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b5c2f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8.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一起来看看吧!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b271cf852458fb770b56ed.png)
1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 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ppt课件
2
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 歌,送给将要离别的朋友
梦游: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 真的做了梦。
吟:诗体名,歌行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 愁慨叹之意,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 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李白另有《梁甫 吟》;孟郊有《游子吟》、《寒地百姓吟》
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游历,
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二是
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
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夸张的
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
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
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pp之t课件情。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一、关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ppt课件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二、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的理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千古名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
米折腰”一样,被过去追求个性自由、维
护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奉为座右铭。在封
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迫使大多数人“摧
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却宣告与封建统治
留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ppt课件
3
这 首 诗 写 于 天 宝 四 年 ( 745 年 ) 即 离 开长安的第二年,当时李白与杜甫、高适 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他准 备由东鲁(现山东一带)南游越中(现浙 江一带),便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 开始了新一次的漫游旅程。
ppt课件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_公开课(28张ppt)课件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_公开课(28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1efd3ba21614791711284f.png)
思考
为何提到“谢公”,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他是谁?
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宿处”有何作用?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在全文起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
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场
面神奇。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特点?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 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 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 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 一斑。
作业:
1、背诵全诗;
2、任选李白的一首诗,说说它的 艺术特色
诗言志 总结第三段
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 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 神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结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 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 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 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 成最亲密的朋友。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db5fb6c650e52ea54189862.png)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此诗是。
这首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aeb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3.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解释」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北师大版语文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
![北师大版语文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3844530f1711cc7931b716cd.png)
【明确】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 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研读第一段
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 用一、二词语概括。又是怎么体现这些特点的?
天姥山的特点:神奇险峻、巍峨高大
这是文章最主要的感情。
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 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
诗眼,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或生动性的字词句。
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 的主旨。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和幻想世 界。用幻想的美好反衬现实的丑恶,用对仙界的 神往反衬对现实的憎恶,用幻想中的自由遨游反 衬在现实中的失意碰壁。用梦境反映现实,一吐 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李白简介
❖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李白是 唐朝 著名浪漫主义 诗人 也是 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 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屈后原又一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李白和 杜合甫称 “ 李杜”。风格 豪放飘逸 。
李白复杂的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 苍生,安社稷”的思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 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当他在 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 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 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 神。“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儒家的 激进济世;“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侠者的任性狷 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禅者的玄思独绝。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db5c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3.png)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推荐文章高中语文课文谈中国诗赏析热度: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赏析环境描写叙述热度:高考语文诗歌赏析热度: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热度:高三语文《陈情表》文言文赏析热度:要想学好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一定要吃透,理解好,因为试卷上的很多题目都脱离不了课本。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https://img.taocdn.com/s3/m/367d819be53a580216fcfe7e.png)
傍晚山中图
迷蒙峻险
迷茫惊骇
夸张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夸张 拟人 拟人 夸张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本诗节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诗境?诗人置身其中 情感应该是怎样的? 本诗节当中使用了那些修辞,试分析。
夜晚仙境图
第三部分:梦游之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讨论:
