使用。
(4)八字撑木拱桥
八字撑木桥外形与斜撑木桥相似,但是斜撑之间加平梁及牛头构成八字拱,支撑在平梁桥面之下。这样形成了桥面与木拱的两套系统,结构更加稳定。在木拱桥发展类型体系中,八字撑木桥第一次完整地构建了木拱桥独立于桥面结构的拱形系统——八字拱系统,也就是三五节苗木拱桥中的三节苗系统,因此八字撑木桥是浙闽木拱桥的雏形。
(5)混合撑木拱桥
在八字撑的基础之上,再加一组人字撑,形成八字撑和人字撑混合支撑的木桥。这种混合支撑的木桥是木拱桥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目前有记录的是浙江省绍兴市的普济桥。笔者尚未在传统意义上木拱桥的分布区域——浙闽山区发现这种桥的实例。
(6)双三节苗木拱桥
在木八字撑的基础之上,再加一套八字撑拱重合而成木拱桥,成为立面上剪刀式交叉的双三节苗形式。从结构逻辑上说,这种结构与混合撑木拱桥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单一的支撑系统不足以承接桥面荷
载的情况下,叠加以第二套支持系统,且两套系统都可以独立稳定存在。较之混合撑系统进步的双三节苗体系,第一次形成两个系统之间相互紧密挤压咬合的而作用成统一的结构体系,第一次体现了浙闽木拱桥“编织梁”的特点。
屏南造桥木匠黄春财将这种结构桥梁称作“半拱桥”。
(7)三五节苗木拱桥
将双三节苗体系的上三节苗系统增加一组牛头与一组斜苗,形成“五节苗系统”。这样交错混合而成的木拱结构体系,便是浙闽最成熟也最为常见的编梁体系木拱桥结构。
在双三节苗木拱桥结构的发现之前,“浙闽木拱桥”通常被学者用以特指这种结构。而双三节苗木拱桥的提出,使得有必要为这种结构寻找更加明确化的命名。本文将这种结构称为“三五节苗木拱桥”。
双三节苗木拱桥第一次完整地构建了编织拱木拱桥的两个系统,纳入结构体系的第二组三节苗系统,并非以简单地“加法”叠入结构,而是用更加有机的“编织”结构与原有结构整合为一体。两组系统并非独立受力,而是通过每一组系统自身牛头与对方节苗间的挤压咬合,有效地重新分配结构的受力,使两个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闽浙木拱廊桥的建构技术解析
典型闽浙木拱廊桥模型
图1 为单跨典型木拱廊桥模型.根据闽浙木拱廊桥中的代表,以泰顺的三条桥、仙居桥、薛宅桥等( 图2) 为模板,取其最具代表性的基本结构、材料构造以及造型特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
模生成.木拱廊桥主要构成为: 廊屋、木拱桥桥体与桥台基座三大部分( 图3) .从图 3 可知: 廊屋包括屋面、廊屋木构梁架和廊屋风雨护板四部分; 木拱桥桥体包括桥面板、木拱桥构架和桥体风雨护板三部分; 桥台基座主要为河岸两侧的山石岩体或者砌石.
图1
表1 闽浙木拱廊桥分布一览表
浙闽木拱桥类型学研究_以桥板苗系统为视角
3 桥板苗的构造类型
3.1 桥板苗与五节苗系统结合
桥板苗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的构造关系有若干不同的做法.图7 所示为常见的桥板苗斜苗与五节苗牛头衔接,其苗外端搭接在画眉梁上,内端或榫或搭在五节苗上牛头上( 做法1) .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桥板苗与五节苗系统的结合,是对桥板苗的处理中最为成熟、
简洁的做法,也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做法.
图7 梅崇桥结构示意图( 做法1)
3.2 桥板苗与三节苗系统结合
在泰顺、寿宁,可以见到少量桥板苗斜苗与三节苗牛头衔接( 做
法2,见图8) 的处理.这可看作是桥板苗系统纳入三节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另行处理三节苗牛头与五节苗上牛头之间的间隔,以保证板面板的铺设.因此将三、五节苗牛头之间架以短苗.短苗的排布,或与五节苗平苗对位,或与桥板苗斜苗对位.实例有泰顺文兴桥、北涧桥、溪东桥,及景宁东坑上、下桥等.
3.3 双重桥板苗分别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结合双重桥板苗做法如图9 所示( 做法3) .光绪年间的文献《分疆录》称: “三条桥在七都.此桥最古…”.文献同时记载该桥在清道光年间重建[8],光绪重建时可能保存了部分先前的用材及形制.因此双重桥板苗结构可能是一种早期做法的遗留.三条桥起主要结构作用的桥板苗仍然连接了画眉梁与三节苗牛头,但在这组桥板苗上,叠压了第 2 组桥板苗,内端直通五牛苗上牛头,外端一直延伸到接近画眉梁的位置,平搭在下层桥板苗上( 见图9) .作为一种相对保守的结构做法,第 2 组桥板苗一方面垫平了牛头之间的高差,另一方面控制三、五节苗牛头之间的位移,保证结构稳定.
图9 泰顺三条桥桥板苗双斜苗做法( 做法3) 以上 3 种构造类型中,桥板苗系统都需要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共用平苗与牛头构件,并没有形成独立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之外的完整形态.3. 4 桥板苗自成系统( 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交织)做法4 是一种极特殊的结构,目前仅见于犀溪乡福寿桥.此桥中,桥板苗不再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共用节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同样由3 段节苗、2个牛头组成的平缓的三折拱完整形态,与三节苗、五节苗系统交织在一起.福寿桥,又名坝头溪桥,位于犀溪村.建于清嘉庆十九( 1814) 年,民国十九( 1930) 年修葺.从立面观察,在福寿桥三节苗牛头上方,遮风板下,还藏有一组小牛头,即桥板苗牛头,叠在三节苗牛头上部偏内侧,其高度,位于三节苗牛头和五节苗牛头之间( 见图10( a) ) .从桥下向上仰视,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桥身中段叠压着3 层粗大的结构构件( 见图10( b) ) .对应于3 组牛头的位置,从上向下分别是: 五节苗平苗、桥板苗平苗、三节苗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