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高分子及其复合湿敏、气敏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敏感特性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及其复合湿敏、气敏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敏感特性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及其复合湿敏、气敏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敏感特性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涉及到许多领域,如新材料、新能源等。

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子内键结的松弛程度较大,因此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机械及电学等性能,成为了一种研究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不断对材料的品质及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湿敏、气敏材料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及可控性,能够在环境参数变化时发生特定的物理、化学反应,故在环境监测、化学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中的湿敏、气敏性能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备条件、掺杂物种类和含量等,为开发高效的湿敏、气敏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制备及探究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湿敏、气敏特性,对相关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围绕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湿敏、气敏性能展开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内容:(1) 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合适的合成工艺制备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其中复合材料可由纳米粒子、多孔材料、导电材料等多种材料组成。

(2) 湿敏性能测定:采用一定的浸泡方法,测定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不同湿度下的电阻变化情况,并分析湿敏特性。

(3) 气敏性能测定:采用气体曝气法等实验方法,测定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对不同气体的电学响应,并分析气敏特性。

(4) 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制备条件、掺杂物种类及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预期结果及意义(1) 设计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性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并得到其湿敏、气敏性能的检测结果。

(2) 分析研究湿敏、气敏材料的敏感特性及其影响机理,探究其优化改进方法和应用前景。

(3) 为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技术支持及数据参考,对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建模和计算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建模和计算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建模和计算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是将纳米颗粒加入到高分子基体中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纳米颗粒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尺寸和浓度均比传统复合材料中的微粒小很多,具有更好的力学、光学和导电性能。

此外,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因此,对该类材料进行建模和计算以预测其性能和探究其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数值模型,探究其在不同压力、温度和颗粒浓度下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为该类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2.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建模与计算3.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建模与计算4. 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建模与计算四、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观察和表征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态。

2. 模拟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模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预测该材料的力学性能。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模型,模拟其在不同温度和颗粒浓度下的热力学性质,预测该材料的热力学性能。

采用电子输运方程和矩阵算法建立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模型,模拟其在不同颗粒浓度下的导电性能,预测该材料的导电性能。

五、预期成果建立高分子-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力学、导电模型,并通过模拟计算预测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为该类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开题报告(聚氨酯)

开题报告(聚氨酯)
(2)聚氨酯合成革物料衡算
采用给定的设计参数计算所需各个工段的聚氨酯、DMF、MEK等相关原料的质量及体积。
(3)反应釜等相关设备的计算
包括对聚合釜的体积、高度、直径、搅拌器的功率计算、管径的各种数据及泵的扬程计算、烘箱长度等。
(4)环境问题处理
针对相关的三废问题如相关的溶剂DMF处理。
四、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研究介绍
目前对聚氨酯合成革的研究主要为PU合成革生产工艺研究,水性PU合成革的性能研究,改性PU合成革的性能研究,PU合成革表面性能的研究,PU合成革湿透性能的研究,PU合成革防老化性能的研究等。
其论文有《湿法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湿法聚氨酯合成革》,叶龚兰、姜祥、朱玉芳、夏华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刘玉磊、孟家光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在纺织中的应用》,郭云飞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合成革涂层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姚和平、王义峰、徐晓庆、黄万里、李道鹏的《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合成革压花性能的研究》,蒋培清、储才元的《聚氨酯合成革的老化与防老化》,徐凡、李哲的《防水透湿PU合成革的研制》,郝文涛、王小明、朱德强、唐涛、惠坚强、姚和平的《环糊精在透湿型聚氨酯合成革中的应用》等。
因此未来会加强对PU合成革相关化学用品和原料以及PU合成革的改性的研究,从而使其达到市场需要的各种使用性能要求。环保、高效是PU合成革发展的方向,清洁生产和技术创新是PU合成革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3.发展简述
PU合成革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很有发展潜力。我国PU合成革的未来生产发展趋势如下:
(1)实行原料本土化
[17]黄玲玲.聚氨酯研究概况[R].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报告,2004.1-4
[18]师洪俊、毛炳叔、范继宽、等.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399-460。