作者写作此诗是为了表达蔑视权贵、追求自 由的主题,可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梦境? 明确: 写梦中仙境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 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 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延伸巩固:感受屈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色
• • • • •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既替余以蕙蘘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课堂总结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齐
蜀
汉 襄阳 安 水 陆 荆 门 江夏
洛阳
洞庭湖
梁
宋
庐
齐 州 姑苏 淮南 扬州 金陵 镜 湖
山
吴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越
天姥山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a3cc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d.png)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为传播,被誉为诗史上的“诗仙”。
在他留下的众多诗篇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无疑是一篇经典之作。
这篇诗由李白在梦中所见所思而成,将诗人自身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观照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今天我们来一起翻译和赏析这篇诗句,感受其中的深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旅人们谈论神话中的大陆“瀛洲”,但映在眼中只有缥缈的迷茫。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人曾言,登临天姥山,可见云霞交错,忽隐忽现。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绵延的脊梁横亘于天空,比五岳高耸,遮挡了大片的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远远望去似有东南方向倾倒之势。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此山而梦游吴越,一夜飞跃镜湖上的明月,飘荡自由。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湖中的月亮照在我的影子上,送我到了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的住所如今仍在,渌水荡漾,清猿悲啸。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穿上谢公的屐,身踩青云梯往天上飞升。
半壁见海日,空中道路长。
在半空中可以看到海洋的一侧,道路千里。
2018.4.5《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李白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阔的天地之景。
诗中以天姥山为中心,从远到近地勾勒了一个巍峨壮丽、云霞缭绕、空灵脱俗的仙境图景。
而李白游天姥的梦境,也隐含了他对于诗歌写作的遐思,是他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探寻和思考。
诗的第一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道出了人们对于传说中瀛洲大陆的探寻和向往,却发现当真正目睹其真实面貌时却只能看到迷茫的烟雾。
这里蕴含着一种对于真理寻求的向往与难以达成的无奈。
而接下来的对于天姥山的描绘,则更深层次地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无限的向往与拥有完美追求的渴望。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描述了高耸天际的天姥山如同联系天地的天路,高过了秀美的五岳,并遮挡了赤城的壮阔景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9690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b.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世人有很多人从小就对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梦游通知单》这一段非常感兴趣,里面的内容极为神奇,想要亲身体验一下。
然而,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梦境并非简单的幻想,而是具有一定深意的。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一首古典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感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佳作之一,是他在梦中游览了天姥山后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调展示了诗人李白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旷远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李白对壮丽山河的向往与探索的渴望。
首先,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容巨大的黑云压垮了整个城市,显示了一种危机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金鳞角声,生动地表达了在秋天的夜晚,金鳞角声环绕在满天的秋色之中,展示了一种悠久和壮丽的场景。
其次,诗中描述了战争的景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里呈现出战争的冷峻和残酷,但诗人仍然坚定地表示自己将为国家而战,表现出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来结束整首诗。
这四句表达了作者追求进步和卓越的决心,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具备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显示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人李白笔下的山川河流既是自然风景的一种具体表达,也是作者内心感受和人生境界的具象化呈现。
通过这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我们展示了唐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以及李白所具备的豪放和浪漫的诗歌特征。
它也使人们对于山川风景、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了深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习李白的坚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气馁,勇往直前。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7d0b5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f.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谈谈唐代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描写的是李白在梦中游览天姥山的经历。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先念一遍诗:大峰如削,天坛初秀。
往来三十六峰顶,赤云飞度,白雨横空。
人来人往,水咽鱼回。
旦暮东西,流觞曲水,圆缄别鹢。
黄昏独坐,背照西南岩。
美人如花隔云端,我欲因之梦吴越。
这首诗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诗中描述了山峰的形状和天空的颜色。
李白游览了36个山峰,看到了天空中的赤云和白雨。
诗中还描写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的景象。
最后,诗人坐在山上,看向西南方的岩石,望着山间隔着云端的美女,怀着对她的思念和梦想。
这首诗的意境是非常浪漫和神秘的。
李白在梦中游览天姥山,看到了许多奇特的景象,让我们的想象力也跟着起舞。
诗人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描述景色,让我们感受到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
同时,他也用了很多诗情画意的手法,如“美人如花隔云端”,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个美好世界的向往。
要点分析:1. 描写想象独特的美丽自然景色。
2. 运用形容词和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4. 通过描写一个“梦”,突出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体现出李白对“梦”中所见的美好世界的向往。
用词分析:此诗的用词博大精深,比如“大峰如削”、“赤云飞度”、“曲水圆缄”等,这些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词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陶醉其中,想象无限。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要谈谈唐代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首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诗歌,描写了诗人在梦中游览天姥山的经历。
现在,让我为大家先念一遍诗:大峰如削,天坛初秀。
往来三十六峰顶,赤云飞度,白雨横空。
人来人往,水咽鱼回。
旦暮东西,流觞曲水,圆缄别鹢。
黄昏独坐,背照西南岩。
美人如花隔云端,我欲因之梦吴越。
这首诗充满了李白的独特风格。
他用诗歌在梦中游走,将山水情趣与忧国忧民相结合,抒发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怀。
他用“三十六峰顶”、“美人如花隔云端”等如画一般的描写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好奇心,同时也透过这个“梦”的幻想,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反思。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11《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11《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d404e616fc700aba68fcd6.png)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正文翻译注释赏析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向天横:遮蔽天空。
横,遮蔽。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四万八千丈:一作“一万八千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剡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高中语文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 (共34张PPT)
