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1月11日—17日,华龙区
组团赴江西省赣州市对大余县新城镇的观路村埠背组、水南新村、田良下村和池江镇新江村步前组、黄龙镇大合村竹山背组、金边
瑞香花木世界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赣州市的基本情况及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赣州市位于赣南,赣、湘、闽、粤四省交汇处,是江西省最
大的行政区,辖XXX个县、2个市和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XX.X万人,土地面积XX.X万平方公里,20XX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40元。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在这片诞生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国家政
权的土地上,农村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精
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
大转变。
但是,与党的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
化进程不快,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生活
质量较差,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
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民心向背,最终将影
响到执政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此,
20XX年9月,赣州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形势要求,决定用五年的
时间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五年努力,逐步把赣州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各县(市、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狠抓“三清三改”,狠抓村镇规划,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目前,新农村建设活动呈现出
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活动
开展以来,全市各地掀起了村组道路水泥硬化、沥青硬化和砂石
铺设、改水、改厕的热潮,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全市共清除垃圾137681吨、污泥121269吨、路障9497处。
在赣州市,我们主要考察了大余县。
大余县位于赣、粤、湘
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367.63平方公里,总人口XXX万人,20XX
年全县财政收入XX.X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830元。
该县新农村建设从20XX年底旧房改造着手抓起,当时大部分农房还是上个世
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这一方面与如火如荼
的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不协调,另一方面与自身所处“南大门”的
地理位置不相称,影响到整体形象。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人
心,老乡们手中有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渴求彻底甩掉贫穷落
后的帽子,拆旧建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于是,赣州市在大余县先行试点,实施重点突破,然后由点到面,在全市逐步推开。
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大余县全县10乡镇、XXX个中心村和国道沿线XXX个自然村落完成了规划;落实“三清三改”示范点XXX个;落实民房改造和农民新村规划点47处,总
面积XXX万平方米;已开工规划点36处,面积XXX万平方米;拆
除低矮破旧土坯房4700座,面积XXX万平方米;有XXX个行政村
通了水泥路,村道硬化达258公里;开展各类农业新技术培训230期,培训农民15XXX人次。
二、赣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五新一好”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
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为此,各地广泛动员,精心
部署,充分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各
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
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
设中。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
作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氛围。
《赣南日报》、赣州电视台均开辟了“新农村建设在行动”专题专栏,推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的
“专刊报道”和“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及时报道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引起较大的反响。
(二)严格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各
级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
到位”的原则,严格规划管理。
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
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
和建房审批。
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
凡到规划
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
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
各地新村镇建设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
全市大多数乡镇成立了乡镇规划建设
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了村镇规划的
落实。
各乡镇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地
结合起来。
各地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编制了不同的规划建设
标准,条件好的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做到了适度
超前。
规划建设模式做到了形式多样,规划部门提供了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分散村落式、城郊集中式等多种模式供农民选用。
目前,全市村镇规划工作有序展开。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市、县两级
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积极
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
力量,多方筹集资金。
大余县财政每年筹措XXX万元作为“三清三改”专项配套资金,由县领导小组根据示范点工作进展情况给予补助。
二是捆绑使用各种专项资金。
整合老建扶贫、交通、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向“三清三改”、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倾斜。
三是实行规费减免政策。
规划部门为小城镇、中心村编制规划时,只收规划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费用由县(市、区)、乡镇规划统筹安排;交通公路部门为通村公路建设进行勘察设计时,只收成本费;土管、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划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乱收建房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
对路面宽3.5米、4.5米、6.0米及以上的水泥路补助标准按赣州市发〔20XX〕XXX号文件规定执行;争取了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
市、县财政足额安排建制镇自来水厂建设配套补助资金。
(四)优化服务,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赣州市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规划建设部门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供尽量多的村镇规划、小康楼设计图纸供各地参考;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抓好
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积极向
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城建、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协调配合,
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办
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重点村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抓好XXX个
扶贫重点村的“三清三改”工作;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
投入,简化贷款手续;各级民兵、共青团、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职
能作用,组织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到“三清三改”、文明
村镇建设中。
(五)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
清三改”、文明村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赣州市各地强化了村民自我
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
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
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
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了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
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
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几点启示
(一)科学决策是导向。
在广大农民逐步富裕起来、思想观
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他们心里想什么、盼什么,是摆在各
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赣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把握
广大农民渴望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心态,审时度
势地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决策,既适应了新形势的
需要,又顺乎民心,合乎~,统筹了城乡发展,代表了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使蕴藏在广大民众之中的伟大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了。
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切实
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依靠农民,发动农民,使广
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为搞好新农村建设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活动是平台。
赣州市以开展“五新一好”活动作
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把农
村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扬
优成势,形成合力,惠及农民,它统筹了各方面的资源,调动了
各方面的积极性,基层焦点、难点迎刃而解,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重要思想得到了忠实实践,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
势下统筹城乡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政府大投入是保障。
赣州市围绕新农村建设活动,全
市动员,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
通过市场运作,多元融资,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政府补一点,有关部门和
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市场运作省一点,银行贷一点,亲戚朋友借一点的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难筹问题得到了有
效解决。
尤其是政府投入在融资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确保了新农村
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规划建设是前提。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搞好村镇规
划建设。
赣州市编制村镇规范体现了“实用、实效、经济、美观、超前”和“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功能配套,突出特色”的原则。
新农村规划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既不盲目求新,也不落后于时代,做到既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又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想农
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超前运作,从发展的眼光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这样才能让农民乐意接受,
才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序有效地开展。
(五)领导重视是关键。
抓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
搞好
新农村建设必须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
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与指挥体系,制定一系
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
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到实处。
只有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
到位、工作到位,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新农村建设从有
形抓起向无形深入,使新农村建设活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