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类材料不仅在传统领域如包装、建筑、电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新兴领域如太阳能电池、高强度材料、生物医学器械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因此,对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的研发和性能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力学、热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研制高分子合金膜材料:选取不同种类的合成树脂和添加剂,以特定的合成工艺制备高分子合金膜材料。

2. 材料性能测试:对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材料强度、韧性、热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并探索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3. 优化材料性能:对制备的高分子合金膜材料进行性能优化,探究添加剂和合成工艺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三、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目前,已经完成了对高分子合金膜材料制备工艺的初步探究,初步确定了合成树脂和添加剂的配比比例,并制备了试样进行初步测试。

接下来的研究任务是进一步优化配比比例,探究不同合成工艺的影响,以及进行更加全面的材料性能测试。

预期成果为开发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合金膜材料,并提出相应的制备工艺技术和性能优化方案。

四、论文结构本研究报告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实验部分、结果分析及结论和参考文献。

其中,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高分子合金膜材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实验部分包括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实验细节;结果分析及结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结论;参考文献列出了本研究所引用的资料。

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背景】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宇航、电子等领域。

其中,在电子领域,高分子材料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高分子屏蔽材料。

高分子屏蔽材料主要是用来屏蔽电磁干扰,保护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对高分子屏蔽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高分子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以期提高高分子屏蔽材料的应用效果。

【内容】1.高分子材料分类及性质分析;2.高分子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3.高分子屏蔽材料的性能分析;4.高分子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5.高分子屏蔽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方法】1.文献阅读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屏蔽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等;2.实验法:通过实验对不同高分子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进行测试;3.调研法:通过调查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高分子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应用领域的实际情况。

【预期成果】1.对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屏蔽材料进行分类及性质分析,提高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2.掌握高分子屏蔽材料制备方法及性能,为高分子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3.研究高分子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创新提供指导。

【拟定时间】约12周。

【参考文献】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性能展望,李文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高分子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张三,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年。

3. 高分子屏蔽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王五,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

吸附与检测肌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开题报告

吸附与检测肌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开题报告

吸附与检测肌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开
题报告
题目:吸附与检测肌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摘要:肌酐是人体内代谢产物之一,作为肾功能损害的评估指标之一,其检测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因此,开发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肌酐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旨在研制一种吸附与检测肌酐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并探究其制备过程及性能。

计划:
1. 确定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案。

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原料以及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吸附与检测肌酐能力的高分子材料。

2. 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仪器对高分子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稳定性进行表征。

3. 对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估。

采用静态吸附法测量高分子材料对肌酐的吸附性能,探究其与肝肾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4. 对材料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

建立高效准确的肌酐检测方法,测量材料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稳定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5. 对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探究。

将所研制的高分子材料与相关应用领域进行联系,探究其在医学、食品及环境等方面的可能应用前景。

预期成果: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的吸附与检测肌酐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并建立高效准确的肌酐检测方法,为肾功能的评估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

高分子凝聚态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凝聚态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凝聚态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开题报告
题目:高分子凝聚态制备、结构与性能
研究背景: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纤维素制品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使
用寿命。

因此,了解高分子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对于材料科学领域极为重要。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高分子凝聚态制备、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高分子制备方法的研究。

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修饰方法等,制备高分子材料,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2.高分子结构的研究。

探究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分子结构和物理结构,分析影响高分子结构的因素,并研究高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高分子性能的研究。

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并分析这些性能与高分子结构和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室制备实例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高分子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以深入挖掘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也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分子材料开题报告范文

高分子材料开题报告范文

高分子材料开题报告范文篇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题报告题目名称:蛋白质改性仿人发学院名称:材料学院班级:高分子材料学号:学生姓名:王海龙指导教师:徐强开题报告PVA材料的试制XX01544219XX9 年 12月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王海龙班级:高分子072设计题目:蛋白质改性仿人发PVA材料的试制设计内容:1、根据所需材料的功能性,确定聚合物的种类及性能要求。

