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固定镜头的拍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各种固定镜头的拍摄
实验目的:
1. 掌握各种不同景别的拍摄技巧
2. 掌握各种不同摄像角度的拍摄技巧
3. 掌握各种不同摄像高度的拍摄技巧
实验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固定镜头的基本拍摄技巧。
实验器材
1.DSP—PD190摄像机
2.录/放像机
3.彩色监视器
4.充电器 AC-L 15A/L 15B交流电源转换器
5.电池 NP-F570
6.三脚架
7.小型DV带
8.VCL—HG0758广角转换镜头
9.LSF—S58镜头罩
实验场所
校园内的室外场所、室内场所、演播室等。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预放器、视频处理系统、彩色编码器、同步发生器、寻像器、电源等几大部分组成。摄像机是利用摄像机内的光敏器件将光图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过预放器放大、视频处理系统的校正和加工后再经彩色编码器转换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然后由同步发生器合成为标准的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各种固定镜头的操作技巧
(一)摄像操作要领。
镜头拍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平、稳、匀、准、清。
1.平。即所摄画面的地平线一定要平。画面边缘的横线要与地平线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正常画面的基本要求。在多数情况下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拍摄的画面中这些线条歪了或是斜了,会给观众造成主观错觉,这是摄像工作的大忌。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好三脚架。固定摄像机的云台要放平。如果三脚架上有水平仪,应当使水平仪内的小水泡处于中心位置。
(2)肩扛摄像机操作时,利用画面中景物的水平或垂直线条做参考,校正摄像机寻像器的边框与这些线条平行。
(3)俯、仰角度大的镜头仍利用景物的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条来把握画面的水平。
2.稳。即摄取所有镜头时都应当坚决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使整个画面稳定而没有摇晃现象。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三脚架。三脚架是解决晃的弊病的最有效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三脚架时要熟悉三脚架的性能,熟练地掌握三脚架各部件的功能。
(2)肩扛摄象机拍摄时,肘部要抵在腰窝处,将手撑稳,将摄像机紧紧贴在头侧并注意均匀呼吸,呼吸动作不能太大。要注意脚跟站稳,行走时屈膝以利缓冲,腰部、背部要弓一些,以利减震。
(3)手持摄象机拍摄时,要将两脚叉开,重心要低,呼吸平稳,拍摄时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摄象机的运动线不能是水平波浪线。
3.匀。即技巧施加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破坏节奏的连续性。处理起幅和落幅时,速度应缓慢
。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拉技巧要注意使用电动变焦装置做到匀速
(2)摇镜头要匀速进行,利用三脚架摇摄时要注意云台转动部分的松紧程度调节适当。肩扛摇摄时,要预先计划好身体转动的姿势,身体面向落幅处。
(3)移动拍摄时要做到匀速,必须注意操纵、控制移动工具。
4.准。即画面的取景构图要准确。无论是固定拍摄还是运动拍摄,都要让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想介绍给观众的内容。使用技巧性镜头时,成为落幅的画面一定要准确,切不可在技巧运动结束后还进行构图修正。在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基本功训练,最大限度地借助三脚架、镜头等方面的优势,认真进行拍摄。
(2)对选定的画面在实拍前通过寻像器进行观察,并做多次操作练习。
(3)运动摄像时,对寻像器里看到的不断发生变化的画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4)一旦操作出现失误,应当毫不犹豫地重新拍摄。
5.清。聚焦准确、画面清晰,不能模糊。
(二)不同景别的拍摄技巧
常用的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其中中景特别适合于展示主体物的运动或动作态势,近景和特写适合展示主体物的细节或本质。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用和要求,实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去把握。
1.远景。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也是通常情况下视距最远的镜头。远景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用来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地点、自然景观或大的群众活动场面。
进行远景拍摄时应注意
(1)从大处着眼。要抓大的线条,调整画面大的网络结构,切忌丢了西瓜拣芝麻。即拍摄远景的目的性一定要强。
(2)要注意前景的空间强化作用。利用前景形成画面上的形式对比,拉大纵深距离。
(3)强调光线的合理运用。一般来说早晚光线适宜表现深远的空间透视,逆光和侧光有助于构图层次,形成光调深浅的配置。
2.全景。全景的取景范围要小于远景,全景可以是人物全景、物体全景、和景物全景。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物还是物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展现。它可以展现人物的整个动作、人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物体的全貌。与远景相比,它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进行全景拍摄时应注意
(1)要注意被摄物体外部轮廓线条的完整
(2)用全景拍摄人物时,必须把被摄对象的脚全部拍下来,不要在足面以上开始分截,否则会产生极不协调的构图。
(3)为了使观众看清楚画面内容,通常全景镜头的时间长度要保持在8秒以上。
3.中景。中景用来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
的大部分。和全景相比,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的情节。中景主要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和感情交流,以及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和物体的形态、运动等。就是说中景最大特点是以其生动的动态来吸引观众的,它是较最常见的一种景别。中景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5秒左右。
进行中景拍摄时应注意
(1)要揭示被摄物富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要舍其全貌、抓其要害,展现事物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2)应用中景,常需交代背景或动作路线,如果把中景和展现全貌的全景镜头交替使用,会相得益彰。
(3)在处理中景时要注意使人物和环境富于变化。
4.近景。近景是用来展现人物腰部以上或物体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那部分。近景重在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势和局部细节特征。就人物而言,近景画面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显著地位,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因此最适宜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做细致的刻画。近景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3秒左右。
进行近景拍摄时应注意
(1)用近景表现人物时的重点在于处理好眼神光,要达到以眼传神的效果
(2)近景在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在窥视人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人物的脸部轮廓,上身动作姿态的曲直弯伸也应列入必须考虑的范围内,尽量保留手臂线条的完整,帮助画面表情达意。
(3)拍摄人物近景时,一般多用平角度,镜头的视平线以眼睛为齐。仰角拍摄人物容易变形,俯角拍摄容易产生贬低、蔑视的效果。