![高中语文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c9e16f8e9951e79b8927d1.png)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蓄势
霹雳闪电大作,山恋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 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 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列缺霹雳,丘峦 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服, 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拉车, 排列的仙人像麻一样数不清。 他们在干什么? 霓为衣兮风为马, 也许这是一次幸福、欢乐 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 虎鼓瑟兮鸾回车, 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 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仙之人兮列如麻。
注音:
瀛 yí ng 鸾 luán ng 暝 mí 悸 jì 栗 lì 訇 hōng 冥 mí ng 著 zhuó
解词:
栗深林: 颤动,使动用法 惊层巅: 震惊,使动用法 开心颜: 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事权贵: 侍奉有权势的官员们
Ⅰ、写作思路
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陪衬 天姥山 实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国为山上赤石 赤城:
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 (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湖月 (镜湖) 魂飞剡溪
渌水
清猿
(剡溪) 凄清幽静 心驰神往
梦游之景 (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1736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c.png)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2]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 。
天台四万八千丈 [4] ,对此欲倒东南倾 [5]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6]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 。
谢公宿处今尚在 [8] ,绿水荡漾清猿啼 [9] 。
脚着谢公屐 [10] ,身登青云梯 [11] 。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b240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c.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最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诗中豪放飘逸,卓尔不群,始终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傲岸之气。
那么,李白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其傲岸的个性和浪漫的情怀呢?(一)独特的形象描写。
一般的“留别诗”或“赠别诗”,大都抒写离愁别绪,充满着惜别感伤之情,就是李白本人的留别诗有些也写得比较平直,只叙离情别意,但李白这首留别诗,完全突破了平铺直叙的传统方法,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表达自我形象。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以至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一入梦,诗人竟然在镜湖上空飞行,一个“飞”字,就足以表现诗人高蹈出世的气概。
看仙境如此美好:烟雾缭绕,幽深无底,日月辉映,金碧耀眼。
群仙列队纷至沓来,他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龙虎为之奏乐,鸾凤为之驾车,欢歌曼舞,兴高采烈。
诗人置身其中,与群仙欢聚,与神灵默会,世俗的名僵利锁忘却了,人间的私心杂念褪尽了,只剩下人间没有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才是诗人身心愉悦的最高境界。
在人间活得很累很苦而且倍受压抑的李白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界找到了解放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说这首留别诗不同一般,就是特殊在诗人借求仙访道的自我形象不仅倾泻了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而且告诉鲁东的朋友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二)独特的感情表达。
诗人感情的表达常常是爆发式的,一旦爆发,往往一气直下,惊涛千里。
而这首“留别”诗的感情表达则一波三折,瞬息万变。
诗歌起句就写瀛州之美渺不可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一览无遗,郁郁不得志之情溢于言表。
继而想到还有气势雄伟的天姥可到,情怀顿时变得激昂不可抑制。
梦游时,诗人沉浸于剡溪美景中,着力为我们描述一个奇特瑰丽的神话之境。
愈是对其铺张扬厉,施以浓墨重彩,愈表明诗人追求热切,赞颂热烈;梦中仙境描述得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这时诗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悲感至极,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浩然正气冲天地而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 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 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 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学习目标
•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 2.诵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课文朗读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 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瀛洲
给画线字注音
yíng
天姥 剡溪
mǔ shàn
渌水
lù
脚著谢公屐
.
zhuó
jī
石扉
fēi
澹澹 訇然
dàn hōng
魂悸
jì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訇然中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 3.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辩证学习不事权贵,
追求自由的精神。
• 重点及难点 : •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 2. 欣赏浪漫主义手法: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
的构思。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 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 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生是“梦 长庚星而诞”,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 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 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笔下: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石迷
流连忘返
花
倚
吟岩 泉 龙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白雪皑皑
天姥银华
课文朗读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 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 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 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 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 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 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 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 代前文所写的仙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
訇然中开
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
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
李白 •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 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 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 《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 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 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宗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 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 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课文朗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 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 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课文朗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 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 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
解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 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 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 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