2、选择制备聚合物需要的材料、助剂,并分析选择的依据。

3、制定材料制备的工艺路线(确定实验条件,试验方法),分析实验的依据。

4、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所得聚合物,画出实验分析的数据或曲线,证实工艺的成功。

并分析所得产物的结构、性能。

5、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分析产物在性能、结构分析中可能出现目录一、文献综述................................................. ................................................... . (1)二、课题研究................................................. ................................................... . (2)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2研究方案................................................. ................................................... (2)2.2.1原料选择................................................. . (2)2.2.2工艺路线................................................. . (3)1) 纺丝原液制备 ................................................ .. (4)2) 湿法纺丝凝固浴组成 ................................................ .. (6)3) 后处理 ................................................ ................................................... .. 92.2.3以硫酸钠水溶液为凝固剂的湿法纺丝工艺参数 (12)2.2.4研究目标................................................. ..................................................132.2.5纤维性能表征................................................. (14)三参考文献................................................. ................................................... . (17)一、文献综述聚乙烯醇(筒称PVA)纤维是由德国化学家W.O.Herrmarm 和W.WHachnel博士于1924年合成的,该聚乙烯醇纤维不具备必要的耐热水性,实用价值很小。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碳纳米管是自然界中最坚硬、最耐高温、最导电的材料之一,其应用领域广泛,例如材料科学、电子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由于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质,在制备复合材料时,将其与高分子材料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因此,制备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对于提高材料性能、拓展材料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制备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选取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和碳纳米管制备复合材料。

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分散性。

3. 利用万能试验机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强度、韧性、硬度等。

4. 通过四探针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5.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三、研究方法1. 碳纳米管的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纳米管。

2. 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碳纳米管与高分子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热压成型法制备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

3. 实验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四探针法测量系统、热重分析仪等。

四、预期结果1. 制备出具有一定分散性的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

2. 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3. 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五、研究意义1. 研究结果可为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在领域内的应用提供基础。

2. 本研究拓展了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方向,有助于优化材料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场景。

3. 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种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化工及高分子材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化工及高分子材料)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 国内外现今存在的问题, 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1 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聚合物通常作为绝缘体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研究人员 发 现 某 些 聚 合 物 本 身 具 有 导 电 性 。 但 直 到 1976 年 . 美 国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的 Macdiarmid等报道了不导电的聚乙炔用微量碘掺杂可变成导电聚合物之后,科 学家才对本征型导电聚合物发生兴趣。至今,只有氮化硫可算是纯粹的本征型 导电材料。其他许多导电聚合物几乎均需用氧化还原、离子化、电化学等手段 掺杂才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近年来,本征型导电涂料的研制主要集中在:聚苯 胺、聚乙炔、聚苯硫醚、聚吡咯、聚噻吩、聚喹啉等。在众多的高分子材料中, 聚苯胺有原料易得、合成简便、耐高温、抗氧化性能良好及掺杂机制独特等众 多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导电聚合物。
1.4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环保呼声越来越高,水性涂料成为首选,但聚苯胺本身为难溶、难熔 聚合物,因此有必要改善聚苯胺的水溶性,拓宽导电聚苯胺在水性树脂领域里 的使用范围。水溶性导电PANI的研究就成为导电PANI的又一研究热点.
有机磺酸(如十二烷基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等)同时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基 团,掺杂聚苯胺,不仅能够提高聚苯胺的溶解度,而且环境稳定性也优于小分 子无机酸的掺杂。
可是,大多数有机溶剂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随着环保呼声越来 越高,水性涂料成为首选,但聚苯胺本身为难溶、难熔聚合物,因此有必要改 善聚苯胺的水溶性,拓宽导电聚苯胺在水性树脂领域里的使用范围。水溶性导 电PANI的研究就成为导电PANI的又一研究热点.
1992年,Liu等首先以聚苯乙烯磺酸(PSSA)为模板,FeCl3为氧化剂合成了 可溶于水的PSSA掺杂的PAn。此后Angelupoulos等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深入地研 究了水溶性聚合物酸掺杂PAn的制备,并申请了专利。Shannon等以过硫酸铵和 过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了PSSA掺杂PAn的制备和性质;Samuelson则以辣根过 氧化酶作氧化剂,也合成了水溶性的PAn, 刘学习等在聚苯乙烯磺(PSSA)掺杂 PANI的合成中,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胺(APS)为氧化剂,在PSSA的水溶液中合 成了完全可溶于水的导电PANI,电导率达0.156 S/cm.任斌等使用高分子聚 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基体,合成了水中可溶的导电PANI/PVA复合材料.