5.特写。让被摄对象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做更为细致的交代,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特写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比例的那部分,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或物的局部细节。通过一点窥视人物内心或事物本质。通过特写镜头还可以把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放大,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特写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2秒左右。
进行特写拍摄时应注意
(1)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得当,拍摄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表现人物内心感情,应以眼睛作为特写对象。通过对眼睛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3)拍摄人物面部特写时要注意利用不同机位来表现其肤质。
(4)特写镜头通常只是穿插在其他景别的镜头中使用,在关键时刻出现,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形成特殊感染力。
(三)不同角度的拍摄技巧
一般来说,拍摄角度的变化依据人们观察景物的视觉特点,最常见的可分为四种形式:
1. 平摄。即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拍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平摄的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天地各半,人物和景物不变形,具有真实感,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平摄大致包括四种情况:
(1)正面拍摄。即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摄像机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正视线(中视线)一致。正面拍摄,左右是平衡对称的,正面构图往往再加上主体居画面中央位置,对于人物来说,能表现人物的端庄、稳重、严肃,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如用平角度和近景景别,有利于画面人物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对于环境来说往往有庄重、肃穆的感觉。
进行正面拍摄应注意
A: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但如果主体在画框内占的面积过大,容易封锁观众视线,无法向纵深方向透视,常会显得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B:正面拍摄的画面构图缺少方向性,会另被摄主体稳重有余而动感不足。不利于表现运动。
C:正面拍摄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差,如画面布局不合理,被摄对象就会显得无主次之分,呆板而无生气。
(2)侧面拍摄。从摄象机与被摄对象正视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即通常所说的正左方或正右方。侧面拍摄画面有明显的方向性,被摄对象的轮廓特点十分鲜明。侧面拍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表现人或物体某种动势;二是展现运动的特点;三是在拍摄人物中景或多人物画面时,适合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侧面拍摄的缺点是只有被摄对象的侧面,立体感较差。
进行侧面拍摄时应注意
A:拍摄画面中的双方,一般是平等的并列关系,主体不大突出。因此侧面角度的对话的画面一般不宜长时间地使用。
B:侧面拍摄的立体感也较差,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感。
(3)斜面拍摄。即从介于正面的侧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拍摄。斜面拍摄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能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为斜线,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二是能扩大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是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突出主次关系。
进行斜面拍摄时应注意
在正面和侧面之间有着无数的拍摄角度,是电视摄像时最常用的一种角度,所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都较强。
(4)反面拍摄。即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反面拍摄一反常态,画面基本看不到主体的正面,给学生一种崭新的视觉印象。反面拍摄的最大特点是无论一幅静止的画面,还是偶尔一个背景镜头,常常能够体现出编导的独特构思,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联想和对画面的积极
思考。
进行反面拍摄时应注意
反面拍摄毕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拍摄方向,在各类电视教材中不宜过多使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背景的传情达意,着力刻画被摄对象的姿态、轮廓,并选择、提炼典型的线条结构。
2.俯摄。即摄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对象的一种拍摄角度,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俯摄能够强调被摄对象的地理位置、数量距离,使观众充分了解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地位感,使地面上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展现。这种角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有时还能起到贬低的作用。
俯摄时应注意:
A:俯摄一般不适合表现人物,除了表现特殊情境下的人物主观镜头外,使用这种摄法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不利于感情上的交流和人物情绪的表达。
B:近摄人物,容易产生变形,改变人物正常比例结构;远摄人物,又会使人物同自然界相比显得渺小。所以运用俯摄,尤其是拍摄人物时一定要慎重。
3.仰摄。即摄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被摄对象的一种拍摄角度,仰摄的角度近似于垂直的叫做大仰。仰摄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中上下展开,有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可以给画面中的被摄对象造成某中优越感, 表示颂扬、胜利、高大、敬慕、庄重等。仰摄也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时也代表主观视线。
仰摄时应注意:
A:运用仰角拍摄人物近景时,容易显示高昂、威严、向上的气势,但要注意分寸。
B:运用仰角拍摄景物时,有利于突出被摄对象的高大气势,但同时要注意,由于仰摄会使近处的事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背景的物体会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
C:仰角度拍摄可以表达正面、褒义、颂扬的主观感情色彩,但要注意在某些场合仰角度拍摄也可以表现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如:盛气凌人、气势汹汹等。
4.顶摄。即摄像机拍摄方向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顶摄可以改变人正常观察事物时看到的情景,画面各方面的配置比一般俯摄有较大变化,更能强调出画面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造型。还可以造成观众心理上高低、大小、上下的悬殊对比。
顶摄具有独特的作用,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医学专业的手术操作、昆虫等生物的活动情况都可用顶摄构图。在演播室,为了拍摄字幕、图表、文字材料的准确方便,常常将摄像机头向下垂直吊起来,把要拍的实物平放在桌面拍摄,这也是利用顶摄角度的拍摄。
注意事项
1、勿直接拍摄太阳,否则可能引起摄像机故障
2、勿让摄像机受潮
3、勿将摄像机放置于温度超过60。C的环境
4、
保持电池干燥
5、若室内外温差较大注意避免摄像机的湿气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