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朝为伟大的诗人李白做写的一首诗,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一起来看看吧!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ppt课件

1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 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ppt课件
2
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 歌,送给将要离别的朋友
梦游: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 真的做了梦。
吟:诗体名,歌行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 愁慨叹之意,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 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李白另有《梁甫 吟》;孟郊有《游子吟》、《寒地百姓吟》
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游历,
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二是
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
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夸张的
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
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
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pp之t课件情。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一、关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ppt课件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二、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的理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千古名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
米折腰”一样,被过去追求个性自由、维
护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奉为座右铭。在封
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迫使大多数人“摧
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却宣告与封建统治
留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ppt课件
3
这 首 诗 写 于 天 宝 四 年 ( 745 年 ) 即 离 开长安的第二年,当时李白与杜甫、高适 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他准 备由东鲁(现山东一带)南游越中(现浙 江一带),便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 开始了新一次的漫游旅程。
ppt课件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_公开课(28张ppt)课件

思考
为何提到“谢公”,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他是谁?
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宿处”有何作用?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在全文起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
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场
面神奇。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特点?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 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 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 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 一斑。
作业:
1、背诵全诗;
2、任选李白的一首诗,说说它的 艺术特色
诗言志 总结第三段
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 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 神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结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 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 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 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 成最亲密的朋友。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此诗是。
这首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解释」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北师大版语文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

【明确】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 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研读第一段
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 用一、二词语概括。又是怎么体现这些特点的?
天姥山的特点:神奇险峻、巍峨高大
这是文章最主要的感情。
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 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
诗眼,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或生动性的字词句。
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 的主旨。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和幻想世 界。用幻想的美好反衬现实的丑恶,用对仙界的 神往反衬对现实的憎恶,用幻想中的自由遨游反 衬在现实中的失意碰壁。用梦境反映现实,一吐 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李白简介
❖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李白是 唐朝 著名浪漫主义 诗人 也是 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 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屈后原又一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李白和 杜合甫称 “ 李杜”。风格 豪放飘逸 。
李白复杂的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 苍生,安社稷”的思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 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当他在 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 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 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 神。“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儒家的 激进济世;“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侠者的任性狷 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禅者的玄思独绝。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推荐文章高中语文课文谈中国诗赏析热度: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赏析环境描写叙述热度:高考语文诗歌赏析热度: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热度:高三语文《陈情表》文言文赏析热度:要想学好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一定要吃透,理解好,因为试卷上的很多题目都脱离不了课本。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件: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

傍晚山中图
迷蒙峻险
迷茫惊骇
夸张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夸张 拟人 拟人 夸张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本诗节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诗境?诗人置身其中 情感应该是怎样的? 本诗节当中使用了那些修辞,试分析。
夜晚仙境图
第三部分:梦游之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讨论:
作者写作此诗是为了表达蔑视权贵、追求自 由的主题,可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梦境? 明确: 写梦中仙境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 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 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延伸巩固:感受屈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色
• • • • •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既替余以蕙蘘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课堂总结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齐
蜀
汉 襄阳 安 水 陆 荆 门 江夏
洛阳
洞庭湖
梁
宋
庐
齐 州 姑苏 淮南 扬州 金陵 镜 湖
山
吴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越
天姥山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 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 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 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学习目标
•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 2.诵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课文朗读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 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瀛洲
给画线字注音
yíng
天姥 剡溪
mǔ shàn
渌水
lù
脚著谢公屐
.
zhuó
jī
石扉
fēi
澹澹 訇然
dàn hōng
魂悸
jì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訇然中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 3.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辩证学习不事权贵,
追求自由的精神。
• 重点及难点 : •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 2. 欣赏浪漫主义手法: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
的构思。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 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 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生是“梦 长庚星而诞”,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 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 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笔下: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石迷
流连忘返
花
倚
吟岩 泉 龙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白雪皑皑
天姥银华
课文朗读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 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 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 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 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 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 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 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 代前文所写的仙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
訇然中开
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
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
李白 •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 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 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 《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 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 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宗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 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 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课文朗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 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 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课文朗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 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 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
解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 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 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 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