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高分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医用高分子具有诸多优点,如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制备成多种形状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支架、植入物、人工关节、缝合线等医疗器械的制造中。

医用高分子的应用在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医用高分子的种类、性质和制备方法2. 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以心血管支架、植入物、人工关节、缝合线为例)3. 医用高分子制造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主要针对医用高分子的种类、性质和制备方法、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文献调研。

2. 专家访谈:通过采访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医用高分子在制造医疗器械中的具体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

3. 实验研究:针对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以验证其在医疗器械中的性能和效果。

四、预期成果:1. 对医用高分子的种类、性质和制备方法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 深入了解医用高分子在制造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情况。

3. 提出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4. 对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可行性分析: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选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研究难度和意义。

通过此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用高分子在医疗器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推进其在医疗器械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

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分子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医药、建筑等领域。

高分子合金材料是由两种或以上高分子单体通过物理和/或化学反应混合而成的一种材料。

高分子合金材料兼具多种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可以通过改变组分和质量比例得到不同性能的材料,并且可以很好地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PTT/PEN高分子合金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合金材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醚酰亚胺(PEI)混合而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高温度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低水吸收率等。

PTT 和PEN是两种性质相似、分子结构相似、都是半晶态高分子材料。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和性能,并进一步探究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1. 制备PTT/PEN高分子合金材料。

2. 考察制备条件对PTT/PEN高分子合金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3. 测试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物理性能。

4. 分析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形态结构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助剂,通过混炼、注塑、热压等工艺制备PTT/PEN高分子合金材料,并控制其成型温度、压力和速度等条件。

2. 形态和性能测试对PTT/PEN高分子合金材料进行SEM、XRD、TG、DSC、DMA等测试,分析材料的形态状态、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同时还将研究其在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不同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

3.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其形态结构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预测PTT/PEN高分子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制备PTT/PEN高分子合金材料并对其形态、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该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性能。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合成、改性和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聚氨酯具有诸多优越的性能,如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耐热、耐寒能力和抗腐蚀性能等,因此聚氨酯在航空、航天、汽车、建材、涂料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聚氨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聚氨酯的改性和应用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论文将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以聚氨酯的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和不同的反应条件,探索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机理,并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参数,以提高聚氨酯的合成效率和品质。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以聚氨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改性方法,如引入新的基团、调整反应条件、混入填料等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改性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聚氨酯的应用研究以聚氨酯在建材、涂料、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聚氨酯的特性和不同的应用需求,探索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并对聚氨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实验室合成实验法、物理性能测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意义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化工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实验室试制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工作。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改性实验设计和改性效果评价等工作。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研究的开
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是XX,我的论文选题为“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
能研究”。

本选题的研究基于高分子合金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对PTTPEN高分子合金的需要。

目前,高分子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性能和广
泛的应用前景。

PTTPEN高分子合金属于工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如航空、汽车、
电子、通讯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索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性能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1. 通过热压成型、溶液混合等方法制备PTTPEN高分子合金,探究
不同制备方法对PTTPEN高分子合金性能和形态的影响。

2. 对PTTPEN高分子合金进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等方面
的实验测试,探究其性能表现,并与其他工程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比较。

3. 对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形态表征,分析其结晶相、结晶度等细节,揭示其性能表现的结构基础。

通过研究PTTPEN高分子合金的制备、形态与性能,我们能够更好
地了解该材料的性能表现,进一步推进高分子合金的发展研究,提高工
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感谢评委老师的支持和关注!。

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 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建筑、食品、医药、能源等等。

