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 毒理学基础总结(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基础总结归纳
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毒物性质与机体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和病理过程)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和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adverse/harmful effects)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毒理学的基本功能以及三大领域:
答:⑴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
①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②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⑵三大研究领域:
①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②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③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2毒理学方法:
答:体内试验(整体动物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33R原则:
答:替代,减少,优化和改良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毒性(toxicity):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
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3毒物(toxic substance , poison ,toxicant):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4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5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应在生物题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6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
7迟发型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性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
8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9全身毒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后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10剂量(dose):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11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动物的暴露剂量被称为给予剂量。12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液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13靶器官剂量: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效应关系,也称到达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
14靶器官: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15生物标志(biomarker):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通常把生物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16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包括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标志。
17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
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18易感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化学物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19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指毒物在低剂量时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其基本形式是U 型,双相剂量反应曲线。
20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1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50/LC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通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最敏感。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 的数值越小。
22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指一组试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3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24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5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水平(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26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27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 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8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 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