而高分子材料的界面行为和性质对于材料的应用和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高分子界面行为和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高分子界面行为的影响因素、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界面间相互作用等方面,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相关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 高分子材料的界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表面结构、形貌等方面,探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相互作用机制。

分析表面分子上的官能团、表面微观形貌的几何结构、材料表面的氢键、离子键等电化学作用对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

并量化表面粘附力、表面疏水性、表面动态力学性质等参数,并探讨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研究通过表面断应力测试和动态表面应力测试,探究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特征,如表面张力、固体表面活性剂浓度、表面能量、表面松弛程度、表面粘性等参数。

此外,对表面释放出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材料表面的化学吸附、表面活性剂状态以及表面化学反应等反应机制。

3. 高分子材料的界面层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异相材料的交界面现象、相互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探讨高分子材料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聚合物吸附、扩散和结晶等,从而实现高分子材料的界面调控和性能提升。

研究方法:1. 界面力和粘附力研究利用表面压力仪、粘滞仪和接触角仪进行研究2. 表面化学研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工具,以分析分子吸附现象、化学反应机理,探讨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机制3. 材料结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材料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研究计划进度:第一年:完成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质基础研究,探究表面化学、物理性质等特征,初步研究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开题报告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开题报告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开题报告I.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压敏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电子、机械、能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压敏材料,在压力传感、材料机械性能、电器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拟对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开题报告,探讨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II. 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等方法制备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对不同制备工艺下得到的材料进行比较。

(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压缩试验、电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

(3)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将制备好的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于压力传感、力传感等领域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4)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国内外关于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验室试制、物性测试、显微分析、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获得可靠、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III.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能够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材料的性能差异,找出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材料。

(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分析,得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 压敏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通过对材料在压力传感、力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实验,得到材料在应用方面的性能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工程实践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高分子材料工程开题报告:辣椒碱的精制工艺2400字》

《高分子材料工程开题报告:辣椒碱的精制工艺2400字》
[8]景作亮,邓启亮,杨南,等.辣椒碱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2004,3:26-27.
[9]王聪,王建超,杨国平,等.辣椒碱的制备及其抗癌活性研究进展[[J].医药综述.2009,15(20):3166一3169.
[10]李延红,余顺火.辣椒碱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6,10:70-72.
[6]MeralO, Alpay M, Kismali G, et al. Capsaicin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by cytochrome c release in gastric cancer cells[J].TumourBio1.2014,35 (7):6485一6492.
[4]Hayman M, Kam PCA. Capsaicin: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Current Anaesthesia&Critical Care.2014,19(5一6):338-343.
[5]Antonious GF, Meyer JE, Snyder JC. Toxicity and repellency of hot pepper extracts to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J]. J Environ Sci HealthB.2016,41(8):1383一1391.
2.国内外研究动态
辣椒碱和辣椒二氢碱是辣椒中引起辛辣味的主要化学物质,低浓度的产品形式如辣椒精、辣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而当它们进一步纯化后,便具有许多生理活性,且具备强而持久的消炎镇痛作用。内服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缓解胃肠胀气,改善消化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外用可以治疗牙痛,肌肉痛,风湿病和皮肤病等疾病,对治疗神经痛有显著疗效,用它做成软膏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等神经痛有显著疗效;对牛皮癣、秃发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吗啡合用可以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成瘾性;在军事上可作为制造催泪弹,催泪枪和防卫武器的主要原料。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国内外辣椒碱的应用将会迅速扩大并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质的积分方程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质的积分方程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质的积分方程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将探究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积分方程理论进行模拟和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文中将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探讨其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分析其特殊的应力-应变行为,进而探索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应用。

通过积分方程理论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质的问题,为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物理性质,积分方程理论,应用【引言】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由于其在化学合成、物理性质和应用方面的优越性能,已经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是高分子材料研究的重要问题。

微观结构决定着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探讨其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并采用积分方程理论进行模拟和分析,为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一)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和分类本研究将首先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例如高聚物、共聚物、交联聚合物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我们将解释不同类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特性,为后续的模拟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二)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是决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单体分子结构、高分子链的结构和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等,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三)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我们将探讨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如机械性质、热力学性质等。

特别是弹性模量、刚度和抗拉强度等重要性质将作为研究重点。

(四)积分方程理论模拟和分析为进一步探索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我们将采用积分方程理论进行模拟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名称: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非等温动力学1.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石墨稀以优异的物理化学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石墨炼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作为增强体材料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大大提升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石墨稀的有很多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大量生产出结构稳定的石墨稀,不能满足石墨炼作为填料在聚合物材料中的需求。

另一方面,石墨烯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性和增强/增初机理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石墨稀的制备。

首先釆用插层氧化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然后采用微波固相热解剥离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稀;(2)对石墨稀表面进行偶联剂处理,使石墨烯能更好的分散在基体树脂中,提高其与基体的结合能力;(3)寻找合适条件和工艺,制备石墨稀/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4)通过分析改性石墨稀的表面结构和观察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研究石墨稀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石墨稀的增强增軔机理。

2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据了解,现在科学界对石墨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对其增强性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上大量报道的树脂膜中添加石墨颗粒或者是氧化石墨,这种膜的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由于石墨颗粒和氧化石墨等的力学性能与石墨烯相差甚远,因此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远不如预期,甚至还低于未添加这些填充体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因此制约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环氧树脂(EP)作为常用的树脂基体,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力学强度、耐热性和介电性等特点,但其固化后含有大量环氧基,交联密度过高,故所得制品呈脆性,并且耐冲击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较差;而石墨烯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因此,将石墨烯和EP复配后制成的复合材料兼具两者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1实验用原料(1)石墨烯简介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石墨烯( Graphene)的发现是碳材料研究领域又一个重大的突破,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其实石墨烯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早在1859年就已经有人尝试从石墨晶体中分离出单原子片层来。

但是由于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二维晶体材料由于热动力学的不稳定性,所以二维晶体材料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的。

并且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后人所研究的实验现象的支持和验证。

因此,单原子石墨层一直仅被认为是组成三维结构中的一部分,在普通环境下不能独立的存在。

通常其只能在和石墨烯晶格匹配的单晶上外延生长,而二维的石墨烯片层由于在普通环境的不稳定性,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直到20xx年,科学家才在试验中发现独立存在的准二维石墨烯。

几乎在同一时间,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其他独立存在的二维晶体,例如单片层氮化硼和铋锶钙铜的氧化物(BSCCO ),这些二维晶体能够在非晶体基板上和悬浮液中制得。

至此,二维存在的晶体材料才从理论发现到现实制备。

石墨烯是二维单原子层,其中的单原子层是由sp杂化的碳原子构成。

石墨烯已被预示有很多不寻常的性能。

它的热导性和机械硬度很明显超过石墨面内值,分别达到3000W/( m?k)和1060 G Pa。

由于相似的缺陷,石墨烯的断裂强度可以和碳纳米管相比。

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单一石墨烯层有特殊的电子传输性能。

这种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碳材料可以定义为由碳原子紧密排列的六元环的平面网状结构,研究认为石墨烯是构成其它维数的炭材料(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的基础。

通过一维的石墨烯经过包覆、卷曲和堆垛三种作用,石墨烯可以分别得到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碳纳米管和三维的石墨。

在发现单层石墨烯的同时,科学家也观察到了还有两层,三层甚至到十层的石墨片层,如此,二维的石墨烯和三维石墨如何区分呢,研究发现,随着炭原子层数的增加,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会迅速发生变化,并在10层的时候接近或达到三维石墨材料的临近点。

当石墨烯层数小于十层时,其表现出与普通三维石墨不同的能带结构,此时的材料可以称为二维石墨烯。

当层数为十以上的时候,此时已经是三维的石墨材料了,称其为石墨。

因此,单层、双层和多层(即层数在3到10之间)石墨烯可以被认为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碳二维晶体。

而更厚的结构(即片层数大于10)应该被定义为是纳米石墨薄片。

(2)环氧树脂简介环氧树脂( E po x y Re s i n )是通常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而环氧基团一般是不少于两个,它的主链一般是以芳香族、脂环族或脂肪族链段为主,同时在主链上还带有环氧基和其他含氧基团。

比较典型且常用的.环氧树脂是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平时我们所见的环氧树脂都是没有固化的,它是一种热塑性材料,因此环氧树脂的韧性和力学强度都不是很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都不能直接应用,性能较差。

但是环氧树脂一旦经固化剂固化处理后,性能就发生巨大转变,这是因为环氧树脂固化后会生成三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因此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表现出一些固化前所没有的优异性质,从而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了很广泛的应用。

固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单体聚合的过程,固化后就得到了环氧树脂的固化产物。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性质有所改变,例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吸水率教低,并且电阻率上升,即电绝缘性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中不再具有可以引起导电的游离粒子和活性基团。

环氧树脂按照分子结构分类可以分为线型脂肪族和环型脂肪族、缩水甘油胺、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醚等这五大类。

环氧树脂固化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固化后尺寸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很好、抗腐蚀和耐菌性较好(便于湿热环境下使用)、固化后尺寸收缩率低、优异的电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环氧树脂的韧性虽好,但对于某些较高使用要求的产品,所还是不能满足其要求,仍显过脆,所以常常需要进行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有三种途径:环氧树脂分子之间直接相互交联,也可以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剂和树脂之间交联,或者环氧树脂上所带基团与芳香基团或者脂肪羟基相互交联。

2.2实验设备J Y 92 - II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真空干燥箱,台式离心机,马弗炉,磁力搅拌器,离心机,差式扫描量热仪2.3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1.先将制备的石墨烯加入一定比例的丙酮溶液,保持水浴温度0℃ ± 5℃的条件下,将石墨烯丙酮的混合液固定在细胞粉碎机的支架上,这是要注意探头浸入溶液的深度约10 mm,不能太低,然后开始超声搅拌实验中设定的条件是超声2s,然后间隔2s,超声次数设定99次(约6个周期);2.然后混入已经预热80℃的E -51树脂中,保持上述条件,超声20个周期;3.将混合液置于65 ℃的水浴中磁力搅拌加热2小时;4.放入真空箱中70 ℃抽真空脱气泡2小时;5.加入一定量已经预热的固化剂于树脂中进行搅拌均匀;6.然后再放入还有余温的真空箱中继续抽真空脱气泡半小时,排除刚混入的气泡;7.采用浇铸法,将石墨烯/环氧树脂混合物倒入自制的45#刚模具中,在80 ℃下固化1小时,120或130℃下固化3小时(具体温度由石墨烯含量决定)。

2.4 DSC测试样品的非等温固化反应在差式扫描量热仪上进行,仪器经国标校正。

每次取样品5-10mg,对样品选取不同升温速率进行非等温扫描,选取的升温速率分别为2,5,10,20,30°C?min-1,扫描温度范围为25-250℃。

仪器记录的是单位质量样品的固化热焓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课题工作计划20xx.1.10-12:毕业设计选题20xx.1.13:动员大会,师生联系见面20xx.1.14-20:教师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20xx.3.2-13:学生返校,查阅文献,开题20xx.3.20: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定稿20xx.4.6-17:中期检查,上交报告20xx.6.1-5:论文定稿,上交毕业设计资料20xx.6.15-16:答辩20xx.6.22-24:推优答辩,毕业设计资料完善存档参考文献[1]陈建剑.石墨烯改善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xx.[2]王永凯.石墨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xx.[3]宋洪松,杨程,刘大博.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xx,09:1185-1188.[4]谢卫刚,赵东林,景磊,张凡.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xx,09:129-132.[5]黄东.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xx.[6]韩韬.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xx.[7]王学宝,李晋庆,罗运军.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xx,07:161-165.[8]王舟.环氧树脂/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xx.[9]许丹.石墨烯微片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xx.[10]陈建剑,俞科静,钱坤,曹海建,郏余晨.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xx,09:63-65+71.[11]孙长智.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